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能否让人们意识实体的重要,让货币流回实体经济?

敦化小魏


我们常説的实体经济,其实范围也是非常宽泛的,不仅仅是制造业、农业生产,还包括服务业、电商,甚至部分房地产,因为只要造房子是用来居住的,不是用来投机炒作,那房地产也应该算是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是可以加杠杆的,具有金融属性的,比如股市、楼市、大宗商品交易现货和期货市场,都算是虚拟经济。

可以肯定的是,当疫情过后,很多行业会面临恢复生产,这需要银行信贷的支持,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入,而央行鼓励各家银行的资金都向实体经济倾斜,以保证实体经济在疫情过后,能顺利的运营起来。同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在疫情面前盲目发展虚拟经济并不能拯救经济,中国只有发展高新科技、高端制造业才会有前途,所以很多人都会把资金投向5G、人工智能(AI)、网上办公和教育等领域开发,这些是有利于我们国家更好发展的方向。

不过,要想让多数信贷流回实体经济,这恐怕并非易事:首先,一直以来,虚拟经济来钱来得快,只要投资买入后,啥事情都不管了,轻易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增值,而实体经济辛苦一年也未必能赚钱,弄不好就亏损,所以,要想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就不能让虚拟经济获利过多,实体经济投资风险过高,因为资金是趋利避祸的。不管决策层再怎么鼓励大家投资实体经济,但是如果实体经济赚不到钱,各路资金还是会跑到虚拟经济领域去赚钱的。

再者,央行鼓励中小银行信贷向实体经济倾斜,广大银行最愿意的是把贷款放到国企、央企及大型民营企业,真正敢于把钱投给中小微企业的很少,而中小微企业才是解决国内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所以,央行既要提高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还应该通过直接融资方式,来盘活社会存量资金,比如允许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增加小贷公司牌照、开办企业抵押融资公司,或者中小企业股权交易所,这样可以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来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最后,光靠货币政策宽松,光靠鼓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转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如果中小微企业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并不需要太多的贷款,这个贷款想流向实体经济,需求量也很小。所以,还需要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比如减轻中小企业租金压力,减免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之前一些垄断行业也可以适度放开,让中小企业投资参与。要率先营造一个让中小企业生存下去良好环境,触发中小企业投资需求。这样才能让中小企业逐步走出困境。

毋庸置疑,当这次疫情过后,很多中小企业会开始复工,需要信贷资金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但长时间来看,一定要降低虚拟经济的过高收益率,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风险,这样实体经济才能得到明显的恢复。同时,即使是在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是通过盘活社会存量资金来解决,而不是光靠银行业。


更关键的是,货币政策的宽松要与积极财政政策相配套,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民间资本才敢投资创业实体企业。所以,要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是需要多管齐下,并不是单个部门能解决得了的。


不执著财经


短期来看,大家积累了在家憋屈和无聊,一定是会对疫情结束后的实体有一个刺激。

可以说,疫情结束后,你会看到饭店,消费、娱乐等大部分的实体行业迎来一波大级别的报复性反弹。

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持续很久的!
为什么呢?

因为疫情期间让我们更加重视的是,原来我们不能没有工作,不能没有存款,不能没有被动收入。

所以,在短期的放纵之后,大家会迫于生活的压力,迫于车贷、房贷,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也就是说,疫情结束之后,会让大部分的人更爱工作了!

大家会发现,不是工作不能没有你,而是你不能没有工作。

因此,结束以后,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玩的玩,但是不可能几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地这样萧条,持续下去。

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积极为自己的谋生,出路,赚钱,奋斗!!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灵兽山】观点:从疫情期间商超、便利店以及菜店等对大众民需的保障来看,基础实体店十分重要。从医疗用具短期供给缺乏来看,制造型实体不可或缺。从餐饮业现金流断裂同时成本继续支付来看,服务业对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影响也很大。

这些都是特殊时期与春节假期叠加形成的,非常态阶段突显的重要性不具代表性,疫情过后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实体还是要回归常态,并且实体一直都很重要从没变过。但影响还是很大的,从经济恢复角度来看,无论信贷还是民间资本,以及政策导向,都会使货币往实体有所回流,但程度和时效有待观察。

一、中小企业的脆弱导致部分远离实体,货币流向有所改变

疫情期间受到伤害最大的是中小企业。零售业方面,春节消费高峰错失导致囤货无法售出,而大部分货款都已支付。制造业方面,假期延期无法恢复生产,很多中小企业重启遥遥无期运转困难。餐饮服务业更是应对房租人工等成本压力,加之春节荒废已很难维持,这些现象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抗风险能力弱是中小企业的通病,经此疫情一些企业将退出实体行业实现止损,也有部分会加速与线上融合从而拓展新渠道增加盈利能力,另有一部分会完全转战互联网实现小成本创业。总的来看,中小实体企业的货币流向有所变化。

国家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但多体现在税收和人力保障等方面。从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的逐利性质来看,这些货币也很难流入中小企业,因此在中小企业层面,货币流回实体不容易。

二、实体与互联网融合加速,新的商业模式推动货币流入

疫情使很多实体加速了与互联网的融合,比如社区商业的便利店和生鲜超市等,这些底层商业转型缓慢的业态,能力不足但又迫不得已的走向社交化商业的之路。

疫情期间由于生鲜、食品和非食品等民生必需品,通过社区线上购买的比率大增,尤其是生鲜类商品的购买,在近几年生鲜电商和生鲜团购方面进展缓慢,但疫情期加速了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生鲜品类一贯是资本巨头重视的领域,虽然失败案例很多,但这个蛋糕太大,货币流入太正常不过。

实体与互联网都是实体经济,疫情的影响对人的思维转变是深远的,无论是工作和创业、还是生活方式与学习模式,在不同的领域有些人更加关注工作的稳定,有些人更期待居家办公和互联网创业。这种现象除了会加剧竞争,也会因为竞争而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引来货币资本的注视。

三、实体产能过剩未根本改变,货币流向仍以新经济为方向

这些年实体行业去产能一直在持续,总之就是各行各业低质产能还是太多了。除了垄断型企业,在传统行业很难出现货币资本关注的,这个状况很难转变。在有技术推进的基于实体的新经济模式,货币流入的几率很大。

比如数字化驱动的物流领域、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和大数据的零售业、基于5G技术自动驾驶等,这些新经济实体是未来方向,其实一直在发展的路上,与疫情无关,但在疫情之后或许会加速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因为非常态的偶发疫情,并不能让人们意识实体比以前更重要,更多的是生活不方便,在需要产品时无法组织高效生产,同时加剧了实体的货币亏损。而在疫情过后,无论是实体的自我调整,还是政策扶持,都会对货币流向有引导作用,当然这个大概率是让实体度过难关的为目标的。经济是有规律的,实体经济永远是根基不会变。

我是灵兽山,20年零售践行者,100余家零售咨询项目!关注战略、增长、升维转型、社交裂变、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欢迎关注!皆是原创!期待互动!

灵兽山


这次会让人们意识到两点:实体的重要,和实体的脆弱。至于货币,永远流向最赚钱的领域。

实体经济的重要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正常产能下,完全可以满足任何需求。此次突发事件,恰逢春节时段,全国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生产能力不及平时的一半。

再加上国家快速响应,各省市地区封路,限制人员流通,客观上制约了生产力的恢复,加剧了短期内的物资紧缺。

但是,自从部分复工以来,物资的供应量马上开始回转,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购置设备,临时转产,开足马力生产一线紧缺的物资和产品。

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看,除了春节期间物价略有上涨外,现在基本已经恢复了平时的水平。就连很多已经严格管控的省份地区,也依旧保持着平稳的物价,这都是我国实业经济根基稳健的表现。

实体经济的脆弱

相反,很多我们平时嘴上常说的实体经济,比如线下门店、餐饮、培训、基础种植养殖、酒店民宿这种,在不可抗力面前,充分的暴露了自己的脆弱和无助。

消费停滞下,不能停的是人员工资和房租、饲料成本、生鲜的保质期,拖的时间长一点,这些行业就哀鸿遍野,受伤无数。

互联网和电商还可以远程办公,这些靠线下经营为生的店铺和农户,没有任何办法。除了等待风险解除,还要等待消费者信心的回归。

经此一事,我认为大部分线下从业者,都会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

从大店经营转向小店模式,从人员齐备转向无人化经营,从开门迎客转向线上推广,仍在行业内奋斗的创业者们,会吸取这次的经验,改良自己的模式,变得更有竞争力,能有实力应对突发状况。

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会远离实体经营。

避免昂贵的房租,避免库存和备货,向轻资产转型,哪怕现在还不熟练,也要重新学习,毕竟,在突发风险面前,轻资产是最容易生存下来的商业模式,也最适合没有雄厚家底的创业者。

至于货币会流向哪里,最简单不过。货币不存在价值观,永远流向最赚钱的领域。

金融、地产,以及一切资本价值大于劳动价值的行业。过往的历史一遍遍重演,货币的本质,从未改变。


我是草根创业老油条,连续创业者,行业老司机。分享创业案例复盘、科技财经观察、个人能力提升。日积跬步,成就自我。


草根创业老油条


这个问题中的“人们”在我看来是有一定层次性的,不能笼统的将其混在一起。这个“人们”既可以分为大部分人和少部分人这两个层次,又可以分为企业家和普通受众,这两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重合的。至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这是不言而喻的,早在清朝落败末期,我们伟大的改革家孙中山就提出过走实业兴邦的思想,虽然在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而失败了,但是实体经济仍旧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次疫情,我个人觉得大部分人是能够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最终起着至关重要的还是一直被人们忽视的实体经济,各种医疗物资,各种设备以及建筑。在我看来最为突出的表现还是属于火神山医院的建造,再一次让世人感受到了中国速度,没有所谓的“铁人”,只有拼搏的斗士。Made in China名不虚传。虽然大部分意识到了实体的重要性,但是并不一定就代表货币就会流回到实体经济。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本的原始属性,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增值,去追逐利益,当然一些爱国的无私企业家除外。在全球经济中,资本在国际间的不断流动在源于此,资本总是流入一些毛利高的行业以及地区。经历过这场疫情过后如果实体经济行业的一些制度不加以更大的幅度优惠的话,货币是不会较大流入到实体经济的,即使在疫情结束后的短期内实体经济会迎来大幅度反弹。我觉得更多的资金还是会流向与实体经济相反的的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受一些突发状况的影响较小,且毛利较高,这些条件自然会吸引资本的趋之若鹜。

货币大量存在于虚拟行业无疑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要想改变这种情况还是要看制度的倾斜程度了,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我的看法就这么多了,如有补充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小白谈金融


通过这次疫情,大家对实业救国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疫情过后,货币会不会流回实体经济呢?我们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首先关于实体经济的概念,很多人是有误解的,其实实体经济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和它相对立的主要就是金融投资,而不是电商和文化娱乐等服务业。

我们知道社会生产主要就是有实体经济和资本构成的,社会生产产生的价值,要在实体经济和资本之间进行分配。

如果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向资本倾斜,实体经济发展就会受阻,反之,资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

如果资本得到的利益太多,那么就会影响企业加干实业的积极性,我们现在其实就面临这个问题。



如果你注意的话可以发现,在去年公布的全球最赚钱企业中,我们有4家银行在全球前10名,而且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也都纷纷加入民营银行,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就说明资本得利比较容易。

疫情过后,很多行业面临生产恢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时候货币肯定会流向实体经济,关键还是看利润怎么分配的问题。

最近报道,这次疫情期间,美团获得了40亿专项贷款,引起大家的关注,本来这些钱是为了帮助疫区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结果却留下了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你说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说明在利益的驱动下,金融机构往往扮演着锦上添花的角色,而不愿意去雪中送炭,经济政策被他们执行歪了,小微企业得不到贷款,银行也避免了风险,但是实体经济困难没有解决。

总之,无论是否有疫情,实体经济都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关键是一些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向哪里倾斜,以及掌握了货币的金融机构如何正确执行政策。


互金直通车


个人觉得这次疫情会让人们感觉到实体的脆弱和风险性,让主要投资货币回归实体显然更加困难。

本次疫情对实体行业冲击严重,高额场地费用让很多行业受到重大损失,其中旅游和餐饮行业尤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初创公司,如果本次疫情不能及时解决或者国家不出台相关政策,很多公司到了五六月份根本经不起这么高昂的场地和人员成本,只会让更多的人畏惧传统实体的前期高昂投入,看到营收策略的单一性。从而特别是现在这一期间,很多人开始关注网上创业项目,会有人开始发现如果不做开发自己投入的很多都是时间成本,往往对于前期资金的依赖没那么强,天花板的上限还很高。

所以我觉得,货币流回实体经济会更加的困难。


财经阿告


我国从2008年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以来,经济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口红利的消失、中低端制造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我们的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普通的实体经济向现代制造业和科技产业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逆全球化,美国更是想要退出TPP、回归制造业等来打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我国一方面面临着中低端产业向印度、越南、孟加拉、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另一方面却是一部分中高端产业却是出现了向发达国家回流。

这是一百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推进过程中从未遇到的困境,而这次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也使得我们迫不得已地通过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建筑产业的发展来提供经济发展的缓冲期,以便可以尽快形成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的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主要体现的是:金融产业、科技竞争力和制造业等三个方面的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金融产业以美元霸权为核心,即便是欧元、英镑、马克、日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加起来也不到美元实力的一半。更加上我国的独立货币政策下的限制性流通政策,要使我国金融产业在全球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那么第一步还是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在科技产业、高资金密集型产业上,我国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是相比于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胜算不大,还需要继续努力。如今也还是处于被挨打的角色。

唯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就是制造业,可是相比于十多年前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还是有所减弱。一方面中低端产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而高端产业却是流向发达国家的速度加快。整体的制造业竞争力有所下降。

这次疫情对于我国制造业不仅是一次考验,也是对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一次供求关系的测试。美国打喷嚏,全球感冒。这是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出现变化,全球制造业也会影响颇大。

我国形成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供产业链服务,也是制衡全球经济的一个砝码。


鞅论财经


恰恰相反,通过这次疫情,原本实体企业统统发展线上,都想摆脱实体经济。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实体企业主们通过这次疫情,吸取了很大的教训,至少明确了一件事,将来必须要做的就是实体与线上并行,缺一不可。这也是信息时代的今天,不可或缺的。


袁七


这次疫情能更加人们加深了实体重要性的认识,疫情过后货币也会回流实体。

这次疫情最受影响的餐饮业、服务业、交通业等,平时看来不怎么注意的行业,现在竟然竟然变得如此重要,社会的运转是环环紧扣的,尤其是实体经济,一个下游企业受到影响,它的上游企业会跟着受到影响,那么整个产业链也会受影响的。

国家是一直支持实体经济的,无论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比如2019年的房地产调控,主要是为了资金回流实体,不让楼巿产生泡沫。比如去年的降准,都是引导资金定向支持实体经济的。而疫情过后,相信国家也会出台更多支持实体发展的政策。

其实疫情之下,一些线上企业反而也展现出巨大的机会,比如线上买菜,比如共享员工,比如线上医药、线上问诊,比如线上教育等。由此可见,当实体受影响时,线上经济会有增长,但是别忘了,任何的线上经济都离不开实体的支持,实体兴邦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