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群像:你我,就是城市的模樣

全民戰“疫”,有你有我;同心協力,共克時艱。

  這個冬春之交,因為一場疫情而變得不同以往。

  人人口罩遮面,保持著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重重包裹之下,隔離的是病毒,隔不斷的是血濃於水的關切牽掛、溫情與希望的薪火相傳。

戰“疫”群像:你我,就是城市的模樣

  泉城民眾共同戰“疫”。

  她,本是長輩面前歡笑撒嬌的5歲孩童,父母在前方堅守,她在後方照顧起自己和兩歲的妹妹。“以前,總希望媽媽一直陪著我。現在,發現原來我自己也可以的。”她用稚嫩的聲音說著勇敢的話。

  他,是自主創業的“80後”,身上揹著貸款,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發財”的機會,生產消毒液“只捐不賣”。“一直供應到疫情結束。”這就是他的想法。

  他,在生產一線,攻堅克難建起消毒劑生產線;她,在抗疫前線,分秒必爭做生命的守護者。“願做逆行‘夫妻檔’。”這是他們共勉的話語。

  疫情面前,我們由衷慨嘆自由呼吸的奢侈,方知道平凡生活的彌足珍貴;我們切身體味了守望相助的溫情,也感知了眾志成城的萬鈞之力。

  一位位凡人英雄,一幕幕堅守與逆行的壯舉,撐起了這個時代的模樣,撐起了一座城市戰“疫”的堅定決心、決絕姿態、雷厲風行。

  難忘,堅韌留守的模樣

  這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戰役,每個人都在和時間賽跑。

戰“疫”群像:你我,就是城市的模樣

  社區黨員志願者自發加入到疫情防控一線。

  春節假期,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發出呼籲:“儘量減少走親訪友,儘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場所,出門戴口罩。”這座城市的所有成員,默默用自己的行動響應號召、抗擊疫情,將“空城”變成最美的風景。

  5歲的姐姐在家照顧兩歲的妹妹。姐姐手裡拿著小勺,顫巍巍的小手挖起米飯,喂到妹妹嘴裡。妹妹乖巧地張嘴大嚼起來,圍兜上滿是米粒。“媽媽放心上班吧!我長大了,能照顧好妹妹的!”視頻的另一端,兩個孩子的媽媽、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新區分中心工作人員李莎莎悄悄抹去了眼淚。媽媽在疫情防控前線,爸爸在單位值班,年僅5歲的孩子,從在媽媽懷裡耍賴、和妹妹爭寵的孩童,一夜間長成了能為媽媽撐起一片天的“小大人”。

戰“疫”群像:你我,就是城市的模樣

  社區黨員志願者為居民測量體溫。

  “父老鄉親,我是從武漢回來的學生……雖然現在身體狀況良好,但是不排除攜帶病毒的可能。為了防止擴散疫情,今起閉門謝客,敬請見諒。”家住萊蕪區的邊月放假返鄉後,主動去醫院檢查、聯繫村委會彙報自己的情況,還在家門口貼上了“謝客信”,一家人緊鎖家門,進行“教科書級”的自我隔離。這樣對自己負責,也對父老鄉親負責的行為,贏得了大家的稱許。邊月說:“今年村裡過年氛圍比較淡,但鄉親們不時打電話過來關心我的身體,感覺非常開心。”

  安靜的除夕夜、閉門謝客的公園、無人圍觀的舞臺、隔著屏幕的燈會……它們不會忘記,一位位平凡的濟南人為疫情防控大局付出的點點滴滴。

  感恩,愛心湧動的模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與疫情抗爭的日子裡,那些真情與愛心,如潮水湧動,源源不斷。

  在消毒液“比錢值錢”的時候,濟南“80後”小夥劉向千拿出了市值千萬元的消毒液,只捐不賣。劉向千曾從事化工產品銷售,轉行後,公司裡還有部分消毒原料儲備。這次,他決定將這些儲備釋成消毒液,全捐出去。

  身邊有人勸他說:“你的企業還有貸款,這麼有價值的東西你怎麼捨得捐出去?哪怕按成本價出售也行呀。”而劉向千認為,先戰勝疫情,才能經營好企業。曾經有人到他的臨時生產基地想買30噸消毒液回去加價出售,被他冷著臉拒絕了:“現在不是發財的時候。”

戰“疫”群像:你我,就是城市的模樣

  泉城義工疫情防控駕駛員志願者準備出發。

  2月4日,歷下區司法局大明湖司法所所長閔鵬收到了一份來自社區矯正人員楊某的思想彙報。“面對疫情,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英勇抗擊,作出自己的貢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作為一名社區矯正對象,也迫切地希望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限於身份,我無法參加到抗疫的第一線戰鬥中,感覺寢食難安。我決定向濟南市紅十字會捐款,用行動支援一線的戰鬥者……”楊某不但捐出了5萬元積蓄,還一再表示:“如有抗疫需要,我準備隨時參加社區防疫工作,隨時聽候調遣!”

  “待到濟南楊柳萌芽,武漢也會花開滿城。”“我無法去武漢,但我們山東派出了最棒的醫生、護士,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大家的生命!”山東師大附小一年級8班的全體同學給武漢小朋友寫了一封信,質樸的語言中,飽含對未曾謀面同胞的祝福和牽念。這封信發出後不久,武漢學生回信了。“我是一名五年級小學生,我在武漢,感謝你們保護我!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像鍾南山院士那樣的人,保護你們,保護所有人!武漢必勝!”

  可親可愛的濟南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身份各不相同,卻都有一顆時刻準備奉獻、投身戰“疫”一線的心。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就收到了許許多多飽含深情的來電:

  “我70多歲了,作為老黨員,願意拿出一個月工資向武漢獻愛心!”

  “我是歷城區唐王街道大徐村村民,現在村內有白菜10噸,希望發往武漢進行支援。”

  “我來自長清區,是一名電焊工,想要無條件到武漢幫忙建設醫院!”

  “我是一名剛離職的護士,希望前去武漢支援,幫助共渡難關。”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元宵節那天晚上,幾臺節目中不約而同播放了這首老歌。電視機前的你,有沒有感同身受?

  致敬,逆行奔忙的模樣

  三百六十行,每個人都是戰士。在各自的崗位上,每個人都在戰鬥。

  1月24日,除夕夜。濟寧泗水縣柘溝鎮一棟民宅裡,電視機播放著動畫片,兩個孩子目不轉睛地看著、樂著;廚房裡傳來乒乒乓乓的忙活聲,水餃、雞、魚等年夜飯食材漸漸配齊……手機提示音打破了其樂融融的氛圍。濟南市市中區城管局六里山環衛所保潔隊長孫賀松看到單位工作群發佈疫情形勢嚴峻的消息,主動回覆要返濟工作。面對親人的擔心,他說了一句“放心”就駕車返濟,只來得及扒拉一口中午的剩飯。1月25日凌晨4點,孫賀松加入防疫戰鬥。他囑咐保潔人員:“我們出門作業一定要戴好口罩、防護手套,勤洗手。我們身體狀況好,才能保證轄區的環境衛生更好。”

戰“疫”群像:你我,就是城市的模樣

  清潔工人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消殺。

  開足馬力、爭分奪秒。山大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保分公司總工程師穆麗是公司“黨員突擊隊”的一員,他放棄春節假期,加班加點生產消毒劑。作為生產技術負責人,和同事不斷攻堅克難,短時間內建立起一條次氯酸鈉消毒劑生產線,向城市公交系統、軌道交通、高鐵、醫院、學校等單位無償捐贈消毒劑。那時,同事還不知道,穆麗的妻子王雅莉是一名白衣天使,更是一名“逆行者”,大年初一就主動請纓,飛赴湖北省黃岡市抗擊疫情。夫妻二人在不同的空間“並肩作戰”,奮鬥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線。

  測量體溫、領取口罩、消毒外賣箱……44歲的“餓了麼”女騎手牛福敬做好個人防護,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間,牛福敬依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將蔬菜、米麵油、藥品等物資及時送至市民手中。自1月24日以來,她每天堅守到22時。這些日子,她的外賣箱裡更多時候放的是市民必備的生活物資,有時是一袋麵粉,有時是一棵大白菜。“我們都是普通人,也很害怕。但想到如果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能幫助更多的人,內心很知足。”牛福敬說,她已經適應了每到商場、小區都要測量體溫的“環節”。

  不同的戰場,相同的戰鬥。人們在肆虐的病毒面前無所畏懼,在國家和人民危難關頭衝向最前方。

  銘記,赤誠奉獻的模樣

  社區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沿陣地。在這裡,有人奔波穿行,無懼感染,自動自發加入疫情防控的戰鬥。他們的名字叫做“志願者”。

  在歷下區建築新村街道綠景嘉園社區,有一個老年志願者團隊,平均年齡70歲、黨員佔半數以上的他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起“抗疫接力”。穿上紅馬甲,戴上口罩和手套,拎上消毒液,帶著小喇叭;張貼宣傳單,入戶調查,給居民測量體溫,對沒有戴口罩外出的居民進行勸導……每天早8點到晚8點,這群銀髮志願者築牢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屏障。81歲的姜花榮是其中年齡最大的:“我家就住這,幫助社區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應該的。”為了以身作則,有的志願者“趕走”了回家探望的女兒;有的志願者上午陪老伴去醫院,下午執勤;有的志願者腿腳不好,卻還是主動要求加入……

  “您好,現在開展疫情防控入戶排查工作,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在濟陽區濟北街道一個小區,王鵬挨家挨戶敲著門。王鵬的愛人是社區工作人員,疫情防控入戶排查工作開展以來,濟北街道面對轄區“人口多、面積廣、任務重”的特點,積極發動所有機關幹部下沉社區、深入住戶開展工作。王鵬聽說後,主動請纓加入。“我想到社區一線支持愛人的工作,也算是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量。”

戰“疫”群像:你我,就是城市的模樣

  疫情防控期間,“外賣小哥”們仍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歷下區疾控中心急需 5名駕駛員24小時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隨時可能開展的核酸檢測工作。”2月6日上午,歷下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通過相關渠道分別和濟南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泉城義工總站取得聯繫。疫情就是命令。泉城義工志願服務隊立即響應。“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我是道德模範,我跟上。”“隨時待命,時刻準備著。”短短一個半小時,就從報名的泉城義工中初步挑選了16名在14天內無不明確接觸史,隨時可以上崗的專業駕駛員。2月8日,元宵節,一個本該闔家團圓的日子,早上不到8點,首批5名泉城義工駕駛員齊聚“上崗”。他們中年齡最大的50歲,最小的剛滿30歲。

  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盡力、再盡力一點;沒有什麼驚天舉動,只是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季節,將融融暖流傳遞得再遠一點、再多一點。

  他們只是廣大人民群眾中的一員。正是無數個他們的身影,匯聚成了社會的責任感、時代的擔當者。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沒有哪一個冬天不會過去,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們終將摘掉口罩,迎接春風拂面。那時,我們依然記得:我們的模樣,就是城市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