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的结晶杀死自己的信仰

本来按计划今天写的应该是中世纪,但这段在书中实在是太专业了,所以以下会写一下进化论。

进化论——历史化的自然

在当时,进化论的支持者一般有两类,即达尔文主义与非达尔文主义。其诞生不仅对生物学有积极意义,更为当时的“变革”提供了科学基础,同时,进化论也引起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思潮。

我们经常提到达尔文之前的拉马克思想,就是以用进废退为主要进化原理的那个。拉马克的想法现在看来,除了进化机制外,与达尔文的进化观点相似度极高,但它完全建立在猜测基础上,所以所以只能是一种想法,称不上理论,因此也一直不为主流学界接受。

说起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就不得不提起当时的地理学,主要是当时对地质的研究。莱伊尔在《地质学原理》中发表的“均变论”的观点,发现地球是通过“微弱”的地质作用变成现在这样的。他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对当时研究进化论的学者有很重要的影响。

同时在经济上,进化论的产生受到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和马尔萨斯《人口论》所使用的阶段性发展的影响。

再看我们所熟知的达尔文,他生活在英国苏格兰,而那个时候的苏格兰思想中普遍存在着自然主义,即使达尔文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牧师,但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梦想逐渐变成了兼具科学家身份的牧师,这两个身份当时并不冲突,最早的一部分科学家就来自牧师群体,通过解析自然来领会上帝的旨意,称为自然神学,由17世纪的Francis.Bacon提出,一方面,它制止了宗教狂热,一方面它反对了唯物主义,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后来自然神学的群体发展得十分庞大,其中还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人物,就是孟德尔。

达尔文的进化论从发表到被普遍认同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但并不是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将科学与神学相对立,两边互骂。我们一定要记得,达尔文的进化论是深植于宗教土壤的,所以达尔文不曾与任何宗教势力斗争,该形象可能来自于赫胥黎为了在辩论中取得优势,将宗教与蒙昧捆绑,从而将进化论的学术矛盾转变为科学与宗教的矛盾。不得不说这是一步好棋,使进化论在离开学术圈后被快速接受。

再回到进化论最初出现的时候,那是1844年一个名为Robert.Chanbers的自然学家(这个罗伯特连官方译名都没有)出版一本书,书中提出生物具有相同祖先这一观点,这就像在平静的学术圈扔下一个深水炸弹,引起了广泛地讨论,甚至成为普通人的谈资,但最终的结果是遭到批判与反驳。而达尔文此时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进化论,他看到众人如此不友好,他很自然地担心自己理论基础的薄弱,尤其是他在遗传方向上根本无法解释,所以他暂时放弃了进化论的发表。

另一方面,《物种起源》这本书也确实有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比如书中词语混乱而不到位。前文提到过经济学对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就试图引入古典经济学中的某些词汇对进化论加以类比解释,结果很多地方都解释不清。(请自行联想如何新创造一个英文单词并对所有人加以解释,达尔文的大部头里很大篇幅都是这些。中文真好,可以意会)

在达尔文进化论被广泛接受后,“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新名词就出现了。它一诞生,赫胥黎就对其充满警惕,很快的,这位曾力促普及进化论之人公开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表示反对,试图以道德进行导向。私下里,他表示自己很担心这种理论会被人滥用。(果然,他的担心很正确)

像普朗克一样,达尔文的后半生也是在矛盾中度过的。他喜欢佩利之的《自然神学》,但同样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十分看重;他始终信仰神是善良的,但他的理论并不这么认为。

当自然被认知为是非道德的,人类的伦理又该何去何从呢?达尔文为信仰所研究的一切,最终杀死了他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