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攻略:"空降兵"如何管理老員工,你學會了嗎

我是部門的現任主管,但和這個部門的老員工相比,我的資歷尚淺,因為我並不是這個企業土生土長的管理人員,而是今年初部門調整時從外而來的"空降兵"。當時老總招我進來就是想重整士氣、調整管理思路,我也認為這些事情憑自己的能力是遊刃有餘的。但偏偏這半年來我這個空降兵都不能好好"安心紮根"。 首先是部門人事調整之後的水土不服。一些老員工覺得我這個管理者年齡太小不服氣,經常倚老賣老故意在我面前指手畫腳,讓我難堪。有些還會在背後放話說這個主管的位子本來應該是他們的,偏偏老闆聽信了我的花言巧語才招了進來。以至於一些新同事既不敢跟我走得太近,又不知道該不該和他們合流。對於我開會時佈置的一些任務,他們也會故意拖沓或者出點無傷大雅的小錯。 我曾經想過用硬性的手段來逼迫他們遵循部門的規矩,但畢竟他們是公司的老員工,我這麼做可能會傷了他們的感情,當然我也不想用這些事情去煩擾老總。但作為一個管理者,我也需要出業績來證明我的實力,而這需要整個部門的團結和努力。我現在應該怎麼辦? 【HR心經】 空降兵遭遇老資格員工,這在職業經理人的時代比比皆是。建議空降兵先"安身立命",然後謀求發展。空降兵要多學習,多瞭解,多詢問,多做功課。只有瞭解狀況後,你才可以掌握主動權。這個瞭解包括對於下屬的行為方式的瞭解,把握他思考問題的一些規律;其次要恰如其分的把握溝通方式。 年華可以先禮後兵,和這些老員工分別坦誠地談談,坦率地告訴他們自己心裡的感受,並詢問對方的感受。如果下次再發生類似情況,單獨交流的時候就要義正詞嚴表明你的態度。最重要的是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把這件事情當作磨練自己管理溝通能力和忍耐力的考驗。

如何識別老闆的心理底線?

最近聽到一位職業經理人感嘆:"我不過就是說錯一句話,就被幹掉啦,至於嗎?堂堂一個大老闆,怎麼就這點胸懷?"箇中原因,我沒有多問。但作為諮詢師,由於角色的特殊,往往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老闆和職業經理人,上述的感嘆亦經常聽聞。 動了最親的老丈人 王女士是某知名民營企業集團的行政人事副總經理,從外資企業的主管跳到這家民營企業任副總,無非是有職業發展、升職和大幅加薪的機會。按她當初的話來說就是:"一張白紙更好描繪最美最新的藍圖,我終於找到一個可以發揮優勢與才能的地方!"老闆也希望通過引進她從而使公司在人力資源方面有質的飛躍。 2006年底她剛上任,就點燃了三把火:首先實施績效目標考核;其次進行崗位競聘,優勝劣汰;最後是系統培訓,人才培養。憑著一股子幹事業的熱情勁,她制定了詳細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戰術。連專家站在專業的角度都認為方案做得好。可是不到三個月,她的計劃擱淺,五個月後她被公司宣佈辭退。 原因何在?王女士自身總結為錯誤地估計了企業的文化,方案雖好,但無法在企業內紮根,這棵來自西方的樹就沒有生長的土壤,哪能結出果實?雖說是一張白紙,可是你這支筆就根本沒法在上面畫出色彩來。 藉著到該企業訪談的機會,我與老闆聊到此事,他一席話道破天機:"我為什麼要開除她,原因很簡單。她的三把火一來就燒到我家裡,績效目標沒錯,崗位競聘也沒錯,培訓更是件好事。錢我是捨得花的,人我是願意培養的。可是她非要動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連我老丈人都看不慣,老丈人年齡一大把了還願意到公司來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如此盡心盡職的行為一直是員工學習的榜樣。她卻認為其能力模型不符合傳達室門崗的要求,不適應國際化公司的標準,說要勸退或是辭退。我老丈人傷了一夜的心,說想晚年發揮點餘熱的機會都沒了,老臉沒地方擱。她卻認為這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帶頭作用,是公司人力資源規範化管理的關鍵事件。我多次有意無意的提示她從其他地方開刀,她偏不!認為這事有代表性。那段時間,鬧得我回家老婆不開門,家族裡得了個'為富不仁'的名聲。我發家那幾年,老丈人沒少幫襯過,這份情感我可是割捨不下的,割他就跟割我肉一樣!讓她走還是我老丈人走,我沒有選擇!" 因為,畢竟老闆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如果你動了他靈魂深處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經,他可得動你的位子了。尊重老闆的情感,獲得了老闆的認同,事實上也就獲得了變革的最大推動力! 贈品風波 除了親情外,老闆們也擅長細節處見真章,可能因小的道德瑕疵而大動干戈。 2007年7月的一個下午,廣州某空調公司趙總急急的給我來電,一定要儘快在他的公司講授《職業道德與忠誠度》這門課程。一問原因,他的公司正暗湧著一股不道德的風氣,再不"整風"後果不堪設想。他氣急敗壞地在電話那頭講道:他們的空調從5月份以後就進入了銷售的旺季,到7月銷售也一直居高不下,全公司的人都進入了高度戰備狀態。 在捷報頻傳的日子裡,他們公司主抓銷售的一位副手李經理卻停職了。停職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一個細節。總公司為了促銷,定製了廚房刀具一批,凡是購買產品的人均可免費領取一份。這套刀具公司定價在70元左右,對外售價是105元。李經理幹了一件似乎"聰明"的事情,公司空調品牌好,性價比高,所以顧客不是衝著贈品來購買的。於是他扣留了這三個月來所有的贈品,一次性地以低價銷售給了一家五金店的老闆。老闆樂呵呵地進了貨,李經理也開心地收入了近6000元。李經理還真有點江湖義氣,6000元作了獎金,按職位大小比例進行了分配。連銷售內勤都分得了200元的旺季獎金,部門上下歡欣鼓舞,正策劃著下一輪的促銷品"套裝餐具"如何處理。 趙總得知此事,不但沒有表揚小李,反而讓他停職待崗。按趙總的說法是,小李的行為極無商業道德可言,儘管他的錢不是私吞,但比私吞的後果還要嚴重。因為他在團隊內製造了一種不良的風氣,讓全公司的人認為破壞顧客利益和商業規則是一件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如果此種風氣不殺,員工的職業價值觀會走入誤區,顧客的滿意度會下降或喪失,公司的品牌會受到影響。 李經理的停職令我痛惜,但員工的職業道德建立與對企業忠誠度的正確理解是我們使用員工的首要因素。 在職業經理人的思維意識中認為無傷大雅的行為或許已經超越了企業的"雷池"。之所以外資企業在培訓員工時非常重視道德與企業價值觀的培訓,是因為這將決定著員工未來行為的導向。 沒有底線的老闆是可怕的,但無法識別出老闆心理底線的職業經理人是可悲的。所以作為職業經理人主動積極地去分析、瞭解、探知老闆的心理底線,這將正確引導您判斷自己是否真正的找到了同"道"中人,也決定著未來的合作道路能走多遠?

八面玲瓏:別對上司說的5句話

這個我幹不了! 你一定要先解釋你為什麼不能做這件事,是時間的問題還是能力的問題。你可以說:我擔心沒有足夠的時間,因為手頭還有案子。這件事我非常想完成,您能告訴我哪個更著急嗎? 今天我的狀況不好。 如果你真的狀態不好,就縮在角落裡,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如果上司問起來,也不要閃爍其辭,坦誠地告訴他:很抱歉,今天有些累,但我一定不會耽誤工作。 如果這個計劃沒有進展,這不是我的錯,我的那一部分工作已經做完了。 如果你只強調自己的部分,上司是不會愛聽的,他的第一反應是你在推卸責任。不如你這樣說:我那部分已經做完了,我可以幫別的同事完成他們的部分。只有隨時準備承擔團隊落後的責任,這才是成熟的表現。 我的搭檔休年假去了,現在我該怎麼辦? 不要強調同事的休假,而是要強調她那部分工作現在無人可做。否則,上司的第一反應是,你在暗示:怎麼活兒都讓我一個人幹? 我和我以前的上司關係不好。 上司會邊聽邊想:你現在恭恭敬敬,可一旦離開以後,也會說我的壞話。因此儘量不要和上司談到以前的上司,即使以前的上司真的是很糟,因為這樣的溝通既無用處,也無好處。

人在職場:不做被職場遺棄的人

明明可以勝任應聘的工作,卻沒有公司肯給機會;明明是資深專業人才,卻找不到一份能維持溫飽的工作。乍一聽,可能覺得匪夷所思,但職場中的確有這樣一群似乎被遺棄的人。金先生、尹同學就正為此犯愁。 現身說法: 金先生,上海人,年輕時支內工作,曾經擔任西北第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處處長,負責推行財務核算電算化,建立並軌核算,加強分廠級的核算體制,參與公司的整體股票深圳上市集資;也擔任過某外地汽車製造廠財務科科長,負責建立核算體制,獲得當地優秀財會工作者稱號。 然而,年過50的他回到上海後,卻連一份普通財務工作都難以找到。原因不是經驗不足,也不是學歷太低,更不是年齡問題,而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理由---不懂電腦操作。"接到我簡歷的公司都給了我面試機會,最終我都沒有成功。他們很坦誠告訴我,現在會計要進行網上報稅、電腦操作記帳,而我工作的年代太早,那時根本沒有電腦,加上西北地區相對落後,我只會手工做帳。"金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目前他只找到一份月薪不到1000元的出納工作,這與他前期的輝煌職業經歷大相徑庭,令他難以接受。家人戲稱他是"一隻被折斷雙翅的老鷹"。 尹同學高中由於生了一場大病而輟學,後沒有繼續深造,進入職場從事銷售、超市服務等工作。1999年他對計算機產生了濃厚興趣,自學了C語言編程、網絡管理等,還是個黑客高手。他考出了高級程序員、微軟資格認證等證書,一心想要謀份計算機程序員的工作,然而屢屢碰壁。"對方一看學歷,就基本不予考慮。他們說應聘的人很多,他們的選擇太多,完全沒必要找個沒學歷的。"於是尹同學給小邵寫來了求助郵件。 以上兩位的求職失敗,讓人感覺非常可惜。仔細觀察周圍的職場人,或多或少都有著這樣的困惑。有些人因沒有一紙證書而無法晉升,有些人因為長了一張娃娃臉而不被領導委以重任,有些技術精英因為英語不行而難以進入嚮往的外企,更有女性產後重返職場發現技術、運作、管理方式、職場規則都變了樣…… 技術的不斷進步,知識的快速更新,管理工具的改革,讓職場人的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同時要求他們不斷學習充電,以跟上職場的發展。職場是不會因為時代原因或者個人原因而對誰格外開恩的。那麼,遇到了類似的職場困惑怎麼辦?總的來說,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首先,積極迎合市場需求,拾遺補缺。職場的高效給各類職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類工作的運作方式隨之信息化,若沒有及時跟上,就會產生像金先生這樣的無奈。對於能力與市場要求"脫節"的職業人來說,若不能也不想轉換職業,那只有拾遺補缺一個方法。 比如金先生可以從出納做起,儘快學會電腦操作,然後才有資格迴歸到能發揮自身專業水平的工作崗位上。尹同學也一樣,由於市場對計算機這類高科技人才的門檻較高,人才競爭也較為激烈,利用業餘時間考出一張基本的學歷文憑是不得不做的一道功課。 其次,居安思危,緊盯市場需求。國家勞動部連著幾年頒佈了上千個新職業,同時,也有不少舊職業因跟不上時代的需要而自然消亡。職業人要了解職業變化趨勢,遇到"夕陽"職業就該儘早轉換。當然,這類情況畢竟是少數,職場人更多遇到的,是伴隨公司某些業務模塊的取消而遭遇裁員,比如前階段發生的小靈通業務裁員,近日的摩托羅拉裁員、聯想裁員等。 對此,技術人才應該關注職業的發展趨勢,可以通過行業或者職位在發達國家的現狀來預測它在我國的發展趨勢,也可以通過專業職業網站來拓寬視野,並且在現實允許的情況下積極轉換技術領域,或者拓展相關領域的技術知識,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 最後,拓寬職業路徑。記得一位職業培訓師說,美國人的一生是在不同的公司從事同一個工作,日本人的一生是在同一家公司從事不同的工作,而中國人最有本事,有很大一部分人,一生在不同公司從事不同的工作。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一個成功的職業人,他的道路應該越走越寬,而不是"心無旁騖"地將一份工作進行到底,若干年後卻發現他的工作被外包取代了,或者關注的技術領域過於狹窄,再也找不到別的東家。 因此,擴寬自己的職業領域對於長期的職業規劃非常重要。比如從事人事勞資工作的,可以學習績效管理,參與員工招聘,也可以關注或者嘗試獵頭、薪酬諮詢、職業發展、組織發展、企業教練、職業規劃等各類工作。

人在職場:得罪上司後的幾種對策

不管誰是誰非,"得罪"上司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不是件好事,只要你沒想調離或辭職,就不可陷入僵局,以下幾種對策可為你留有迴旋的餘地。 第一 不要寄希望於別人的理解。 無論何種原因"得罪"上司,我們往往會想向同事訴說苦衷。如果失誤在於上司,同事對此不好表態,也不願介入你與上司的爭執,又怎能安慰你呢?假如是你自己造成的,他們也不忍心再說你的不是,往你的傷口上撒鹽,更有居心不良的人會添枝加葉後反饋回上司那兒,加深你與上司之間的裂痕。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清醒地理清問題的癥結,找出合適的解決方式,使自己與上司的關係重新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第二 找個合適的機會溝通。 消除你與上司之間的隔閡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自己主動伸出"橄欖枝"。如果是你錯了,你就要有認錯的勇氣,找出造成自己與上司分歧的癥結,向上司作解釋,表明自己在以後以此為鑑,希望繼續得到上司的關心。假若是上司的原因,在較為寬鬆的時候,以婉轉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與對方溝通一下,你也可以自己的一時衝動或是方式還欠周到等原因,無傷大雅地請求上司要求寬宏,這樣既可達到相互溝通的目的,又可以替其提供一個體面的臺階下,有益於恢復你與上司之間的良好關係。 第三 利用一些輕鬆的場合表示對他的尊重。 即使是開明的上司也很注重自己的權威,都希望得到下屬的尊重,所以當你與上司衝突後,最好讓不愉快成為過去,你不妨在一些輕鬆的場合,比如會餐、聯誼活動等,向上司問個好,敬下酒,表示你對對方的尊重,上司自會記在心裡,排除或是淡化對你的敵意,也同時向人們展示你的修養與風度。

面試中 肢體語言的禁忌

握手   這是你與面試官的初次見面。如果他/她伸出手,卻握到一隻軟弱無力、溼乎乎的手,這肯定不是好的開端。握手應該堅實有力,但不要太使勁,而且手應當是乾燥、溫暖的。如果你剛剛趕到面試現場,用涼水沖沖手,使自己保持冷靜。如果手心發涼,就用熱水捂一下。  坐姿   "站如松,坐如鐘",面試時也應該如此。要表現出精力和熱忱,鬆懈的姿勢會讓人感到你疲憊不堪或漫不經心。面試前可照照鏡子,或拍段錄像審視一下自己。  眼神  面試時應看著面試官,但不要瞪視,因為這樣顯得太有進攻性。不要不停地環視房間,會顯得缺乏自信或對所談話題缺乏興趣。  手勢  說話時做些手勢是很自然的,可手勢太多也會分散人的注意力。避免說話時摸你的嘴。平時打電話時,可以在鏡子前看看自己,因為你在面試中很可能使用同樣的手勢。  儀態  沒什麼比撫弄頭髮、按筆帽、腳拍地,或不由自主地觸摸身體某部分更糟糕了。準備好你的發言,面試時鎮定自若地說出來。


盆友們,您今天學會了嗎?關注我,每天為您免費分享更多的硬核知識。


職場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