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幕後:沒有“基建狂魔”只有中國力量

在7000多萬“雲監工”的注視下,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地而起。短短10來個晝夜,兩所醫院迅速落成,並開始收治首批患者,刷出了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風“火”神速,“雷”厲風行的背後,是逾萬人的建設隊伍日夜鏖戰,一千多臺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輛24小時不間斷施工。“基建狂魔”與疫魔的“生死競速”,其建設艱辛程度遠超想象,飽含著無數人的辛勞與汗水。這其中,就有張松、梅勝能和紅巖車隊司機們的身影,他們隨時待命,在施工現場開足馬力、繁忙不息。

像“打了雞血一樣”幹

對於張松和他的同事來說,2020年這個春節非常特別。除夕夜,張松接到施工通知,為火神山醫院做好前期的土地平整工作。“年三十晚上九點接到的公司通知,十二點左右,車隊集合了50輛紅巖傑獅自卸車開向火神山。”張松戴著厚厚的口罩,踩著泥濘的地面,一頭扎進火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當天下著大雨,又是夜裡,視線不太好,施工現場坑多不平,路很不好走,我們幹了8小時。”張松說。

上汽紅巖渣土自卸車車隊隊長張松

“下了雨渣土粘結,傾倒有些困難,即使公司已經調來挖掘機幫忙清理貨鬥裡的溼土,卸貨也比正常情況要慢不少。”據張松介紹,當天他們完成了100車次、共約1600方量渣土垃圾的清運。“其實大家心裡都很急,我聽電臺裡大家的聲音就聽得出來。但大家都又很有耐心,零故障出色完成任務,沒有出一點岔子。”對於這次特殊的任務,張松認為:“微不足道,沒什麼好說的。”

上汽紅巖渣土自卸車正在作業

由於項目施工節奏快,許多環節都是同步作業,各種車輛交集,有時候道路堵著,大家心裡都著急。儘管困難重重,但張松覺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難,一定要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醫院建設,辦法總比困難多。”高強度勞動下,每一名建設者非常疲憊,“白加黑”、“兩班倒”24小時不停施工,大家都是呼之即來,來之能戰。張松說,“忙起來基本上休息不了2、3個小時,打個盹,就再繼續,像‘打了雞血一樣’幹。”

我是武漢人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

1月26號,雷神山醫院第一天開工,“當天我們收到緊急通知後,就調集了13輛渣土車,其中12輛是紅巖傑獅。”梅勝能說,“到達現場後,我們就進入到高速緊張的工作狀態中。”

上汽紅巖車隊渣土運輸隊主管梅勝能

據梅勝能介紹,這13位自願前往雷神山建設工地的渣土車司機大部分來自武漢城區,“我是武漢人,絕對不能袖手旁觀,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梅勝能說,“我們都非常希望能為家鄉做點什麼。”正是抱著這個想法,梅勝能和車隊司機們幹起活來都很拼。根據安排,渣土車一般是連續工作兩天,休息一天,然後接著作業。“所有人隨時用車、隨時作業。大部分人都是連續工作十幾二十個小時。”梅勝能說,“為不耽誤項目進展,我們都吃住在車上,好在紅巖車休息空間和舒適性都很不錯,基本上都是24小時在現場待命,隨時聽候調配。”

上汽紅巖渣土自卸車奔赴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說起雷神山建設的面臨的困難,梅勝能說,“這次建設工期緊、任務重、標準高,現場容不得一絲故障發生,我們的人頂住了,我們的車在這種連續高強度作業下也都是零故障完成任務的。”

當問到報酬這個問題時,梅勝能和張松給出了同樣答案:“義務幫助建設醫院,不用任何報酬。”平日裡,他們是為生計勞苦奔波的丈夫、兒子、父親,但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正是因為像他們一樣,有億萬個在災難背後默默堅守和付出的普通人,一起挺起了中國的脊樑。

沒有一場奇蹟屬於某個人,在這場戰疫中,不僅需要奮戰的生死一線,更需要平凡工作的每一線。梅勝能和張松只是助力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普通的一員,只是逾萬建設者的縮影。“基建狂魔”沒有超能力,有的只是眾志成城。這些無懼無畏,這些不屈不撓,這些點點滴滴,讓我們看到了支撐整個民族歷盡滄桑,飽受磨難,依然屹立不倒的那根脊樑,這就是中國力量!如今,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均成功交付,生命的“安全島”已為患者開啟,我們都堅信寒冬總會過去,春天正在路上,千年江城花開依舊,中華大地生生不息。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