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葬有了新规定,农村老人还是支持土葬,大家怎么看?

新大风歌


中国有句俗语,入土为安。在中国土葬文化已有几干年,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着民俗,风情,亲情,和对死者的尊重,死者为大。现在全国,尤其是江西省,以节省土地为由,禁止土葬,必须火化和在公墓安葬。在此我有几点疑问?一是,自古以来死了多少人,埋葬了多少人,土地减少了吗?没有,因为人土葬后一二百年就会化为泥土,成为植物的肥科。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土葬的坟墓只有二至四代后人会扫墓,以上祖宗的坟墓慢慢地沉没消失了。也就是等于没占土地。二是现在实行园陵式埋葬,我认为这样更会浪费土地,因为每个墓地都是花岗岩和水泥彻成,花岗岩和水泥永远不会溶解成泥土,按每个墓一平米算,几千年几万年后还有地方埋葬吗?土地还有吗?现在各地有权势,有关系的人搞承包,包一大片山作为墓地,根据出钱多少,葬多大面积都可以,而且几年之后每年都要收费。我建议:农村全面实行土葬,但土葬必须按照规定,每个坟墓的坟头不能高于1米,占地面积不能超过5平米,而且必须用泥土,不许用岩石和水泥,墓碑改用木头。这样百十年之后又回归土地,陵园的埋葬方式也一样。这样即保护了土地,又没有伤害死者家属的感情,死者入土为安,继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葬礼文化。另外要严厉打击那些侵占大面积进行建造活人墓的行为。不知大家认为如何?


用户诗有情画有意


  农村丧葬有了新规定,农村老人还是支持土葬,大家怎么看?

  现在农村地区慢慢的开始推行火葬了,一时间很多老人没办法接受新规,认为还是土葬好。其实我们应该理解老人的想法,毕竟上一辈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一下子让大家接受新事物肯定是难以接受。再加上入土为安思想观念重,等死后也希望占有一席之地。

  

  为什么有农村丧葬新规?

  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出现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例如,无论红喜事,白喜事必定隆重,尤其是白喜事大操大办,占用农地修豪华墓地,为的就是表孝顺。但是这些留于表面的功夫,厚葬薄养在农村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生前不孝顺,反而人死了才来表孝顺,做表面功夫。还有就是乱埋乱葬,违法占用耕地修建豪华墓地。

  2018年为了改变这些现象,国家出台政策,对农村殡葬进行改革,大力普及火葬。还选择了80个地区进行试点。改革内容包括了:加强殡葬公共服务、加强殡葬监督执法,对农村地区深化移风易俗、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并重点治理农村散乱埋葬,违规建设豪华墓地等现象。

  

  改革殡葬要做到哪些

  1、移风易俗。很多人一听这个词就认为不好。但是对于不好的风气,移风易俗是应该的。丧事大办,生前薄养是很多农村丧葬存在的现实问题。葬礼将排场,搞攀比的比比皆是。但是生前对于老人的养老问题,却不闻不问。这样的风俗当然要改革,生前对老人多关系照顾比什么都强。

  2、整治乱埋乱葬,违规见豪华墓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很多人将片面要面子,占用耕地建豪华墓地,还有乱埋乱葬,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这样的现象能不改吗?

  3、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相较于传统的土葬,火葬的占地面积较小,对于资源的消耗更少,节约土地资源。

  

不瞌睡的花猫


鑫旭在线


推广火葬已经几十年了吧,但是效果呢?农民还是把骨灰接着土葬,棺椁一样用,坟还是一样占有土地,,所以火葬理论上还是失败的。

哪为什么农民会继续土葬呢??骨灰盒便宜的几千吧,好一些的几万的也不在少数,公墓呢,动辄几万,几十万,而且还只有几十年的产权,,,,,这样的丧葬成本农民如何承受????还有就是几千年的丧葬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的,(火葬的目的是减少土地污染和耕地使用,但是超高的收费,有违初衷)。


霍霍庄稼


我们倡导火葬反对土葬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土地,为此国家还出台了政策法令,比如说:企业职工,工务员死亡后必须火化,有火化证明家属才能领丧葬费、抚恤金,该制度的出台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总有一些人打侧边球,在城乡结合部,在农村又出现了一种葬法,就是把尸体火化后,把骨灰盒装进棺材内土葬,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土葬,不但没有节剩土地,更是造成了二次浪费,并且丧葬的费用增加了一倍还多。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很难制止,因为人们的旧观念是很难一时改变的。


走进真实的空间


土葬是农村丧葬的传统习俗,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习俗文化;对比“火葬”来说,老人们觉得有违伦理,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一般老人在临终前都会交代死后采用土葬,从伦理道德上来说,死者为大,是有必要遵循老人遗愿来安葬。现在对农村丧葬都有新的规定,但农村的老人们还是支持土葬,在这谈谈我的三点看法。

第一、延续部分传统文化,规范农村丧葬风俗

在传统丧葬文化里老人去世后,会为其“洗澡”、“穿衣”体面的离开,殓入棺材,最后土葬;入土为安,魂归地府。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农村土地资源,但是在规划用地范围之内,延续土葬。“土葬”提现了道教的传统文化,文化即文明,个人认为是可以延续下去的。在延续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一些不好的,不环保的,浪费资源的行为应该严令禁止。比如:严禁用水泥、石头等围起来,严禁大操大办;埋葬深度要求2米一下,规定坟头高度及占地面积等。

第二、规定年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逝去,现在农村也有这样的现象,清明挂清的时候老一辈人健在的都还能清楚的知道先辈们的坟,家里老一辈不在了的,中青年常年在外打工,清明节回乡挂清大多数只能清得到往上两代或三代的坟。所以对于那些上了年数的老坟可以铲平,退还耕地;并且可以规定以后家中有人去世,需用坟地,应到村委报备,规定年限,退还耕地,这样合理的来利用土地资源。

第三、循序渐进,提倡新农村规划建设

常年接触的文化知识不一样,也会影响人的观念;比如农村的老人常年接触的农村丧葬是土葬,已经根深蒂固了,就会觉得火葬有违常伦。长期在农村丧葬风俗中提倡现代文明,老一辈人逝去,新一辈人上来,倡导火葬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会慢慢接纳新的丧葬习俗。

综上所述,土葬改革需要一的时间与宣导沟通让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文化融合,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东丰助农坊


土葬要土地,火化同样要入土,骨灰安葬更加需要较多的土地,火化让活着的亲人心里更加难受,以前对恨之入骨的人说:要把他锉骨扬灰,就是对死者不敬,现在火化也有同样感觉,土葬环保,也是对死者的一分常尊重,我支持土葬,因为同样要浪费土地,火化是多此一举,


友好为人99


我们这实行火葬30多年了,不火葬还发款了,以我看还是不火葬好,火葬是对老人的不尊重,火葬真吓人把灵魂也都吓跑了[大笑][大笑][大笑]听起来都害怕,烧的人肉烟味又臭又难闻又污染空气。以我个人看法是不用烧人了,唉,看的死去的亲人们烧的心疼眼咯咋的,[祈祷][祈祷][祈祷]


用户6703466686


火葬是丧葬形式之一,不应绝对化。有人说土葬浪费土地,那么土葬不能改革吗?完全是可以的。凡是土葬不准堆坟头就是了。目前,城市和部分村镇己施行火葬,他们没有浪费土地吗?不到一平米的墓地要数千至数万元,“死不起”被多方垢病。好好的山岗,被一片水泥石头点领,不也是资源浪费吗!


特别市民AAA


实际上是在讨论如何作到省钱、省地、和祭祀方便。因地制宜为好。荒野农村有闲散荒山荒地,可土葬,规定坟头大小和不准用水泥等永久材质建。城镇火化,规定每一步费用,不准任何有关行业借死人捞钱;墓地建设要向地下或者空中发展,不准满山平铺修建。我甚至想到能否综合利用,如地铁,它不占地面土地,反正也要开挖,多挖一小点沿途建骨灰存放,省力省钱,祭祀方便(到某站下车,最多步行半站)我算了一下,十多公里的线路,按双侧建(只是一个小骨灰盒穴而已)最少可安放两三万。办法是人想的,何必光讨论怎么葬。


犇牛猫


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习俗和观念,是不容易改变的。就土葬而言,人们认为死了要去阴曹地府,要去转生,阴曹地府当然在地下。这是通往生的必由之路。如果认为这些是迷信,人死后总得消失。土葬是慢慢分解,归于尘土。更易让人接受。而火葬是将死者置于高温烈火炉焚烧,缕缕青烟。虽然最终也是消失了。但过程太激烈。活着本来不易,死后还得焚烧尸体,人们不容易接受。

土葬是不错的选择。但可以改进。比如说不留坟头,可以地上植树。这样既能改善环境,又不会占用耕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