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新冠病房”裡的暖心故事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 通訊員 孫穎 張林林)“叔叔、阿姨,這是溫奶器,把奶熱熱再喝吧……”2月7日,密雲區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新冠肺炎病房剛剛建成,便迎來了兩位患者。

病房是按照傳染病收治要求,由醫院職工和工人連夜搶工期改建成的。首批進入隔離病房的15名醫護人員隊伍也是臨時組建,一個電話,隊員們全部上崗到位。


密雲“新冠病房”裡的暖心故事

4名醫護人員在護士站前合影留念。密雲區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來到“新冠病房”的患者是一對夫婦,一個57歲,另一個59歲。剛入院時,兩位老人身體狀況還好,生活基本能自理,只是有些發燒。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醫護人員每4個小時會為他們測體溫、測血氧和量血壓。對於這樣的輕症患者,醫生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口服中藥止咳化痰,發熱太高再使用西藥降溫。醫生負責開化驗單、拍片等各項檢查,護士們送飯、送藥,清潔、消毒……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內科副主任醫師趙強主動請纓進入隔離病房。由於中心的防護物資大多來自其他醫院捐贈,大小不一,護目鏡尺碼不合適,他便用膠帶粘牢固定,穿戴好防護服便進入病區有序展開各項工作。他說,因為對疾病不瞭解,很長時間,兩位患者都憂心忡忡,特別是那位男患者,總是說確診了怎麼不給我轉院啊。每當患者有疑問的時候,趙強就耐心地解釋:“這個病要是不重,是可以自己好起來的,發燒不高,說明您的身體在跟病毒鬥爭呢,叔叔,我們一起加油!”


密雲“新冠病房”裡的暖心故事

戴好護目鏡穿好防護服的趙強準備進入隔離病房。密雲區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負責接患者進入病房的年輕護士叫齊月梅,溫柔的她是一名預備黨員,但預備黨員不“預備”,疫情當前她積極投入到抗“疫”一線。儘管她是第一次踏入傳染病隔離病房,面對戰“疫”卻毫不畏懼,堅持想在前、衝在前、幹在前,查對醫囑耐心細緻,各項工作準確到位,還體貼地給兩位患者送來了洗腳盆、指甲刀等物品。


密雲“新冠病房”裡的暖心故事

年輕護士齊月梅,也是一名預備黨員。密雲區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我在,我在,有什麼問題隨時和我說,我來解決!”對講機中聽到最多的是隔離病房護士長曹業的聲音,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後支援什邡,每一次艱險任務她都勇往直前,這一次也不例外。收治病人的前一天,病房中各種程序都不完善,她冒著大雪趕來醫院,一忙就是大半宿沒閤眼。緊張的前期準備工作剛完成就馬上帶隊進入了隔離病房,沒有一刻時間讓她緩一緩。隔離病房4小時一換班,對病房裡情況最熟悉的她會時刻等在對講機前耐心地解答每一班提出的各種問題,白天黑夜這一熬就是好幾天,儘管也困也累,可她沒有怨言,總是勇敢地面對一切。

女患者兩天後病情加重,胸片顯示肺部出現了斑片狀陰影,血氧下降到了93%,按照最新診療方案的規定,患者靜態狀態下的血氧達到這個數值就可以算作重型了,為了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2月10日凌晨1時,這位患者被轉到了北京地壇醫院。


密雲“新冠病房”裡的暖心故事

護士長曹業。密雲區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送別患者的那個晚上,護士長曹業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三天時間,阿姨已經從輕微的牴觸,到接納了所有的醫護人員,抽血的時候,阿姨還心疼地對她說:“你戴著眼鏡看不清,我血管也不好,不要擔心,多扎幾下沒事,我不怕疼……”

阿姨走後,叔叔有些焦慮,醫護人員來的次數更多了。他們發現叔叔有一個細微的變化,那就是從確診斷後,叔叔會在說話的時候刻意往後退一些,醫護人員剛要動手幫忙的時候,他趕緊說我自己來,然後等醫護人員走開,才自己過來……這些怕傳染給別人的舉動著實讓醫護人員感動。

回顧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大到場地、物資和設備的協調,小到床位、設備的擺放,都深入研究、詳細過問;全體工作人員嚴陣以待,認真學習診療方案,一遍遍進行流程演練,推敲每一個工作細節,查找每一項工作疏漏……分工有序、全力投入,在疫情面前,沒有人出現一分一毫的懈怠,為的就是讓每一個新冠患者得到妥善安置、精準救治。

疫情尚未結束,15位醫護人員仍然像戰士一樣,時刻準備著,等待衝鋒號的響起。他們擁有一個共同信念: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通訊員 孫穎 張林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