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把蝗虫做成饲料储备起来?在饥荒到来时不至于饿肚子?

普慈贤


这是最好的饲料,可以用来为禽类,高蛋白!一旦有谁能利用好这些蛋白,将得到一笔巨额财富!


大姜田园


我小时候住在大杂院里,就是那种外面是大院往着有七八户人家靠在大街边上,里面是小院子住着四户人家,那时我还上小学一年级我们小院子里有个老太喜欢管闲事都叫她闲事婆,我都叫她姥姥,她和姥爷都是天津人,说了一口的天津话,姥爷又是个老顽童喜欢跟我们小孩玩。特别是放暑假院里的小孩都喜欢听姥爷用天津话讲故事,姥爷还特别喜欢讲蝗灾呀蚂蚱呀的故事,姥姥一听就不高兴说给孩子讲点别的不行吗。姥爷是出了名的妻管严,一看姥姥不高兴了,姥爷大手一挥走我们捉蚂蚱去,正好是夏天的晚上,我们一群孩子出了院子在大街的路灯下开始捉蚂蚱,那时八十年代可不象现在这样到处都是车,我们在路灯下面尽情的捉玛蚱,捉了许多许多。

活蹦乱跳的蚂蚱姥姥放点油在油锅就象炒瓜子炒花生一样慢慢炒着,那个香呀,我们一个个咽着口水眼睛大大的盯着,很是好奇蚂蚱放油锅里一炸怎么就这么香啊,终于好了,一开始我害怕不敢吃,姥姥就用天津话叫我少少的尝尝,我尝的是蚂蚱腿真的很好吃,这是我这一生中第一次吃到的野味吧,现在我还没事就想过去闹蝗灾饿肚子为什么不把它们捉了用油锅把它们炸一下慢慢吃啊!

用我亲身经历过,证明蝗虫是可以做成蛋白质很高的饲料的。


丫妈wxl


把蝗虫收起来代食用在唐代就已经被试用,并肯定可以(有资料可查),不是现代谁的突发奇想。

把蝗虫当食用并不能说解决了蝗灾,只能是因利导势,无奈之举,先说人能不能逮到足够量的问题,逮到后收存就是个难题,传统的粮食,收获后晒干即可,有现实的经验可用,并且可靠,但是蝗虫怎么处理收存显然没经验可供可靠使用,收集起来了,放到发酶并不是个好办法。

蝗虫的高速移动注定在有限的时间内,人没有办法逮到足够量的问题,它不象家养的动物,在固定的范围内觅食可以生存,它以遭踏破坏为主要特性,没有哪一届蝗虫是以觅食为主的产生,而主要是坏境变化的结果,而人的可移动生活能力显然是比不了的。

以本次发生在我国较近的巴基斯坦等地的蝗虫来说,对我国形不成煌灾,从而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则我们的生产农业占比相对从前要稍轻,二则我们与世界的交通亙补能力太强,很大领导的全球亙补,世界局部发生的不利因素就影响得很小。


朱红杰490


而蝗虫能不能做成食物储存起来,饥饿的时候可以吃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在古代的时候蝗虫还是很严重的,一下子可以把所有的粮食都给吃没了,有没有这样做过呢?其实是有的,但是你能捕捉下来的又有多少蝗虫呢?他很多时候是一下子来到一个地方,把这一片地方的所有植物啊食物都吃完之后他全部又飞走了,到下一个地方,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捕捉到的。

如果真能做到其实是可以的,猪这个还是可以吃的,有营养的在我们农村老家我们都吃过,好像是对小孩子什么身体有帮助,我们吃过,但具体好不好就不知道了,当时是煮了粥,然后放到里面说是补充一定营养,这个黄虫呢,它身上也是以蛋白质为主,而且身上呢细菌也是比较少的,所以还是可以吃的。

啊,所以就是食物它有优先顺序嘛,如果能有饭吃的时候肯定不吃这些,有肉吃的时候这种肯定不吃,但是如果沾到了像古代那个,就是闹斋花什么都吃不了的时候,连树皮都吃的时候有黄虫是肯定会吃的。


股坛快刀手


油炸蚂蚱是天津独有的一道风味小吃。蚂蚱,学名蝗虫,对农作物危害极大。蝗灾袭来,片刻工夫,遮天盖地的蚂炸会把地里的庄稼吃得净光。从前,北方的农村深受其害,天津人竟恨到"剥其皮,食其肉"的程度。久而久之,蝗虫没有根除,却吃出一道名特小吃来。逛津城,不吃油炸蚂蚱,是一大憾事。

  每逢中秋季节,蚂蚱吃了新熟的粮食,日益肥满,是蚂蚱最受吃的时候。过早,蚂蚱不肥没有子;过晚,蚂蚱老了,皮厚不好吃。油炸蚂蚱的具体制作方法:将活蚂蚱的翅膀揪去,去掉大腿;油锅烧至滚开时,把蚂蚱炸到发黄褐色捞出去油。预先备好放有酱油、醋、香油的瓦盆,里面放些切成丝的葱、蒜作料。炸好的蚂蚱泡在瓦盆里,捞两下即拿出来,空干。卖时,表面再加一点葱、蒜丝。油炸蚂蚱,肥而不腻,又酥又香又脆,如果夹在刚刚烙熟的热饼里,那真是满口异香,味道好极了。所以天津卫流行着一句歇后语,"烙饼卷油炸蚂蚱--夹(家)着吃去吧!"光绪年间,鼓楼北"于十"的油炸蚂蚱很有名气,妇孺皆知。后来西门内沈家栅栏有一个摆摊的,蚂蚱炸成通红色,味道更好。每当傍晚,常见下层市民买上一包炸蚂炸,再来二两直沽老白干,坐在院里或马路边,边喝酒边品尝,颇能表现天津人的饮食特色。后来,人们把活蚂蚱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晒干或晾干,存放到冬季炸着吃,其味道也甚为鲜美。

  建国后,由于政府领导农民根治蝗灾的巨大成功,油炸蚂蚱这道风味小吃在津断档多年。近来,在街头巷尾,偶尔也能遇到卖油炸蚂蚱的小店铺,,,




爱吃煎饼果子吗


一种以蝗虫为原料的鸡饲料,其特征在于,原料以重量份计为:蝗虫50~70份、银杏树皮20~40份、桑树叶15~25份、麦麸5~10份、大豆油6~10份、氯化胆碱4~8份、麦饭石粉10~15份、食盐1~3份、植酸酶0.03~0.07份、碳酸氢钠0.1~0.5份、中药添加剂5~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以蝗虫为原料的鸡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以重量份计为:蝗虫64份、银杏树皮27份、桑树叶19份、麦麸6份、大豆油8份、氯化胆碱5份、麦饭石粉11份、食盐2份、植酸酶0.06份、碳酸氢钠0.4份、中药添加剂7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以蝗虫为原料的鸡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添加剂原料以重量份计为白附子1~2份、合欢皮1~3份、诃子2份、海风藤0.2~1份、天麻0.8~2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以蝗虫为原料的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蝗虫、银杏树皮、桑树叶、麦麸混合后进行粉碎处理,得混合粉;

(2)将中药添加剂各组分按照配比混匀,粉碎过100~200目筛,加入6~8倍水量蒸煮2~3h,过滤后得到第一滤液,滤渣加入4~6倍水量蒸煮1~2h,过滤后得到第二滤液,合并滤液,置于微波中加热处理10~20min,冷却后加入3~5倍体积的80~90%的乙醇,搅拌均匀后放置1~2d,取上清液并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6,喷雾干燥,得中药粉;

(3)将大豆油、氯化胆碱、麦饭石粉、食盐、植酸酶、碳酸氢钠、步骤(1)混合粉和步骤(2)中药粉混合,置于搅拌机中处理20~30min,送入造粒机造粒即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以蝗虫为原料的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混合粉为200~300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以蝗虫为原料的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60~180℃,出风温度为100~12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以蝗虫为原料的鸡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饲料的粒径为0.1~1mm。


猪ok


首先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个部分来回答:

1、能不能做成饲料储存?饲料这个词换成物资更贴切点。

答案是肯定的,蝗虫有药用和食用价值人尽皆知,将其去除水分,风干处理,妥善保存未尝不是解决蝗虫泛滥的一条良策,但问题就出在第二条。

2、如何在每天120公里行驶速度的蝗虫队伍捕获蝗虫,采用什么手段?

蝗虫成灾,作为决策者第一要务是如何短时间内最小范围解决蝗虫泛滥问题,蝗虫现在的数量可不是成千上万,而是6600亿,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本来消灭蝗虫已经让决策者头疼,如果要求被消灭的蝗虫还要具备可加工食用的条件,这活就没法干了。

目前比较有效治疗蝗虫泛滥的方法是大量喷洒化学药剂,但会造成土地污染。还有就是找到蝗虫的产卵地,消灭虫卵,等待现有蝗虫自然死亡即可。



会逆向思维的猫


蝗虫泛滥成灾,危害人类生活,怎样制理蝗虫危害成为难事。笔者是一外行,不懂科学,但就自己的想法提出探讨。可变害为益,对蝗虫落脚危害地,造出覆盖地面的粘网,待蝗虫落下即被粘住。对粘住的蝗虫可收集烘干打粉,作食品添加。这样不仅消灭了害虫,还给人们增加了美食。


君石缘


雪国列车就是这么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