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不同于以往的欢乐祥和、鞭炮绒绒,恐怕会是很多人永生难忘的一个春节。由于新冠肺炎,让这个春节平添了许多担忧与紧张。

这些天,陆陆续续有一些朋友留言,说今年是个最安静、最特别的一年,过年的时候足不出户,基本上都是在各种同学群、工作群、亲戚群、朋友群聊天,聊疫情、聊工作、聊未来……

好不容易法定年假过了,结果因为疫情,一觉醒来,假期延长了,一时间没了自己……

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一 无事可做,每天刷屏,焦虑难控

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许多人每天蹲在家里,躺在床上,一会儿拿起手机,刷两下,又觉得不想刷,于是放下手机,放下了又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于是没过两分钟,再次拿起手机继续刷屏。

一会儿刷朋友圈,觉得朋友圈没啥可看;一会儿刷微博,觉得生气又心烦;一会儿刷影视剧,觉得都是套路……想了想又去刷抖音,一会儿被搞笑视频笑得不行,一会儿又被前线医务人员感动得不行,刷到了疫情播报,又回到了现实……想了想,忍不住又去看微信群有什么可以聊的……

手机不离身,吃饭、如厕、睡觉……片刻不离,没了手机觉得心理控控。可是刷了很久,一看时间,才过了1个小时,又觉得时间过得好慢,但当日子一天天结束,又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这段时间,很多人生活在信息刷屏的焦虑中——焦虑疫情、焦虑工作、焦虑经济、焦虑学业、焦虑未来……

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二 重压之下,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

疫情给社会大众造成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很多人可能会因为情绪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和排解而出现一些心理危机现象。

1 焦虑

整天担心自己或家里人被传染或发病,甚至因此失眠;对身体变化过分关注,一点点咳嗽都能引起恐慌;看不得段子,一点玩笑都开不起;而被隔离的人员则可能会产生愤怒、抱怨、担心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小区里有位阿姨,每天给自己家消毒,从门口到室内,再从室内到门口,家里人出去买个菜,他得紧张半天,家里人回来,他赶紧让家人从头到脚消毒、洗澡、换衣服、洗衣服,虽说是出于关心,但惹得家里人受不了的时候,免不了说他几句,于是情绪失控。

2 抑郁

情绪低落、沮丧、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容易哭、容易激动、觉得自己多灾多难,经常把所有的错归在自己身上,时常思考“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有位大叔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不知道自己该干啥,觉得自己啥也不想干。某日睡觉没盖好被子,第二天醒来发烧了,一时间嚎啕大哭,觉得自己时日无多。

3 急性应激症状

反复洗手或清洁家中物品,不停的刷手机查找和疫情相关的资讯,过度密集地测量体温,关于疫情不允许别人和自己观点不同。

有一位是:每天清洁。某日,亲戚来串门,本来很高兴,终于来人了,于是握了个手,拥抱了一下。结果亲戚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呛到了,咳嗽了几声,吓得他赶紧把亲戚撵出门,连亲戚碰过的东西一并扔垃圾桶,家里上上下下用酒精擦了个遍。

4 躯体化症状

有的人虽然行为上没有表现出上述症状,却会出现一些食欲下降、头痛头晕、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入睡困难、易醒、多噩梦、胸闷、气促等躯体症状。

很多人或许没有上述问题,但每天追剧、刷手机、打游戏、熬夜、黑白颠倒……无所事事,消耗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养傻了,生活一塌糊涂。

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三 疫情当前,怎么保持身心健康

1 过度关注,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人这段时间每天都会看看新闻有什么新动静,微信群有什么新消息,视频有什么新动向,似乎不看一下,心里就不踏实。

很可能,你过度关注了。

我们固然要关心疫情,关心自己和家人,也要关心国家和社会,但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不过度关注?

首先,要控制自己刷手机的频率和时间。比如把每时每刻刷手机改为每隔两三个小时再刷手机。

其次,减少信息来源。信息的传播,对社会是好的,但也有负面效应;关注信息,出发点是好的,但一直关注,一直刷下来,则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让你更加悲伤、无望。这种负担,对于天生敏感和本身悲观的人而言,更加致命。想了解疫情,看看今日头条或新闻联播,不一定非得看某些微博或视频,一看你就刹不住车。对于公众号,则选择你平时常看的,比较优质的,有的号写文章只是为了流量,内容难免有所偏颇。

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2 适当娱乐,有益身心健康

说起娱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电影、追剧、打游戏、刷视频……然后有人就纳闷了,这样娱乐,是不是不关心社会,是不是太冷血,太闲了?

不会的。

适当的娱乐,可以转移注意力,调节情绪。尤其疫情当下,娱乐是一种情绪调味剂,能防止过度关注而引发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而有些娱乐可以加强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缓和、调节矛盾。

怎么娱乐,则看个人喜好和创意。以下列举网友们的一些创意。

01 家庭旅游:“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环形旅游,是个调节关系娱乐好方法。

02 给橘子接生和装毛毛虫爬行比赛: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亲子关系,增强儿童想象力和创意。

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03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则是给自己的猫讲起了数学。

04 最令人佩服的是疫情期间面临地震的四川人民,半夜发段子调侃自己,苦中作乐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不过,娱乐也要适当,过度的娱乐,会让你开学或开工后很难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玩物丧志。

3 做点体力劳动和运动,可以释放情绪和压力

如果你觉得最近刷手机刷得压力山大,又不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那么,体力劳动和运动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论是做家务,还是做俯卧撑等活动。

你可以站起来,整理一下衣柜或储物间,把灰尘擦一擦,说不定还有惊喜,能整理出一些家里很久没用又不需要的东西。戴上口罩出去扔一下垃圾并不危险。这样一来,既节约了空间,又劳逸结合,对于长期不做家务的人而言,还是一味家庭关系调味剂。

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做运动的好处就更不用说了,研究发现,平常不怎么运动的和宅家的人比经常运动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和焦虑症。

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4 不要把假期真的当假期,要学会投资自己

不少单位这个时候延长假期了,很多人一下子多出一星期甚至十几天的时间,有的人甚至更久。其实有的是安排在家办公,但到底是休假还是办公,还真不好说,毕竟环境不一样。

于是,很多人就真的当成了假期,放飞了自我。

曾有人说,把国家所有“法定节假日”加起来,大概有115天(虽然有的实际上没这么多),如果这些时间别人用于放飞自我,你用来学习成长,岂不是赚大了。

我几位微信好友,在这段时间,写了几万字的文章,有几位则是在线心理支援……人与人之间,大概就是差距拉开了距离。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轻松,哪有那么容易。其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你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你可以选择看一本有内涵有难度的书,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你可以好好保养,让自己越活越有气质;你可以在网上听一些课,充实自己;你还可以听一些免费的心理援助课程,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总之,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关键在于制定计划、认真执行,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迈出了第一步,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了。

原创-疫情拐点未至,足不出户的我差点在刷屏中迷失了自己……

有一句话说得好,“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现在,大家都停下来了,请问,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