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復工首周:技術專家“雲辦公”特斯拉千餘員工上崗

臨港新片區復工首周:技術專家“雲辦公”特斯拉千餘員工上崗

圖片由曹磊攝


東方網記者薛寧薇2月14日報道:設好鬧鐘、戴上口罩、拿起公文包……過完一個難忘的超長春節“假期”後,上班族陸續復歸日常工作節奏。本週,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與全市同步開啟復工“模式”。截至2月13日,臨港新片區復工企業為565家,復工人數為31502人。如何兼顧好有序復工和防疫防控,是社會各方共同面臨的一場考驗。

·復工生產篇

特斯拉:1000多名員工入廠復工

特斯拉是國內最早一批覆工的車企之一。10日早上7時許,就陸續有私家車與載著員工的大巴駛入特斯拉超級工廠。為確保安全,工廠周圍防疫佈局措施明顯升級,每輛車在進入廠區前,需經過兩個道口的複核。1000多名員工全部佩戴口罩,經測溫後入廠上班。作為零部件供應商,距離特斯拉工廠僅3公里之隔、剛確認定點合作意向的均勝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同日復工,為特斯拉上海工廠此後產能爬坡和交付提供支撐。此前,特斯拉方面曾表示存在防疫物資不足的問題。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園區公司隨即動員力量,在復工前為其籌集到1萬隻口罩、聚維酮碘消毒液、高精度測溫門等設施。考慮到工廠新增員工的住宿問題,管委會又與臨港各鎮政府經濟籌措房屋,安排及時入住,解決了600名新增員工的住宿問題。

航天壹亙:技術專家全天“雲辦公”

裝備製造業是臨港新片區的一大重要產業,上海航天壹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這次負有緊急訂單的加工任務。復工日當天,50人團隊的公司僅到崗上班20人。事實上,在公司精心安排之下,一些員工正在家中“雲辦公”。“孔加熱到75℃,加熱安裝軸承後再進行自然冷卻。”該公司的技術骨幹任德盛就是其中之一。復工第一天,在山西老家“雲辦公”,全天上線指導軸承的安裝工作。據公司副總經理張玉冰介紹,除了關鍵領域專家可落實“雲辦公”外,一些文案工作的職員也在家中辦公,而在單位的員工則要承擔原來2-3倍的工作量,以保證整體的進度。在這一關鍵時期,公司給所有復工人員發放了口罩,並制定了測溫、信息登記、消毒、統一外賣等具體流程,以保證安全復工。張玉冰同時也表示,目前最缺乏的依然還是防疫物資,正在對接管委會,希望有一定支持。

宇昂水性新材料:日產1.2萬瓶消毒液

與新片區內其他企業不同,作為一傢俱有生產消毒液能力的企業,上海宇昂水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早在大年初二就已恢復了24小時生產,一瓶瓶聚維酮碘消毒液檢測裝箱後,從產業園A區運往醫院、藥店、商超等地。據公司董事長王宇透露,隨著此後數日返崗員工逐漸增多,消毒液的產能也大大增加。截至10日,車間員工已實現全面到崗復工,每日可生產1.2萬瓶消毒液。更令人放心的是,作為上海市智能製造示範點之一,該公司的自動化生產程度較高,僅需13名車間人員即可保證當下的產能,從而有效避免了人員的大量聚集。

預案保障篇

強化檢查排除復工隱患

建築工地人員來源廣、流動性大,居住、作業等聚集性強,是防範疫情擴散的重要對象。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建築工地傳播,早在2月8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建交處和建管服務中心兵分六路開展排摸。中移動IDC、微型燃氣輪機研製基地、蘆潮港社區五期動遷住宅、兩港大道快速化等一批重點項目均在受檢之列,排查小組不僅對疫情防控措施進行了檢查,還具體輔導了工地開展復工準備工作,提出了強化值守期間疫情防控、嚴格服從屬地監管等具體防控要求。

精細管理嚴格落實園區防控責任

疫情防控是一件細緻入微的工作,出入口測溫、在人員走道標識張貼、在停車場所引導車輛等工作,處處都需要人員值守。據悉,臨港漕河涇開發區有近800家企業和機構復工。為應對大客流,園區平臺公司緊急購置、租賃了一批人像測溫儀和熱成像儀,放置在辦公樓宇及配套商業入口,對人群進行初檢。為讓職工吃得安全、放心,園區還打造了一個“無風險”用餐環境。據悉,漕河涇企服公司全面啟動24家公共餐廳,總開業率為100%,復工前三天為園區職工提供外帶餐食4400多份;園區配套商業也積極復工,綜合開業率近40%。

工作前置保障生活物資

據統計,復工首日,臨港新片區有330家企業、2萬多名員工返崗。如何保障這些人的基本生活物資?疫情防控緊抓不放的情況下,居民的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可否方便採購?據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商業文旅處負責人介紹,自2月5日起,他們已著手部署新片區內中小商貿企業經營場所通風、消毒、人員疏導等內部防控措施,同時敦促超市、菜市場等增加肉蛋奶生鮮蔬菜量的供應量,切實保障新片區居民生活物資日常供應。此外,臨港新片區城管還聯合市場監督所、派出所等單位,一戶戶走訪排查、採集商戶基礎信息,同時詳細詢問店內經營人員健康狀態,督促商戶報備員工健康信息,要求商戶在開業中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並做好自我防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