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核”扶持给企业吃下定心丸|澎湃社论

用“硬核”扶持给企业吃下定心丸|澎湃社论

评论君说

以“全国一盘棋”的规格统筹安排,给更多企业吃了定心丸,有利于企业尽早实现复工复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支撑。

用“硬核”扶持给企业吃下定心丸|澎湃社论

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阶段。如何在巩固已取得的防控成果的同时,逐步恢复经济秩序?眼下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企业“减负”、渡过难关。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面对疫情冲击下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包括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完善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政策等。

在此之前,多省市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上海28条”为例,包括加大对重点企业财税支持力度、减免企业房屋租金、对相关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免除定期定额个体工商户税收负担、适当下调职工医保费率等。其他省份、地级市出台的的政策,也多从财税、房租、医保费率等方面着手,对企业进行“硬核”扶持。

此次中央层面再次部署,以“全国一盘棋”的规格统筹安排,给更多企业吃了定心丸,有利于企业尽早实现复工复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支撑。

不过,由于不同地区、行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同,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之外,各地仍得结合实际,作出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安排。比如,疫情相对较严重的地区或城市,企业复工的审核标准可以适当提高,避免员工集聚引发新的感染风险;同时,扶持力度可以适当加大,让受影响较大的企业尽快恢复元气。

具体到不同行业,也得有更细化的应对方案。像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以及下游的物流等关联领域,都是维持疫情期间社会经济运转的刚需行业,需要在复工审核、政策扶持等方面获得更优先级的安排。对吸纳就业较多的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也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扶持方案。

在现有条件下,“扶持”“优惠”也要分地域、分行业、分轻重缓急。这既是出于支持抗疫防疫,避免疫情出现反复的需要;也有助于将资金和政策资源,优先投入到最需要帮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身上,提升政策落地的效率和质量。

当然,疫情期间,针对企业的政务服务水平也得同步保证和升级。这离不开依托现代信息科技的制度创新。像上海通过“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办法,实现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器械应急审批,以高效的政务服务化解企业困难、助力前方战“疫”,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尝试。

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用“硬核”举措帮助企业渡难关,来得正是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