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怎麼啦?女兒在大二,上週給她200元生活費,對我說乾脆一頓飯一給?

歷史漫談君


11年,濟南上大學,一個月600生活費,感覺還挺富裕的,現在物價上漲,一週200可能是少點了,1200~1500應該差不多了吧,個人見解


不知道叫什麼4503


孩子已經上大學了,請家長把她當作成年人吧,我只想說這個!

05年我上大一,四個月我只有1200塊錢,爸媽一個字不識也不會打錢也沒用過銀行卡,所以我四個月只有1200塊錢,我以為夠的,畢竟我高三一月也只有200塊錢。結果,報道完了,我發現要買被子,席子,枕頭,水瓶,洗衣粉,盆子,衛生紙,紙和筆等等。必備品採購完畢我只有五六百塊錢了,根本就不夠一學期,於是軍訓結束後別的同學各種入社團參加活動,我就開始勤工儉學做家教發傳單,我要掙生活費!因為我瞭解我的家,我只有靠自己,最後我賺錢做生活費,過的比別的同學都滋潤。

我宿舍一同學,獨生女,爸爸公務員媽媽是老師,所以管的嚴但是不缺錢。然而她媽媽就是每週只給她100塊錢,逢到交宿舍費或者買衣服,她就沒錢了,她要麼借錢要麼下週交宿舍費,因為她和她媽要錢沒有成功過,甚至電話裡都哭了解釋也沒用。她媽媽堅定認為一月400塊足夠了,分周給是為了讓她學會安排,就是這麼強勢而又固執的媽媽。一點餘地和緩衝都不給孩子,還以愛的名義!

其實父母給孩子生活費,無論多少都問題不太大,孩子總歸能夠調配,連著吃一月食堂沒關係,能夠外面瀟灑也可以,怕就怕父母把孩子脖子掐住,不給孩子調配空間,這樣控制才是讓孩子最難受的。

我們都知道給自己留些後路和緩衝,為什麼不給孩子留些呢?200塊當然可以過一週,但是這周突然有額外開支,孩子就應付不了,無論要錢還是借錢都不好開口,哪怕是自己父母!您不知道嗎?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尊重,把她當作一個成年人吧。




鱷魚媽媽


我的父母是農民,養著5個小孩,典型的重男輕女,家中就我一個考上大學。讀大學的時候,父親每次會說,錢用完了就跟他說。我說“爸,你乾脆一次性一學期給我卡上打2000多吧,這樣我就不用老跟你要了……”“打這麼多幹嘛,丟了怎麼辦”。對於父親來說,卡丟了,他並不知道可以掛失什麼的,反正就是覺得錢放身上最保險。父親每次都是打幾百,最多就500,有一次剛開學,父親剛轉了300給我,沒幾天我又要向他要錢了,但我不敢開口要,我打電話給我奶奶,但他還是說了“怎麼用這麼快”……我最討厭跟人家要東西,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他們不知道我真的很省了,不怎麼敢買衣服,飯堂打飯不敢要貴的菜。大一下學期,我就開始做兼職,第一份兼職是牛排自助餐的服務員,一個小時忙個不停,5元,做三個小時。後面是發傳單,一個下午21元,平均一個小時7元……大二慢慢的有人介紹家教了,我就開始做家教,從大二開始我就不再跟父母要生活費了,大四的學費我是自己做家教賺的,每次看到人家取錢,而我每次都是存錢………自己有錢了,終於不用跟父母要錢了,我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還是挺省的,買衣服不敢買貴的,好像買貴的就會有種負罪感。


mi fa


您就跟我媽一樣,我上大學一個月就給800,後面我就受不了了,除了吃飯,日常用品根本不夠用,我哭著跟我媽說別的同學都是1000起步,後面才給多點,之前沒有錢就只能天天呆在學校,同學聚會什麼沒有錢哪裡敢去,沒錢打扮自己,就造成了心裡自卑,不自信,隨便一個男的對你好都想跟他走,所以女孩子身上還是有點錢好,別到後面你女兒恨死你了!


流行影視


女兒帝都中戲,大二,上大學時說一個月5000生活費,當時感覺稍多一點,孩子說她們專業需要看一些先鋒的劇場劇,每場就要幾百,想想還是給了,孩子也不是那種喜歡亂花錢的孩子,衣服基本是淘寶買的,一兩百塊錢,就是化妝品用的好一些,這個生活費我還是供的不吃力,所以還是那句話,根據家庭條件吧。


遠走伽南


我2013–2016年的時候上大學。在小城市。

我跟我男票是同一個學校的。

我爸媽一個月給我600–700。

他爸媽一個月給他2000。

不過我們倆2015年才認識,才談戀愛,所以我在校期間從來都沒花過他的錢。

我爸媽一個月給我600–700,還要求我記賬,記賬詳細到一頓早飯花了多少錢、水筆用完了去超市買筆芯花了幾塊錢。然後每週五發短信發給我媽。

如果我一個月的話費超過30塊錢,我爸就會炸我的電話,罵我,說我給誰打電話,一個月能打超過30塊錢的電話費。

我是班幹部啊!我經常要打電話聯繫人的啊!每天也都要在群裡、或者在網絡上聯繫同學們的,流量不要錢的嗎。但是我怎麼解釋都不聽。就是罵我花錢了

這就導致了後來我蛀牙了,牙疼得厲害,治牙花了兩三千塊錢,我也不敢問我爸媽要錢。全都是我跑到大街上發傳單,每個週末一天一天打工賺來的

提到我爸媽如何對我,我就很想哭,我覺得我在我爸媽身邊的時候過得很苦

我可能不是親生的。

男票家庭條件比我家差很多,他爸媽依然怕他錢不夠花,每個月給他2000塊錢,他上學的時候常常宿舍聚餐,他花錢的時候多,畢業的時候竟然也是沒存到錢。

小城市裡的學校一個月600–700確實是夠。但是我過得很自卑。

當宿舍裡要一起買統一的睡衣的時候,人家都有錢,就我,我爸媽說什麼不要拉幫結派的不學好。我不願意做一個異類,所以我吃大餅、吃鹹菜,從牙縫裡扣錢,也想能夠融入宿舍。。

舍友打工是因為週末窩在宿舍實在是無聊,我是因為不打工我實在過不下去了。我又不願意打電話要錢,不僅不給,反而臭罵一頓。沒意思。

小城市裡學校,我認為一個月1000就夠了。再多了孩子也不一定會省著。

如果沒有存錢的想法的話,就給多少花多少了。


有態度的二狗


一週一週給真的太麻煩了,而且萬一有點急事200能幹嘛,萬一作為父母的你在忙沒接到電話,他又急著需要錢咋整,比如學校組織班級聚會,或則室友間出去玩一下,個人建議還是一個月給一次比較合適,而且200真的太少了,一個月1000應該還是要的,我10年上大學的時候家裡就1000一個月了,而且身邊大多數同學也是差不多,現在2020年了,消費上升很多,估計1000也緊夠生活,現在好多人都是1500一個月,當時我讀大學的時候由於匯款不方便,父母一次性都給一學期的,讓我自己安排,不過我覺得這樣也不好,自制力比較差的容易開始的一段時間花完了,但是你給太少也不好,小孩子沒錢花說不定就去校園貸了,也不好的,另外我覺得你家小孩子教育有問題,覺得錢不夠可以和父母溝通商量,這種口氣說話不是一個小孩子該有的行為,都大學生了,哪怕真的只有200,也該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大學裡兼職多的很,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國外過了18歲就自理了,做父母沒有一定說要給多少,大學裡貧困生也多得很,人家都可以校外兼職或則努力學習拿獎學金度過大學期間的生活,為什麼你家小孩就不可以,重要的還是在自己,這是個人淺見,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幽若冰清


我07年上大一,一個月300元,錢不夠用又不想跟我媽要,有時候月底了就打個白飯吃點榨菜,或者吃泡麵,有一次坐公交的一塊錢都沒有了就走了三個多小時的路。大二實在沒錢了,剛好是聖誕節,和寢室的同學借了200元去批發了一箱蘋果,買了些漂亮點的紙袋子,然後把蘋果包裝起來去擺地攤,居然很快就賣完了,賺了一點錢,後來又賣保暖內衣,夏天賣太陽傘,墨鏡什麼的,生意特別好,大學生的錢確實好賺,後來買了個電動車,因為本錢不多經常拿的貨一兩天就賣完了,大三就自己交學費了,也不跟家裡要生活費了,回想起來有些心酸但那時候的自己估計是最努力的自己了吧!


四夕雲


01年我在秦皇島上大學,一個月家裡給300,我媽偷著給50,我哥時不時貼補我點。

好吃的不敢吃,想買的不敢買。

抱怨過,甚至因為200塊錢假錢大鬧銀行、在大街上哇哇哭著給我哥打電話。

現在年齡大了,在看到這種問題,我首先想的不是夠不夠,而是家長在家如何省吃儉用。

當大學生說一個月800不夠花的時候,你們知道有多少父母為了這一個月800而在家省吃儉用嗎?

可能他們兩個人一個月的花銷都不滿800!


野秀才


我們其實不要用以前的多少來衡量。0幾年一頓飯多少錢?現在一頓飯多少錢?

我是重慶人。很抱歉沒有讀大學,但是經常去大學玩,09年當時去大學玩了差不多一個月左右。用的高中同學的卡吃飯,就只用飯錢來說。早飯大楷就是3-5元,選擇包子饅頭豆漿,小面,米線,稀飯等。中飯簡單一點,小炒或者蓋飯,大楷在10元左右。晚飯,蓋飯或者小面,抄手,餃子等。大楷也在5-12左右。算下來一天平均只是飯錢就在25左右。25✘30=750

現在來看。小面5-7元。豆花飯8左右,蓋飯基本是12-15。基本平均下來每天也在40左右。40✘30=1200

以上我們只算了飯錢。別的生活品等一月算50-200左右。

就目前算下來。基本的生活等就在1400左右了。大家都清楚,大學基本就是一個進入社會的接觸階段。我們平時還需要有一些社交活動等。只算300元。那麼基本每月就在1700了。

我們在考慮如果是貧困生。用的很節儉。並且每週做點兼職。我們少1000。算700。

如題主所說。沒周給200元。那每月是800。一個女生。每個月生活用品等開銷必定比男生多。我們按照最低限度的來看。建議可以考慮每個月1500左右。

其實這個情況還是需要根據每個家庭情況。以及和孩子提出的需求商議。需要給孩子一個自主合理的掌握自己的消費。畢竟以後也是她自己去面對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