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武器更重要?為何說日本二戰即使沒有先進武器同樣橫掃亞太?

靜夜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誰跟你說二戰日軍沒有先進武器的?

實際上,二戰日軍擁有很多世界最頂尖的武器。

隨便說幾個:

第一,航空母艦。

日軍是最早採用航母戰鬥群的國家之一!

在珍珠港,日軍航母編隊將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殲滅,9艘戰列艦不是被擊沉就是重傷。

第二,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曾經是世界上最強悍的戰鬥機之一。

美國在太平洋上,一度被零式戰鬥機修理的一塌糊塗,被打的落花流水。

美軍最後是繳獲了一架完整的零式戰鬥機,研究很久才找到了應付的辦法。

其實,日本陸軍的一式戰鬥機以及後續型號也算很不錯。

第三,輕武器。

日軍初期的輕武器性能有些偏頗,但很快進行改進。

在戰爭中後期,日軍從重機槍開始到步兵,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比如92式重機槍,99式輕機槍,99式步槍,百式衝鋒槍,擲彈筒等等,都是很強的。

第四,坦克。

相比起來,日軍的坦克水平較差,但也夠用。

日軍早就制定了南下的戰略,在東南亞和太平洋複雜地形上,重型坦克基本無用,中型坦克的意義也有限。

日軍主力的輕型坦克(95式)和中型坦克(97改)之類,就性能上自然不強,但足夠用了。

當年日軍就是依靠這些坦克,輕鬆橫掃了東南亞的盟軍。

第五,戰列艦。

日軍的大和號、武藏號戰列艦,是至今為止最龐大,最強悍的戰列艦,無人能及。

無論是德國的俾斯麥,還是美國的衣阿華,都不是這兩艘超級戰列艦的對手。

可惜,時代不同了而已。

總之,二戰日軍的武器裝備還是很先進的。即便一些武器似乎不是世界一流,但也非常實用。

過於強調意志是扯淡!

道理很簡單,如果意志真的這麼牛逼,日本為什麼最終會無條件投降?


薩沙


如果失去了裝備優勢,日本兵在二戰只會輸的更加狼狽。日本在二戰前期取得優勢,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訓練水平更高,另一方面是亞太其他國家裝備水平過低。在抗戰剛剛開始的時候,日本士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槍法精準度非常高。我軍在抗戰早期的幾次會戰中,敵我雙方的傷亡情況差距很大,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日本軍隊裝備更好之外,還因為日本兵的射擊精準度更高。不過抗戰後期日本兵都是臨時徵調過來的新兵,反而不如我國身經百戰的老兵,後期的幾次會戰中,傷亡人數差距大大縮小。


抗戰前期日本兵的槍法精準,主要是他們有足夠的子彈訓練射擊。同時期的亞太其他國家軍隊,由於裝備水平的限制,很多士兵只有在開戰的時候才能夠被要求使用子彈,射擊的精準度要差很多。神槍手是需要子彈喂出來的,需要一定的經驗才能夠在遠距離內擊斃敵人,不會出現電視劇中拿到槍就能百發百中的情況。


如果按照同時期歐美國家的裝備情況分析,日本陸軍在二戰時期的裝備水平並不高。但是相比於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日本的裝備水平依然佔據優勢。當時的日本坦克放在歐洲戰場根本不堪一擊,但是在亞洲戰場,無論是當時的中國還是東南亞的其他國家,都沒有攻擊這種脆皮坦克的能力。



日本的步兵主要裝備38式步槍,沒有裝備制式衝鋒槍,單發步槍在一戰的時候很好用,二戰歐美軍隊都已經配備一定數量的自動化武器,日本還是停留在單發步槍的水平。單發步槍雖然在國際上已經落伍,然而在當時的中國戰場上,士兵們還在為一場戰爭能夠領到幾發子彈而困擾,不要說制式的高性能步槍,就算是不穩定的漢陽造步槍都是老兵才能領到的搶手武器,一些裝備不全的部隊,新兵甚至還拿著紅纓槍。

事實上,裝備水平的高低更加能夠決定戰爭的勝敗,在二戰後期,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集中了數百萬精銳,面對著自動化水平極高的美軍,日本軍隊被高性能武器打的根本抬不起頭來,敢打敢拼的精神,高超的訓練水平,在高水平武器的壓制下,根本沒有用武之地。這樣看的話,裝備優勢才是戰場的決定因素,假如日本失去裝備優勢,恐怕抗戰前期就會被打敗,畢竟當時的中國軍隊數量要高於日軍數倍。


軍武小咖


他沒有先進武器,但是他的對手更沒有先進武器,還不如他呢。

人比武器更重要麼?這個答案其實很含糊,很多時候,人沒有武器重要。打仗打的就是裝備,裝備越好,打的就越好。舉個例子,兩個人打架,A有一把大刀,B有一把衝鋒槍,誰會贏?很明顯,有槍的會贏,毫無疑問。

戰爭中,一個軍隊的戰術上,都是圍繞著自身的實力去展開的,所有戰術依賴的就是自己的裝備。沒裝備,戰術就不存在了。蘇聯的大縱深,沒坦克怎麼玩,沒那麼多坦克怎麼打?

先進與否,在於對比

縱觀整個二戰,日本的裝備確實不怎麼樣,坦克、飛機、大炮都不如歐美列強,甚至輕武器也不如西方。但是問題在於,他和誰開戰?不是德國,也不是蘇聯。他的對手是中國、東南亞這些地方。而這些地方,武器上是遠不及日本先進的。

日本橫掃亞太地區是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半年,這期間,他的對手裝備都不如日本。國軍自不必提,東南亞那些被殖民的國家裡,沒有一個有像樣的軍隊的。而那些地方有像樣的軍隊的是英美的殖民軍,而這些殖民軍武器裝備並不比日軍強多少,甚至很多決定性武器還不如日軍。

比如,美軍並不是一直用加蘭德,日本進攻菲律賓的時候,菲律賓的美軍也在拉大栓。而且,東南亞的英美軍隊都是當地太上皇,都是少爺,每天只知道享受東南亞風情,他們的戰鬥力頂多維護治安。而且,人數並不佔優勢,英軍投降日軍,並非是11萬對3萬沒打過日軍,日軍前期突襲人少,而戰爭中,日軍是不斷增兵的。

新加坡戰役中,馬來半島防禦總共8萬多士兵,還有一大堆當地人。日軍派出的三個師團,人數上,雖說日軍處於絕對劣勢,但是精銳打少爺。英國手下的的新太平洋艦隊,只有一個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外加一個反擊號巡洋艦,外加幾個護衛艦。而對手日軍的南遣馬來艦隊,手下有五艘重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還有一堆護衛艦,實力相差不小。空中力量上,英軍一百五十架老掉牙的飛機,日本有三百多架。

日軍橫掃亞太的時候,裝備並不比任何人差。所謂日軍武器不行,是美國參戰,幹掉了日本的聯合艦隊之後,才真正讓日本人看清差距。


軍武文齋


日本到1942年為止武器在亞太都還是領先的。對中國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對美國也有很大優勢,日本零式戰機比當時的美國飛機先進的多,航母、戰列艦也比美國多,即便如此仍要先發制人偷襲珍珠港,首先炸沉了美國多條戰列艦,幸虧航母不在港。偷襲能成功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的魚雷必須在水深70英尺的海中才能使用,珍珠港水深只有35英尺,以美國的技術根本無法實行,所以認為日本也不可能不做防備。但日本從年初就開始研究淺水用魚雷的問題,造出了可在30英尺水中使用的魚雷,所以偷襲珍珠港能成功首先要基於先進武器。1942年日本海軍對美軍完全是壓倒優勢,航母、戰列艦從數量到質量都超過美國,美國先進的生產維修能力才能在一年趕超日本。所以武器肯定更重要


海中巖haha


⚡️螃蟹為什麼敢橫衝直闖?就是因為它背上扛有武器——夾殼。

⚡️日本鬼子就是因為有先進武器,才敢橫衝直闖。


金融花519


沒有先進武器,肯定不能橫掃亞太啊? 因為,實際二戰,日本是有先進武器的,也沒橫掃亞太啊?


鸕鷀佩羅和木桶


日本武器並不落後,尤其是初期。日械師從陸軍第一的法國,有其科學性合理性。美英法蘇遇到日軍都吃了很大的虧,甚至根本擋不住。戰爭後期,歐美武器升級較快,但並不是所有部隊都大規模裝備。比如衝鋒槍只是少數軍官才配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