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封縣不封村對於疫情控制與經濟發展之間均衡會不會起到一定作用?

TI古今


從疫情控制來看,封村肯定比封縣好;從發展經濟來看,封縣肯定比封村好。

疫情防控和發展經濟這二者之間如何平衡,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的疫情輕重程度因地制宜統籌考慮。

疫情嚴重或者趨勢越來越嚴重的地區,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採取封村甚至封戶的最嚴措施。疫情較輕或者趨勢越來越好轉的地區,應統籌考慮經濟發展問題,採取封縣封省甚至全國解封的措施。

疫情防控,措施千萬條,戴口罩第一條。封村封縣只是防控措施之一。

目前除了湖北之外的全國其它地區已經實現了每日新增人數九連降,治癒出院人數首次超過了新增人數。在這種情況下,應逐步減少甚至取消對經濟發展影響大的地域封鎖措施。

從產業鏈上來看,一個工業產品的生產可能涉及到幾十個甚至更多的行業,這就必須與外市或者外省打交道。地域封鎖越嚴重,對發展經濟的打擊就越大。

另外,現在除了湖北風險高一點,很難說外地人的風險就比你本地人高。你在家是本地人,你到了其它地方,也會把你作為風險高的外地人。其實大家的風險高低與那個地方來的關係不大。應更多地考慮戴口罩、勤洗手等其它防控措施,而不是動輒封縣封村。


凌生2020


其實封的區域越小,對於疫情的控制越好。

封的區域越大,其實對於疫情的控制難度越高,甚至還會增加傳染性。所以,從根本上說,封村、封小區是比封縣城,封城市更有效果的!!

因為目前社會上存在著ABC三種人,A是病毒攜帶者,C是與A接觸過的朋友和親戚,而B是與A不聯繫,但是直接或者間接感染到的人。

其實現在對於A和C的隔離已經非常好了,最害怕的就是隱藏在正常人群裡的B,一旦B帶有病毒,自己還不知道,很容易就會擴大“傳染範圍”!

根據資料顯示,一個病毒感染者是可以大範圍感染周圍人群的,前幾天不就報道了一個人感染一個村上百人的事實?

所以,如果對於小範圍的地區進行封閉14天,就可以大大排除B類感染者傳播的途徑。

如果所有的地區都可以自覺的封閉14天,那麼,疫情感染的範圍就會大大減少,未來做到逐步擊破就輕而易舉了。

可惜!!

許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還有許多湖北武漢感染者“偷渡”到其他城市,加大了風險。

這是未來我們需要防範的,也是需要自我保護,做好充分隔離的。

因此,我認為有條件的應該做小區或者村裡的預防、隔離,做好點對點的控制。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無論封村、封縣,又或者封省,甚至只控制進出口貿易,這樣也都會對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是一個全球產業鏈供求關係全面互動的格局。以一支小小的圓珠筆為例,可能筆頭就是日本生產的。沒有日本進口的筆頭可能在短期內就無法生產完整的圓珠筆;還有以華為手機為例,可能外殼是鄭州生產、元件是東莞生產、芯片又是深圳生產,而軟件卻是美國進口。如今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全面性的地區內全供應鏈產品。

但是,有些產品或項目可以在區域內實現自給自足,可也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困難所在。

比如建築項目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工了,在區域範圍內是可以自己供應全部的產品。可是,在項目招標和投標時就已經確認了產品的檔次、技術要求和品牌要求。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如果不按照招投標時的技術和品牌要求進行生產,那麼最終誰來承擔這個責任、誰來承受這種損失。一旦出現品牌不對或檔次下降,到了項目結算時秋後算總賬也是必然的。這也是很多項目在快速開個和推進後需要面臨的風險。


對於擴大對控制活動的範圍空間,顯然可以增強其活動範圍,也可以進行更多的經濟活動。可這些經濟活動的範圍還是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可能在區域性產品生產、農業類產品生產、加工類產業等這些可以使其產生作用。可對於全球範圍內或跨區域範圍大的產品還是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只有全面的放開限制才會使經濟得到全面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