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的00后,不读书有什么出路?

易传楷


早早出去工作谋生的人都想回来学习,学习学够的人大部分想出去赚钱,


66小兄弟


今年夏天去一个村里做帮扶工作,到村里的第一天我正在收拾住处,来了两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是村长找来给我帮忙的,我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只是对我笑了笑,我又接着问:“暑假作业写完了吗?”

哪知其中一个孩子回答我说:“我下学期都不想再去学校了,还做什么作业。”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先是一怔,随后又笑了笑,让他们帮我去整理东西了。

农村出来的我,太知道这种情况了,现在很多农村小孩都不愿意读书,早早地就离开了校园出去打工。自己老家也是这种情况,很多小孩初中一毕业就再也不愿意读书了,最近这几年,老家村子里再没有考上本科的学生了。

我们小时候条件很苦,大冬天去学校要走好几里山路,手和耳朵都冻裂了,也没有想过不去学校。每天靠着自己带的一点干粮,就要在学校过一天。假期里要一边写作业,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可照样没有落下学习。

和我一同长大的小伙伴,最差的也都上了大专,毕业后进了体制单位,摆脱了黄土地。也有考上985研究生的,现在在500强领着月薪上万的工资,早已让自己的生活上升了好几个层次。

一些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孩子对高考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高考的确让他们的眼界变得更宽,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去更大城市的机会。很多寒门学子都拼命想抓紧高考这棵稻草,希望通过高考让人生实现逆袭。

可是现在,高考这个浅浅的门槛已经被很多孩子放弃了。现在的孩子条件好多了,即使农村的学生,也有家长接送,教学条件更不能和我们那时候相比,学校有免费的营养早餐,学费、书本费都不用自己交,更不用帮家里干农活,甚至家务也不用他们做,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离高考越来越远了,甚至早早离开校园?

壹·手机的诱惑

在村子里住了几天,除了第一天见到的那两个小孩,再没见到过其他孩子。正值暑假,孩子们都去哪儿了?随着走访农户越来越多,我发现小孩子们都在家里玩手机呢。

村里很早就通了网络,现在大多数家里都不怎么看电视,取而代之的是玩手机,大人小孩人手一部,刷小视频、看直播、玩游戏,这成了大多数村里人的娱乐方式,小孩就更不用说了,拿着手机能玩一天,哪有时间和心思来学习。

老韩家里有两个孙女一个孙子,最大的孙女上初三,另外两个上初一,我刚踏进他家门,就听到从手机里传来一阵魔性的笑声,三个小孩正抱着一部手机在看,并哈哈大笑。看到我们来,三个小孩看了我们一眼算打了招呼,然后又开始捂着嘴对着手机笑。这样的情况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甚至有一天我去老支书家,老支书三岁的孙女也躺在床上抱着手机看,先不说她在看什么,才三岁就这么看,对她的眼睛损伤太大了。

我不知道,那些小孩在刷完几十条短视频,打完几局游戏的时候,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到底意味着什么。

贰·父母的缺位

村子里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只管孩子吃饱不出事,至于学习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管。

孩子们接触书本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课堂上,回到家就是玩手机,爷爷奶奶也不知道他们在手机上看什么。父母远在外地,问起孩子,爷爷奶奶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吃的好,穿得好,还长个子了。孩子对父母的电话也没兴趣,久而久之,父母不仅在距离上离孩子很远,在孩子心里也更远了。

也有父母在村里或者在附近打短工的,每天可以陪在孩子身边,但也仅仅是在家里而已。很多父母自己拿着手机玩,却在吼孩子去看书。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或打或骂或破罐子破摔,哪里谈得上“教育”。

村里何小军上初一,常常逃课、打架,父母在镇上开了一家五金店,店铺离学校不远,但他的父母已经对小军放任不管了。从最初跑到学校当着老师的面打小军,到现在小军几个晚上不回家都不闻不问,他们已经接受了小军不是读书的料这个事实,准备明年春天就送小军去学做奶茶。

叁·有限的格局

农村女孩子也想要漂亮的衣服,男孩子也想要新款的球鞋,可家里的条件并不能满足他们。但他们能看到村里出去打工的小伙伴,用的是新款的手机,过年回到村里出手阔绰。

他们也许知道一直读书下去也会得到他们现在想要的,但那个过程太漫长了,不能及时满足他们现在的虚荣。

于是,每年过完暑假或者过完年,都会有一批新的农村孩子进入各大工厂的流水车间,等到过年再回家的时候,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最新的鞋子,抱着他新买的手机继续笑个不停。

据调查,2009-2012年全国高考弃考人数超过300万。来自农村贫寒家庭的学生之所以彻底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主要是他们认为上大学已难以改变命运,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教育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选择,新“读书无用论”开始流行。

2019年清华大学官方数据显示,3400名内地新生中,农村及贫困地区学生共656人,占比19.3%,而去除针对贫困地区的自强计划和国家专项计划招录的379人,清华的农村生源比例只有不到一成。

我没有找到今年高考1038万考生中有多少是来自农村,但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校中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仅为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达30%以上,这表明,近30年来,农村籍学生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下降了近一半。

这种现象也反映出目前农村孩子榜样的转换,很多年前,村里孩子的榜样是那个刻苦读书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可现在这样的榜样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他们的榜样是出去打工每月可以赚好几千块钱,早早给家里盖了新房子的邻居。

另一方面是父母观念的陈旧。农村女孩马丽娟很早就辍学,16岁出嫁,重复着之前母亲的老路,虽然也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但也挡不住父母认为“女孩嫁人才是正道”的观念,所以在女儿16岁时把女儿嫁出去,就是父母所做的选择。

帮扶工作还在继续,可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我们常说要先“扶志”“扶智”,而这两个正是目前农村孩子所缺失的,读书这条最简单的路他们正在放弃。看不到希望,所以放弃学习。

可我依然想说,读书未必能改变一切,但对很多普通农村孩子来说,好好读书,至少可以让你有更多的选择,保你不会跌入谷底,也许你正在放弃的课堂,就是此生命运的中转站。






泉熙似水


作为农村走出来的90后,我在这里来回答这个问题(仅带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先说说我作为西北偏远山村的90后的亲身经历:

我的小学在我们山村,我上学时候一共6个老师(学前班+1-4年级)

第一年学前班,记得学前班我们班级方圆十里乡村所有的小伙伴56人

一年级,50;二年级,40;三年级,35;四年级,30

辍学的人有的在家帮父母种地、外出打工

现在的他们早已为人父母

由于资源的差距他们过着和父母一样的生活

农民工(并不是对这个职业有歧视,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我的父母就是农民工)

这就是九〇后不读书的出路

由于现在社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

〇〇后的农民工之路将越来越少

不要妄想做网红或者其他一夜暴富

那犹如彩票中奖一般

以此,忠告

农村寒门,在现有的体制下努力读书是农村人的最优选择


珊婆子林同学


现在农村的00后,不读书有什么出路?都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现在时代发展那么快,如果你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的,真的很难,像很多白领公务员都要文化高的。就像我吧,一个九零后那时候不懂知识的重要性,只读到初中就毕业了,不过那时候家庭比较困难,也没有很多多余的钱读书,读书的时候自己也不努力学习成绩也不怎么好,自己也没脸读下去,初中毕业了就出去打工了,由于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在餐厅打工,做的服务员,服务员干的是又累又脏的活,一天到晚累得半死也才五六百一个月,不像别人有文化的干活又轻松工资又高,但是一个人最主要的要有经济头脑,很多人没有什么文化的也是大企业家、大老板,所以一个人要勤奋努力相信自己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乡村裴裴


现在最大的00后都有20岁了,完全成年了。如果读完初中后,实在是成绩不理想,可以去跟村里有手艺的人学习一下手艺。向做木工,电工,贴瓷砖啊,现在老一辈的人好多人有这种手艺,而像我就是这样的。在家跟着父亲学习贴瓷砖,就在家里的县城就有事做,还不用出远门,工资还可以。


均莫校陈飞


就我在农村工作时发现,大部分00后会读书到高中,或者去职高,少部分读到初中就不再读了。这部分孩子的选择就是去县城里里或者外省市的服务行业打工,也会有出去学技术的,留在家里务农的真的很少。所以在农村里,留守老人和儿童特别多。


阿湘姐


不读书,基本没有出路。

出路的定义非常复杂,我们试着先框定一个范畴后再回答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姑且以挣钱能力为标准吧。

00后的第一梯队,有的还在大学念书,有的已经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了,有的居家玩游戏啃老。我们再次缩小范围,就聊聊奔二的小伙们和小姐姐们吧。

这个群体,最痛苦肯定是啃老族,既没有上学也没有上班,可能在抱着手机运筹创业的宏伟蓝图。他们每天也要做很多事情,晚上在做梦,白天也在做梦。如果一定要具体描述他们的前景问题,我只能用下面这种图片代替复杂的文字。

我身边有不少奔二的小哥哥和小姐姐,他们已经深入社会的基层,全身心投入了产线的工作,非常勤奋的每月能挣到4000元左右,懒散一点的每月收入3000元上下。他们成器的一面就是能够养活自己,他们悲催的一面就是完全看不到未来。

他们的生活也非常有规律,上班就开始干活,下班就开始撸游戏或刷视频,然后笑得像洪荒时代的大猩猩们一样开心。当然,如果你正好读到了我颇为偏激的观点,请不要急着喷我,能够阅读文字的小哥哥或者小姐姐,已经不在他们那个群体。

说直观一点,因为错过了最佳的黄金教育阶段,他们的思维里只能接受游戏或短视频这种低能的内容。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用省吃俭用理财的方式完成做事的原始积累,也没有学习一技之长的念头。

要用文字描述他们的未来也非常费事儿,我也用一张比较形象的图片做一个大概的描述吧。

我们适当把年龄范围放宽一点点,让90后的尾巴们也参与进来吧。

去年年底,我们公司招了一批985和211的毕业生,我全程参与了他们的入职培训及实战学习,他们的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与普通工人的工作有很多交叉的地方。

同样是20出头的年龄,产线普通工人的基本工资是2650元,这些大学生新员工的底薪却是4800元。我大概掐指算算,精明而能干的普工要在产线拼搏达到他们现在的起点,至少得耗费8年以上,并且,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个体能够达成愿望。

同为普工,每天都有小哥哥或者小姐姐问我,这些大学生刚来公司,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做,工资为何是我们的两倍呢?针对这样的话题,我通常就是假装叹叹气,告诉他们公司的管理不公平,这样能够减少啰哩啰嗦的低效沟通,也让他们的心里有点平衡感,把问题归结到公司的管理问题而不是自身的无能。不是我偷懒,以他们过于简单的知识结构,要给他们阐述清楚底薪2650与4800这种差距的具体原因,比产线动手干活还累。

好好读书的群体,他们现在和以后的生活也用一张简单的图片描述吧。

写在最后:

任何渲染读书无用论的言辞都是在耍流氓,此处不再赘述。咱们又跳转到本文的开头,不读书的话,基本没有什么出路,偶尔会有个别人脱逸而出,那叫做幸存者偏差。

回答完毕。

我是秋一刀,每天一定出现在头条。


秋一刀


00后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10年国家发展,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我觉得作为00后,没有上大学,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事可以做;

1、尝试做三农;

现在很多中年人都回到了农村,这是极好的。农村也有广阔的天地,身边很多朋友回老家开始做农业,承包土地种水果的,搞养殖的,种莲藕的,还有做一些农特产的,发展很不错。

2、尝试做电商;

很多农村小伙小姐姐,在农村老家做三农自媒体,发表一些农村的事,通过自媒体带动收入,把农村的农产品通过自媒体,淘宝卖到了全世界各地,自己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从事做小生意;

身边有很多朋友,常年在农村各大乡镇开展外贸商品、蔬菜水果,农特产销售。还有很多朋友在镇上、一些地方有旅游区从事餐饮行业,做包席服务,也取得了不错的收入。

4、建筑行业、装修行业不错;

农村发展基数大,很多地方在大力发展。搞建筑装修行业是不错的选择,现在的收入也很高。很多人都超过在城市里面工作的白领。当然,做这份工作,是比较辛苦的,只要你能坚持下来,5年以后,我相信你一定发展的很好,收入也能让一个新的台阶。

5、继续学习,到大城市发展;

00后是属于新势力的一代,现在还年轻,我觉得还可以通过夜大、成人大学、自考等途径继续你的学习。我相信,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你的见识,提升你对事物,世界的认识,比短期内挣多少钱更加重要。

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自己努力。不管做什么,我们的心都需要正。不管做什么,我们都需要有一颗正能量的心。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大家的赞扬。

我是口腔达人-山城波哥。关于口腔健康,美食美景以及人生哲理相关咨询,关注我一起探讨吧!


山城波哥


我的读书时候,老师说过,就算不读书日子也能过下去,只不过就是别人吃肉你吃面的区别。 是的,不读书不影响过日子。 但是,自己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你不学习对任何人都没有影响,父母顶多就是脸上无光,但并不影响他们创造的生活。但是对于你自己,却是影响深远。首先,你不读了,你跟你的同学就产生差距了。 然后,你进入社会总得想办法养活自己,爸妈会越来越老,需要你的照顾,这时候你就不得不逼迫自己去赚钱去成长,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但如果你现在把书读好,以后选择职业和伴侣的机会就多太多了。 读书真的是改变人生的成本最低的方式,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自己身边的人。加油!


摆摊超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仅代表自己的观点,不代表所以人。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很多新兴事务跟行业都不断涌现。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所以最好是读完义务教育。

如果不想继续读书深造,选择当然也很多。第一现在农村发展建设都比较好,就业的工作岗位也很多。可以回家乡创业,搞养殖,种植。对于没有做过农活的00后来说是很辛苦的,要做好心里准备。

第二自己家里有条件有生意的可以帮忙打理生意,老爸老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自己,帮家里分担一下也好。

第三可以去学一套技能,像厨师焊工男护士都不错,有了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立足。

第四可以选择自己创业,创业有风险,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撑。最好是选好了项目,然后找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或店铺去实习。等掌握好了技术管理再选择自己创业可以降低风险。

能读书还是读书深造的选择更多。像我们就是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努力读书,做的都是辛苦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