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凌晨四點 跑步趕去會診

曾靜 家庭與生活報記者 陳健

“昨晚是元宵節,都將近凌晨一點鐘了王主任還在醫院為2名患者進行診治。” 2月9日,記者採訪核工業四一六醫院感染科、院感科主任王嘉川時,科室的同事們告訴記者, 1月17日以來,他一直戰鬥在醫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一線,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每一位疑似病人、確診病人他都積極參與篩檢與診斷。由於醫生不足,他還主動到發熱門診坐診,同時,還要承擔許多管理工作。儘管壓力大任務重,但從他的言語間記者更多感到的是樂觀和堅持……

除夕凌晨四點 跑步趕去會診

王嘉川(左一)正和科室同事們討論病例

鏡頭一

身兼雙職 每天超負荷運行(小)

“我很熱愛這個工作,讀研時考慮到這個專業是內科疾病中一大類可以治癒的疾病,那麼,我治療病人就會很有成就感,所以當時我是抱著這種態度選的這個專業。”從華西臨床醫學院感染內科專業碩士畢業後,王嘉川已在四一六醫院工作十多年了。

由於身兼感染科、院感科兩個科室的主任,在疫情期間這兩個科室又都是醫院的重中之重,王嘉川擔子不輕。“最近這幾天,我都跑了4趟成都市六醫院。” 據王嘉川介紹,除了本院的常規工作之外他還承擔了院際間的會診。四一六醫院和成都市六醫院是成華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患者的定點收治單位,由於自己是上級救治專家組成員,當遇到有些病例時會請他去會診。

“病人沒有發生差錯,我們醫務人員工作狀態、心理狀態等都較好,沒有發生感染。”這讓王嘉川感到十分欣慰,到目前為止,四一六醫院所接收的病人,經過診治,疑似的病人情況有所好轉,確診的病人也第一時間轉診到定點醫院。

鏡頭二

除夕之夜 麵條就是年夜飯(小)

大年三十晚上,王嘉川幫科室在發熱門診代了兩個多小時的班後,回到家已是晚上8點多了,他煮了一碗麵條當做是年夜飯了。由於太疲累,他很快進入了深睡眠。

噹噹噹……凌晨四點,突然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將王嘉川從夢中驚醒。“這麼晚打電話,醫院肯定有急事。”多年的工作經驗讓王嘉川條件反射般地意識到。果然,“王主任,我們醫院有一個疑似病例,請你過來緊急會診一下。” 除夕晚上的這個電話,讓王嘉川感覺到氛圍十分的凝重。

王嘉川的住家離成都市六醫院隔了幾條街且夜深不好打的,為儘快到達醫院,他一個人迎著寒風在冷清街道跑步前進。15分鐘後趕到市六醫院,經過會診,最終確診了這就是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第二天是大年初一,顧不上休息,他準時來到醫院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當這次疫情來襲,他用行動彰顯了職業情操。他帶領我們認真落實全院的的防疫工作,每一個流程,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關認真落實。為我院的防疫工作獲得成都市、成華區相關部門的認可做出了貢獻。”採訪中,感染科副科長杜勇英對記者說道。

鏡頭三

妻子骨折 沒空陪她取鋼板(小)

“家庭方面就根本顧不了了,作為科室主任,在這個特殊的時候肯定是要帶頭的。”說起自己的家庭,王嘉川的臉上滿是愧疚。

王嘉川的妻子骨折已一年了,正想近期陪她去做手術取鋼板,但現在抽不出時間了。“疫情發生初期,妻子以為我要被抽調到湖北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從情感上我能感覺到她的不捨。我告訴她,能到武漢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的醫務工作者,都帶有榮譽感和使命感。畢竟自己是搞這個專業的,在國難當頭的情況下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用鏗鏘有力的語氣告訴記者。

王嘉川的老父親已年近八旬又身患腫瘤,由於工作太忙也沒時間陪他。“他總叮囑我一定要重視自身防護。也許是每次我回家看他們時都表現得很輕鬆,他就以為我一點都不在乎。我告訴他,防護我一定會做到,只是不想給你那麼大壓力。”說到此時,記者發現,王嘉川的眼中彷彿閃爍著淚光。

每天戰鬥在一線,你怕過沒有呢?採訪即將結束時,面對記者直白的提問,王嘉川淡淡一笑道: “擔心還是有一絲的,畢竟這個病毒有一定的傳染性。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疾病發病後一般還是輕症居多,重的還是少。然後,自身注意好工作中的防護,該乾的工作照樣還是要幹好,沒有什麼好怕的。”

是的,當一個人站出來時那叫勇敢,當一個團隊挺身而出時那叫擔當,當一個國家身處逆境呼喚一種精神時,那就是使命就是信念就是一往無前,疫情的數字讓我們觸動,而逆行的面孔給了我們最深的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