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以2月2日疫情防控11号令发布为标志,方城县疫情防控进入到了全城严密封闭的节骨眼儿上。许多人都能够自觉自愿地呆在家里不出门,但从手机里获取的信息来看,也有极少数人开始“憋”的不耐烦了。

故事先从这一张照片开始。大家肯定要问了:这是哪里?照片上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话说昨天夜里十时许,正在县人民医院大门口预检分诊点值班的医务科员工廖小倩,和同样执勤的民警丈夫李源林不期而遇了。李源林走出警车,远远地给妻子敬了个军礼,廖小倩也不自觉地抬起了右臂。

这一幕刚好被李源林的队友抓拍了下来。两个在特殊时期战斗在特殊岗位的夫妻,就这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相会”——那个正在被你呆腻了的地方,就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家。

其实,今天我们真正想告诉给读者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从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方城县疫情防控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方城34勇士

这次冠状新型肺炎疫情的爆发之迅猛,不用笔者赘述,每个人都能切身地感受得到。

1月26日,鉴于全国疫情的严峻形势,我县人民医院决定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应急队伍”,向全院发出紧急《倡议书》两天之内,467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各科室纷纷递交了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

医院最终挑选了120名医护人员,经过专家组织的短暂培训之后,34名医护人员作为第一梯队,进驻到完全被封闭的隔离区内。

隔离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据医护人员介绍隔离区共分为四个区(层):第一层是“医护通道”,是隔离区医护工作者与外界的唯一连通“关口”;第二层是“清洁区”,也是隔离区医护工作者的生活区;第三层是“缓冲区”,凡是进出于二、四区之间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此处做缓冲处理;第四层是隔离区的最中心“隔离区”,设置有独立的诊室和留观病房。

第一梯队的34名医护人员,在如此森严的隔离区内需要隔离的时间是一个月。

我们呆在家里和家人享受这天伦之乐的时候,这34名医护工作者却日夜奋战在疫情最前沿,说他(她)们是在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全县120万人顽强坚守,一点儿也不为过。

这的确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把“勇士”这样的称号送给他(她)们,是最恰如其分的。致敬,方城34勇士!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顶天立地的95后

在这34名方城勇士当中,年龄最小的就是普内科的普通大夫毛宁了。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毛宁,在医院倡议书发出之后,率先报名请战,展现了新生代年轻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在隔离区内,他不怕苦和累,却最怕别人说他“年龄小”,尤其不允许大家因此而对他额外照顾。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到处都可见他冲锋在第一线的身影。

1月27日,新隔离病区投入使用,新增派的医护人员进驻时,因要和之前的工作班进行交接,隔离区医护人员必需延长工作时间,毛宁又是第一个报名留下的人员之一。

原定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下子延长为了7个小时,包裹严密的防护工作服穿在身上的感觉,我们平常人感觉不到。等7个小时下来,整个面部和手腕被勒出了深深的血印,全身被汗水浸湿,大家都心疼地说:“快点回去休息休息吧。”他这才微笑着说:“没事,我年轻。”

2月4日值班前夕,他拿起笔在自己的防护服后背写下了:“毛宁95后!!!顶天立地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穿上后骄傲地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隔离区一道格外耀眼的青春靓丽风景线。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防控疫情“姐妹花”

冯红43岁,普外科护士;冯爽41岁,神经内科五病区护士。她们是一对“姐妹花”。

既是妈妈又是女儿的姐妹二人来不及和家人商量,都争先恐后地在《请战书》上签名按下了红红的手印,表达着一名一线医护人员在临危关头的大任担当。最终,姐姐冯红成为首批隔离人员。

“妈妈只知道姐姐进去了,却并不知道我是第二梯队的成员之一。我们不告诉妈妈,是怕老人家担心。”暂时留在隔离区外的妹妹冯爽言语中充满着对姐姐的羡慕,和家人深深的爱意。

2月1日,在隔离区接受电话采访的冯红说:“当国家面临为难之时,总得有人冲在前面。2003年非典期间,我也是第一梯队报名隔离的,我们有经验和信心战胜疫情。请全县人民放心,疫情一天不消灭,我们一天不下战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我们的荣誉。”

据悉,参加第一梯队隔离的人员中,共有6名医护人员都是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老医护。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姐姐冯红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妹妹冯爽


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2月3日一大早,方城县人民医院党组织就收到两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说它特殊,是因为这两份“入党申请书”是手写之后,用拍成照片的形式从隔离区发送出来的。

“敬爱的党组织:我叫胡燕,2000年参加工作……目前是隔离区护士长。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我们就是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属于患者。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我用无比坚定的信念向党组织申请: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敬爱的党委、党组织:我叫李芳,现为隔离区的一名护士。今天,我怀着沉重和激动的心情,写下这份火线入党申请书……我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一直坚守前线,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读着这些一丁点也称不上华丽的语句,笔者的眼眶潮湿了。在很多人还在发出“信仰缺失”的叹息声中,这两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线护士的举动,为我们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追求,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我们在实践,我们在记录

在隔离区的所有工作人员进驻到隔离区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养成了每天都记日记的习惯。

他(她)们在实践,他(她)在记录。这其中的很多细节,我们无法全部向读者展示。但我们相信:他(她)们在实践中为我们记录的这些文字,一定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具有极高医用价值的抗击疫情“宝典”。

——致敬,抗击疫情的实践者和记录者们!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房亚都主任

今天是2020年2月5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也是今天这组故事中要最后告诉大家的人物——房亚都主任的44岁生日。

房亚都是方城县人民医院的眼科主任,有着26年的党龄。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的房亚都,2000年参加工作担任县医院的眼科医生。2003年非典来临的时候,他就是主动请缨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之一。

2011年,房亚都到郑大一附院进修,师从于我国知名眼科专家张金嵩教授。进修完毕回院后的第三天,他就完成了方城县第一台白内障手术——自此,方城县白内障病人只能到南阳郑州等大城市进行手术治疗的历史,被房亚都终结了。

1月23日,县医院组建方城高铁站监测点,负责给来往的乘客监测体温,房亚都第一个报名:“谁都别和我争,我身体好,对付疫情有经验。”

1月26日隔离区启用,房亚都用同样的理由说服领导,又是第一个冲进了隔离区。

“这两次经历,也是一种财富,等老了坐在家里,可以告诉孩子,她老爸当年也勇敢过。”他这样对笔者说,“请告诉全县人民,我院接诊的两名确诊病人病情稳定,完全有希望康复出院。”

因为今天中午十二时是房亚都的班,走进中心隔离区之前,他只简单地吃了一碗“长寿面”,这就算是为自己过了生日。

不一会儿,他的同事杨青就给笔者打来电话:“刚刚医院领导听说房主任生日,特意送来了一个生日蛋糕,可是房主任已经进了隔离区吃不到了。”

听着杨青惋惜的诉说,笔者不觉心头一酸,双眼立刻潮湿了……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时刻都在被他(她)们的故事感动着。

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仍在继续上演着。就像我们的生活依然在继续着一样。

这是这个春天最美的一群人,上演给我们这座小城的最美的故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呆在家里呢?!

加油方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在本文撰写完毕的时刻,传来了“我县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康复出院”的大好消息。让我们再次为辛勤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喝彩,祝福方城!祝福中国!!(2020.02.05)

*作者︱瘦羊:原名董振群,就职于河南省方城县供电公司,自由撰稿人,离岗后沉迷于山野溪畔,徜徉在字里行间,自得其乐;臧琳琳:女,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新闻科科长;「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刚刚:从方城疫情隔离区传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