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丨最單純又最美好,不過與你相伴到老

讀這本書是在好幾年前,文字也記錄在那時。當時我和丈夫兩人相依在外地奮鬥,還沒有女兒。

讀書丨最單純又最美好,不過與你相伴到老

《我們仨》,在讀之前也聽了朋友的推薦,她說幾乎是留著眼淚讀完。我也像準備去見什麼重要的人一樣,做好了心理準備。而待我真的將這本書摩挲在掌心,卻還是忍不住和他們仨一起歡笑又落淚。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話扯到內心的疼痛點。但還好,楊絳先生的筆觸,悲而不傷。


我們倆老了,楊絳說她總會夢到和錢鍾書兩個人走散了。這感覺我倒有些心領神會,我也曾這樣夢過幾次,範先生在夢境中消失,然後我拼命的找他。而將我從焦急失落中喚醒的,是他熟睡中也緊緊摟著我的臂彎。我想起《霍亂時期的愛情》來,那一對新婚夫妻,他們仍處在甜蜜到可以在接頭擁抱親吻的狀態,我不能想象在這樣的時刻失去了彼此,該是多大的苦難。因為我和我的丈夫也一直身置這樣濃烈的愛意中,人太過幸福,會更懼怕失去。


我們仨走散了,剛讀到這點的時候我沒懂,我一直在想是什麼事情硬是要將這樣恩愛的人兒分開,為什麼不能想見的時候就見到。這一程又一程地追逐,為什麼總是不能安心陪伴。這驛道為什麼總讓人感覺到別離的氣息,我不安極了。不能張口去問,眼看著愛的人就在身邊,卻還是要一次又一次分開。我是個不太理性的人,總會很輕易地將自己帶入到故事中去。範先生說了我太多次,莫要過於投入,可是這看得我一陣陣憋屈。像是被人束縛了手腳,無法去改變什麼。




到了後面,我的心開始難受了。“老人的眼睛是乾枯的,只會心上流淚”。我特別害怕上了年紀的人有什麼悲傷的故事,有時候看他閉上了眼睛,內心就一陣恐懼,害怕他不會醒來。一程又一程地送啊,不捨離開,不捨放手。原來是阿圓走了,原來是錢鍾書走了……讀懂的時候我的心也開始跟著流淚了。


楊絳曾做了一個小夢,夢見錢鍾書走了,她還怪他。而現在,他是真的走了,卻讓她在夢裡一程又一程地送,就這樣把一個小夢變成了萬里長夢。這夢裡有擔憂、有淚水,但也還有喜悅啊。可這夢還是讓人的心跟著隱隱作痛,我好似和書中人一樣疲憊。“我實在不想動了,但願變成一塊石頭,守望著我已經看不見的小船”。那船上有她最親愛的人吶,可終究只能遠遠地守望,她追不上他,她見不著他了。


靠在床頭讀完這點,我和躺在身邊的丈夫說起話來。我說了這樣昂長的夢境,還小女兒一樣地告訴他要珍惜我們相守的時光。“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我後來也曾反覆地翻看這長夢的幾頁,悲涼的時候竟想起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來,趕緊止住,不願讓思緒再放肆。


“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他從此不見”。我撫摸著她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長長的思念是幸福的,哪怕只能思念。我得說這部分讓我整個人愉快起來,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是夜裡12點。丈夫在我背後加班,我就靜靜地敲鍵盤陪他。我們離開了父母在異鄉,幾次搬家輾轉,租到了現在一個還不錯的兩室一廳。小小的客房也是我倆的書房。靠窗是一張床,兩邊靠牆各是一張書桌,這房間也就滿了。我們都不是喜交際的人,不出門的時候就像現在這樣,背對著背,各忙各的。他寫代碼,我寫文章,倒也覺得是無盡的幸福。楊絳和錢鍾書在英國的那段日子,也是如此心心相知的歡樂時光。很單純,很快活。


錢鍾書諄諄囑咐:"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這樣的真切溫情脈脈流動,質樸又甜蜜。阿圓的出現,讓他們倆變成了“我們仨”。每次提到阿圓落淚,楊絳都會說女兒的“一滴小眼淚”。一滴小眼淚,我真喜歡這形容,滿滿的珍愛與心疼。去附近“探險”,在餐館聽隔壁桌聊天,一起讀書做伴。輕鬆、愉快的家庭氛圍,大概最能詮釋什麼是平淡的幸福。




這本書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內容,沒有什麼新奇的知識或者是哲理上的思辨,但這文字句句真切又動人。字裡行間心平氣和描述的小片段,讓我也會感慨生活的喜樂參半。愛的人若能彼此陪伴,倒沒什麼更大的夙願了。無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變得甜潤無比。




我們倆,只願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無論什麼平凡簡單的生活,都變得格外快樂。如果說一本書讀完了,心裡留下了什麼,那該是楊絳先生教會了我:以平和之心去認識生活和採頡生活。


午夜了,丈夫的工作順利完成,對我說“不急,等你寫完,我去打熱水來,我們一起泡泡腳”。我們若哪天工作到太晚,懶得起身去洗澡,便會如此。誰先忙完,誰就去打了熱水端到書房來。好在這書房也真是小,空間剛合適,還未忙完的人就可以邊泡腳邊繼續工作。




最單純又最美好,不過與你相伴到老。

讀書丨最單純又最美好,不過與你相伴到老

早已知曉,世間好物不堅牢。那就珍視現在,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