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的日子

隔離的日子

編者按:疫情是令人恐慌的,但勇敢的人給予了我們迎難而上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無數人必勝的信念會使我們變得強大。灰暗的時候,要向光明尋求勇氣;脆弱的時候,身邊戰友的無畏堅守成為我們強勁的支撐。這,就是一名被隔離民警告訴我們的故事。


這個年只有一個主題就是防疫。大約從年前臘月二十六開始,伴隨著武漢疫情的新聞密度越來越高,各方表態聲調越來越高,各路信息呼嘯而至,新年的喜慶和節日輕鬆的氣氛也在快速沖淡,節日宅家的放鬆逐漸淡化,替而代之的是逐漸蔓延至自己身邊的恐慌和緊張。


初始覺得疫情很遙遠,做好自己防護,不串門就好,心態是輕鬆和並不很在意的。


臘月二十九上午接到通知說準備物品去武漢支援,心中有些激動,雙手竟微微顫抖,我想當自己突然要被推向防疫一線的時候也還是會恐懼的吧,但是也有義不容辭的使命感和價值感,在這場突發災難的應對中自己派上用場了。


這個年是宅在家的,大家一開始都還在享受宅家的輕鬆,這個年沒有走親訪友的奔波,沒有應酬紅包的推搡,沒有人情走動的負擔和糾結,疫情是武漢的,離我們都很遙遠,到了初三後天氣晴好,洛河邊玩耍和散步的人開始多了,很多人聚在一起打牌、釣魚、放風箏,氣氛放鬆了,開始感到防疫勝利的樂觀。


當老家傳來表舅被確診感染的消息我吃了一驚,隱隱擔憂在家鄉的親人們,媽媽開始給姥姥打電話提醒居家隔離。我爸給表舅打電話提醒他當晚去醫院做檢查時,“確診”這個詞在我們心底依然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嘴上說和心裡想的都是檢查一下排除後就沒事了,都可以安心。我能感到我們三人的心底還洋溢著一種被幸運神眷顧的滿足感,在慶幸今年不回信陽過年是對的。


2月1日當疾控中心的聯繫電話打到媽這兒,說表舅初步確診,要求母親居家隔離時候,我們有些驚訝了,能看到母親臉上露出的錯愕和一絲恐慌,她反覆向來電的醫護解釋說跟表舅的接觸是戴著口罩簡短交接,以此安慰家裡人也更是安慰她自己。我開玩笑說又蹭了半個月假,淡化居家隔離給母親和我爸造成的幾絲緊張氣氛,我媽乃至我爸都對於不會沾染病毒的心裡設定開始存疑了。


每天的新聞鋪天蓋地都是關於疫情,中央臺的新聞開始每天播報當天確診病例,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以及死亡人數,已確診病例和新增病例從每天幾百例逐漸攀升到每天幾千例,確診病例破一萬、兩萬如此迅速,表妹也確診了,舅媽雖然檢測結果依然陰性,但是發燒不斷,媽媽在家裡也戴口罩,再三要求我不要進她房間或者觸碰她的東西,我覺得她小題大做,但是她之前對於自己不會感染的確信已經是全無了,我覺得她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已經感染或者起碼是病毒攜帶者。


要感謝公安處宣教室和團委發起的戰疫宣傳活動,老實說一開始我是有些排斥的,在一線同事們已經忙於一線工作,很多人駐守一線崗位無法與家人團圓的情況下,我覺得大家的狀態是疲憊的,心態是消極和灰暗的,額外的宣傳任務只是徒增負擔,但是經過幾日裡群內的積極推動,幾位宣教和所隊骨幹的積極宣傳發動,我看到大家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很多一線民警及家人在這場戰疫中的故事呈現在了眼前:有雙警家庭,夫妻分屬不同崗位,愛人之間不能在一起過年,只能在一天裡的休息時間通過視頻彼此支持、訴說想念,說起家人堅強的漢子心疼得不覺垂淚,愛人卻無法替對方揩去淚水;有的家庭裡丈夫忙碌在執勤一線,妻子則身著白大褂奔跑在抗疫的病房裡,她們穿梭在病床前為每一個病患送去希望,卻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嗚咽哭泣。這些前方傳回來的文字、圖片和故事是帶有力量與溫度的,他們盪滌著我的心底,給我溫暖和信心,這些在之前大多不為我所知的同事們,當疫情來臨時他們有的是勇氣和樂觀的精神,他們有的是迎難而上的擔當和責任。


我高興,甚至說欣喜,發現了我同行的隊伍裡有這麼多陽光和真誠的人,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挺挺的脊樑。


我光榮,我願意把這些一線的消息發給我的親人、朋友們,讓他們看看我們這些八零後、九零後並不青澀,大疫當前有人驚慌失措,有人迷茫頹唐,有人只想著自己的安危置他人的健康安全於不顧,有人依舊高喊著個人權利至上。但是我的這些同事們站了出來,堅定地站在迎接疫情的前方,這是職責所在,這是責任使然,這更是使命的承擔和青春的勇氣與力量在昭示。


我急切,此刻我也想投身一線,投入這些年輕卻堅定的臉龐裡,加入這些平凡的勇士中,在這場戰役中用自己的堅持、拿自己的汗水為更多人的安全換取哪怕一絲的砝碼。


災難嚇不倒我們,病毒攻不下堅強的意志,唯願投身這場戰鬥的每一個人保重身體,平安歸來。


勝利必定屬於我們,因為我們依然年輕,依然熱淚盈眶。


稿件來自:洛陽鐵路公安處 團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