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病毒的战役中,最先熬不住的会是农民吗?为什么?

二宝故事


我也是个农民,对于这次疫情我感觉最先熬不住的是那些刚创业开实体店的,比如餐饮,小超市,网上的就不说了,我也不懂,开实体店的你开不开门都要交房租,就算开门了你看现在街上有多少人,在说现在基本都不能出去了,所以都在家里自己煮吃了,我是农民,虽然我没有多少存款但也不差贷款,在家自已种自已吃,除了生活用品和盐以外不用买,在我老家都过了清明以后才是农忙的季节,要是疫情得不到控制我今年不种也有吃有喝,只是说今年没有钱存了,当然我希望这疫情早日结束,祝你们都幸福安康。


纯彝打造


我就说下我家情况,地窖里有冬储白菜500斤,白萝卜50斤,腌酸菜百斤大缸有2缸,土豆子不多,有200斤左右,还有腌的卜留克咸菜20斤左右,肉的话,年前收的老母猪300多斤,还有一个整羊,昨天特意去粮仓看了下,家里的五谷杂粮还有个1000多斤,不是我想说明什么,我只是想说,农民手里有粮心不慌,还是能熬住的。

农民生活几乎零成本,家门口有1亩菜地,每年都会种一些小白菜、韭菜、茄子、辣椒和西红柿,基本从开春种可以一直吃到上冻,我们这吃的水是大队给打的山泉水自来水,每年交个50块钱就可以随便用(浇地除外),我们这农村电费很省,像我们家也就过年的时候费一点,平时就30块钱一个月最多了,我们这冬天取暖多数都是从山上捡的柴火,如果太冷的话就会用买来的精煤取暖,煤都是用粮食换的,也没啥花销,你们看下,我们还有啥花销,所以我们在这次抗病毒战役中应该是最能熬的住的。

相反,那些在城里上班在城里买房有房贷的人,估计这时候快熬不住了,现在企业很多都在裁员,就算不裁员现在也都在家待着一直因为疫情不能复工,不动弹就没工资,每个月各种花费估计都要小几千,试想下,这样的人是不是最先熬不住的。

这次疫情不可怕,这新闻天天都是好消息,相信在坚持个把月就能结束了,而不管城里还是农村现在能做的就是消停的待着,说啥都不能出去,也许只有待着你才是做贡献,千万别小看农村人,两亩天走天下,吃喝不愁。


布衣小农人


这场疫情最先熬不住的不是农民。农民虽然经济上靠打工和发展副业,粮食虽然不值钱,但是,经历了九十年代以前饿肚子的时代,加上这些年绝大多数地方和年份风调雨顺,粮食都是丰收,家家都有存粮,多则够吃两三年,少则够吃一年半载,平时所吃蔬菜都是靠自己种的。这次疫情没造成农民粮农直接损失,也还未到春耕正式时节,只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经济少了收入打紧开支,在生活上,目前看来无忧。

倒是城市居民,下岗职工,工人,经商者及其职工,以及农村进城经商者,才是最难熬的人群,他(她)们靠工资、或经营生意挣钱生活。工人、职工上不了班工资就成问题,那么生活完全靠钱,收入成问题生活就成问题,国企还可能发工资,私企不上班就无工资。不仅要生活,还有孩子上学钱,有病医疗费,加之很多人买房都有贷款要还,经商租房营不了业还要房租,房租又贵,在这期间又无收入,即是国家免税,也损失经济收入难补,因此,这些人才是最难熬的人!


古今336


农民能不出村到四月中下旬,然后就打电话找个播种的,把种子化肥送到地里头,一天吧,二十亩地就能种完,然后回家等半个多月,再出趟村,看看小苗长啥样,播种的时候一般都打完了锄草刹,所以地里还没什么活,回家接着闭关,等到六月底,看好天气预报,明天有小雨,赶紧到田里追遍肥,一天干完,接着回家躺着。等啊等,等到九月底,八月节前收秋,找收割机秋收,把粮食囤好,适当的价格先卖一部分,自家留一部分。我叔叔老俩口,家里有十几只鸡,母鸡会偷偷的自己孵蛋,过个把月,自己领一帮小鸡溜达,用婶婶的话说,老天给养着。房前屋后种各种菜,还有地瓜,毛克,红小豆,花生,房后让鸡溜达的地不种叶菜,怕鸡叨,鸡蛋老俩□吃不完就腌些,腌好了,煮熟再放盐水里不坏。小鸡长大了,留母鸡,公鸡挑好的留俩,剩下的淘汰,做小鸡炖蘑菇。叔叔一年只购物俩三次,每次买俩袋大米,俩桶油,年底调味品能买的全些,一年年就这么过的。


星与月争辉


啥都不干,目前熬个几年不成问题,就目前家里还有三万斤稻子,猪两头,菜地东一块西一块近一亩地,鸡还有80只,鸭子还有30个,鹅8只,兔子24只,羊4只,还有20亩鱼池,没房贷没车贷,这一家6口人应该熬个两三年应该问题不大。





林原蓝天


这场病毒战役中,究竟是谁先熬不住?我认为是城市里那种有房贷、有车贷或者其他负债的人。因为住在城里有债务的人,(2月份)他们的债务期限已经到期或将要到期,一直要等到疫情防控警戒解除以后才能完全上班。所以我们可以去想象他们3月份的还款压力。

至于你说的是不是农民最先扛不住?我却有不同的看法,就拿我自身来说吧,我老家是农村的,这次回家过春节,没想到到处封村封路,交通中断快半个月,所以也出不了门,无法回到工作岗位。

1 由于我们这里人口稀少,一个组大约20人,住在大约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特殊期间我们都不串门,闲暇时还可以出来在房前屋后2 3里的范围内到处走动或者干些农活,只要没外人来,根本不用担心被感染。而我有家亲戚是城里人,一家五口在成都过春节,由于城市管理严格,一连半个月呆在家里不敢出门,活动范围就那110平方,想想都憋屈[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这种情况下,你说谁先扛不住?

2 由于父母(70岁左右)种了不少蔬菜,就地里的蔬菜在不考虑换季的情况下,可以吃到今年8月份,粮食可以吃两年,换句话说,就是半年没收入,也不会饿饭,城里人如果半年没收入,我不敢想那后果(当然,我不是希望那种情况出现)。

话说回来,我还是希望疫情早些过去,我们的生活才不受影响,才能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还是希望回到繁华的都市!


豫中有爱


我给你们讲一个这几天发生的事,你们就知道农民是否能熬的住了?

我舅舅今年58岁,家里2晌稻田地,农闲时就会去县上的工地打零工,因为没有什么特长,只能当力工,一年也就能干5个月活,一天150元,一个月能干上20天就不错了,一年靠打零工也就能对付个15000元左右,我们这春耕一般都要到清明前后了。往年我舅舅都会在正月初5左右去县里的物流搬货,但由于今年疫情原因,迟迟没有出村子。那么我舅舅家的生活暂时是这样的。

家里给儿子结完婚,欠了外债12万元,因为儿子买的房子是在县里,有房贷,一个月1500多块钱,儿子工资一个月就3000多元,儿媳妇在家带孩子,我那个哥没有偿还房贷能力,我舅舅就承担起了儿子的房贷,每个月固定的往卡里打钱,不是我哥不争气,而是我哥就那么大能耐,也真是实在承担不起。我舅舅家今年过年为了省钱,基本是啥都没买,就靠种地打的那点大米变着法的吃,早晨喝粥,晚上做米饭,一天也不做个啥菜,就吃点腌的咸萝卜。

舅舅说,自己不干活就没钱,这一个月还得给你哥拿1500块钱,要不你哥两口子又该吵了,从过年到现在始终没有活,年前攒的钱都还了债,现在手里没钱,能省就省点吧,这次疫情来的急,咱也没个准备,能抗到哪是哪吧,真的,我这个当外甥的听完之后心里实在是不得劲,后来回家拿了很多吃的过来,毕竟一家人,没有过不去的坎。

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但我舅舅暂时这个情况,可能也就挺一个月左右,如果疫情在不结束,真不知道我舅舅是否还能抗的住,没有收入的农民在这个时间就是比较难熬,它不像在秋收的时候手里能有点余钱,所以还是希望这个疫情早点结束,让我们回归到正常生活吧。


一起种植


错了!最能熬的起的就是农民,老家一蹲,有房有地没有房租和大额开销,粮食作物几亩地够一大家子吃几年,养点鸡鸭鹅狗猪啥啥不缺,自产自销熬的比任何阶层都稳。我老家就是农村,老宅一直都留着,突遇任何变故都不慌。


二手车这一块


我感觉,不会是农民,农村过年都会置办好多好多好多年货,因为我们这里农村大集要到正月底才开始,不说年前置办了多少年货,就单说我爸妈家,因为每年我们(我和我妹家共计六口)都会住到初六左右上班才回来,我爸妈就会准备各种肉类鱼类及外贸食品,反正就是用冰柜来盛满,冰箱里的忽略不计,还有各种馒头豆包菜包花卷面年糕煎饼,今年我们大年初二都响应国家号召回各自家里了,东西都没来得及吃,另外还有一大地窖大白菜和萝卜,还有去年收的土豆,再不济还有去年冬天腌的辣菜旮瘩一瓮,咸鸭蛋一瓮,花生油豆油都是年前用自家种的花生大豆榨的,往年除了给我们的,一般都能吃一年的量有余,我们农村面粉一般都是买大袋装的,至少存两袋(去一次面店买三五袋都是正常的),大米大袋小袋装都有,自家种的小米,自家磨的玉米面子,杂粮面子,还有挂面条,各种粉条子,栏里有鸡有鸭,鸡蛋鸭蛋每天都会拾几个,至于花生大豆玉米小麦,这些不算数,地瓜芋头南瓜这些都是搭上的,都能顶一阵子。昨天晚上给爸妈打电话,问家里怎么样,老妈说,从初二我们回来以后锁了大门就没出门,单就老两口吃,吃到五一不出门都没问题[捂脸][捂脸]


有梦为马随处可栖10


地道农民,怎么说呢。村里有大型面粉厂,家里有三屯小麦。一屯能放一千斤吧大概。油是前年向日葵榨的油,送邻居亲戚,还剩一百来斤。这是面和油

菜就不说了,白菜不到一亩,我最讨厌的胡萝卜还有几大袋,妈妈腌的黄瓜青椒一大岗,村里三个大型产蛋的鸡厂。两个肉鸡的基地。村顶有大棚蔬菜,种类很多,疫情期间也很便宜比超市。村中间张老二杀猪的,也挺便宜。

我先声明我是临猗的,苹果产量大地。村口冷库我家还有几万斤纸袋红富士。(我平时不在村,具体不知道)梨几百斤吧。这是水果和肉

北方主要面食馒头为主。我觉得还要一年的话,我们都能挺住,还可以救急他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