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展覽│博·戲——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

網上展覽│博·戲——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

薈萃多家博物館珍藏文物的“博·戲——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由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組委會文化教育部和福建省文化廳主辦,福建博物院承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四川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寧夏博物館、鄂爾多斯博物館和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多家單位參與,已由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作為10月18日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文化教育項目之一。展覽將通過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生動介紹形成、發展於中國古代社會傳統文化氛圍之中,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體育項目,諸如球類、武藝、棋類、賽馬、民俗遊樂等活動的產生、發展和演變過程,使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運動員在文化、教育和體育競賽之間獲得最大程度的融合、交流, 從而開拓視野、啟迪心智。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西周柞伯簋 西周早期

柞伯簋是西周青銅重器,其銘文記錄了周昭王(約公元前1000-前982 年)在周都舉行大射禮的過程。這次比賽中,一位名叫柞伯的大臣十次舉弓,沒有一箭脫靶,周王於是把十塊金餅給了柞伯。柞伯因此鑄器,以為紀念。銘文同時也反映了西周時期的貴族教育制度。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習射畫像磚 東漢

畫面上為兩個持弓箭的射士,左邊一人側身向右,戴冠、著長袍,腰間束帶,懸佩箭箙,三箭斜插,右手執弓,左手搭箭於弦待射。右邊一人身著長袍,右手執弓,同樣搭箭欲射。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執弓武士畫像磚 南北朝

長方形磚體上模印一隊淺浮雕武士,四人皆頂巾束髮,身著襠縛褲,疾驅前行。其中兩人揹負箭、肩扛長弓,另兩人右手執盾、左肩荷劍,間隔排列。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射獵圖金方奇 隋

金質,長方形,牌飾正中鑄刻射獵圖,中心上方刻一位頭戴插羽寶冠、身著鎧甲、足蹬靴、腰插箭袋、滿弓待發的武將形象,胯下坐騎鞍韉俱全,健步奔馳;武將左右下方各有一位戴胄著甲、挽弓跪射的勇士,三組人物與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虎、豹、猿等猛獸構成一幅生動激烈的追捕畫面。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三彩騎馬狩獵俑 唐

騎手通體施綠釉,頭戴幞頭,身著袍服。馬通體施褐釉,圓目如炬,兩耳上豎,神態矯健。馬背上原似臥有一獵豹,僅餘三爪。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福州球場石碑記 唐

該碑出土於福州市區的中心地域,為唐憲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刺史裴次元在福州修建馬球場時所立,不但記載了馬球場從選址到竣工的全過程,更描寫了當時福州的景觀風物,是極其珍貴的文物資料。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狩獵圖摹本 唐

該圖取自墓道東壁,篇幅巨大。表現了皇室貴族及其隨從狩獵出行的情景。初唐、盛唐時期,皇室貴族喜好狩獵,將狩獵作為強武藝、壯軍備、愉悅身心的重要活動。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胡人打馬球俑 唐

該俑頭梳中分辮髻,身著交領綠色緊袖衫,腰繫紅袍,足蹬黑靴。右手高舉,俯身做擊球狀。馬球運動古稱擊鞠,或由波斯傳入。唐時風俗開放,男女皆可參加馬球運動,該俑依其妝扮可能為胡人女性球手。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白釉黑彩蹴鞠圖瓷枕 宋

蹴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綿延發展2000餘年而不衰。蹴鞠比賽規則完善,娛樂性強,無論是在軍隊還是在民間都極為流行。瓷枕呈八角形,中間繪黑彩蹴鞠圖,四壁繪卷草紋,底部印有陽文“張家造”三字。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白瓷圍棋盤 隋

棋盤呈正方形,其上縱橫各刻19道直線,共計361個交叉點,中央和四角分別刻出天元和角星。盤面及四側施白釉。這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19道圍棋盤。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綠釉陶六博俑 東

漢紅陶胎,底座與俑分模製作。座之兩側跽坐兩俑對博,中間置一長方形盤局,其一邊置六根長箸,另一邊置方形博局,博局兩邊各有六枚方形棋子,中間有兩枚圓“魚”。博局與俑皆施綠釉。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水晶球 明

水晶質,圓球形,晶瑩剔透,一大一小,其中一球有兩小孔,便於穿系。在天然水晶中很難有完全透明、無雜質的晶體,因此晶瑩潔淨的無色水晶尤其難得。這對水晶球毫無裂紋和包裹體等瑕疵,純淨如水,是極其珍貴的藝術品,其功能也許類似今天的健身球,用以舒活筋骨、強身健體。

网上展览│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

紅陶倒立俑 西漢

紅陶胎,手製而成型。俑呈倒立狀,頭手著地,腹部前鼓,兩腿向上並後伸,與軀幹部分形成90度夾角。該俑姿態奇異,動感強烈,生動再現了古代雜技的技巧,可與當今體操運動員和雜技演員的高難度動作相媲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