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后,武家为何相传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予了封赏?

小任浅谈史


神龙政变后,李显并没有清算武家,特别是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甚至还特别宠信他们。虽说有人说李显是个软弱平庸的人,怎么对政敌没有斩草除根,这不很笨吗,只是从政治来说,李显那样做是有深层次的涵义的!



李武是一家,武则天退位让儿子李显继承皇位,虽说是被儿子逼的,但是武则天很务实,既然都退了,就彻底的退了,还去掉帝号,最后死时以皇后的身份陪葬唐高宗的陵寝!从感情来说,李显也没有多少恨自己的母亲,那母亲的亲家武氏家族和李显也是有感情的,李显的三个女儿也是分别嫁给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的儿子们,都是一家人,李显不是冷血残暴的人,何必对自己的亲人下手啊,血浓于水嘛!武则天在位时,就一直把李家和武家融合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亲上加亲,也不怕以后被清算,李显懂得母亲的心,没有意愿去进行过多的杀戮,毕竟李唐恢复,进行大规模的报复,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动乱,权力安稳的渡过才是正道!


出于政治需要,李显需要武家的支持抗衡自己的兄弟李旦在朝中的势力,以保自己的权力巩固!李显能从来流放的房州回到洛阳,那也是武则天出于平衡朝局的需要,那时的李显没有多少心腹,而李旦在朝中经营了几十年,何况李旦是个很能隐忍的家伙,也是对帝位有野心的家伙,本来李旦就做过皇帝,现在李显做了皇帝,既然要防范这个有实力有野心的兄弟了!为了抗衡李旦,李显只能依靠自己的亲家武氏家族了,毕竟武氏也是经营了几十年,有实力抗衡李旦的势力。就这样,李显自己,武家一方,李旦一方,三方构成了稳定的权力平衡,对李显的统治显然是有好处的!所以李显很信任武三思等人,加倍提拔武氏族人,比以前还要高,张柬之就劝说李显要干掉武三思等人,可李显没有听进去,毕竟兄弟的威胁早比武氏的威胁大啊!


当然这其中也有枕边风的功劳哦,李显有一个特点就是怕老婆,李显的皇后韦氏是个强势的女人,李显很怕这个老婆,对老婆也是言听计从!武三思是个帅哥,就打起了美男计,用自己的美色勾引了韦氏,这韦氏也是淫荡的女人,一来而去,两人就搞在一起,韦氏很满意武三思的体贴,还有给她不一样的快乐!韦氏和武三思有奸情,韦氏自然不会看到自己的情人被清算,所以对李显吹枕边风,要李显重用武三思等人,李显耳根子软,也就言听计从了!

只是韦氏自己权力欲望大,想做第二个女皇,狠心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李显。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干掉了韦氏集团,皇权到了李旦这一家人手里,而武三思等人也顺便被消灭了,从此武家就真的没有崛起了!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自己徙居上阳宫,直到年底十一月份去世。

政变中,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晖五位大臣仅仅完成了对武则天两名男宠张易之、张宗昌的诛杀及势力的清除,对于盘根错节的武氏宗族势力选择性的进行了回避。这样的结果是,没有受到丝毫损伤的武氏宗族势力依然在朝堂中具有很深的影响力,致使五大臣被武三思联合皇后韦氏进行打压,最终被贬出朝堂,惨死异乡。


  • 武氏宗族势力之所以没有遭到清除,根本原因就是武氏势力在帝国权利圈中盘根错节,以至于仅仅依靠达到朝中大臣势力无法撼动的地步。

武三思不但是武则天的侄子,还是新任皇帝唐中宗李显的姑表兄弟及儿女亲家;中宗李显与韦后的掌上明珠安乐公主就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另外,武则天虽然退位,但是影响力依然存在。话说,武则天虽然退居上阳宫,依然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中宗李显每隔十日都有前去拜见一会;武则天就像中宗李显哭诉五贼(五大臣)害她,中宗李显也跟着哭泣谢罪。


  • 武氏宗族势力之所以没有遭到清除,最直接原因就是大臣势力方面的软弱性。

大臣势力还是有人能够意识到武氏宗族的威胁。洛州长史薛季昶就认为武氏宗族势力犹如西汉吕后的宗族势力一般,需要进行清除;敬晖也主张对武氏宗族势力进行清除。但是遭到张柬之的反对,其认为清除武氏宗族势力已经成为皇族内部的矛盾,需要皇帝来进行。

另外,神龙政变实质上是大臣势力协助皇族势力(李唐、武周)方面对皇帝武则天势力的一次清洗(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结果是李唐势力在大臣的支持下夺取皇权,武周宗族势力依然把控着朝政。对武周宗族势力要进行清除,没有皇权的支持,仅仅依靠大臣势力是难以撼动的。


安定郡小书生


公元前704年年事已高的则天大帝久病卧床于迊仙宫中,张氏两兄弟侍奉汤💊,外人不得入内。连太子显也难得见一面,二张权势涛天,无法无天激起了众怒。705年正月以张谏之,敬晖,桓彦范,袁恕为首的五位朝中重臣,联合禁军大将李多祚,和薛思行与太子一齐杀奔迊仙宫杀死了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次日一早武则天发布诏令还政李唐去帝号迁居别宫,这便是著名的神龙政变。由于五大臣政变有功被封为五王,加封其弟旦为安国相王,封其妹为镇国太平公主。李显得以复国先谢狄仁杰,次谢其妻韦皇后。皇后在落难时荣辱与共才及予了显活下去的力量,因而对其妻百依百顺,中宗复位后未对武氏下杀手,乃心有余悸。母后仍活着,加之先前则天大帝为百年计,令李武二姓同在宗庙立誓永不言杀友好相处。加之李武二姓多又姻亲关系,荣辱相依不分伯仲。而韦后为达到其目地,利用武三思势力排除五王势力,而被封为昭容的上官婉儿早于武三思勾达成奸,为达目地取悦韦后,介绍梁王与韦后勾达私通,这对儿女亲家成了宿命鸳鸯。而中宗不知廉耻仅在牌局中为它们数筹码,久而久之,韦后和武三思及其女裏儿常常欺负太子李重俊,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与禁卫军大将李多祚领千余众兵将冲入梁王府杀了罪恶滔天的武三思父子,它们又直奔玄武门追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韦后安乐公主挟迫着中宗登上城楼。中宗的内侍宦官杨思帽有武侠之气,下城骑马挥刀直奔李多祚婿野呼利而去斩于马下,太子军大乱。中宗乃言汝等皆为卫尉军士何以叛乱,今力斩祸首不予追究。随李多祚为反正的部将而杀,太子余部逃入终南山中,不几日也为部下而杀。韦后安乐公主如愿以偿,终除了五王与诸武势力。然软弱无能的中宗终被其妻与宝贝女儿所害,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又死于李隆基发动的又一次政变,时也命也,真可惜,螳臂捕蚕,黄雀在后,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











94310417小云


神龙政变以后,继承武则天皇位的人,不还是武氏家族的后代吗?

唐中宗李显也好,唐睿宗李旦也罢,他们都是武则天的儿子,身上都流着武氏家族的血液,武家是不可能被彻底清算的。

神龙政变的核心目的,其实并非是要推翻武则天,而是要诛杀武则天宠幸的二张兄弟。张昌宗和张易之二人过于跋扈,以至于酿成懿德李重润之死的惨案。

参与者不仅有李唐家族的成员,还有武氏家族的成员,大家都被二张坑得很惨。因此,神龙政变的本质其实是这样的:

在张柬之等朝廷大臣的带领下,由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以及武三思等人为首的李武集团,联手发动的政变。

因此,李显等人和武三思等人的利益在当时是一致的。至于连带着逼迫武则天退位,其实是张柬之的夹带私货。

对于这点,李显是非常不满意的。

在李显看来,母亲武则天已是暮年,自己的皇太子地位稳固,已经说好了要把皇位交给他,自己只需要等下去即可,不宜背负弑母的罪名。

因此,在神龙政变成功后,李显去拜见武则天时,武则天就抓住了他这种心理说道:

太后(武则天)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

五贼即张柬之等五位发动神龙政变的大臣。

李显对武则天的话深以为然,所以 “悲泣不自胜”,当即决定“三思等得入其谋”。

因此,武氏家族当然不会被清算,他们不只是新皇帝的母家,是他们的亲人,更是利益的共同者。


HuiNanHistory


关键在登基的是武则天的儿子,第二就是神龙政变的时候,武则天已经退位不再是皇帝,是以太后的身份颐养天年。武则天如果传位也一定是给自己儿子。从这一点来看,神龙政变真没有必要,即便武则天以皇帝身份驾崩,皇帝之位也一定的李显或者是李旦。当初。武则天为加强李武两家的联系,太平公主和武家联姻,李显的子女也与武家联姻。从核心角度来数,李武两家实际上是一家。

武则天既以退位,就等于放弃了权力。作为儿子李显如果弑母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自李显之后所有的皇帝都是武则天的血脉,李唐宗室也能太放肆。在就是承认武则天的合法地位,其实是为了新继任皇帝对朝局的稳定和控制,也还有安抚人心关系 ,这是一种保证。毕竟武则天掌控朝局近三十年,武家朝臣遍于朝堂之上,对于刚刚登基李显而言。稳定是第一位的。神龙之变之后,李显,李旦,韦后集团,太平公主集团,武三思集团都具有一定的实力,李显如果擅自对武家动手,也会让太平公主集团,武三思集团产生恐慌,虽然张柬之等人一再要求李显处死武三思。李显都没有动手。显然李旦更信任外戚武家而非朝臣。

武三思集团和韦后集团迅速整合到了一起,二人也有私情。而且李显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的儿子,且李显上位后,武三思权力比武后时期更大,得到了李显夫妇的充分信任。可以说,李显对武三思的信任远远超过以张柬之首的政变集团。后来韦后想学武则天二次登基,李隆基这才以动政变将武三思一门诛杀干净,但也是仅仅是武三思一家。李唐宗室实际上根本也不记恨武家。武则天是皇帝亲妈,与亲爹高宗合葬,更是宗庙里要祭祀的。总之,从国法,宗亲,李唐王朝都不能对武家则样。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神龙政变是把武则天做下的权力交接,提前实现,而且政变针对的主要是二张,避免因为二张阻隔宫内外消息传递导致权力交接出现意外,并不是针对武家,所以武家没有被清算,反而因为要安抚,还有封赏。

神龙政变的针对目标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目的是确保权力顺利交接

神龙政变前,武则天已经做好了权力交接的工作,把李显召回洛阳立为太子。如果就此顺利等到武则天死去或者退位,皇位自然落到李显的身上。

可以说神龙政变的目标与武则天的目的没有冲突,那为何还要搞这么一次政变呢?

就因为张氏兄弟太过于张扬跋扈,趁武则天专宠又病重之际,阻隔了宫内外的消息传递,虽然张氏兄弟没有夺权的可能,但是从中作梗,让权力交接出现问题,比如假传圣旨让李氏与武氏提前权斗,都是有可能。

所以认为继承狄仁杰之志的张柬之等人就发动政变,目的是诛杀张氏兄弟确保权力顺利交接,顺势逼武则天提前退位,并不是针对武氏进行的政变。

至于为什么没有杀武氏,老妖认为有两个原因。政变主导者想把诛武氏的功绩给李显,另一个就是武氏在朝廷中势力盘根错节,一时难以驱除。

  • 第一是主导政变的人员,想要把诛武氏的功绩给天子,以提升天子威严。

张柬之在评价李显时,就有提到“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

第二,武氏此时在朝廷中的实力盘根错节,甚至李、武几乎成一家。武则天在位时期,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许多武氏子弟担任军政要职,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注定铲除武氏势力是一个比较长的权斗过程而不是简单的靠兵变杀死几个人物就可以。

另一方面,武则天为了让武家子弟和李家子嗣进一步融合,融入,于是命自己的子嗣和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喝血酒,发毒誓,结同盟,只为确保两家能和谐相处。

李显刚继位时,权力尚弱,动不得武氏子弟。

据传言,武则天退位后,李显曾拜见武则天,武则天对李显哭诉“五贼”恶行(主持神龙政变的张柬之无人),李显也跪拜哭泣。

据说这也是没有立刻清算武氏的原因,而之后李显对张柬之五人明升暗降的处置,似乎也在忌惮他们,自然也没有精力继续清算武氏。

所以,一方面神龙政变的真正对象是二张兄弟而不是武氏,另一方面李显的个人问题以及武氏势力盘根错节,单靠杀戮会动摇国家根基,所以神龙政变时达到确保权力顺利交接到李显手中就结束,目的实际上已经达到。


妖鬼杂谈录


神龙政变之后,中宗李显之所以没有清算武家是因为利用武氏维持朝堂各方势力平衡,还有武氏与李氏联姻众多,李显又是武则天亲儿子,还有就是为了安稳人心。

首要也是最主要原因,李显虽已登上皇位但手中嫡系势力较弱,需要武家来平衡朝廷各方势力。

在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后,李显登基当时朝廷主要有三股势力,武家集团,李旦和其儿子李隆基集团,以太平公主为首的势力集团。

《资治通鉴》:甲辰,制太子监国,赦天下。以袁恕己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分遣十使赍玺书宣慰诸州。乙巳,太后传位于太子。

李显最初在章怀太子被废后,被立为太子,然后在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但是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什么意思,就是朝廷大事还是武则天说了算,李显就像一个傀儡。虽然李显谨小慎微的当着皇帝,但是光宅元年(684年)他还是被他老妈废掉了,降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一直到圣历元年(698年)才被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

唐中宗李显画像

神龙政变主要功臣张柬之

在这十余年被贬的时间里,他基本都是和他妻子韦氏相依为命,胆战心惊的,偶尔武则天还派人来训斥他,据说每次一听说武则天派人来他都吓的半死。而被召回洛阳当太子这几年中也一直处于武则天的严密监视之下,亲信极少,再加上长期远离权力中心,导致他严重缺乏较强的嫡系力量。

而武则天之所以选择再次复立他为太子,也是因为他嫡系力量太过弱小,便于掌控,又不会威胁到武则天的统治。

因而复位之后,他面临一个严峻的局面,朝堂基本被武氏家族势力,李旦势力,太平公主势力这三代集团所瓜分。而他手中又缺乏可与之抗衡的势力,因而他需要选择一股势力为己所用。

先说他弟弟李旦集团,李旦曾为皇帝,他儿子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也不是善茬,可以说李旦是自己皇位的潜在威胁;而太平公主也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一心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所以这一股势力也不行;还有就是武氏集团,武氏家族由于武则天的有意培养因而势力破强,还掌握一些军队,外加上武则天在政变后不久便去世了,武氏集团一时间也失去了靠山,因而各取所需。

百官逼武则天退位

武氏集团便得到李显的重用,用以牵制,李旦和太平公主两股势力,尽量保持三股势力的平衡,也保证其皇位不会受到任何一方的威胁。假设李显一登上皇位听从一些朝臣建议对武氏家族进行大清洗,那么武氏集团肯定会覆灭,而太平公主集团由于掺杂许多武氏家族人员,也会被重创,这时候李旦的集团就会打破平衡一家独大,这时候再用武力逼迫李显退位,咋办。而且如果要清洗武氏家族的话,可能一半朝臣都和武氏家族有或多或少的关系,都杀了吗,都杀了朝廷估计也瘫痪了。

李显是武则天亲儿子,而武氏家族和李氏联姻众多,两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太平公主在丈夫薛绍死于狱中后,嫁给了武家人武攸暨,而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就先后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武承嗣之子武延秀,李显与韦氏的女儿也嫁于武三思之子武延基。所以两家关系错综复杂,若要进行清洗牵连太多,而且毕竟还都是李显母亲武则天的娘家人,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母亲刚死就杀其族人也是不孝啊。

武则天像

牵连太广,不利于朝局,人心安定。

若要对武氏进行清洗,除了武氏家族成员外,还有众多与武氏有关系的咋办,更或者朝臣基本又都在武则天统治下当过官,岂不是都与武氏有过关系,难道要杀光朝臣,若清理武氏人员也会造成朝臣人心惶惶,不利于朝局的稳定,而且李显刚登帝位,亲信不多,对朝堂把握并不是很稳定,很容易引发朝廷动荡,而一直对帝位有威胁的李旦很可能趁机谋取帝位。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李显缺乏自己的嫡系势力,需要武氏牵制李旦,太平公主集团,保持势力平衡,提防对皇位有威胁的李旦和太平公主。而两家关系复杂,安定人心这些原因也有,但是是次要的。

(图来自网络,侵删)


柘4011


导语:

神龙政变是以张柬之为首的忠于李唐江山的大臣,对武则天发起的一次逼宫。从这场政变过后,武则天将皇位再次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

那么为什么武家没有受到牵连呢?当年吕后去世时,陈平周勃对吕家可是赶尽杀绝。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01武则天是李显的生母,这一层关系每个人都要重视。

武则天和唐高宗一共生了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大女儿被武则天给掐死了,小女儿就是后来著名的太平公主。

此外还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弘做太子的时候早逝,二儿子李贤做太子的时候,因为太优秀,被武则天妒忌排挤,继而被武则天废黜逼杀。三儿子李显和四儿子李旦先后都做过皇帝,李显被武则天废黜,李旦主动禅位给武则天。

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旧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大都督府,老君依旧为玄元皇帝。诸州百姓免今年租税,房州百姓给复三年。---《旧唐书,本纪第七》

这四个儿子都是武则天所生,打断骨头连着筋,即使武则天曾经对二儿子李贤痛下杀手,不过也不是李显忤逆的理由。

此时的李显,已经掌握了朝中大权,武则天虽然还活着,可是经过政变以后,她最得力的驻守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已经被诛杀,至少她跟宫外的力量已经联系不上了。

这个时候武则天的生死问题,几乎就捏在了李显的手里。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因为不管怎么做,李显的新朝廷似乎都会出错。

  1. 首先武则天是篡夺李唐王朝的罪人,她利用唐高宗对他的宠幸,擅自专权,垂帘听政也就算了,甚至将李家江山改旗易帜,建立了武周王朝,又诛杀了大量的李家子弟。
  2. 其次武则天是李显的生母,古代皇帝基本都要以孝道治理天下,即使混乱不堪的唐朝,也不会将孝道置之不顾。即使武则天罪恶滔天,可是毕竟是李显的生母。
  3. 再者武则天对天下是有功劳的,她在位期间,打造了一个新的太平盛世。她治理天下的水平的确是唐高宗这些人所不能比肩的,所以她是一位明君。

由此可见,李显压根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自己的母亲,索性他就没有去管这件事。既然连武则天都变得没罪了,为什么武家的人要被治罪呢?

02武家与李唐皇族关系早已盘根错节,若是清理势必涉及皇族利益。

武则天不是傻子,她能够上台做皇帝,其实跟家族力量的支持是有很大关系的。武家的众多子弟,都相继被武则天安排到了朝中做官,有些甚至手握重权。

与此同时,这些武家子弟,也都开始跟李唐江山的朝中重臣们相互联姻,成为了儿女亲家。有了这么一层关系以后,武家和整个李唐王朝的命运,也就全都联系在了一起。

  1. 李显本人其实就是这件事最纠结的一个人,他是李家和武家联姻的产物,他身上本身就流淌着一半武家人的血液,他跟武三思这些人,可都是表兄弟关系。
  2. 李显和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为妻,所以说李显跟武三思不仅是表兄弟关系,更是亲家关系。亲上加亲的关系,使得李显不会去动武家的人。
  3. 李唐皇室子弟尚且跟武家有扯不清的关系,更别说手下的那些大臣们了。在武则天盛极一时的时候,这帮人都想着巴结武家,恨不得自己成为武家的女婿才甘心。

由此可见,武家跟李家已经完全结合在了一起,除非后世皇帝不是武则天的后代,否则这一层关系,将会伴随李唐江山永生永世流传下去。

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前任王皇后无所出,所以唐高宗李治的嫡子就李显李旦这么几个。除非张柬之等人再大胆一点,诛杀武则天所有子孙,改立李治的庶子为帝,那武家将会成为第二个吕家。

圣历元年,召还东都,立为皇太子,依旧名显。时张易之与弟昌宗潜图逆乱。神龙元年正月,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诛易之、昌宗,迎皇太子监国,总司庶政。大赦天下。---《旧唐书,本纪第七》

可惜张柬之没有这样的魄力,更加没有这样的能力。他能够逼迫武则天将李唐江山还给李家人,就已经是功不可没了,对他的要求不能那么高。

03在狄仁杰的提醒下,武则天早有传位李显的想法,神龙政变对付的不是武家人。

早在狄仁杰还活着的时候,武则天就曾经为了立嗣的问题产生过疑问,到底是立自己的儿子好呢,还是立自己的侄子好呢?

  • 儿子虽然是自己亲生的,可是他们好歹是李家的子孙,每个人都姓李。可现在的皇帝武则天是姓武的,王朝也改称武周王朝,李家子孙继承皇位后,武周王朝还能存在吗?
  • 侄子虽然跟自己是一个姓,都是武家的后人。可是侄子毕竟是侄子,并没有儿子那么亲密,再说也会有一些大臣表示反对。

所以一时之间武则天是拿不定主意的,她已经是武周王朝的开国皇帝了,李唐江山也不复存在了。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她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可是她自己反倒是犯了难。

这个时候,武则天想到请教一下狄仁杰。结果狄仁杰告诉武则天,天地下只听说过儿子祭拜母亲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侄儿会把姑姑的排位放在祠堂里祭拜的。

武则天听了这话,恍然大悟。她知道狄仁杰的意思,就是要立她的儿子李家的子孙为继承人,这也成了武则天后来的想法。

久之,召谓曰:“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於是,仁杰与王方庆俱在,二人同辞对曰:“双陆不胜,无子也。天其意者以儆陛下乎!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危矣。文皇帝身蹈锋镝,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寝疾,诏陛下监国。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余年,又欲以三思为后。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新唐书》

所以这个时候武则天将李显重新召回来,立为了皇太子。由此可见,武则天早在掌握实权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立李家子孙为继承人。

那神龙政变的时候,主要目的不是对付武家,而是针对张易之张昌宗俩兄弟。李唐江山当时最大的威胁也不是武家人,而是这两兄弟,所以他们为什么要对武家清算呢?

总结:神龙政变的五位发起人,全都被李显明升暗降。

神龙政变到底是不是为了恢复李唐江山呢?现在来看,其实充满了迷惑性。武则天早就已经将李显恢复成为太子,所以李显是有合法继承权的。

一旦李显继承了皇位,其实就等于是恢复了李唐江山。到时候只需要将武周王朝改为李唐王朝就好了。

可是这档口发生了神龙政变,武则天提前退位,李显提前监国登基。事后李显将发起这场政变的五个人全都封了王,可是他们手里的相权都被剥夺了。由此可见,李显并不希望这五个人做大做强。

《旧唐书》

《新唐书》


江湖小晓生


又是玄武门!

这次是洛阳紫微城!

神龙元年正月癸卯(公元705年2月20日), 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为首的五位大臣,以防止张易之和张昌宗篡权为由,发动政变。大唐的政权重新回到了李氏手中。政变后这五人因功被封为王,因此这次神龙政变又称为“五王政变”

张易之、张昌宗被诛杀。

病中的女皇武则天在第二天让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禅位给李显,第四天唐中宗李显正是登基复位。

李显二度执大唐之权柄,二月初四(3月3日),将国号由周改回唐。

政变的背后

在史书上,神龙政变的这五位大臣前台的主角,在这背后是政变最大的获利者,李唐王室的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

并州牧相王旦及太平公主有诛易之兄弟功,相王加号安国相王,进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仍赐实封,通前满五千户。

由此可以看出,李旦和太平公主也是主要参与者和谋划者,他们不出面,只是不想落得一个夺母亲政权的不孝罪名。

五王被贬

唐中宗李显既是武家的外甥,也是武家的亲家。李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武氏子弟,永泰公主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新都公主嫁武承业之子武延晖,安乐公主嫁武三思子武崇训,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姻亲关系。所以在神龙政变后武家没有丝毫损伤。

为了平衡相王李旦以及女强人太平公主,唐中宗李显只得倚靠武家的势力和韦家外戚。

张柬之等五人被封郡王,后来他们遭到了韦后和武三思一党的排挤和构陷,这五人相继被贬为各州司马。

景龙政变

李显家阴盛阳衰,他的小女儿安乐公主,平日里以武则天为榜样,将女皇帝订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太子李重俊由于不是嫡出,也经常受到她的凌辱,忍无可忍的李重俊最终发动了景龙政变。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李重俊与羽林军李多祚等人,率领羽林军三百余人,诛杀武三思和武崇训。唐中宗登临玄武门城楼,一番训话后,羽林军散去,李多祚被杀,重俊出奔至鄠县,为部下所杀。景龙政变以失败告终。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李重茂作为傀儡即位,改元唐隆,韦后垂帘。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迎李旦即位,即唐睿宗。

结论:

张柬之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以恢复李唐江山名号为目的,因为李唐与武家不寻常的关系和特殊的利用价值,所以武家幸免于神龙政变。


抱影无眠夜归人


政治斗争的目标在于权利,对斗争失败者而言,没有权利的锦衣玉食只是施舍。对于胜利者而言,只要不给武家翻身机会,武家活着和死了没有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