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道德经》的你有什么想说的?

千泽翎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觉得从前没认真想过。仔细想想,要说的很多,想哪说哪吧。

最早接触《道德经》是15年前,突然有了阅读《道德经》的冲动,于是借了一本,滴滴答答看了两天,就再也没看。觉得注家的解释太不可思议,什么“道可道非常道”,解释的那么玄乎,越解释越难懂,就放下了。从此再没看过。

2018年我接手传统文化出版社的文字编辑工作,主要就是道学这一块,于是再一次接触《道德经》。如果说第一次接触《道德经》仅仅是出于不太浓厚兴趣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出于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而主动求知求解。

我找到了所能能找到的注本,逐章逐句逐字地比较学习,深感《道德经》绝非曾经认为地那样简单,但也绝非一些浅陋的注家解读地那么苍白。2019年四五月份,我注册今日头条后,几经反复,最终选择了文化领域,想专做“三玄”,顺便做诸子。没想到至今连一本《道德经》的十分之一也没做完,更别说深刻领会了。

通过做《道德经》,我感觉,要想加深对《道德经》的理解和正确把握,首先得选对版本。

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因为第一次我看到的那种“能说明白的道不是常道”让人十分不解,什么常道不能说明白呢?是道理就能说明白。后来才知道,这个常道不是指日常的道理,而是“恒道”,是那个永恒不变的道。就因为开宗明义第一章第一句没搞懂,害得我十几年没碰《道德经》。

之所以误以为是“日常道理”是因为注家没讲清楚这个“常道”不是日常道理,也没讲清楚,是为了避开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而更换的“常道”。可见,初学《道德经》,选对注家,是很重要的,他会引领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理解,而不至于越看越糊涂,让我们的阅读变得索然无味。

最好是多版本同时比较学习。由于《道德经》用词用语古奥,一语万端,很容易造成后人在理解上的分歧,甚至相反。

不管是通行本,还是帛书、郭店楚简本,都不是原本,都是转抄本,转抄就意味着漏、衍、错讹现象,所谓通行本,也就是河上本、严遵本、王弼本、傅奕本等,但都是以河上本为依据进行的注解,这个版本的缺点是距离老子年代较久,后人增删现象明显,有的章句与老子思想不吻合。

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和1993年出土的湖北荆门楚墓竹简,同样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

帛书破损严重,书中有衍文、脱字现象,还有误字、误句。它的珍贵之处在于抄写时间比河上本要早得多,可以起到矫正今本讹误的作用。

而楚简属战国中期,是迄今为止,距离老子最近的文本。但郭店本的缺点显而易见:内容太少,仅为通行本的五分之二左右。

所以,诸本皆有利弊,不可偏废,最好综合诸本,同时参阅,才是破解《道德经》的最佳选择。

《道德经》是一部综合的、整体的宇宙观著作。

通过学习比较,我们会发现《道德经》构建的道系十分宏阔,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宇宙观念,每一章节都可独立,但所有章节共同构成了老子的宇宙观,理解任何一章都不能脱离“清净自然”“无为不争”“贵柔守弱”等等一以贯之的思想主线,脱离这个整体思想,任何一章都解释不通。

举个例子,有人解读《道德经》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就完全忽略了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把它解读为“我想怎么样,就先怎么样”。

其实老子只是举例说明“事物将要怎么样就会怎么样”的自然发展变化规律。你若非得那样解释,也不错,那只能说明你是权谋家,而老子不是,因为他主张的是“复归于婴儿”,要的是淳朴自然,“返璞归真”,他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反对用心用智,反对虚伪文饰,这样的思想,他怎么会教人取与之术呢,他自己不就是伪君子了吗?

所有经典都不可能是一本孤立的典籍。

任何一部经典作品,都是一扇历史窗口,打开一扇窗,就能看到缤纷的历史过往。他的书中没有提到伏羲、女娲、三皇五帝,也没提到周王、齐桓公、商鞅、墨子、韩非子、孔子、孟子、庄子、鬼谷子,更没有提到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等。但是老子是周王室的最高历史和文化管理者,他的学说在春秋战国,诸子中不学习借鉴老子思想的几乎没有,当你查阅老子资料,帮助领会章句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政治主张、学术见解,一定会上溯中国文化的源头去探寻老子思想的形成脉络。经典就像一条主线,将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放大作品的坐标系,加深我们对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的融会贯通。

学习《道德经》等经典,会让我们感到自身的渺小,加快我们成长的进程。

我们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看看道德经给我们描绘的世界是多么宏阔无极限,而这个世界的一切无不出于“道”,人类在寂兮廖兮的“道”面前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同时“道”无始无终,人在它面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语)”,只是一瞬间,争什么名,比什么高低?

人们为什么要争呢?“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因为患得患失,总想着自己的名利得失、面子荣誉,放不下,丢不掉,心浮气躁,得寸进尺,咋能不累?

人还喜欢扬己之长,说人不是,岂不知越是扬己之长,越是对自己黑暗面的展现;越是讥议他人,越能显现出自己的偏狭,须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美恶同出,是非同源,异名而已。你以为好的,可能正好是别人眼中的恶。

《道德经》是一部可以伴随终生的经典。

以前以为,不就是一本五千言的道论吗?读懂了不就那么回事吗、其实不然。我读《道德经》快一年了,越读越不敢发表意见,越读越加深对经典的敬畏感,许多人读一辈子也没说读懂。马云包里的书常换,唯独《道德经》不换。大哲们对道德经也有类似看法。

尼采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这就是说,老子的思想丰富而永不枯竭,随时满足你的需求。

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甚至认为:有了《道德经》,我们可以焚毁掉所有的书籍。可见《道德经》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多么崇高伟大!

关于《道德经》的话题,很多,先说到这里吧,与诸君分享。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问道黄老


老子《道德经》包罗万象却玄之又玄,全文约5000字,以“道”为核心,阐述了宇宙本源、自然规律、社会法则以及处世养生之道,把能看到的、看不到的、能听到的、听不到的,甚至是鬼神世界,解释的完美无缺,建构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隐士修身,蕴涵无比丰富的哲理体系。

老子思想精妙深邃,让人们读了又读都难于彻底通透,这也是老子的魅力所在。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老子,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经历阅历,让老子的思想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反映出来的不尽相同,理解到的也不完全一致。

通读老子《道德经》,请记住以下三句话好好参悟这三句话,将受益匪浅!

1、道生万物,生而不有,长而不宰。

2、道法自然,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3、上善若水,无为不争,功成事遂。

以上就是一个把道德经作为枕边书,酷爱老子道德经的文化旅游创业家想简单说的一些话,欢迎交流探讨!


游通天下


觉得充满机械类比,简单枚举,以偏概全。连逻辑都不通,连哲学的边都沾不上。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说道学是最高的哲学。

比如坛子是空的才有用,就说空的才有用。肚子空的才有用?钱包空的才有用?房梁空的才有用?

又比如死人是硬的,生人是软的,就断言软的就是有生机的,硬的就是要死的。树木也是软的才有生机?骨头也要软?男人那东西也是软的才好?

又比如,天地不仁,人当不仁,不是狗屁吗?

还有柔就必然克刚?肉可以克刀子吗?

还有地法天,人法地。人怎么能像山石田土那样活?


望江一亭


看过《道德经》后,我想说的是:

一、品德高尚的人,走的是一条正道,是一条前途光明远大的道路。相反,品德低下的人,走的是一条歪道,是一条前途黑暗短小的道路。

二、品德高尚的家庭、家族,走的是一条宽广的、让家庭和家族兴盛的光明大道,这样的家庭、家族,必将有利、有功于社会,家风正道优良的家族,后辈人才兴起,小者贡献于乡邻、社会,大者将立功于国家社稷。相反,品德低下的家庭、家族,走的是一条狭窄的,让家庭、家族走向衰落,甚至灭亡的黑暗绝路。这种家风不正的家庭、家族,必将出现违法犯罪、祸害乡亲,以至国家社会的人和事。

三、品德高尚的国家、民族,是最有前途和未来的国家民族,这样的国家、民族,吃苦耐劳,热爱和平,勇于担当,乐于贡献,这样的国家、民族,富于创造,英雄辈出,和合周边,利益天下,是其它国家、民族的榜样,这样的国家、民族,既便遭遇天灾人祸,因为总是有一大批英雄豪杰战天斗地、视牺牲为光荣,这样的国家、民族,可历经数千年尤可反复强盛。相反,一个品德低下、无视道德的国家、民族,它就不可以长盛而不衰,不可能永远有好的未来。

《道德经》充满朴素的辨证法的思想,因为其朴素,则《道德经》言道、言德才最为真实。《道德经》的核心要义,就是辨证讲清了“崇道而重德”和“贵德而遵道”的辩证关系,即有道必有德,德高必有道。


沃克特尔


我个人看过《道德经》因此上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精髓智慧结晶魂宝而已。我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就是老子也是通过一种角度来在解读《易经》而已。根据《道德经》的内涵来分析推理老子是站在两仪的(阳面)来解读的。所以多以(虚无)的内涵来展现出来了《道》的虚无缥缈的特性。又同时体现出来了《道》的规律法则性。







生命力提升


上善若水

——《道德经》研习心得之一

上善若水,乃四字真经,已成当下政客、商人、学者办公室、厅堂必挂的牌匾之一。或求书家墨宝,或亲笔书之。似乎唯其如此,方显主人文化底蕴与厚道善良人品。那么,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其意若何?笔者不妨涚说自己的领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几与道同。”可见,水之首善,在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性滋润,集天地之精华,如甘露滋润万物生长。离开了水,地球会荒芜,人类会灭绝,万物会枯萎。水性至柔,可大可小,亦方亦圆。大可盈江河湖海,碧波万顷,源远流长。小能盛碗盏杯瓶,洗涮饮用,无微不至。但水能以柔克刚,无往而不胜。水滴石穿,因其持之以恒;水势千钧,以其蓄势而发。

然水不尚高处,甘处低位,与世无争。低洼处,为众人之所恶。阳光难以照射,视野不够开阔,声名难以显赫,容易被人忽略。但水毫不计较,欣然前往,默默蓄积,纳百川而成湖海,化云雨而归平静。

水性若此,做人亦然。因此,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時。夫唯不争,故无尤。”人不管居于什么环境,处于何种地位,都要像水一样,客观认识,正确对待。居高位,就应放低身段,向下看齐。不要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处社会底层,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善于发现优势,积蓄力量,汇细流以成江海,化柔弱而成刚强。处社会底层,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善于发现优势,积蓄力量,汇细流以成江海,化柔弱而成刚强。一个人内心要明净澄澈,为人要和善圆通,交往须诚信可靠。只有这样,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才能顺应时势潮流,把握瞬息万变的各种机遇,做事方能减少失误,获得成功。无论政界领袖还是企业经理,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赢得民心,获得认同,做到无为而治。

最后要明确一点,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是强调做人要利他,不争名,不争利,不强出头。一切顺时而发,因时而为。绝不是提倡不奋斗、不作为、消极处世。




惊艳桃花江


道德经是老子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而生活却是自己的。

看不看道德经,生活依然是那个样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反而觉得自己变得更加笨笨的了。别人怎么做,咱就怎么做呗!好的学习,坏的避免。好像小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怎么感觉生活就好像是小孩子过家家,说的再好听,不如给点棒棒糖。少了不行,要尽量争取更丰盛些。你对我不好,我就不理你,我自己玩。慢一些没有关系,只要我努力就好,慢慢就会好起来。

你们发疯,我就不会陪你玩。我自己做事情,就一定不能自卖自夸。要努力做一个好孩子。要有爱心,小孩子才能勇敢,但是太勇敢就会挨打。

看过道德经的人,不是变得傻傻的,就是呆呆的。不如,懒懒的做一个安静的听众,闹中取静,朝花夕拾,假装自己也是一个文化人,拾人牙慧,自命清高,忘却世俗的不快,也好。


董董6832


看过《道德经》后才知道原来版本怎么多!各种版本有各种版本的意思,有的版本出现了歧义,有的是因为避皇帝的名讳,有的是……出现700次的改动不能不说有人为的因素!编制了老子出关化胡人都认为是对老子的美好愿望!其实是为了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愚弄百姓各种伎俩!所幸的是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道德经的帛书《老子五千言》才使我们读懂了老子的真实思想体系!而不是一本玄学——她是一本启智的书,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化、教育发展的方向!让我们理解了西方文明超越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理解了好大喜功的皇帝和后世皇帝为什么妖魔化《道德经》技术根据!理解了给百姓定规矩而不是以法治国的根本!


对称医学与启萌培养


行无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你不问我不说,我说了也不一定是道,至少不是大家理解的道。

西方说民主必须是普选,我们说民主是民主集中,普选适合欧美西方文化,可民主集中才是符合我们的,可见道可道非常道。

我没有读透,所以在这里胡诌几句。真正读懂道德经的人,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会告诉你多看、多悟,追求自然,找到本来的你、自然的你、最后成就快乐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