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抗“疫”最前線

新華社廣州2月13日電 題:再戰抗“疫”最前線

新華社記者丁樂、肖思思

“非典沒能壓垮我,這疾病一樣不怕。”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裡,簡短的兩句話,給護士注入強心劑,也給患者吃下定心丸。

發聲的是張忠德,曾經是抗擊非典的勇士,如今的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是大家口中的“德叔”。他率領100人的中醫醫療隊伍在武漢奮戰了20天,一張前後對比照裡,他瘦脫了相,白髮更多、皺紋變密。

自除夕夜馳援武漢以來,張忠德爭分奪秒,行程滿滿當當:六點半起床,先後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漢口醫院等查房,下午、晚上不停歇地專家會診,每日工作十幾個小時,手機信息響個不停。

無論是檢查、治療還是搶救,“德叔”和17年前非典時期一樣。時任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的他,不幸感染,一度呼吸衰竭,寫了遺書。所幸治療後轉危為安。他意識到,中醫輔助治療對抗這類疫病可有作為。

這一次,張忠德將隊員分為信息管理組、院感防控組、保障後勤組等,有序運用中醫四診合參、辨證施治並結合影像學等檢查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他們共構“最強工事”,不折不扣地執行防護措施。他說:“今天的嚴厲就是對你生命的尊重與愛護”。張忠德要求院感科主任對全員培訓,考核通過才能上崗,“不合格就培訓到合格為止”。

初時,疫情嚴峻,他們接手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兩個病區有床位70張,兩個星期累計收治111名病人,重症、危重症者逾九成。疫情就是命令,每次查房三四個小時,厚重閉塞的防護裝備下,張忠德和隊員內衫早已溼透,護目鏡框底都積了汗。

“舌象是什麼證”“生麻黃還是炙麻黃”。一如往常,10日下午,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專家與廣東省中醫專家開展近三個小時的視頻遠程會診。

“每次討論三四個重症病例,集中改善一種病症。行之有效的方案會及時推廣。”張忠德說,他只恨時間不夠,盼著儘早找到病機和規律,制定更有效的方案。

在他的帶動下,團隊發揮中醫特色,編有《中醫生活飲食調護手冊》,還為病人實施穴位按摩、練八段錦等護理治療。

一次次衝上戰“疫”前線,有人問張忠德,“都56歲了,何必如此拼命?”

他說:“我不上,誰上呢?像我這樣得過非典,又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醫生不多,必須加緊研究應用,這筆‘財富’才能價值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