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天氣會不會加速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速度和範圍?

科技志願者


你的擔心不無道理。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但是要看到另外一個現實是,通過社會和政府的努力,人員流動降低,或者說是減少,傳染源減少了,那麼遇到大風天氣只會對空氣有所淨化。病毒離開了人體是不會長時間存活的。

因此大風天氣或者是雨雪天氣只會對空氣有所淨化,對新冠肺炎病毒傳播有所抑制。


老劉律師156


最近起了大風,很多朋友關心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隨著大風被刮到全國各地,加快傳播速度和範圍?這種可能性是基本不存在的。

新型病毒的感染人,並不是像一顆粉塵的病毒吸到鼻子裡肺裡,就感染人了。需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夠感染人。先決條件是,病毒濃度需要達到一定的濃度。

目前從官方確認的消息來看,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飛沫傳播,二是接觸傳播,三是氣溶膠傳播。

在大風天氣的情況下,想必大家最擔心的就是氣溶膠傳播了。氣溶膠傳播是指含有病毒的微小顆粒,在空氣形成氣溶膠,被其他人吸入一定濃度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引發引起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和感染。氣溶膠形成微小液滴在空氣中懸浮,確實能被大風颳走,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濃度。實際上,在空曠的地方,即使存在含有新型病毒的微小液滴形成的氣溶膠,也會迅速的被稀釋,擴散,引起人感染的幾率,是微乎其微的。

對於氣溶膠的傳播重在一些密閉的空間要特別重視,特別是有中央空調系統、公共下水道系統等的場所。這就要求我們在這樣的場所辦公時,也要戴好口罩,儘量不使用中央空調、做到定期通風,馬桶蓋要蓋好再衝水等。

在目前的疫情形勢下,大家一定要有科學客觀的態度來看待當前的疫情,保持身心健康,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做到少出門,少扎堆,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護,就是為抗疫戰爭做貢獻。


風塵布衣清如許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有哪些?會不會隨著大風颳到全國各地呢?

根據2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微“健康中國”發佈的對於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的最新解釋: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通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例多可以追蹤到與確診的病例有過近距離密切接觸的情況。目前認為飛沫傳播距離不會很長,通常來說不會超過2米。直徑大於5微米的飛沫會很快沉降,如果距離太近,飛沫會通過咳嗽、說話等行為掉落在對方的黏膜上,會產生感染。但是飛沫傳播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從這個角度講,在日常通風環境下,飛沫並不會被風吹走,所以不用擔心新型冠狀病毒會被風颳到全國各地。





海納百川308


原標題:“病毒獵手”利普金教授:溫暖的天氣將降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能力

  [環球網報道 記者 侯佳欣]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伊恩·利普金教授週日(9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溫暖的天氣將降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利普金教授一直密切關注疫情發展。他認為,如果遏制措施奏效,新冠肺炎傳播速度應該會從本月開始“大幅降低”。

  報道稱,利普金教授說,溫暖的天氣將降低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能力,並將人們帶出更容易傳播的封閉空間。不過,他也提到,如果春節假期後,人們重返工作崗位時出現新增病例激增的情況,那麼抗疫工作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

  由於其在協助世界衛生組織和多個國家處理紐約西尼羅病毒、SARS、MERS等眾多傳染病上的豐富經驗,利普金教授被稱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病毒獵手”。2003年,在中國SARS疫情高峰期,利普金教授被中國有關方面邀請到北京,幫助評估疫情和制定應對方案。疫情得到控制後,他幫助中國建立了一系列應對傳染病的基礎設施。2015年利普金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外媒一直高度關注。美聯社在報道中也列舉了各國新冠肺炎疫情的近況,並且注意到了中國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出現的變化。報道援引中國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的話說,這促使人們樂觀地認為,“不同地區的聯合控制機制和嚴格的預防及控制措施已經奏效。”

點擊進入專題:

暴走菩提


這個肯定會的,特別是現在公佈的氣溶膠傳染,屬於顆粒狀吧,存活時間大概5小時,會隨著大風天氣飄蕩,當然以此方式傳播前提是攜帶病毒者沒有任何措施在外行走,同時大量人員沒有封閉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加重傳染!現在都隔離的狀態,影響是很小的!所以還是帶好口罩,少出門,


朝前看就行了


這是很多朋友會擔心的問題,但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疑問,還是基於對於這種病毒本身的特性以及病毒傳播的特性不夠了解而造成的,真實的情況是:對於所謂的大風颳來的病毒感染人,這種可能性是基本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