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蝗蟲災害,對我國三農出口是否會形成積極影響?

潘小小的成長筆記


蝴蝶效應,你所關注的問題很尖銳,肯定會有所影響。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雙方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沒有任何歷史恩怨,面臨著共同的發展任務,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洗禮,中非友好關係在世紀之交愈發成熟、穩健,並繼續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

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正在東非蔓延,估計約3600億隻蝗蟲肆虐,對世界上一些最脆弱的國家的糧食安全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而不尋常的氣候條件是部分原因。

如今的移動趨勢已經從東非十幾個國家,遷移到印巴地區,也有可能進入我國。

澳大利亞山火,東非蝗災,中國新冠毒,一定程度影響世界經濟。我們中國在近年低調發展經濟,農副產品除了基礎農作物硬性保證外,個人感覺其他畜牧魚林價格調控的並不樂觀。當然只是個人觀點。

目前中國還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僅有大米、玉米及小麥。以往肉及其製品與活動物一直具有比較優勢。但是近年環保政策及豬瘟流感等硬性已經由過去農戶散養變成集中養殖,價格波動非常大,所以不太可能出口了。

所以個人覺得對於東非蝗災事件,我們農副產品大體量進入東非不太可能。價格可能會有波動,但是估計只是集中在大米、小麥、玉米等基礎作物上,但是這些價格又沒什麼優勢,坦白說,進入東非沒什麼優勢。

人道主義救助,有可能。






農村大陽陽Baby


在2020年非洲地區爆發了蝗災,由於東非反常氣候導致大暴雨,在大暴雨的裹挾之下,蝗蟲大軍已經突破非洲阿拉伯半島,席捲也門等地,現在甚至登陸到印度河流域,在巴基斯坦境內非常嚴重,而且還將威脅到整個印度地區。蝗蟲大軍所到之處一片廢墟,現在受災的人數非常多,根據統計即便是使用殺蟲劑噴灑一次性消耗價值7000萬美元的殺蟲劑,都達不到什麼效果。最為可怕的是現在整個阿拉伯半島的綠洲地區居然出現了二代繁殖的蝗蟲,這增加了驅逐的難度。

現在非洲蝗蟲災害已經不斷的擴展,現在侵入印度之後,如果印度政府反擊不力,很可能會席捲整個東南亞,同時包括中南半島上的我國雲南。黃銅大軍截止1月30號已經導致了1190萬人受災,在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和肯尼亞數萬公頃耕地遭受到嚴重的損害,因此這些地區都進入了警戒狀態,蝗蟲大軍一部分已經越過國界,威脅到蘇丹和烏干達,加劇了這些地區的糧食危機,對於蝗蟲大軍孵化有積極影響的洪水本身是威脅糧食生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根據最新研究表明黃銅大軍每日可移動150公里,如果不進行阻止到6月份的時候會擴張500倍,也就是達到3600億到4000億的規模,當然非洲並不是玉米的主要生產地,這些地區種植的糧食作物基本上是以木薯類為主,因此對世界糧食價格影響並不是特別大,現在並沒有說蝗蟲有入侵到我國雲南的信息。

我國在消滅蝗蟲這種動物身上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應該對我國影響不是特別大,而且就算是有糧食危機,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了,在某種程度上不會影響到我國,而且我國進口的大豆類食物基本上從美洲進口,像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對付這種蝗蟲是非常容易的,並不會像這些落後國家一樣對付不了。

當然問題是這些蝗蟲會對巴基斯坦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世界糧食價格影響不是特別大,但是對棉花影響非常大,也就是以後的服裝成本會上升,同時對木薯類經濟作物的影響比較大,因此現在的這種蝗蟲災害必須要提前預防,防止蝗災產生傳染病。或者攜帶傳染病飛行,造成危險的局面。


精準三農加油站


蝗災,中國人對此並不陌生,但是我們這一代人幾乎都沒經歷過蝗災,但我國有句古話:大旱之後有蝗災,很多人推測蝗災的產生或與全球變暖有關。

蝗災

其實蝗蟲並不喜歡聚集,在農田裡面蝗蟲非常常見,但大多數是綠色的蝗蟲,它們通常喜歡獨居,雖然會破壞植被的生長,但並不會肆意掠食植被。

然而當蝗蟲聚集成堆時,蝗蟲身體會變色,飛行時的方向完全相同。

有研究證明,蝗蟲的數量低於60只時,它們的飛行方向還雜亂無序,一旦蝗蟲的數量高於50只,蝗蟲將會朝著同一個方向飛行。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蝗蟲數量較多時,蝗蟲也從原來的草食性變成雜食性,一旦飛行方向與其他蝗蟲不同,該蝗蟲就有可能被同伴分食。

而我國常說大旱之後有蝗災,是因為當天氣乾旱時,蝗蟲會從植物中獲取水分,它們會大量取食植物的枝葉,其中大多數植被未經充分消化便會被排洩體外,蝗蟲就是利用這種方式,獲取植被中的水分。

不同的蝗蟲,繁殖季節以及每年繁殖的次數不相同,在我國部分地區,蝗蟲1年只繁殖1代,而我國北方地區的蝗蟲,有些會繁殖2代,此次在非洲肆虐的蝗蟲是沙漠蝗蟲,是蝗蟲中最危險的品種之一。

沙漠蝗蟲每年會繁殖2-5代,每次可產下多大100顆的卵,卵孵化週期約為兩週,或者更長時間(取決於當地的溫度和環境),沙漠蝗蟲在幼蟲時期就會取食植被,現在在一些地區發現了二代繁殖蝗蟲,如果不加以控制,等待沙漠蝗蟲形成第三代、第四代時,蝗蟲數量將會增加6-10倍,會導致世界爆發更加嚴重的蝗災災害。

而且,沙漠蝗蟲無所不吃,樹葉、草、蔬菜以及根莖等,但凡它們到達某地,某地的植被將會被它們一掃而空。

目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這次非洲蝗災,在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5億多隻蝗蟲,每天消耗約3萬5千人份糧食。

雖然非洲各國都在鼓勵捕殺蝗蟲,但由於蝗蟲數量較多,人為減少的蝗蟲數量有限。而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飛機播撒農藥,但由於資金缺口較大,因此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各國關注非洲蝗災。

蝗災是怎麼形成的

科學家發現,當反覆刺激獨居沙漠蝗蟲的後腿某個部位時,該蝗蟲就會變得喜歡群居。而觸碰身體的其他部位就不會有這種效果。

在自然界中,當自然密集的蝗蟲偶爾觸碰到蝗蟲後腿時,就可能改變該蝗蟲的生理習慣,變得喜歡群居生活。

我國有句古話,叫做大旱之後有蝗災,是因為旱季時植被有限,導致蝗蟲生活區域密集,蝗蟲容易形成兇殘的群居生活。由乾旱導致蝗災爆發時,蝗蟲又會向一些高溫、高溼地區轉移,尋找食物,導致別處地方也會受災。

再者,蝗蟲最適宜的產卵地帶是含水量10%-20%的土壤,而乾枯的河床、土地由於有許多裂縫,增加了蝗蟲的產卵地。當天氣大旱時,植物體內的含水量也會降低,此時植物體內的營養較為豐富,有助於蝗蟲生長,所以蝗蟲生長期變短,生長速度加快,這種又加劇了蝗災形成。

目前,由於全球變暖,再加上澳大利亞超大火災,導致地球極端天氣頻發。當地官員解釋,2019年的東非以乾旱開始,以水災收尾。這種高溫、高溼的氣候非常利於蝗蟲的生存、繁衍。

更可怕的是,這些蝗蟲每天飛行的距離超過150公里,每個蝗蟲可以生活3-6個月,這會給東非周邊地區帶來嚴重的蝗災影響。

據報道,如果現在不對東非的蝗災加以控制,這些蝗蟲將可能從東非出發,從撒哈拉沙漠到達阿拉伯半島,然後進入印度。

如果印度的環境、氣溫合適的話,它們將會繼續飛行遷徙,最終給世界各地多達60個國家帶來影響。






一方集市


當前一場罕見的蝗災災害正在侵蝕著非洲、中東和南亞次大陸等多個國家,蝗蟲一天能吃掉35000人的食物,是相當可怕的,因此聯合國呼籲各國關注蝗災,加大援助受侵襲的蝗蟲受災國。當前索馬里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雨季來臨後,蝗災或將進一步擴大,這將對地非洲、中東和南亞等地區糧食供給產生威脅。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世界範圍內糧食價格不可避免上漲。

當前蝗災已經入侵巴基斯坦,而該國是我國的鄰國,若他們的蝗災不能得到控制,那麼就很有可能會進入中國。然而,蝗災的到來必定對農業產生影響。

我國本身就是一個蝗災比較頻繁的國家,根據農業部的數據,我國蝗蟲常年發生面積2.8億畝次左右,分佈在20個省區市,其中以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為主,其中有1/8億畝是草原地帶的蝗蟲,剩下的1億畝左右是農業區。

但現在我國的蝗災規模逐年減少,情況大為好轉,主要原因還是我們持續幾十年的植樹造林運動,我國是世界上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綠化上來了,蝗災也就減緩了,畢竟,蝗災發生的地方,幾乎都是在植被稀少的相對乾旱地區。由於與南亞接壤的地區高海拔,蝗蟲想從南亞到進入我國難度很大。

雖然受蝗災影響小,我國人口多,需要保障國內的糧食需求。這十多年,水稻畝產技術的提高,能夠完全滿足國內糧食供給,還能出口,這次非洲蝗災,世界糧食價格上漲,中國的輸出對穩定世界糧食市場無疑起積極作用。


山裡那點事兒


就目前的形式,今年全球糧食肯定供應緊張,非洲蝗災已經到達巴基斯坦還有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如果遭受蝗災,肯定會面臨糧食問題,糧價會穩步提升。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也迫在眉睫,畢竟我們也是十四億人口要養的國家,肯定要提前備糧已應對20年災害頻發的一年。


夜空中最亮的星


影響不會太大,因為這些重災區都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除了那幾個石油土豪以外,其他的都沒有什麼經濟能力進口農產品。

這些地方一旦受災,自救能力差,將會不可避免發生人道災難,將會需要國際捐贈

國外發生自然災害將推高農產品價格,我國應該防範進口農產品價格暴漲,提高自己農產品自給率刻不容緩


用戶54026470018重來


我現在就在非洲埃塞俄比亞阿姆哈拉州馬塔彼拉鎮附近的一箇中資公路項目,沒有聽當地人說蝗災的問題?假如真的有蝗災,他們當地只種一種叫英吉拉的作物,其種子很小,磨粉加水調成漿糊狀,發酵後做成煎餅狀的食物。玉米,小麥等作物很少,大多做牲畜飼料。大米也很少食用,況且只有在每年的6到10月份雨季才有農作物生長。現在旱季滿目枯黃,即便有蝗災,對農業影響不大!


雲嶺山川


會有影響的,畢竟東非進口我國的三農產品還是很多的。收到蝗災以後肯定要大量進口。謝謝


平凡的孟


東非蝗蟲災害,希望我國要從多方面入手,做好預防工作,避免危害我國農業發展。蝗蟲只要不影響我國,農業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手要任務是疫情儘快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