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用戶110578816612


以後恐怕是,一群沒見過玉米大豆的專家坐在辦公室裡教資本家怎麼增產增收。


大師法號胡來


我來回答一下,我90後,家就是農村的,我家種的是蘋果,桃子,梨以及麥子,麥子可以用機械化,但水果不能,因為水果要套袋子,要麼國家有相應政策,沒有的話除非以後研發出抗蟲病的樹,若研發不出來,那地鐵鐵的就荒廢了,因為我們這好多種地能手搬到城市裡去了,(我問過其中一些人,人家都說在城市哪怕洗碗都比在農村種地強,而且還輕鬆,月月都能見到錢,種地回報少,而且還太遲了)地就直接荒廢了



西下的貝殼


從農村出來的真的深有感觸,對於我們家來說,我爸媽是會種地的,但是除了種地他們更主要的還是在縣城打工,因為種地真的養不活一家人。

我和我妹妹從小忙著讀書,對地裡的事情真的不懂,後來家裡地都被幹部徵用了,我媽終於鬆了一口氣,說再也不用種地了,真好。

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我想,國家對這一塊還是比較重視的,只要我們終端消費者還需要,那麼就會有人生產,肯定不是指望像我們家以前那樣種的那些,而是更規模化的生產,高效率的產出,才能養活一個國家十幾億人口。


財經幾何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父母都是70後,也已經都40多歲馬上50歲了,身體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種地是個最累的體力活,身體消耗非常嚴重。而我個90後,按理說70後不願種地,90後不談種地,但今天也就談了。

這個問題對於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是在清楚不過的,曾經一家人賴以生存的黃土良田,現在大量都被荒置,無人問津,以前辛辛苦苦置地不容易,農民視土地與金錢,生命一般,一直延傳,而現在僅過幾十年,大家缺不願意種。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現在可以機械化耕作,科學化耕作,但為什麼大家就放著好好的地不種?而出現現在的“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這種呢?其實原因也無非以下幾種。

第一:種地幹最累的活,受最重的苦,沒有多少收入,不掙錢!

父母主要以種地為生,面朝黃土背朝天,我從小就跟著父母去地裡幹農活,只要能做的,都幫著做,什麼種豆子,播種小麥,種土豆,栽藥材,割麥子,拔豆子,家裡的喂牛,羊,豬,雞等等都幹過,那不是一般的累,我乾的這些,對於父母來說,不及他們乾的十分之一,他們乾的是最苦最累的,一年下來,收入卻是微乎其微,基本上也就是保證一家溫飽不成問題。



說這些話大家可能覺得我在胡說,但這確實是我們西部農村的現狀,不是我們懶著窮,而是各方面的因素影響,是我們真的窮,種地真的是靠天吃飯,靠天看收成,一年辛苦下來,累了一身病,卻沒有什麼收入,大家慢慢的也就不願意種地了。

第二:種地成本越來越高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飛速上漲,也帶動了物價的上漲,農業方面的成本也是一漲再漲,農藥、化肥、種子、農業機械、耕地費、澆地水費等等都在上漲,而產出來的糧食,蔬菜,瓜果卻是越來越不值錢,不但賺不到錢反而還會虧本,導致大家不願種地。

第三:物質的吸引,生活的變化

現在,都在追求著物質生活的享受,那裡都得花錢,隨著外出打工能掙錢的思想觀念影響,大多數農村人都選擇去了外地打工,其結果也是,一個人出去好好打一年工掙的錢,比一家人辛苦種地一年的還多,大家寧可去選擇打工掙錢,也不遠種地掙錢了。


還有就是現在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開支變大,老人就醫問題,子女讀書問題,人情世故問題,結婚生子問題,都得需要花錢,而這些只是生活開支的一部分,生活中還有很大的開支的,這對於種地來說,已經是填不滿這個窟窿的,沒有更多的經濟來源是無法滿足的,所以,不管是70、80、90後,在高收入的打工面前是絕對不會選擇去種地的。

第四:對種地沒有概念,也缺乏對年輕人種地的吸引力

現在的70後,大多數人也選擇了出去打工,再不願意去種地;80後的一代更是這樣,寧可打工也不去種地,大多數都是跟著父母一代人出去的,直接在外面讀書,上班工作,要麼就是直接在城市裡打工,而不願意再回農村;90後的這一代,可以說是家裡的寶貝疙瘩,因為其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家裡就一個孩子,全家人的希望,都是嬌生慣養長大的,那裡還捨得讓其下地幹活了,大多數一直過的生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服日子,讓其好好讀書,將來在城市立足發展,這也導致90後一代對種地越來越陌生。

現在的社會,有錢就是王道,有了錢就等於啥都有了。信息化的社會,越來越透明,賺錢的門路和機遇也越來越多,可以選擇上班,也可以選擇自己創業發展,都比農村種地強,收入也多,這都是在農村人眼裡是體面的工作,種地也就慢慢淡化出了人們的生活視野。

那麼以後都不願意來種地了,這個地又會誰來種呢?又該怎麼種?

當然,地還是得人來種,地還是得讓有思想,有理想,有觀念,有技術的年輕人來種,只不過就是得要有吸引力,要讓種地人看到種地的希望,這樣地才會有人種。

第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是人民前進的引路人,是人民的堅強後盾,政府可以優化資源整合,引進特色產品,一個地區一個特色產品,政府引進,農民生產,政府宣傳促銷,農民得到實惠多了,種地的吸引力也就大了。

第二:引進農業科學技術人才

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就需要有大量現代化的農業科學技術人才,他們代表的就是農業的最前沿,他們引導農民,用最小的成本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收入,這才是農民想要的。


第三:優化土地資源整合,發展新型農業

可以將荒廢的土地資源整合,經行統一耕作管理,經行科學化,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機械化,家庭農場化種植,經行農民職業化,專業化,農民種植專家指導,既不讓土地浪費,又讓農民增加收入,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吸引農民來種植。

總結

不管是幾0後的農村人,都對家鄉的土地有思念之情,飲水思源,落葉歸根,農村人的樸實善良,都在時刻的體現,只是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離開故土。


渭水三農人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以後誰來種?怎麼種?其實大家不用愁,不願種地的人越多,土地越好管理。美國的大農場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

打90年以後的農民,如果出現都不種地的現象,農村會出現以下5種變化:

1 土地荒蕪,無人耕種

90年以後的農民都不種地,農村的土地就會荒蕪。但是農村土地有一個條件 ,土地荒蕪不能超過三年,一旦超過村上有權利收回。

90後不種了,大量荒蕪的土地會降低土地的成本。讓一些沒有本事或者一技之長的農民,來種地,因其承包土地成本降低,種地得到的利潤也會增加。

2 資本進入

90年以後的農民都不種地,土地成本下降,資本家就會進入農村土地市場。現在資本,之所以進入不了是因為,農村的土地價格太高,資本進入以後,得到的利潤非常少。

以大資本,博取土地產生的那點,未知的利潤,風險是非常大的。在土地價格,非常高昂的今天,大投入小回報,只有農民去幹,資本家是不會幹的。


土地成本降低,資本家會以低廉的代價,來承包土地。後再經過投資運營,讓土地產生更大的價值,讓另一批農民,重新進入土地,不過代價就非常高昂了。

3 農業大戶

當90後不在種地的時候,當年的農業大戶是今天農業大戶遠遠比不了的。單講規模,糧食補貼,機械補貼方面就不是今天能比的。

現在的農業大戶,很少有3000畝地以上的規模。等到90後不種的時代,遍地都是這種種地大戶,處於那個時代,農業會有商業保險,農業大戶的種地風險會大大降低。

4 村集體招商引資

當無人種地的時候,村集體會把土地統一的管理起來。然後對外招商引資,村民有能力可以村民種,如果沒有能力,就對外發包。

這時的土地價格不會太高,各農戶分的錢也不多。主要目的是讓土地,流轉起來。盤活土地,土地才能升值。

5 被改變用途

土地荒蕪以後,會有許多地被改變用途。當然基本農田,是不會改變用途的。只有改變用途,才能有新一代農民來種植。



土地改變用途以後,才能產出不同的價值。如果只是單一種植糧食,未來的90後,00後們,真的就不會種地了。

如果未來所有農民都不種地,我們就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糧食的種植也會被統一管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會強上很多。


田俊超白


你不是農村的吧!現在種地的都是是70後和80後,90後已經開始承包大面積的土地,70後怎麼就不種地了,他們好多都是種地發家致富的。80後不會種地?我就是80後,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就會種地,而且在我們這,80後很大一部分都會種地,而且種出來的地比那些老年人管理的都要好。


新農廣哥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不管怎麼樣,地還是得有人來種的。

現在的種地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而且種地現在在農村基本成為“副業”了,在農村的基本都出去打個工,上個班啥的。但是隨著老一代種地的慢慢離去,“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談談我的想法。

未來農業的趨勢是怎麼樣子的?

1.土地會越來越集中。就是土地流轉會越來越多,特別是平原地區,機械化、設施化會進一步加快土地的集中。

2.農業產業會越來越專業化。不像之前農村家裡有個幾畝地,種點糧食、種點蔬菜、種點瓜果、養點雞鴨,以後的做農業的通過土地流轉之後,肯定會專業化操作,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公司都去做自己專業的事情。

3.農業分工會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農業從育種育苗到成熟採收銷售,很多環節都需要專業的知識、設備甚至機器,以後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會被專業的團隊外包,翻田整地有專業的團隊,除草打藥有專業的團隊,施肥澆水有專業的團隊,收割打包運輸有專業的團隊,銷售有專業的團隊。

4.農業產業鏈會往農村下沉。往後的農業不光光是種養那麼簡單,分揀、包裝、加工、品牌、營銷、服務業都會在農村紮根。所以以後農村可能會出現包裝廠、加工廠、食品廠、電商企業、各種服務企業等等。


綜合以上,未來的農民會職業化、專業化、綜合化發展,農村也會出現更多的就業機會。


鄉村阿寬


我是不會種地的80後。雖然我們不會種地,但至少地裡的各種植物都見過、知道,比起把麥苗當韭菜的90後還要強得多。

簡單一回憶,各種各樣的農家作物都能印入腦中,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穀子、地瓜、胡蘿蔔、青蘿蔔、芸豆、黃瓜、西紅柿、南瓜、白菜、土豆等等,說起來這些作物,我們不僅吃過,也至少見過它們的成長到結果全部過程。現在有幾個孩子全部見過呢?

可是,如果我們擔心沒人種糧食沒得吃,那可就過於杞人憂天了。因為只要我們有錢,就可以從超市中購買到吃的。



過去,種地是謀生的手段之一,過於單一。我們國家是典型的城鄉二元體制,過去10億人口中8億是農民。農民的收入很低,只有城市人口的1/3多一些。比如2019年全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21元。現在,我們國家14億人口中,只有不到5.6億農民。


未來農民的數量還會減少。農民將成為一種職業,而不再是身份。你的志願可以當科學家,也可以當農民。一個人會管理幾千畝土地,飼養幾千頭牛,幾萬只雞。你不僅要懂得如何侍弄家畜,還要學會各種機械維修,甚至還要會開飛機。那才是現代化的農民。

美國農民數量只有280萬人,約佔美國人口數量的1%不到。可是一個美國農民可以養活幾百個美國人,甚至通過糧食出口還能夠養活幾十個外國人。每年我們國家需要大豆1.1億噸,用於飼養豬牛羊等家畜,但是隻有1/10的大豆是自產,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3000萬噸。2019年我們從巴西進口大豆7000萬噸,美國1000萬噸。

當然不要擔心我們的糧食安全問題,我們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大米等自給率還是超過95%的。如果不進口,頂多會犧牲生活質量罷了,肉蛋價格會變貴一些,就像今年的豬肉一樣。

當然,農村土地還是集體所有。未來很有可能會轉變為農村合作社的模式,一兩個村可以合併幾千畝土地用於經營,到時候扣取職業農民的工資以後,進行股份制分紅就好了。也可以通過耕地租賃的方式,讓農民得到土地流轉的紅利。

所以,人們不用太擔心由於沒人種地會餓肚子了。而是應當轉變為如何讓我國經濟發展成為經濟強國,這樣人們生活水平會越來越高,國際影響力會越來越大,也就沒有人會卡住我們了。


暖心人社


這些不願種地的各種後們將來肯定會吃大虧,現在的中國仍然是分兩種人的,城市人和農村人,這是現實的需要,因為城市有限,養不了那麼多人,需要用擁有土地使用權來留住一部分人在農村生活,這個土地使用權,看似無利可圖,卻是農業戶口的人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各種後們若不是考上大學轉變了身份,單靠打工,靠父母的支持是難以長期生存下去的,一旦父輩己無力再從事勞動,把一家擁有的地權再流轉出去,這些後代將成為真正的無業遊民。


午夜陽光3226


這個你就放心吧,中國農業不發達不是因為種地的人少,而是種地的人太多了。現在我們這已經實現了一家種植幾千畝地。實在不適合機械化的土地可以種果樹之類的,或者退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