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接到“八百里加急”命令後,“先斬後奏”馳援武漢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林偉吟 黎智銦)2月13日晚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收到一封來自“逆行者家屬”的信件。據瞭解,“逆行者”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腫瘤內科護師楊捷。楊捷的丈夫說,妻子在收到醫院“八百里加急”命令後,“先斬後奏”馳援武漢。他擔心妻子,但最終支持了她的決定。楊捷坦言,最初出發心存恐懼,但隊友們眾志成城,相互鼓勵早已經將她的恐懼和憂慮打破得煙消雲散。她希望此行馳援,除了帶給患者專業的護理,更希望帶給他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逆行者家屬的來信:老婆馳援武漢“先斬後奏”

2月6號晚上,接到老婆電話告知,她們醫院需要馬上召集第二批131人的醫療隊馳援武漢,並且24小時內火速趕至武漢。她告訴我,她報名了需要馬上收拾東西。她這完全是先斬後奏。由於我公司還沒復工,我還在老家陪3歲的小女兒,聽到這個消息,我一開始是瞠目結舌,想說點什麼卻說不出,為老婆感到害怕擔心,也為老婆的熱血感到佩服和感動。如果換位思考,我是醫護人員,我也會義不容辭。最終,我還是大力支持老婆的決定。我在第二天自己稍微鎮定了點後才告訴家人,我不知道怎麼說,只簡單說出“楊捷去支援武漢了,現在已經在飛機上”,說完這句話,我的害怕似乎也釋放了一些,眼睛不禁流出眼淚。

第二天下午,老婆便抵達武漢,確實不到24小時,孫逸仙紀念醫院便召集起131人的隊伍,抵達武漢,挑戰這個如此艱鉅又偉大的任務,這又不禁讓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和感動,也為國家出現困難時仍擁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感到自豪和佩服。

由於這次命令猶如八百里加急,準備時間極短,當晚焦慮的我還沒來得及和老婆多說幾句,她已經急著跑回醫院拿裝備和剪掉長髮。去到武漢,老婆告訴我,那邊酒店需要自己每天多次用消毒水搞衛生,由於行程趕、沒考慮周全而忘帶手套,搞一天衛生下來手被藥水腐蝕得快要掉皮。於是我馬上想盡辦法在網上找淘寶、京東、附近超市、附近便利店,都沒找到可以網上購買配送的,因為那邊幾乎都封路了。幾經周折,我找到了附近一家便利店老闆,通過微信希望他能先配送一些手套過去,但由於害怕感染,他並不願意送貨,但是後來他得知我是買給廣東援鄂醫療隊的,他馬上答應給我配送。再後來他還主動問我要醫療隊後勤的微信,希望能集結附近居民的愛心給醫療隊“做點什麼”,並連連對我說,感謝廣東援鄂醫療隊在這麼危難的時候伸出援手。

此刻,我真的感到我們華夏兒女是團結一心的,這場抗疫一定會最終勝利。

希望前線人員對自我防護工作不要掉以輕心,救死扶傷需先保護自己,最終打贏這場“抗疫戰爭”,一個不少地健健康康地回來。

逆行者本人楊捷:報名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早有“預謀”

2月6日,我接到通知醫院召集第二批醫療隊員支援武漢,我堅定地向護長報名。我並非心血來潮,其實早有“預謀”。疫情當前,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局外人。我希望能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盡我職業職責。

報名完成後,我打電話告訴先生我的想法和決定,電話那頭沉默半分鐘後傳來一陣抽搐聲,錚錚男兒,我從未看到他哭泣,他說他害怕,擔心我身體。我告訴他:全國一家,我去支援武漢,也是守護廣州,國家安定才有我們這個小家。而且,我不是孤身作戰……先生很快就想明白了,支持我的行動並幫我安撫家裡老人小孩。

跟著醫療隊初到武漢,心裡有點恐懼和憂慮。在以前,也許和我的隊友們並不熟悉,可是我們有了共同的目標:戰“疫”必勝。我不知道你是誰,可我知道你為了誰。經過前期醫護自我防護培訓並考核,病區工作流程熟悉,我開始進入病房。我始終堅信,規範防護,遵照護理工作流程,定能完成任務,救治更多的新冠肺炎病人。我護理的六位病人,有一位73歲病危老人,查房時發現老爺爺床頭櫃裡堆放很多口服藥物,擺放凌亂,容易錯服漏服。我把藥物整理一遍,告知患者,每日次數,每次用量,詳細進行了一番用藥宣教。雖然老爺爺戴著口罩,但我仍能感受到口罩後面的笑臉,他慢聲說:“你們廣東醫療隊的護士真是細心”。患者的鼓舞讓我對今後的護理工作更有信心,為了防護,雖然要和患者保持物理距離,但是心靈的距離會隨著點點滴滴的生活照顧更加貼近。我想,我除了帶給患者專業的護理,我還想帶給他們信心,讓他們相信全國人民和他們站在一起,上下一心,共同抗“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