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19世紀中後期,歐美多數國家使用以黑火藥作為發射藥的金屬定裝彈,並且彈藥的直徑都在10毫米以上,他們認為黑火藥作為發射藥的槍彈本來初速就低,只有增加彈頭質量和裝藥量才能對目標造成大的傷害,像英國的.557/450馬蒂尼.亨利彈;德國的11x60mm黑火藥步槍彈;法國的11x59mmR格拉斯黑火藥步槍彈等直徑都在10毫米以上。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11x59mmR格拉斯黑火藥步槍彈(上)


80年代法國科學家保羅·維埃研製出了“Poudre B”,即B型發射藥。該發射藥比早期的黑火藥威力更大,燃燒速度更快,並且不會產生黑色煙霧而暴露自己的位置,也因此被稱為無煙火藥,無煙火藥的出現也使歐美各國對槍彈有了新的認識,當時法國已經開始嘗試中口徑彈藥(7-8毫米),他們認為無煙火藥燃燒更充分,如果配合質量較小的彈頭將能獲得更高的初速,準確性和威力都比早期的黑火藥步槍彈更高,1886年,法國在11x59mmR格拉斯黑火藥步槍彈的基礎上研發了8×50毫米的勒貝爾步槍彈,該彈藥的彈殼並沒有重新研發,而是在11x59mmR格拉斯步槍彈的基礎上通過截短、收口而來,這樣使整個彈殼形成了錐度,造成了後期只能單發射擊使用,在半自動步槍上連發時,彈殼自帶錐度的底緣彈之間會相互干擾,因此不適合彈匣供彈,嚴重會造成供彈系統故障。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11x59mmR格拉斯黑火藥步槍彈切短收口後變成8×50毫米勒貝爾步槍彈(下)


7.5×57毫米MAS彈演變成7.5×54毫米MAS彈

法國在1908年就曾研發了FM1915機槍,當時使用的彈藥就是早期的8×50毫米勒貝爾彈,經過實戰證明8×50毫米勒貝爾彈是一款凸緣彈,而且子彈外殼錐度太大嚴重造成了供彈的可靠性,以至於1924年研發的FM-24/29輕機槍使用的是7.92毫米的毛瑟彈藥,不過在同一年法國也成功研發了7.5×57毫米MAS彈(MAS是法國聖埃蒂安兵工廠的縮寫),7.5×57毫米MAS彈與德國7.92x57mm毛瑟步槍彈的外觀和長度都很相似,而且一戰時期法軍繳獲了大量的毛瑟Gew 98步槍和彈藥,少部分仍在部隊服役,一旦彈藥錯用嚴重會發生炸膛事故。

1929年,法國聖埃蒂安兵工廠將早期7.5×57毫米MAS彈截短了3個毫米,變成了7.5×54毫米MAS彈,截短後的彈藥又可以分為為24年C型和24年D型,C型是尖頭平尾的全金屬被甲彈,重量為139克,也稱為輕尖彈,主要用於步槍和輕機槍,D型為尖頭船尾鉛芯的全金屬被甲彈,重量為190.6克,也稱為重尖彈。重尖彈質量大抗風偏能力好,遠距離存速存能大,因此被用做重機槍的遠程射擊。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7.5×54毫米MAS彈


從MAS-36栓動步槍到MAS-44半自動步槍

自從法國成功研發了7.5×54毫米MAS彈以後,聖埃蒂安武器製造廠參考了戰爭中使用的其他步槍的特性,如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槍機後方設置閉鎖突耳保證可靠性)、美國的恩菲爾德M1917步槍(槍機柄朝下彎曲,加入覘空照門)與德國毛瑟槍 (5發盒型彈倉)等,1936年成功研製了MAS-36栓動步槍,併成為法國的制式步槍。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MAS-36栓動步槍


1938年—1940年,設計師羅西尼奧爾(Rossignol)設計了新槍MAS-40半自動步槍,與MAS-36栓動步槍主要區別:①把早期在ENT B-5(實驗步槍)測試的直接導氣系統搬到了新槍上,變成了直接導氣的槍機方式;②早期彈倉的容量只有5發彈藥,而且是通過5發橋夾進行供彈,改進後使用可容10發彈藥的可拆式彈匣,既可以使用彈匣供彈又可以使用10發的橋夾進行供彈,同時與彈匣相匹配的機匣也進行了改進。不過當時處於二戰期間,法國軍方急需大量的武器裝備,最終只能加快生產比較成熟的MAS-36栓動步槍,直到1944年半自動步槍的設計才重新提上日程並命名為MAS-44半自動步槍,與二戰前期的MAS-40半自動步槍相比只有很小的改進,被法國軍隊少量裝備。

MAS-49半自動步槍

在MAS-44半自動步槍裝備以後並沒有進行大批量的生產,並且從實踐中總結槍支的缺陷,於1949年推出了改進型的MAS-49半自動步槍,該步槍仍然使用7.5×54毫米MAS彈。

㈠與MAS-44半自動步槍相比變化如下: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MAS-49半自動步槍與MAS-44半自動步槍


①MAS-49半自動步槍的機匣左側增加了戰術導軌,可安裝光學瞄準鏡,使射手可以對400到800米的遠距離目標進行精確射擊。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MAS-44半自動步槍與MAS-49半自動步槍

②瞄具不同:MAS-44半自動步槍使用覘孔式照門與標尺一體化的設計,遠距離作戰時需要將照門滑塊向前方滑動,這時照門自動抬起。準星是環狀全封閉式的準星。

MAS-49半自動步槍在照門上方增加了可調節風偏的旋鈕,並且使用開放式的刀型準星,準星兩側帶有大型護翼,改進後比MAS-44半自動步槍的瞄具瞄準時間更短,且提高了瞄準精度。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MAS-44步槍準星(上)MAS-49步槍準星(下)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MAS-44步槍照門(上)MAS-49步槍照門(下)


③MAS-49步槍在槍口處增加了LG48型槍榴彈發射器,並且在槍口左側配有摺疊式表尺。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標尺不用時與槍管水平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使用時向上抬起標尺


㈡MAS-49半自動步槍使用了直接吹氣的導氣原理,這種導氣方式又與M16的導氣方式有所區別,M16是燃氣通過導氣管吹向導氣室,而MAS-49半自動步槍則是燃氣通過導氣管直接吹向機匣內部,優點就是節省了活塞等運動部件,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減輕了槍支的重量,而且降低了活塞運動時給槍管帶來的抖動,因此提高了射擊精度,缺點就是高溫燃氣經過導氣管直接吹入機匣,嚴重會腐蝕機匣,並且燃氣燃燒的殘餘物會汙染機匣,這樣就需要經常性的保養,否則髒的燃氣殘餘物會造成供彈、閉鎖不緊等故障,而M16自動步槍機匣內部有導氣室,影響相對較小,並且更容易保養。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MAS-49半自動步槍


MAS-49半自動步槍使用槍機偏移閉鎖,槍機偏移式閉鎖就是槍機把子彈推進彈膛後,槍機會在曲面的帶動下偏向機匣的一側,簡單的理解就像半夜用木棍頂門,木棍一端頂住門把手,另一端支撐著地面,這種閉鎖方式優點是結構簡單,適合大規模生產,保養方面;缺點:①槍機偏移式閉鎖中的槍機支撐力跟火藥燃氣對槍機的衝力並不在一個平面內,因此受力不對稱,如果槍機剛性不足的情況下會出現閉鎖不緊的現象,並且槍機閉鎖面受到燃氣汙染的情況下,同樣會出現閉鎖不緊的現象。②槍機偏移閉鎖是槍擊框通過斜面帶動槍機完成自動循環,在此期間槍機框的斜面是不斷的對槍機斜面進行擠壓的過程,因此會存在楔緊現象,增大兩者之間的摩擦力,從而消耗自動循環的機械能量,影響自動循環的可靠性。

㈢MAS-49/56半自動步槍

1957年,總結了阿爾及利亞、印度等國使用經驗,又對槍支進行了進一步改進,改進後的步槍稱為MAS-49/56半自動步槍,主要改進如下:

①為了能夠攜帶方便,以及提供給機械化的部隊或者傘兵使用,MAS-49/56半自動步槍在重量和長度槍都比MAS-49半自動步槍更輕和更短,以適應部隊的戰術需求。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MAS-49與MAS-49/56相比較


②MAS-49的槍口箍側面焊有堆垛鉤,早期楞刺刀被收納在槍管下方,楞刺柄刻有滾花,方面刺刀抽出,抽出後反裝即可,不過楞刺用途單一,不能當刀使用,後來直接把楞刺給取消了。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裝備楞刺後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取消楞刺後的MAS-49


MAS-49/56半自動步槍增加了刺刀座來安裝刺刀,原本MAS-49內置的榴彈發射器被可拆卸的槍榴彈發射器/制退器組合取代,使用北約標準22毫米槍榴彈。

從MAS-36到MAS-49/56,盤點法國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史

MAS-49/56半自動步槍增加了刺刀座


總而言之MAS-49半自動步槍是一款結構簡單和性能優秀的半自動步槍,隨著各國自動步槍的普及,1978年法國研發了以5.56x45mm NATO為彈藥的FAMAS無託突擊步槍,用於取代MAS-49/56半自動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