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情人節,應該怎麼過?

【準備出國留學的同學們請關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出國留學人員心理健康支持”項目組的官方公眾號:留學心理(liuxuexinli)】

新冠肺炎疫情下,在全民焦慮的超長假日裡,無數年輕人又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情人節。

儘管無數人翹首以盼的2020年2月2日,這個千年難得的好日子泡了湯,而一年一次的情人節還是如約而至。

情人節,每年公曆的2月14日,又稱聖瓦倫丁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情人節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係的發展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情人節,應該怎麼過?

然而,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情人節的晚餐約會也只能成為節日的夢想了。

疫情下的情人節,距離才是最好的試金石。兩個人無論多麼相愛,仍然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儘管我們常常期望“兩個人好得像一個人式的”,但那畢竟只是“像一個人”,而不是完完全全的“一個人”。被延宕的約會,可能會導致相思更濃。


過情人節的方式,似乎有著統一的模板,無外乎送小禮物或者大禮品,或者坐酒吧聽音樂會,看電影……而節日之所以為節日,就在於打破常規。

因此,疫情下的情人節最好過成跟平時形成鮮明的反差。譬如,平時形影不離的情人,這一天不妨暫時勞燕分飛,體會下相思的滋味。平時各自忙碌的情人,這一天不妨放下一切俗務,義無反顧地相守。

只是無論是勞燕分飛,還是日夜相守,都不養忘記了學習。尤其是閱讀。疫情下的情人節,這種自我調節顯得尤為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情人節,應該怎麼過?


怎麼讀?讀什麼?


你可以閱讀傳統書籍、雜誌,這種稱為“慢閱讀”;你也可以利用⼿機上的碎片化閱讀,稱為“快閱讀”。而《三聯⽣活週刊》主編李鴻⾕提出了一個介於這兩者之間的概念:“中閱讀”。“中讀”就是⼀個在《三聯⽣活週刊》紙刊基礎上⽣成的安靜、舒適、深度閱讀與表達的知識家園。這裡有最好的專欄作者、意見領袖、知識紅⼈。在⼀個傳媒業、教育業和出版業相互融合的時代,它既是安靜的寫作者、創作者,又同時是知識的講授者、傳播者和知識服務者。

親密關係心理學:用正確的方式愛與被愛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情人節,應該怎麼過?


親密關係不僅僅是一種情感衝動,也有著內在的心理學機制。這種看起來虛無縹緲的東西,是可以被測量的。親密關係心理學,不僅是對愛情做出解剖,更是對婚戀觀、親情、子女關係做出延伸觀照與反思的一種路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需要對這個看似在用“感覺”探索的行為,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那麼,親密關係心理學包括哪些內容呢?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情人節,應該怎麼過?


其實,無論你學習也好,不學也好。這個情人節,無非是提醒你,不要忘記愛與被愛!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情人節,應該怎麼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