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轉眼,我省援鄂醫療隊的勇士們已走了10多天。家人在牽掛著他們,家鄉的父老鄉親也在想念著他們。他們好嗎?晚報記者和戰鬥在一線的青海省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連線,聽他們講述親歷的感人故事,讓我們一起聽聽吧!


醫患團結,沒有打不勝的仗

常江(呼吸科與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護師)


  2020年2月8日,在隔離病房的第9個日夜,我卻已經分不清是第幾個交接班了,這些天我們感動著別人同時也被別人一直感動著。很多瞬間,講述及感悟讓人刻骨銘心。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又到中午接班的時刻了,我和接班的老師給病人打好熱水,把飯送到患者手邊,每次總能聽到他們對我說“謝謝,你們辛苦了!”“不用給我收拾,你們夠忙的了,我自己能來就讓我自己來……”

  聽到這些暖暖的道謝,防護口罩下一呼一吸的律動都變得異常生動。隔離病房隔離得了病毒,隔離不了愛。大多數病人都報以感激,卻也有人出於內心的恐懼和其他複雜的因素,產生排斥甚至是發脾氣,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給予耐心傾聽和適當安慰。一些聚集性感染的家庭不能分在同一隔離區,分離加劇了孤獨、恐懼、痛苦和擔心,我想中國人面對危難比較熟知的表達方式就是不拋棄!不放棄!

  我常常和他們說:“守得雲開見明月,生命無時無刻都在創造奇蹟,闔家團圓是我們共同的目標。”他們在和家人的通話中無一不表達著這一點,因為沒有什麼比家人重聚更鼓舞人心了。與其說我在鼓勵他們,不如說我們是在互相鼓勵。醫患統一,團結一致,沒有打不勝的仗。

  隔離病房還有一個特殊的人群,就是張爺爺,他是高齡患者的一個縮影。他剛來的時候已經喘不上氣了,看起來非常辛苦,身體極度虛弱,同時伴有三十多年的高血壓、冠心病,再加上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攻擊肺部,對於他的身體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很可能出現併發症,危及生命。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在我們的日夜堅守,醫護輪流上陣、物理降溫、藥物治療、專科護理、生活護理下,體溫得到了控制,稍有力氣可以說話了,帶著喘氣一個勁對我們說:“麻煩你們了,辛苦你們了。”非常客氣,張爺爺本身就很樂觀,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和我們回憶他得病到現在,他說:“感謝你們日夜守候在病人身邊,我們很感動。 ”

  其實像張爺爺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需要完全照顧,再加上老年人的病情複雜,需求更多,然而我們的人力資源有限,我們通過這些天護理的經歷和感悟想著解決辦法,同時他們對我們的包容心也感動著我們,鼓舞著我們的勢氣。不禁讓我想起一句歌詞:“葡萄很酸,煙火一般,但你應該把人間看遍再離開。”

所有人,都要先好好活,再好好生活……


兩位二胎媽媽的心聲

常江(呼吸科與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 護師)

張蕊(急診ICU 專科護士 主管護師)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秉著救死扶傷的初心,在接到醫院下發馳援武漢的通知後,大家紛紛報名前往一線,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急診ICU的張蕊和呼吸與危重症一病區的常江,她們都是二胎媽媽,面對疫情,毫不猶豫地說出:“我願意!”

如果說沒有一絲不捨,那是假的!記得那是2019年1月28日早晨7:30分,將要奔赴一線的常江馬上就要出發,好想再看一眼熟睡中的孩子,好想再吻一吻那稚嫩的臉龐,面對滿臉不捨和擔心的愛人,她故作輕鬆安慰道:“別送了,回家看孩子去吧,我還沒去過武漢呢,只當是換個工作環境而已,很快就回來了!”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離別的車站總是那樣依依不捨,她何曾不想讓愛人多送一程,可她怕那樣會更難過,毅然步伐堅定地消失在愛人的視線中,愛人送到樓下就被她勸回了,看著她坐上護士長的車,愛人才戀戀不捨的回了家,而轉過身的她早已淚如雨下,面對昔日朝夕相伴的愛人、還在酣睡的兒子,心中說不出的滋味,是愧疚、是牽掛、是思念,千絲萬縷的情愫叫人窒息,任由淚水肆意流下,而轉眼一抬頭看見旭日初昇,心中不禁豪情萬千,這是趕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踐行南丁格爾的誓言,祖國有難,捨我其誰,病魔肆虐,怎可退縮,不管再難,總有人要付出,何況,身後有領導堅強的後盾和並肩作戰的兄弟姐妹,想到到這裡,內心竟十分踏實!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抵達武漢後經過院領導精心籌劃、部署,為大家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院感培訓、考核,國家控感小組也趕到武漢再次講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新的診療指南和防護措施。下病區後為了更好的做好防護,護理組、醫療組、院感組的老師經過不懈的努力,每天根據臨床實踐操作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穿脫防護服的流程和工作方案,使流程更精更細、明瞭,保證所有人零感染。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熟悉工作流程後,一切井然有序地進行著,病區有幾位老人自理能力特別差,基礎護理工作就落到了護士身上,除了治療之外,協助大小便及餵飯等都由護士完成,有的患者因為全家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卻收治在不同病區,有的情緒很焦躁,經常詢問家人的病情,可能作為一名母親內心變得尤其柔軟,面對各種困難,她們總是耐心在幫助,不斷在安慰,默默的陪伴,直至患者順利完成治療,因為大家只有一個信念,堅持就是勝利。

  張蕊是一名ICU專科護士,閒暇時光,她也會跟家人打電話或視頻聊天,只要看到孩子們童真的笑臉,一聲聲稚嫩的“媽媽”,工作的疲勞和壓力瞬間煙消雲散,家人諄諄的叮囑和關懷,內心就無比滿足,這個小家是她最柔軟的牽絆,也是最大的動力;視頻時她會故作輕鬆,沒心沒肺的跟家人談笑,報平安成為了她每天的必修課,因為她不想讓家人擔心,各自安好,便是晴天!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張蕊

  掛掉視頻,思念像洩堤的洪水席捲著整個身體,她會像一個委屈的孩子默默拭淚,但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她會迅速整理好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院領導精心照護,噓寒問暖,院感組嚴密培訓,把控每一個細節,七步洗手、戴口罩、戴帽子、穿防護服等繁冗的防護措施,大家小心翼翼一道緊接一道,同行戰友相互提醒,很完美地穿著鎧甲,走進防疫的戰場。正如常江老師所說:“我們只不過換了個工作環境而已,大家不要掛念。”

  除了她們,還有許許多多熟悉的名字,她們是父母的女兒,是兒女的一切,是愛人的牽掛,誰不想與家人共聚一堂,共度甜蜜幸福的時光,但面對疫情,她們挺身而出,心中有大愛,才會將至親的愛放在心底,衝上戰場,是職責、是擔當,最靈魂最深處的善良,只為人間豔陽天。

  我們堅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生死決鬥中,黑夜總會過去,黎明的曙光終會到來,願各自珍重,疫情早日平息,春暖花開時,平安回家,我們再相聚!

在武漢過個特殊的生日


  初到武漢,我感受到的是寒冷的天氣,看到的是厚重的口罩,痛苦焦急的表情和不斷增加的感染數,讓一向安靜從容的我突然變得焦急起來!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這時,羅明琴副主任(護理部副主任 副主任護師)好像看懂了我的內心,主動來到我身旁為我打氣,控制感染組的老師們專業仔細地培訓也讓我不安的心情慢慢平復,我忽然想到有句話說,患者無醫,將會陷於無望,患者無護,將會陷於無助,如果這時我害怕退縮,那病人怎麼辦?我在心中告訴自己:“我是一名護士,是救死扶傷的護士,是南丁格爾精神的傳承人,趙院長曾經教導過我們無論何時何地,作為一名護士,都要踐行南丁格爾的誓言!我必須打起精神,

小沈(沈美英 急診內科 護士),加油!”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很快我便放下心中負擔,積極投入工作中,接下來的幾天,我每一次為患者翻身、拍背、細心治療後,收到的是患者的一句謝謝,或者是一個肯定的眼神,看到患者病情一點點好轉,來到這裡的初心也更加堅定。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一轉眼來到這裡已經整整十天了,可能太過忙碌,只記得明天上班的班次,卻忘記翻翻日曆看看今天是幾號,是星期幾了。“小沈,生日快樂!”手機裡突然冒出了很多生日蛋糕和祝福,我才記起來,原來今天是我的生日!如果不是領隊在群裡發消息祝福大家,我都忘記了我的生日到了!和我一起過生日的還有重症醫學科的孫曉林(重症醫學科護士長 主管護師)護士長!曉琳護士長伸出擁抱的姿勢:“特殊的日子,特殊的生日,大家的祝福一定會讓我們這兩位美女戰士能量升級的。”自信爽朗的笑聲一下子就讓我瞬間感到她內心的強大,而這種強大也瞬間傳遞給了我!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今年的生日,沒有蠟燭蛋糕和親朋好友在旁邊,而是遠在他鄉和一同抗擊疫情的患者、戰友相伴,想來也別有一番意味,這真是最難忘的一個生日。看著手機裡大家的祝福,我許下了心願——願疫情早日結束,願國泰民安!

疫情當前今“肺”昔比


  我們的護理學科領路人趙生秀教授曾經說過:“自己對自己滿意就是一種幸福,你可以為自己鼓掌喝彩!”今天,我勇敢地來到武漢和這裡的白衣戰士一起戰鬥,我要為自己鼓掌!


  這幾天,從一線抗擊疫情的青海省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傳來好消息,經由他們治療護理的多名危重症患者,呼吸情況每日好轉。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大家的團結協作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其中我們的呼吸治療師在治療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賈貴彬(重症醫學科 專科護士 護師)是青海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專科護士,有9年的危重患者護理經驗,是呼吸治療師,無論對危重患者病情預判,還是處理棘手的呼吸困難問題,或是操作各種儀器設備都是遊刃有餘。平素的他幹練、沉著、細緻、認真。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ICU專科護士,也是科室裡各種儀器保修員,ICU大家庭成員在平常都親切的喚他為“賈哥哥”。“呼吸機管路連接有問題嗎?”“患者需要外出CT檢查,是否需要帶轉運呼吸機?”“患者需要俯臥位通氣治療,呼吸機模式是否合適?”這些問題他都會耐心地回答。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馳援武漢,抗戰疫情,他很快適應新的醫療環境,全身投入到工作中,與疫情晝夜搏鬥,這裡工作瑣碎,工作強度很大,醫療防護用品缺乏,但他說每天過得很充實。

  

  此次抗戰疫情他是第一批出徵武漢的男護士,為了患者的康復,工作之餘,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與同行交流經驗,結合當地醫療條件,為了取得最優的治療效果,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並加以改造。記得有一位患者在普通面罩給氧的情況下,氧合情況一直難以維持,無創面罩通氣又無法耐受。鑑於這種狀況,給予患者最好的氧療方式就是經鼻高流量溼化氧療(HFNC)。但是科室內沒有專用的儀器、管路,所以RT商議後決定對設備進行改裝調試,最後大大改善了患者的氧療狀況與舒適性。同時,根據此次新冠病毒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指導患者俯臥位、正確咳嗽、正確呼吸、循序漸進的運動等肺康復治療,並且取得了明顯效果。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他說:“疫情來襲,萬眾一心,共同對抗,不辱使命,我願盡我微薄之力助力這場戰爭早日取得勝利!願所有人健康平安!”

手勢和眼神中的千言萬語


李小娟(呼吸與危重症科一病區主管護師)


  疫情就是戰區,隔離不隔愛,封城不孤城;守家就是守陣地,健康自己就是最大的關愛別人。所謂英雄,不過是平凡的勇敢。正是每一個閃閃發亮的普通人,用勇氣驅散了黑暗!

感動牽掛!來自湖北一線的青海故事

  來疫區的每一天我都被深深地感動著。轉眼間已經有11天了。早上8點便開始一天的工作,洗手、穿防護服,戴護目鏡。作為青海省人民醫院呼吸科的一名護師,這是十幾年來再熟悉不過的流程,而此時此刻在我瘦弱肩上卻多了一份擔當、多了一份責任。為了不出一絲差錯,我們時刻提醒對方。“條碼上面字寫大一點,這樣戴著護目鏡的時候可以看得更清楚”,一邊一絲不苟的審核醫生遞交醫囑、完成配藥、打印條碼等一切準備就緒後送入隔離病區,這期間我們不斷地從厚厚的玻璃門外傳遞紙條互相打氣。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代表千言萬語。幾個小時下來汗水已經打溼了衣服,原本熟練的工作增加更多難度,但我們毫無怨言。因為我們始終都堅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定會換來新洲區人民的健康快樂。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下班的路上拿出手機,才想起那天是元宵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團圓的節日裡,少了親人的陪伴,少了元宵,少了聲聲爆竹。但回到宿舍的瞬間看到新洲區人民送來的“愛心餐”,我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動了,鼻子一酸,心裡一股暖流向我湧來。是啊!“病毒無情、人民有情”,此刻的我們與新洲區人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相信在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裡,困難只是暫時的,不算什麼!明天又是一個豔陽天,勝利一定會屬於我們的。加油!大家眾志成城一定能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