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抱怨儿子不学无术,写下一首责子诗,风趣幽默,意味深长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推迟开学,许多人在家带孩子就成了问题,有耐心的家长花式带娃,没有耐心的家长就备受煎熬。再加上不能带孩子出去玩,如何在家育儿,成了网上的热点话题。其实如何教育孩子,不仅是现代人的难题,也是古代人的难题。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悠闲淡然的态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他也遇到了这个育儿难题,身为一位父亲,他也面临着天下所有父亲的困扰。

陶渊明抱怨儿子不学无术,写下一首责子诗,风趣幽默,意味深长

公元408年,隐居乡间的陶渊明44岁了,他共有五个儿子。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他的儿子却不太优秀,在他看来简直是不学无术,贪玩捣蛋,不求上进。但是,儒雅斯文的大诗人陶渊明不会打孩子、骂孩子,而是戏谑的写下了一首深刻反思的责子诗,将自己对孩子的抱怨和苦恼都写了出来,不但风趣幽默,而且意味深长。

陶渊明抱怨儿子不学无术,写下一首责子诗,风趣幽默,意味深长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不知道是陶老先生太过夸张,还是他的儿子实在太差,我们先认识一下陶老先生家的这几位宝贝孩子吧。这五个孩子都不喜欢搞文学搞创作,阿舒是老大,今年十六岁,懒惰无人能比;老二阿宣快十五了,总不想着学习;老三是阿雍和老四阿端,都是十三岁,却连六和七都不认得,最小的儿子通儿快九岁了,只知道天天找吃的。

陶渊明抱怨儿子不学无术,写下一首责子诗,风趣幽默,意味深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陶渊明有这样的孩子,也是他的独特教育方式导致的。此时不惑之年的陶渊明,两鬓斑白,肌肉无力,年龄越大,心境也发生了变化。他希望孩子能够成长的快一些,自然在情绪上有点焦躁和忧虑。这种失落里,也满是对孩子前途和未来命运的担忧。自己深知官场复杂,世态炎凉,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又怎么能这样一直天真烂漫呢,这是来自一个经历丰富的老父亲最深沉的关切。而他的孩子不是贪玩、就是贪吃,还不爱读书,以后如何在社会上好好生活自然令陶渊明十分困扰,看着他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双眉紧锁,垂头顿足的慈父形象。

陶渊明抱怨儿子不学无术,写下一首责子诗,风趣幽默,意味深长

抱怨归抱怨,陶渊明最后给来了个总结,如果真是天意要给他这五个蠢儿子,那还能如何?我还是喝酒吧。既然无法改变基因,还是顺其自然吧,也许傻人有傻福呢,喝酒解忧吧!此时我们不得不猜想,陶老先生家的孩子都不太聪明,会不会和老先生和太多的酒有关呢?

陶渊明抱怨儿子不学无术,写下一首责子诗,风趣幽默,意味深长

看了这首诗,屏幕前的你有没有想到自己呢?叫着你孩子的小名,说他一事无成,只知道吃饭,都这么大了,什么都不会干。看起来是责备,实际上还是满满的爱与怜。

陶渊明抱怨儿子不学无术,写下一首责子诗,风趣幽默,意味深长

这个假期时间很长,最重要的是只能在家,每天和孩子或是父母在一起,有没有发现生活的另一面呢?其实在对孩子的花式吐槽背后,还是对于他们的期望和怜爱,希望他们更优秀,希望他们幸福快乐。陶渊明的这首责子诗,通篇看起来虽然是在责怪几个孩子不求上进,尽是缺点,细细读来真是风趣幽默,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是老父亲的爱怜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