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市场前景如何?

南京万通ynn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不断的提高!科技为主导的价值观,汽车会如手机一样成为人类的必须品,家家户户的生活用品般的存在!

问:未来汽车市场前景如何?答:汽车市场竞争会越来越大,适者生存!汽车不断的更新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汽车将要成为80后到90后的主要消费转变,就要理性的满足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去合理设计和服务!不断的使汽车更运动化,操控上的完美,智能更智能,各种硬件技术上的要求更高一些!此时就会有一批技术含量欠缺的品牌将会被90后给淘汰掉!当然也会有一批核心技术精良的品牌会提升汽车市场的价值观念!

汽车市场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毕竟还未实现人人都人手一台车的地步!市场越来竞争就会越来!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



溫故而知新


各个回答都是大而空,未来汽车需要技术支撑,想法再好,没有技术支持也白搭,就像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没有可行的技术支持,0排放也行不通,满足不了生活使用需求。

居然有人说降低石油依赖度需要电动汽车,真是无知者无畏,燃油70%消耗是柴油,汽油才30%,相对富裕,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连勉强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替代柴油车了。

未来汽车依然是燃油车做主力,

真正替代石油的,只有一个,甲醇,以煤代油。而且省钱30%是门槛,40%是理想,50%是期望。

但是当前主角不对。由汽车厂做主角推广是行不通的。就是财大气粗的吉利也不行。必须煤矿企业投资才行。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心疼。车卖好了,他甲醇一涨价,立马玩完。

真正的未来汽车,主题依然是更省油,更科技。

混动是不错的选项。

但必须热效率有45-60%的热机出现。就是增程器也行啊。


老张说甲醇汽车


汽车市场未来前景很光明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几乎是最理想的类型,简单的操控、理想的速度、温暖或凉爽的驾驶室,一台能提供通勤效率与体验的汽车几乎人人都期望使用的交通工具。但是因汽车的制造成本总是很高造成车辆的价格依然很高,参考玻璃大王曹德旺对消费能力的分析,现阶段只是有两亿人具备汽车的消费能力,而中国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

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总不会停滞,未来具备购车能力的人们总会越来越多;从这一角度分析未来的汽车市场,很显然前景是非常光明的。而且近几年的汽车产销量均在2000万级,即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也守住了底线;随着宏观调控以及车市自行展开的良性竞争,在2020年即有可能出现转机,没有度不过去的寒冬,车市回暖会随着这次疫情的结束开始。


刺激车市回暖的原因解析

1:疫情会一定程度刺激汽车消费欲望,因为普通人的交通工具只有汽车能一定程度的隔离空气。通过驾驶汽车出行保护安全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在疫情结束后虽然可能造成大宗消费品购买力的短时间下降,但汽车在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刚需之后,一旦渡过困难期则会出现很多人将购车列入消费计划。

2:燃油动力汽车升级基本落地且基本结束。2019年出现汽车消费欲望的下降,其核心影响因素不排除有排放升级速度过快,导致主流的燃油车消费者对燃油车的使用年限存在了质疑;同时也为预计换车的大量消费者带来了“选择困难症”,因为混合动力汽车价格偏高、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过短,燃油车又被加速了淘汰,到底选择哪种好呢?这些问题在2020年都有了准确答案,燃油阵营的活力会因答案的明朗而重新焕发。

3: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展开白热化的良性竞争。在补贴时代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在挤牙膏,也就是先进的技术不拿出装车,而是在行业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默契下,所有车企通过补贴生存。而2020年会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一旦补贴结束则各种储备技术都会拿出来当做竞争的筹码;其中动力电池的类型加入了低成本高寿命只是能量密度略低的磷酸铁锂电池,其成本⅓左右的下降会带来两种改变。

  • 以磷酸铁锂电池打造长续航低价格的入门级新能源汽车,目前10万以下NEDC300级的代步车有实力增长至真实350km标准。其次随着竞争的加速还有可能同步拉低车辆售价,而保证价格结构不变的车辆则会一步步的突破真实续航400/450/500/600,价格会在10/15/20/25/30万之间。其次以低成本铁电打造的十万级插电式混动汽车也将出现,燃油车会因这些车的出现而降低价格。

  • 插电式混动汽车一旦进入10万的主流消费层级,这种低能耗高性能的汽车会“血洗”燃油车市场。此时则会激活并二次加速燃油车阵营的竞争,车辆的价格逐步走低且品质在竞争中会逐步走高,消费市场的购买力也就会被这种竞争带来的理想结果吸引,车市会呈现出从回暖到“高热”的状态。

总结:未来五年的时间会是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育的阶段,虽然已经经过了连续十余年的增长,但是形成真正健康有序的市场氛围,以及形成足够强大的消费市场基础,现阶段实际才刚刚开始。汽车领域未来会大有可为,不过会越来越系统越来越专业,因为消费市场也在成长。




天和Auto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现在,这样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市场会是低速增长或者负增长。

比如过去的2019年就下滑了7.4%。目前大部分汽车行业企业以及市场调研,普遍认为2020年会触底,2021年会缓慢回升。在今年病毒肆虐的情形下,2020年的负增长基本成定局。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汽车市场没有机会,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企业。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新四化”的变革,即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尤其是5G及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会给传统出行带来深刻变革。

像Tesla的robot taxi那样的无人驾驶汽车相信在未来5~10年,会迅速普及,这背后的技术革命会对今后的汽车市场和出行市场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以说,时刻准备好,拥抱变化,跟上步伐。即使未来的汽车行业不是增量市场,是存量市场,也一样会有机会,有前景。


杰克老师傅


未来国内的汽车市场(主要指乘用车市场)将迎来一个混沌期,汽车行业必然面临一场变革与洗牌,而在“革命”后,有会迎来一段长时间的红利期。

短期看,市场混沌期已到来,进两年的乘用车生产/销售量看。传统车企(无论合资还是自主)日子都不太好过。传统类型汽车自2017年起连续两年销量下跌,而新能源车在政策退坡后明显下降。

一方面市场需求面收紧,一方面车企竞争乏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汽车行业主要有三股势力:传统车企,新兴互联网车企(包括别的行业进军汽车的),外资车企(特斯拉)。汽车行业的彻底变革已经开始,技术模式,生产方式,售后模式将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短期看车企还需要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达到这样的变革。

长期看汽车市场是向好的,技术的实现只是时间问题,谁率先完成这样的变革,谁就有机会抢占未来新市场的利润高地。特斯拉是一个例子,但未来是否能成为下一个苹果很难说,汽车不同与手机,汽车的个性化,功能化,专业化将会使这场斗争异常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专注于自己擅长领域,并做到极致。才有机会赢得市场





MOTO赛车志


从长远角度看分为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燃油汽车由于现在燃油能源以及环境的的限制,个大车企会不断的整合,不断精细话的发展,而电动汽车是取代部分燃油车的最好接力棒,“目前,我国每千人拥有的汽车数量只有185辆,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增长。”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主席陈清泰说:“如果汽车的发展仅仅依靠石油,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将成为主要的隐患。为了实现我国14亿人民的机动化梦想,真正的选择是机动化。”

2019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转折点。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首次出现下滑。负面消息如业务损失、裁员、投资者撤退等仍在继续。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部门、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聚集在一起,在为期3天的18个高层论坛上讨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趋势做出预判。令人高兴的是,会议传递了许多积极的信息。与会者普遍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JUNCar


我是农村人,对农村市场有点点了解,由于存在从众及攀比心理,10万左右和三十万以上会是农村的主力,第一次买车收入一般会选择10万左右,二次换车选择30万以上车型!


用户850952379720


市场肯定是刚需市场,但是侧重点我个人觉得有所不同,新能源是趋势,也是革命的需求,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应用,目前,需要提升的就是动力的革命了,电池的问题,目前还是有些问题,但是已经有很多企业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开始这方面的革命了。相信不远的将来必会有所成效。上次我看到个杂志说是估计2025年视乎固态电池就普及或是成熟化了。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吧。



FF毅先生


目前汽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各个车企放大招,降车价,搞促销,国五车刚出不久,国六车投入市场,很多车主表示想再等等,主要是更新太快,淘汰也快,所以导至很多新车滞销,其实国内车辆需求量还有很大缺口,不信去驾校看看每天考驾照的成千上万,络绎不绝。


立哥哥


未来的汽车市场是买家市场,有利于所有用户!

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中国市场基本上进入动态饱和阶段,即从一个几乎空白的市场快速填充,达到以替换淘汰车为主的成熟市场。换言之,市场容量的增速会大幅度下降。然而产能增速没有下降,造成产能过剩会加剧,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和重组会加速,汽车性价比会更高。还没有买车的福音到了,不管是新车还是二手车,价格都会是越来越招人喜欢。

同时,要注意传统汽车向轻量化、节能、清洁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买新车时要注意这几方面的指标。

还要注意,乘用车整体在向新能源和智能驾驶方向发展,对于环保、安全出行、客运营和出行方式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注意投资和商业模式方面不要犯错误。

汽车供需双方都会朝着理性和成熟方向发展。

会有超过半数汽车公司倒闭或被重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