电影《寄生虫》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意中人


你好,我来回答,你说的问题是(寄生虫)这电影里展现给观众的类似密集恐惧或者细微恐惧那种麻木的感觉,浑身不舒服,比如剧情中两次出现的辣油,海报中隐藏的细节,十张桌椅,加上保姆一家,正好十个人,但是在之前的场景中是 8 张???

是 8 张椅子的那个时候,还没解雇原来的司机金爸还没进入豪宅,前阿姨也还没落魄露出原型,

多颂为什么喜欢印第安文化?对杀戮的发生有哪些暗示,

基宇为什么说「石头一直粘着他!

雨夜床底下的基宇到底被发现了吗?

这就是我的回答,请笑纳





小啤哥影视


故事一开始,住在首尔老旧街道半地下室里的基泽一家正在四处搜寻能够连接上的网络,最终在洗手间才勉强找到了能够连上隔壁商户网络的位置,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家人,就连醉汉在他们窗外尿尿,一家人也不敢多说一句,爸爸基泽年轻时曾做过两次生意,均已失败告终。儿子基于多次高考落榜,女儿基婷所有艺术天赋,奈何没钱深造。所以一家人只能靠打着零工赚取生活费,勉强度日。

但影片的高潮就发生在会长一家人外出野营都会长的车刚离开,寄生的基泽一家便登堂入室,把豪宅当成了自己的家,喝着红酒泡着澡,一起幻想着美好富足的未来。基泽不禁感慨着太太真的很善良,有钱还这么善良。忠淑却反驳他说:“不是有钱还那么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所以才善良”。但就在一家人享受这种偷来的幸福时,门铃却突然响起,忠淑通过监视器看到来访的是前管家,基泽三人赶紧躲了起来。但前管家的来访也让他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原来这个房子居然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室,里面住着前管家负债失踪多年的老公。这个豪宅居然寄生着两个家庭,忠淑对于这一切无法接受,她想要报警揭穿这一切时,一旁偷听的基泽几人却暴露了。一瞬间,两家人撕破了脸面,都想揭露对方争到继续寄生的机会,既然扭打在了一起。最终人数占优势的基泽一家获胜了,他们把管家和她的丈夫重新绑在了地下室里。


章鱼爱视频


1、朴社长一家去露营,金家一家在院子里,金妈妈甩出去的铁球砸坏了别人家的车玻璃。(仔细听,有玻璃碎裂的声音和警报响起)

2、金妈妈说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很善良。可当前帮佣出现后,在地下密室哀求她关照自己老公,她不为所动,并且打算报警;社长一家回来后,前帮佣想出来,却被她狠狠一脚踹了回去。

3、“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所有的褶皱都被烫得平平的。”

这句话,最可怕的是,我第一反应竟然是非常赞同。

4、前帮佣说老公吃的都是用自己薪水买的,这里撒谎了。前面朴社长说她的缺点是吃太多,一个人吃掉两人份的东西。

5、朴社长夫妻俩讨论尹司机内裤事件,朴太太被丈夫的话吓到,右手捂住嘴。这只手刚刚拿过那条内裤。


小卿娱乐


细节都被挖得差不多了那我补个一个吧,不知道其他答主答过了没。

很多人说爸爸的杀人过于突兀,剧情上有点说不过去,当我回头再梳理一遍的时候,对这个父亲人物细节再分析的时候,可以到下面几点的变化都杀人,不得不说奉俊昊真是一个细节怪,每个地方都是如此的巧妙,加上宋康昊爆炸的演技,真是巧妙至极。

电影初段爸爸的脸色-自然诙谐,充满柔情的男人,虽然碌碌无为但非常舒适

对儿子的寄望

贪小便宜

装作成熟老练

电影中段-脸色由于灯光略暗沉,对比很高(场景造成)表情过度期,人物也都此时起伏不定,尤其对目前那句蟑螂的比喻,突然暴怒,又突变暖男。且从妈妈的表情变化,也可以看出她也被丈夫的“演技”吓到了,从怀疑-强忍泪水-大笑,从侧面描写到金基准为人,平常虽温和,但认真起来无法判断这人那个才是他的本性和真实想法,也在这里为后面暴起杀人有了一个铺垫了伏笔。

电影中段-爸爸在桌底下躲着听着富人爸爸说他身上的味道,灯光偏暗无法辨别脸色,但宋康昊或者导演安排用一个手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羞耻和愤怒

听到雇主对自己的歧视

羞愧

无奈

电影的高潮部分-爸爸陪富太筹备自己儿子的生日宴会,可见此时爸爸的脸色是通红的,与电影初段开始有明显的对比,是出于昨晚听到的事情而羞愧,也是对自己人生碌碌无为,以及对阶级的贫富差距的愤怒。加上在车里富太太的几个嫌弃动作,无疑伤口上点酱油。

强忍

强忍2

感情曲线上再度下滑

感情曲线上再度下滑

感情曲线上再度下滑

电影高潮部分-富爸爸和穷爸爸的对话,一个儿子筹备活动满脸欢笑,一个满面通红阴晴不定,最后富爸爸更是一个领导,或者命令的口吻对穷爸爸下命令或者警告示意穷爸爸不要过多的话语和不满,然后几个特写镜头给到了爸爸脸上,一种莫名的红洋溢于表,一种羞耻还是一种愤怒,宋康昊的演技给观众带来了众多的猜测甚至有害怕的

斥责

黎明前的安静

电影高潮部分-女儿被前管家丈夫刺伤,多松也被吓到,两位父亲的最后脸部特写,以及穷爸爸的脸色变。

惊恐

不管他人伤势如何,为了儿子生命催金基泽开车

怀疑?

不甘?

下定杀人决心

冷血,残暴瞬间

最后-杀死朴社长(富爸爸)后

后悔?

宋康昊教书搬的演技,给大家见识到一个人如何靠演技和表情就可以把角色丰满起来了,只看图片都感受到人物的感情变化,再次回推这些细节不难发现,金基泽为何要冲动杀死扑社长,一个穷尽一辈子碌碌无为的人,对富人阶级的人前人后的狡猾以及歧视而感动无力和愤怒,也许是他一直强调无计划就不会有错,有计划的人永远在错的人生准则面前,暴起杀人不在计划内,却是心里一直潜伏多年的炸弹。他只是万万贫穷阶级的一员,阶段的歧视却是两个群体无法跨越的鸿沟,勾心斗角。拿起刀刺下去的那一刻,金基泽刺的不是社长,是对这个群体的复仇,在地下室对着朴社长的海报道歉也说明这一点。


刘建宁826


电影寄生虫一共有12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细节1:多颂的自画像,画不是多颂的自画像,而是那个住在地下室的人。细节2:前管家的伤痕,前管家来的时候,脸上是有伤痕的,推测是被要债的打的。(我一直以为她进来是想把狗都给杀了,好诡异的女人)细节3:基宇的杀人动机,多颂过生日的时候,基宇看着有钱人都这么自然和谐,很想融入进去,不想失去这么美好的场景,想跟有钱人家的女儿在一起,所以为了自己的未来不能让这一切暴露,必须横下心去地下室杀死那对夫妻。细节4:多惠跟基宇恋爱,因为父母比较偏爱受过刺激的弟弟,所以女儿很缺爱。细节5:忠淑杀了地下室男人,忠淑是链球冠军,所以最后杀死地下室男人的是她。细节6:多颂为什么听基婷的话,基婷是怎么制服多颂的呢?实际上,按照剧中年龄推断,4年前5年级,现在已经是性启蒙阶段了,所以姐姐就是利用这个来制服弟弟的。不让有钱人妈妈在教导时进房间,把弟弟放在自己腿上教他。其实是很低阶的招数。细节7:

基泽回地下室没被发现,前管家进门的时候,提到为了让雇主不知道自己回来了,把摄像头剪了。最后基泽杀死有钱人后,从摄像头前面绕回车库却没被发现。细节8:嘲讽酒鬼的狂欢,以前不敢跟这个人起冲突,还说“不愧是大学生”,寄生上流后,一家人都敢去嘲讽那个酒鬼了。细节9:基泽杀朴社长的动机,基泽为什么要杀有钱人?当时的情况很危急,有钱人的儿子昏死过去了,需要在15分钟内送到医院,作为司机是要去送的、很急迫,同时自己的女儿也被刺失血,到底是捂住女儿的伤口还是去救有钱人的儿子?这个时候,女儿笑着说你去救他吧,失血过多的女儿已经快要放弃了。而有钱人逼着他把钥匙给他,还要捂住鼻息受不了穷人身上的味道,这个时候自己突然跟躺在地上的管家老公成为一个阵营了。从生命的角度来说,自己的女儿跟对方的儿子是平等的,他此刻是纠结的,但是有钱人根本不屑与有臭味的穷人为伍,践踏了穷人的尊严,也根本不在意他女儿的性命,让他一时气恼愤然插刀。细节10:朴社长与地下室男人,“朴社长,respect!”“你认识我吗?”寄生上流看似是穷人占了有钱人的便宜,其实有钱人根本不在意,就跟家里闹了蟑螂一样,人还需要认识蟑螂吗?细节11:基宇为什么会一直笑,基宇为什么要笑?石头带来了幸运,也带来了死亡。一切都是黄粱一梦,与上等生活最和谐的妹妹居然因为这件事没了。也许笑了反而是清醒的,后面开始计划了有了希望反而是荒诞的。细节12:开放式结局,结局是开放式的,儿子到底有没有赚够这么多钱,把寄生的爸爸给救出来?我的观点是不会。因为管家老公住4年已经疯成那样了,完成阶级跃升谈何容易。从贫民窟里往上用力爬,也才刚到人家的地下室。











阿健IORI


看完这部电影,里面的细节良多,真的是细节大片,细思极恐

第一个细节。影片介绍这栋别墅是著名设计师设计,是有传统意义的,证明房子并不简单

第二个细节。 朴社长原来的保姆多次去地下室,还不让朴太太下去,保姆诡异的眼神,告诉我们保姆和地下室并不简单

第三个细节是多松墙上的画,之后基婷带着多松画画,画中人大致一摸一样,有印第安人色彩,多松参加过童军,从此痴迷印第安风格,这里很说不通,很奇怪

第四个细节。朴社长说保姆很能吃饭,经常吃两个人的食物,再联想前三个细节,你会想到她可能藏了人

第五个细节。朴社长一家野营不成功,回到家后,金爸一家逃跑回家,一路上都是下坡路段,一直下坡到半地下的家里,镜头细节突出从富人到穷人之间有座天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第六个细节。 金爸在工作后,几次表示对朴社长一家的感激,语气和表情都是真心的,可是在躲在桌下听见朴社长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镜头不断特写金爸的表情,逐渐变得僵硬冷酷

第七个细节。 电影一开始是送来石头,带来好运,一家人都工作,可电影最后是基宇用石头砸向保姆老公,他冲了出来,结束了好运的一切,

影片结束时,基宇把这块石头放回了大自然





扒剧小迷妹


电影中的朴社长并不是那种为富不仁的坏人,相反他对主人公一家还不错。但是他那种对穷人鄙夷的态度是让人无法忍受的。这种鄙夷不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比如恶毒的话语,瞧不起的眼光。更多的是自发的,潜意识的。所以导演用了一个具象的事物来表达,那就是味道。

当然这种行为到底正不正确,那肯定是不正确的。杀人是犯法的呀!!!

还有多说一点,三观从来不是评判电影的标准,这部电影更谈不上三观。电影在某方面来说是现实世界有意识的重现,而导演只是经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重现罢了。此片说明韩国阶级分化真的很严重了。如同身上的味道无法去掉,穷人也无法实现上升,富人也永远会鄙视穷人。

我觉得说这种话的人应该都是小朋友,就算是大人,那也是鉴赏能力和小朋友一样的,看电影不是来看什么三观正不正的,而是透过镜头和剧情去看导演想要传达的东西,

如果拿三观来评价电影,那么可以说许多电影三观都有问题,

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三观不正,出轨,和母亲对着干这是不孝了不起的盖茨比三观也不正,一个做非法生意的暴发户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不是让诱导我们的同志犯罪吗三观正不正并不是评价电影的标准,况且寄生虫里面的这家人本来也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啊。

这整个故事讲的就是底层人无论活得多么辛苦,多么乐观,多么“聪明”,都无法打破阶级壁垒,拿到入场券,摆脱贫困的味道,最终这种差距吞噬了老金敏感脆弱的自尊,导致了三个家庭的惨剧。所以这部电影好在让更多人看到了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今天,阶级固化的问题依然如此严峻,但说实在的,确实没什么好思考的。因为它讲的就只是:阶级壁垒造成的矛盾,太大了;打破阶级壁垒,太难了。


深刻电影


辣油,第一次出现在娘仨在披萨店商量计划的时候,另一次是金司机为前保姆下套(饼叔还在《辩护人》买她房子呢)还有上面这个镜头。但是直观感觉这不是调味品,这是血,鲜血,第一次是以特写出现,我隐约感觉到了什么,同理,在前面出现了类似血的元素,那么后面一定会有人流血或者死亡。当基宇兄妹拿着辣油说出上面这段台词的时候,氛围异常的诡异,基婷穿的衣服也是前保姆被害那晚所穿的睡衣。

多颂妈妈想要借送喝的为理由进入多颂的房间,进入地下室去找阿姨商量,这时阿姨的手下意识的放在了橱柜的左侧,这个地方也是能打开地下室第一道门的着力点,阿姨应该也是习惯成自然了,在下一秒,阿姨将手从这个地方迅速挪开了。

小萝莉有没有发现基宇?答案是没有,要掀床单的时候,她妈妈哼着歌走过来了,小女孩听见了,说了句阿西巴就去找她妈妈理论,刚才为啥只问弟弟要不要吃乌冬面而不问她的事情了。从后面和欧巴发短信调情,还察觉短信声音可以推断

下雨的那个夜晚,金基泽的半地下室被淹了,附近的邻居的家也被淹了,而多颂的小帐篷却安然无恙,但两家人也有相同之处,大雨都给他们带来了困扰,金基泽一家因为大雨什么都没有了,小多颂在帐篷里,因为雨声太大而睡不着。


对阿不动心


寄生虫讲述了一家四口游手好闲不计划未来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 直到长子用伪造的大学文凭被富豪录取当上了英语家教老师

觉得耐人寻味的细节画面

镜头给到了母亲是一个链球冠军奖牌

长女伪造绘画天赋极高

长子能拿着伪造的文凭说一一句话 这不是伪造或者犯罪明年我一定会考上

爸爸开车多年的司机咖啡都不会撒出来

当他们都替换曾经富豪家的人后 就开始暴露出寄生虫的习性了 趁富豪外出在家里疯狂吃喝玩乐。不打算未来怎么走也没有计划。当富豪突然回家之后狼狈不堪的往曾经的住处跑

这时候镜头给到了一个长镜头 富裕通往贫穷的路一直都是往下走的

当父亲开车拉着富豪夫人时候爸爸往后看了看夫人用手捂着鼻子他的自尊受到了打击这就是为啥最后爸爸会冲动的杀了富豪 他看到富豪在捡钥匙时候也在捂着鼻子。

影片最后 长子做梦梦到一级人快乐在一起再也不是寄生虫 。只是做梦而已

以上是指我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接受批评 谢谢观赏


小小记录片666


《寄生虫》获得今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它的意义不光在于影片本身,也是打破韩国电影史记录,是第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韩国电影。

去年,李沧东根据村上春树小说改编的高分影片《燃烧》本有机会斩获该殊荣,不过还是败给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

从这两年获奖的两部影片来看,似乎这样社会议题的电影更讨喜些。

《寄生虫》和《小偷家族》关注的都是现代社会底层阶级的生活,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01

《寄生虫》导演是奉俊昊,此前他的电影《玉子》也曾入选戛纳电影节,不过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经典代表作《汉江怪物》、《杀人回忆》、《雪国列车》等。

奉俊昊代表作

除了导演外,主演之一的宋康昊也是国内许多影迷格外关注的演员,也是我个人最喜爱的韩国演员之一,几乎每部作品都会看。总之,双昊合手就知有没有!

年轻时的宋康昊和奉俊昊

有这样的滤镜效果,再来看《寄生虫》这部影片,期待值自然很高。

最初听到《寄生虫》这样的片名,我还以为是日本的《寄生兽》这样“朴实”的怪物电影,毕竟奉俊昊也曾拍过《汉江怪物》这样题材的电影,但是如果这样的电影几乎很难获奖。

所谓的寄生虫并非生物学上的,而是社会学上的。导演奉俊昊好歹是社会学毕业的,总归要学以致用,做自己专业领域上的事情嘛,发现没,他的作品核心其实就是研究社会和人的关系。

02

《寄生虫》其实讲的是一个底层家庭如同寄生虫般依附高产家庭生存最终刺死宿主的故事。

《寄生虫》宋康昊一家

底层家庭为代表的人物是宋康昊主演的角色,在片中他是一家之主,也是一位失业老司机,有考不上美术系但有艺术天赋的聪明女儿,有考不上大学但人缘不错的机智儿子,以及具有高协调性和在高速度的旋转中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的老婆。

《寄生虫》富豪家

而跟他们所对应的高产家庭的一家之主是IT公司老板,妻子是傻白甜但特别会低调炒鱿鱼的家庭主妇,女儿是准备考大学需要英语补习的高二生,儿子是因一次惊吓过度导致行为怪异但有艺术天赋的童军。

这样两个家庭原本如同《雪国列车》一样是两个相互平行的世界,却因为一次英语家教,两个家庭有了重叠,并逐渐被发展成寄生的关系。

《雪国列车》同个车厢两个世界的人

而这样的寄生关系原本对双方并无造成什么伤害,直到另一个更早的寄生家庭的意外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并最终走向毁灭。

03

影片所想表达的跟《雪国列车》本质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生物间的寄生,都是阶层的斗争,都是相似的隐喻。

不同的是,《寄生虫》这样以家庭为单位折射整个社会的处理手法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也更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仿佛在其中能看到一丝自己的身影。

《寄生虫》住在半地下室的宋康昊

像主角一家居住在半地下室,他们靠着折盒子为生,他们活得像一只只蟑螂,哪怕每天有个酒鬼在他家门前撒尿也是忍让着,生活已完全失去“力气”,只好安稳地活着就已经心满意足。

《寄生虫》经典台词

这不就是当下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的投射吗?他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同样生活在地下室或脏乱的出租屋里,他们像蟑螂一样活着,哪怕这个世界有再多的不公,只好能安全活着就好。

电影能够让我们去思考人类究竟该以怎样的形态和方式在社会生存,以及如何面对同个物种分化所产生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社会阶层的问题。

《寄生虫》最惊悚一幕

此外,影片中糅合了不少商业类型元素,喜剧的,惊悚的,讽刺的,增加了观赏性和娱乐性,譬如宋康昊一家混进豪宅部分就挺幽默,地下室门口突现的人脸就很惊悚,怪不得那个富二代小孩子被吓到,换成谁都被吓到好吧,讽刺部分就更不用多说,他们活着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讽刺,还有南韩夫妇二人的“行为艺术”。

04

但本片最大的特点还在于丰富的细节部分,我看最近一些所谓的影评也都是在盘点各种彩蛋和细节,可见这部电影中的细节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

《寄生虫》墙上的自画像

也许这些细节对用意极其明显,直白的符号和表达导致失去更多解读的可能性,但起码还是能够站稳脚跟的,能够让观众觉得这还是一个不错的故事,也有一定的讨论空间。譬如像影片中屡次三番出现的假山石,黑夜里闪烁的电灯泡,印第安人的原始元素,墙上的画像等。

《寄生虫》举起双手投降的一家人

影片中的这些细节能否被观众接受并从各种角度进行解释决定了这部电影能否跨过时间的河流成为经典。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话,那么我认为还是有可能的。

相比一些闷片来说,也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在视觉感听上。谁说一定要按怎样的标准去拍电影呢。

05

奉俊昊这部《寄生虫》肯定是有缺陷的,说得太过于直白些也好,不符合现实生活逻辑也罢,但其电影完成度很高,细节很丰富,技法熟练,故事也能引起共鸣,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佳作。

《寄生虫》富人嫌弃穷人身上的味道

韩国电影虽然拍来拍去总是那几种风格,可以看的导演也就那几位,但不得不说的是,它们在电影方面的进步是非常大的。从2000年以来,韩国电影已经有了自己的电影,并开始走向世界,获得关注和掌声,这很不容易。

获戛纳金棕榈奖的奉俊昊

要知道,国产电影虽然也蓬勃发展,但是同时期的电影跟日韩相比,还是有些不如人意。国内第一座戛纳金棕榈奖要追溯到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90年代几乎是华语电影跟戛纳的蜜月期,作品频频入围,张艺谋的《活着》,侯孝贤的《戏梦人生》王家卫的《春光乍泄》等。

1993年戛纳上的陈凯歌

2000年以后,陈凯歌再也拍不出那样的作品了,虽然后续也有贾樟柯,姜文等导演的作品入围,但是至今还是没有哪一部电影能斩获金棕榈奖。说难听点,许多中国导演和演员到戛纳也不过是刷刷脸罢了。

《地狱门》剧照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获得戛纳金棕榈的国家,1953年衣笠贞之助凭借《地狱门》获得金棕榈奖,1980年大师黑泽明的《影舞者》再次获奖。

黑泽明在戛纳

随后是今村昌平1983年的《楢山节考》和1997年的《鳗鱼》。

阿巴斯和今村昌平在戛纳

然后才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

戛纳上的是枝裕和

此前,我曾看过一个写《日本电影史》的作者佐藤忠男谈论中日电影作品在西方获奖的现象,他说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大意是日本电影和中国电影并不都是在深挖东方本土文化特色,也有一些人将其结合西方那一套去参选获奖。

当时我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中国的贾樟柯,另一个是日本的是枝裕和,如果韩国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就是李沧东这些人了。

电影节上的贾樟柯、李沧东、是枝裕和

假如按照这样一个“标准”的话,那么明年中国如果能出一部既基于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又套用西方那一套手法和理论,也许真能拿下金棕榈奖。

日韩已经有属于他们新时代的一个奖项,尽管可能他们国内的观众对于这些获奖作品依然不甚满意,是枝裕和那部《小偷家族》在日本就遭受过许多人的抗议,韩国的《寄生虫》也不是太令人满意,反倒是忧心忡忡的中国人还在拿《燃烧》来挖苦《寄生虫》,多少令人有些唏嘘不已。

当然,拿下金棕榈奖并不能完全代表什么,获得金棕榈奖的也有很多是烂片来着。《寄生虫》此次能拿下金棕榈奖,还是有它别于其他影片的意义所在,至少它成功地逾越了界线。

《寄生虫》里朴会长的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