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心緣

公元217年,一場瘟疫奪去了建安七子中五人的生命。

曹植以簡約的文字記錄下當時的絕望之境:“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1800多年後,華夏大地再次被一種被命名為新冠肺炎的瘟疫席捲。不過今天人們的思想已經進步太多,鮮少再有懸掛符咒驅趕疫病的做法,更多人將希望寄於科學研究、醫療救治和政府防控。

這是一場生死時速的全民戰爭。前線,醫護工作者夜以繼日地與病毒搏擊;後方,各類新興科技力量正在疫情中承擔起新的角色,用一行行代碼造出更強大的抗疫武器和鎧甲,人工智能(AI)、5G、機器人、無人機、大數據、雲計算……中國科技力量開始全方位助力抗疫。

2020年還未見春暖花開,但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科技的智慧和溫度已經無處不在。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一、後方守壘:AI+大數據全面排查病患

全民防疫戰,關鍵是阻斷每一個傳染源。

出門亂轉的新冠病毒攜帶者大多可分為兩類,一是不知情者,二是知情不報者。

針對這兩類人群,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無人機和大數據紛紛派上了用場。

1、智能語音:疫情專線信息排查兵

隔離傳染源,首先要挨家挨戶通知,排查每位住戶有無發燒、是否曾途徑武漢等重要信息。

這讓多數社區和疫情防控機構感到犯難,如果按傳統人工摸排的方式,一人一天至多摸排幾百個,每個社區人手又有限,排查效率非常低。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此時,眾多語音AI企業開始摩拳擦掌。它們研發的智能語音機器人,此前在許多商業客服實戰中已經過大量歷練,幾分鐘就能撥打10000個電話,能通知疫情信息,能記錄受訪者回答的關鍵信息,還能生成分析報告。

杭州蕭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聯合阿里達摩院、一知智能聯合開發的疫情專線智能助手,僅在2月8日上線第一天,電話訪問有效率就達到95%,4分鐘撥打10000個電話。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用戶正在接聽智能語音機器人電話

騰訊推出的“政務聯絡機器人”將對話、語音、識別、合成和呼叫的能力結合,差不多100條線路一起工作,1小時就能完成20個工作人員一天的排查內容。

在思必馳疫情防控機器人的幫助下,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冬韻社僅用2個多小時,就完成了7000餘位居民的呼叫詳細報告,對每位“有武漢接觸史”和“有發熱症狀”的人員都進行了特殊標註。

從1月21日至2月7日,多地衛健委及醫生利用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外呼系統和居民通訊360萬人次,短信722萬人次,針對重點人群電話隨訪75萬人次。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外呼系統

當前,百度、騰訊、京東、蘇寧、搜狗、科大訊飛、平安科技、雲知聲、思必馳、優必選、阿里達摩院、一知智能、捷通華聲等公司的智能語音機器人均已投入多地政府、衛健委機構、基層社區等機構的疫情摸排工作中,大幅緩解疫情專線的工作壓力。

除此之外,有些語音公司也在提供可替代教師的智能語音服務,為一些偏遠地區的一線人員及時培訓最新疫情防控知識。

2、智能視覺:秒查人群中的體溫異常者

新冠肺炎患者主要症狀為發熱、乏力、乾咳,體溫檢測已成為各地疫情檢測的第一關口。

從上海和北京兩地交通樞紐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機場、火車站、地鐵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極易發現異常體溫者,必須嚴防死守。

截至2月7日,大華在上海虹橋樞紐機測發現體溫異常者101人。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月8日,首都機場和大興機場共發現發熱旅客188人,截至2月10日,北京地區各車站共檢測出體溫異常旅客67人。而隨著各企業陸續復工,地鐵的測溫壓力也在增大。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目前公共場所的測溫設備通常有手持式測溫儀、傳統紅外測溫儀以及AI測溫系統。

(1)手持式測溫儀:需要對旅客依次進行近距離測溫,效率低下且感染風險相對較高。

(2)傳統紅外測溫儀:通常用於單人或較少人流測溫,需工作人員肉眼觀察體溫異常情況,準確率和效率可能受限。

(3)AI測溫系統:在高密度人流量環境中,機器自動快速鎖定人群中體溫異常者,同時不影響人群正常通行,避免人群聚集。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前兩類測溫設備主要來自中國電科、大立科技、艾瑞光電、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企業,智東西曾對這一產業做深入報道。(抗疫神器!“紅外體溫檢測儀”的肺炎阻擊戰)

AI測溫系統則是此次防疫戰中的新生力量。百度、格靈深瞳、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雲天勵飛、深蘭科技、澎思科技、智慧眼等公司均推出了“AI視覺技術+紅外技術”組合的測溫方案。

紅外熱成像技術主要用於測溫,而AI主要貢獻在“多人”二字上。

這些方案要解決的一個關鍵難點,是如何讓AI算法在距離相對較遠(一般3-5米內),且流動人群普遍佩戴口罩、帽子等遮擋物的情況下,仍能快速準確地檢測到人臉裸露的額頭區域,再結合紅外技術對額頭溫度進行測量和標註,一旦發現體溫異常者就會自動預警。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百度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落地北京清河站

據悉北京的多個公共區域已引入AI測溫系統。如百度AI測溫系統投用在北京清河火車站、北京4號線地鐵北京南站等站點;格靈深瞳的移動式雙光快速溫測智能識別系統在北京西站、北京市朝陽區政府大樓等地均已開啟應用;曠視科技的AI測溫系統“明驥”也在海淀政務大廳和海淀區部分地鐵站上崗。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曠視科技AI測溫系統“明驥”

前面說的這些都是固定測溫,還有些公共場所啟用了移動式測溫機器。

面臨巨大人流量的廣州南沙萬達廣場就投用了2臺高新興5G巡邏測溫機器人,可替代保安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邏“執勤”。

該機器人搭載5個高清攝像頭,通過移動5G網絡,可實現全景無死角巡邏和固定點位值守,能在距離人群5米範圍內一次性測量10人體溫,還能識別是否佩戴口罩。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高新興5G測溫警用巡邏機器人在廣州南沙萬達廣場執勤

雲天勵飛、宇視科技、商湯科技、騰訊等公司還將測溫和人臉識別門禁、考勤機結合起來,對出入人員實時體溫進行排查。

例如商湯推出的出入口通行模塊,不需要通行人員完全摘下口罩,只要露出50%鼻樑,通行率就達到85%,可快速識別人員信息並測溫登記,及發現異常立即告警。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商湯人臉識別門禁可以識別未摘下口罩的人員

騰訊優圖聯合騰訊海納推出的健康申報、人車管理、體溫篩查、智能隔離等功能也已落地全國多個小區。

基於騰訊優圖AI識別技術對社區出入人員及車輛進行核驗和行為預警,如發現異常體溫者、未佩戴口罩者、疫區牌照車輛、人群聚集現象,該平臺就會立即上報告警。

3、無人機:測溫、喊話、配送、消毒

無人機在此次防疫戰中出鏡率相當高。

這廂居委會用它來監控小區,一邊循環播放防疫知識,一邊對著出門亂轉或者不戴口罩的居民隔空喊話;那廂一些快遞公司用它來配送物品,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做到這些,需要無人機有一雙“好眼睛”。例如大疆的巡邏喊話無人機,搭配30倍光學變焦鏡頭、2400萬像素高清相機、紅外熱成像相機等,支持8公里超高清圖傳,遠遠在高空中就能發現人有沒有戴口罩的細節。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在一些大面積的園區、村鎮,人工消毒效率低下,無人機就承擔起消毒工作。深圳龍崗寶龍工業區要消毒區域約66萬平方米,五臺大疆植保無人機僅用1.5小時就完成了一半以上的作業面積。

一些無人機也被用於測溫。如科比特的無人機飛到高空後,切換成紅外測溫系統,對人群進行篩查,篩查沒有問題後,再通過喊話驅離人群,然後對疑似病例區域進行消毒。

京東則交付了一批無人機和機器人,用於在病毒感染地區運送物資。河北省白洋淀地區原本就地形複雜,現又受疫情所迫封村封路,繞行需要100多公里的距離,而在京東物流事業部無人機的幫助下,配送距離縮短為2公里,全程只需十幾分鍾。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京東物流事業部無人機團隊在進行飛行測試

千尋位置則打造了“無人機戰疫平臺”來幫助供需方對接。在“無人機戰疫平臺”上,需求方填寫信息,準備防護用品、消毒液等;供給方填寫服務信息、服務區域等。一旦平臺匹配成功,雙方確認作業時間與區域,符合作業標準後,即可開始作業。

4、智能諮詢:在線診,為民眾排憂解難

由於此次新冠病毒極其狡猾,很多發病早期症狀都與日常感冒無疑,不免鬧得人心惶惶。

新冠病毒到底怎麼防?普通口罩能不能用?咳嗽是不是就被感染了?孕期媽媽怎麼防病毒?外賣快遞會不會傳染?……網上謠言四處傳播,人們亟待專業可靠的疫情諮詢平臺來答疑解惑。

對此,百度、騰訊、搜狗、京東、依圖科技、深睿醫療、識因智能、實在智能等企業均搭建了智能疫情諮詢平臺,彙集當下民眾最為關心的疫情信息,提供智能問答、疫情熱搜、謠言闢謠、患者同程查詢、新冠肺炎智能鑑別等服務。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依圖的新冠肺炎小依醫生已在全國十幾個省份的多家醫院投入使用。據悉,其最受歡迎的服務就是“新冠肺炎自我鑑別”,疑似患者在家即可自行評估患新冠肺炎的可能,一定程度上緩解醫院問診的壓力。

小依醫生還藉助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中的意圖識別算法,構建了一套智能聊天機器人系統,用戶可自由輸入想知道的問題,系統都會秒速提供詳盡的答覆。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深睿醫療新冠肺炎小睿醫助系統通過AI技術為醫生提供流行病史數據梳理,另外該系統同樣具備“AI評估”功能,方便患者進行自篩,系統會自動生成結構化報告。

同時,小睿醫助系統還提供醫生對已出院患者的隨訪打卡功能,幫助醫生便捷地隨時瞭解患者康復情況。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5、智能追蹤:精準篩查高危人群

自疫情發生以來,百度、騰訊、浪潮、搜狗、第四範式、京東城市、高新興等多家公司通過AI和大數據挖掘進行多維度分析和模擬,進一步幫助遏制疫情的傳播與擴散。

例如,百度地區遷徙大數據平臺可提供各城市的實時遷徙狀況、春運返程數據情況,結合不同城市遷徙特點,可對人員流入較多的城市提前進行防範部署,降低病毒傳染可能。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第四範式聯合南京大學以及蘇北人民醫院臨床研究專家,基於AI技術構建了疫情溯源系統,通過搭建潛在傳染的關係網,結合病患信息,找到可能的傳染源及潛在超級傳播者,比傳統靠人工推演的方式更為準確和高效。

此外,第四範式還構建了可學習的事件回放模擬器,及時發現潛在傳染路徑,幫助防疫部門快速切斷疫源。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高新興則搭建了重點場所疫情聯防聯控平臺,通過使用電子圍欄離線感知號碼歸屬地,對湖北籍人員進行篩查。此外,高新興還使用AR一體機接入公安大數據,用病患的IMEI碰撞其他電子圍欄數據,描繪人員歷史行動軌跡。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二、前方支援:機器人竭力保護一線戰士

打贏抗疫戰有兩個關鍵詞:“消毒”與“隔離”。

消毒需要噴灑消毒劑,隔離需要人與人“零接觸”,這恰恰是機器人和智能語音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

與醫療機構對接需求後,機器人公司們將一批批機器人送到前線醫院和隔離區,替代消毒、測溫、送藥、送餐、送化驗單等部分基礎工作,幫醫療工作者們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消毒方面,上海鈦米機器人的智能消毒機器人正在武漢協和醫院等多家醫院進行7×24小時不間斷使用,空氣消毒和物表消毒均達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甚至能做到比人類更加細緻。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機器人消毒前後採樣報告

測溫方面,達闥科技和中國移動共同研發的5G測溫巡查機器人已發往武漢同濟天佑醫院和上海第六人民醫院。該機器人通過紅外測溫儀等傳感器進行測溫,發現異常立即告警上報。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達闥科技和中國移動共同研發的5G測溫巡查機器人

送藥方面,廣東省人民醫院近期引進廣州賽特智能的兩臺送藥機器人“平平”和“安安”,它們能自動開關艙門和搭乘電梯,按輸入病房和床號將藥品送給指定病人。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送餐方面,此前多應用在餐廳的送餐機器人們也紛紛做起為患者送餐、送藥的工作,比如擎朗智能向杭州、上海等地的隔離區捐贈了數十臺送餐機器人,湖南迪邦醫療攜手普渡科技向岳陽醫院捐贈了4臺送藥機器人。

據擎朗智能相關人士透露,此前其送餐機器人用在餐廳,三餐高峰時期的工作效率約是普通人工的3倍,平均一單耗時約1分鐘。此次疫情中,該機器人為有8層AB面房間的杭州市委黨校送餐,單次送餐時間僅需2分鐘。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擎朗智能送餐機器人抵達杭州市委黨校

這些機器人在完成每次配送任務後,會被進行消毒處理,然後再執行下一次配送。

有的機器人還能幫醫生分擔接診壓力。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正在使用獵戶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做基礎的導診工作,並能協助醫生遠程對患者進行診療。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獵戶星空智能服務機器人

抗擊疫情,也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科沃斯聯合竹間智能向甘肅4家醫療機構和蘇州1家醫療機構捐贈的智慧防疫機器人就承擔了這一角色。

除了提供疫情信息查詢、病例查詢及調取等服務外,這些智慧防疫機器人還能進行智能聊天和心理疏導服務,幫助調解心理壓力。

三、輔助診療:5G、AI聯動,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局勢

2月5日,國家衛健委最新頒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指出:“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為臨床診斷病例。”

然而隨著疫情蔓延,多地醫療資源告急,這對原本醫療條件就落後的地區更是雪上加霜,一邊是有限醫護人員連軸轉地透支身體,另一邊許多疑似患者遲遲無法確診和得到救治。

5G和AI醫療從業者火速行動,分別通過搭建5G遠程問診系統和AI輔助CT影像篩查系統,減緩前線醫院的壓力。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1、5G遠程問診:武漢病患,北京四川專家看

面對疫情,5G運營商、設備商、行業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聯手助力防控和遠程問診工作。華為中興兩大ICT巨頭坐鎮基建,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全國多地快速開展覆蓋施工,著力實現更多定點救治醫院的5G優質覆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抗疫重大工程——火神山和雷神山傳染病醫院的通信設施和信息化系統建設。

華為湖北代表處安排200人春節無休地投入通信保障和緊急5G建設,三天完成火神山5G基站和無線通信網絡建設的從規劃到落地。

華為聯手中國電信,完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首個5G遠程會診平臺的網絡鋪設和設備調試。後續該平臺將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讓千里外的北京醫療專家也能實時參與湖北患者的會診。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中興通訊則參與了雷神山醫院的網絡建設,計劃在完工後保證超過2.5萬人同時在線通信。

與此同時,中興通訊還前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為遠程會診系統提供5G接入能力,首批擬接入27家收治確診(疑似)患者的醫院,下一步將建成全國第一個覆蓋四川省、市、縣三級的5G遠程會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系統。

該5G遠程會診系統後續也將通過5G網絡與武漢前方醫療救援隊開展視頻會診。

2、AI讀胸片:疑似患者秒篩查

和時間賽跑的還有AI+醫療技術攻關團隊。

此前AI圖像識別技術在CT影像早篩等醫療應用上已初露鋒芒。疫情發生後,依圖科技、推想科技、平安科技、深睿醫療、匯醫慧影、安德醫智等企業迅速聯合醫學專家投入新冠肺炎CT影像早篩系統的研發工作。

對新冠肺炎嚴重程度的分級及療效評價是臨床關注的重點,採用病灶定量評價方法涉及因素多,目前缺乏統一標準。

過去採用傳統手工勾畫ROI的方法進行量化的評估,往往需要5-6小時,效率低且臨床推廣難。

而依圖研發的新AI系統能在2-3秒內完成定量分析,可同時讀約330張身高170cm左右的薄層DICOM格式圖像,並支持多人閱片。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上海公共衛生中心醫生使用依圖“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

該AI系統已經多家醫院臨床驗證,該AI系統的篩查敏感性達到97.3%,特異性達到99%,定量分析與醫生的評價結果相似,目前已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三所武漢重點收治醫院應用,並在15家公共醫療機構上線。

匯醫慧影將AI輔助篩查、智能遠程會診、數字智能膠片三者結合,除了提供CT和DR肺炎AI輔助診斷外,還建設智能遠程會診平臺,供醫生在多種終端不受空間限制的移動閱片。

此外,其數字智能膠片醫生端加載了雲端新冠AI篩查算法,會第一時間幫醫生快速提醒。它也具備追蹤病況發展、在線諮詢等基礎服務。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影像醫生使用匯醫慧影智能會診平臺院外遠程閱片診斷

考慮到傳統掃描中,放射科醫生在幫助患者擺位等多環節均需與患者密切接觸。

為降低放射科醫生被感染風險,聯影智能推出將“智能天眼CT”搭載到醫學影像設備上的方案。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它可以智能識別患者年齡、身高等參數信息,自動識別病人擺位,方便醫生實時遠程遙控掃描設備,同時還能借助精準的病灶位置分割,減少掃描過程中不必要的輻射量。

四、攻堅克難:開放算力算法,全力加速藥研

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表示已成功分離病毒,並已啟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工作。

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蛋白篩選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文獻篩選和科學超算工作。

為助力加速新藥及疫苗研發進程,阿里、百度、騰訊、華為、商湯科技、深蘭科技等許多企業選擇貢獻自己先進算法和算力資源。

1月30日,百度研究院宣佈免費開放線性時間算法LinearFold以及RNA結構預測網站。該算法,有望將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分鐘縮短至27秒,測序效率提升120倍。

2月1日,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阿里達摩院醫療AI團隊和傑毅生物技術公司共同研發的自動化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在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啟用。該平臺通過AI診斷技術,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並能有效防止病毒變異產生的漏檢。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達摩院算法專家顧斐博士在疾控中心基因檢測分析現場

深蘭科技近日研發了一套基因序列快速比對算法,能將病毒基因全序列對比的時間縮減到3分鐘,將蛋白序列的對比時間縮至秒級,該AI算法也已面向全社會開放。

除了用AI提升基因分析準確性和效率,一些科技公司也正在和醫療機構合作推進藥物研發。

比如,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正與阿里雲合作開發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和大數據平臺,針對SARS/MERS等冠狀病毒的歷史藥物研發進行數據挖掘與集成,開放相關臨床前和臨床數據資源,實時向科學界和公眾公佈新冠病毒最新科研動態。

中國科技大戰新冠肺炎!追著病毒打,排查消毒看病製藥全面阻擊

▲GHDDI針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蛋白質序列實現部分靶點的同源建模工作

華為雲亦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等單位,篩選出五種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供進一步藥研參考。

有企業貢獻算法,也有企業貢獻算力。

2月13日,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與阿里雲達成合作,加速推進新冠病毒的臨床救治關鍵技術、有效藥物和疫苗研發等工作。

阿里雲將提供超大規模計算力、AI算法等技術,支持鍾南山團隊的科研人員加快開展對新冠病毒的新藥研發、病毒基因測序、蛋白篩選等相關工作。同時阿里雲的AI算力也免費面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開放。

此外,騰訊雲也早早組建應急工作小組,免費開放雲超算等能力,目前已向中山大學藥學院羅海彬教授團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的黃牛教授實驗室等研究團隊提供算力支持。

商湯科技在接到由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轉達的緊急需求後,也第一時間協調超算團隊支持,免費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支持研究人員對抵抗新冠病毒的藥物進行大規模篩選。

五、科技抗疫背後的冷思考

面對疫情,中國科技企業們正自發組織隊伍,無償免費的捐獻技術產品和資源,各盡其能、全力以赴地投入防疫工作中。

但就目前來看,這些新興科技產品的實際部署仍存在侷限性,它們的觸角似乎還難以延伸到一些四五線城市及偏遠地區。而這些為疫情而生的產品們,在防疫戰結束後,又還剩餘多少價值空間?

1、科技普及程度有限,難獲大眾認可

人類用大數據做流行病預測分析早有歷史,相較2003年非典,大數據在此次疫情中明顯發揮了更多的價值,但仍遇不少障礙。

比如估算新冠病毒傳播規律和趨勢,在傳播初期,對病毒變異性和疫情真正底數的認知有限、病患篩查不充分、宏觀調控等多種因素使得很難聚集足夠充分的有價值數據信息,因而難以得出可靠的拐點預判。隨著人們陸續復工復學後,人員流動又可能會為病毒的傳播創造新的條件。

在大數據挖掘防控方面,需精確掌握所有病患行為及行動軌跡,研究在哪些地方、什麼情況最容易被感染,但不是每個地區都能提供全面且準確的病患行動信息。

多家公司都盡力推出功能豐富的通知、排查、諮詢和檢索功能,人們普遍對騰訊健康、丁香園、支付寶及一些政務系統的諮詢平臺認知度更高,像網上預約口罩之類的功能長期排隊得不到迴音。

另據智東西調查瞭解,智能電話機器人在很多政府部門和普通民眾間的普及程度還不高,部分地區信息排查仍靠人工電話、報表、郵件和微信。此前被廣泛宣傳的大數據+AI尋人能力也在當前人人戴口罩的特殊情形下未見施展之地。

2、企業部署能力有限,需政府牽頭協調

儘管許多科技企業都在全力投入產品研發和生產,但距離大規模部署和投用還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

首先,前赴疫區的設備需要獲得來自醫院、政府的一系列背書和認證,再加上當前物流運輸仍不穩定,多地封路和禁機動車,在一定程度上會延長配送和部署時間。

其次,各類設備都需要與投入地點進行磨合。像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等,當前能處理的任務還很有限,而各防疫地點的需求、運送和部署條件都不盡相同,投入的維護人員和相應的隔離措施等,均限制著這些設備能否快速落地投用。新冠肺炎AI早篩系統同樣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醫療機構進行充分磨合。

另外,由於很多設備的部署實施需要專業人員到現場支持,而在部分疫情嚴重地區,工作人員們的安全都冒著染病的威脅。

從智東西調查情況來看,多家公司均透露,目前在滿負荷運轉部署的狀態下,仍無法做到應對所有醫院的需求,並且基本都選擇優先保證重點地區醫院的機器定向捐贈和部署。

依圖醫療副總裁石磊表示,一家企業的力量有限,即便超負荷也難以第一時間滿足所有申請醫院的需求,希望在這方面能由政府牽頭,支持企業以更高效、更快速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將產品部署到需要的醫院。

3、疫情結束後,測溫和“無接觸”需求或延續

未來在疫情結束後,多數科技產品的長尾需求應該還會繼續。

紅外測溫設備、AI測溫設備的需求有望從政府、公共部門準備擴張到中小型企業。據大立科技工作人員介紹,多個一二線城市在此次疫情發生前就配備了很多測溫設備,預測未來這些設備在三四線城市也會成為標配。

投入防疫戰的新冠肺炎CT影像篩查系統具備可擴展性,未來疫情結束後,它們的很多功能同樣適用於其他各類常見肺炎的CT檢測和定量評價。

同樣,經受住疫情考驗的消毒機器人、配送機器人、巡邏機器人們,不僅將繼續執行現有任務,而且有望被投放到更多地區替代人工勞作。

如果人們對“無接觸式”產品的需求增長,那麼AIoT廠商也將獲得更多的機會,真正“零接觸”的語音控制或將從家居走到社區、園區,智能開關、智能聲控電梯等陸續會得到更大範圍的應用乃至普及。

相對而言,智能語音機器人將繼續面臨如何讓更多用戶接受的問題。畢竟無論是人工客服還是智能客服,沒完沒了的客戶回訪、電話廣告等都是令多數人討厭的存在。

結語:病毒無情,科技有情

本文所提及的科技力量不過是這次防疫戰中的冰山一角,科技從業者們用科技所做的一切努力,正為這個冷寂的2020年開篇帶來更多的溫度。

物資告急,於是許多科技企業聯合全球合作伙伴採集緊缺物資,富士康、OPPO、vivo、比亞迪、和碩等電子廠還組織員工支援口罩生產。

防控艱難,於是許多AI、5G、機器人、無人機、大數據從業者放棄春節假期,全力攻關各類智能化防疫產品的研發,盡最大能力供給政府和前線需求。

藥研緊迫,於是各家公司紛紛慷慨解囊,無償向科研機構開放算法、算力以及各種能推進新藥和疫苗研發的資源。

這場防疫戰的結局必然是勝利,中國科技企業們在竭力以更快速度斬殺疫情蔓延的溫床,同時何嘗又不是在危機中鋪陳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