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书友们,大家好!


有几位老师发来一些作品,让我帮忙看一下,也谈不上点评。我们相互交流学习,我只是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心得。说得对呢,大家可以探讨一下。说得不对呢,也不要往心里去。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首先说江老师的作品《经石峪》,感觉还是不错,用笔非常干净,中锋运笔。咱还是说一下存在的问题吧!写《经石峪》讲究圆、通、厚。所谓的圆通厚,圆就用笔要圆,通就是要流畅。厚就是字形要厚实厚重,这是《经石峪》的特点。用笔圆多是取法篆书笔法。通就是通达,笔势通达。厚就是厚重。江老师写的《经石峪》字形基本上差不多,主要是笔势的问题。还有一些笔势的问题没有解决,没有这个意识。势分三种:笔势、字势和形式。用笔上叫笔势,结字上叫字势,章法上叫形势。那么咱们就笔势这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就以“我”这个字为例。“我”这个字看上去写得还是比较中规中矩,字形也可以。但是仔细看一看这个“我”字的势,左边这个竖,入笔的势从哪里过来?收笔的势往哪去?这一定要看明白,它收笔的这个势是往左下去。竖收笔的势往左下去,然后下一笔戈勾的时候,戈勾起笔的势在哪儿?其实就是说,竖收笔往左下的势和戈勾起笔的势画了一个圆圈,它是一个相连的。包括这个撇的势,也是把这个字包围起来的一种势。

所以咱们在这里就点这一个字,看一下它的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这种势。这种起、行、收所表达出来表露出来的一些东西一些痕迹是干什么用的?要好好想一想,想通了就改,想不通,咱们再继续探讨。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山西武老师临的《张迁碑》,感觉还是不错。我就直接说问题了,问题主要在字势。上位老师咱们说笔势有问题,这个作品的字势有些小问题。比如说第一行第二个字,“于是”的“于”这个字,它的字势这个撇不可能这么长,它没有这么放纵,它是一个收的。这个往左下有点儿过于放纵,这是个势的问题。咱们再看第二行“郡”这个字,它是一个平势,是比较平稳的,左右平稳的势,作品中“郡”字的横和右耳旁就是一个明显的斜势,感觉这个字往上斜,非常不稳。然后下面这个郡吏的“吏”也是一个比较端稳的势,撇捺都非常开张,下面重心很稳,但是这个字还是一个右倾的斜势。所以说在字形、字势上,我觉得还要稍微考虑一下,第一要准一点,第二要稳一点。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山西岳老师临的《石门颂》非常不错,把石门颂的这种味道都能够表现出来,我觉得还是挺好的。稍微美中不足就是收笔有点儿过于轻率,另外一个就是用笔,还是稍微有点儿快,墨还没有杀到纸里去,用笔有点儿急躁,稍微有点儿快。再慢下来,收笔的时候停到位,力送笔端,不要带些小尖,这样就显得字厚实一点。应该追求这种感觉。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山西岳老师的第二件作品是篆书。说实话,大篆我很少去练,偶尔临了几个,但是涉猎不深,篆书中的大篆我不敢妄加评价。但是我说一说我的感觉,岳老师的大篆线条非常好,线质很好,比较厚实,也比较挺拔。而且转折关系处理得都不错,这也看出在篆书上下的功夫应该是可以的。在这里呢,我倒是想建议把大篆的这种线用到《石门颂》上去,应该非常好。上面《石门颂》的线质明显得不如这个大篆,那可以互用一下,相互结合,写《石门颂》的时候就用这种线的感觉,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广东这位老师写得感觉不错!用笔比较圆实,注意字形,好大王其实是楷书,我们通常把它归在隶书的范畴,目前好多书法名家多用篆书的笔法来写好大王,效果非常好!临习好大王先要学会收,无论用笔还是字形,都要收得住。比如作业中“有、永、存”三字的撇画,全都为放的势,应该略微收住才好!

以上是我看了几位老师的作品后个人的一些理解,说得也不一定对,不管对不对,我们就是一个学习群,一个交流群。相互交流就是有对有错,觉得有用处就可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没有用的也不要紧,或者觉得我说的有些问题,不太全面的话,我们可以在群里探讨,因为本身我也需要不断学习。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多发作品,尤其是隶书方面的,我们就是个隶书交流群。其他的诸如篆书、楷书、行书、草书,说实在话,我涉猎不深点评不了,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大苗隶书交流群苗老师作业点评

苗祖斌,号诚斋,泰山大苗。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