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冠肺炎確診困局 新型試劑盒在途

破解新冠肺炎確診困局 新型試劑盒在途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一帆 上海報道 今年54歲的武漢市民張勁終於住進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張勁是半個月前開始咳嗽的,最近病情突然加重,呼吸開始變得困難,感覺經常胸悶。他告訴記者,醫院CT的檢測結果是雙肺多發片狀毛玻璃樣改變。然而,做過兩次核酸測試均為陰性的結果使其無法被確診入院。

“社區把我們作為疑似病例全部安排住在一起。2月11日,有人通知我們可以住進醫院了。”他告訴記者,在2月11日入院後,他又進行了第三次核酸檢測,但檢測結果他尚未拿到。 不過,一位新冠確診患者住在他的隔床。

核酸檢測作為目前官方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依據,其檢測準確性對於醫生正確診斷與當下疫情真實數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像張勁一樣的患者目前並不佔少數。2月9日,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徐順清表示,核酸檢測存在一定的假陰性,也就是一部分病人沒有檢測出來。

記者瞭解到包括華大基因、復星醫藥、貝瑞基因等多家公司新冠試劑產品已研發成功或已投入市場。

上海復星長征醫學科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長征)副總經理楊志軍告訴記者,其公司產品可實現對新型冠狀病毒ORF1ab、N、E三個基因靶標的定性檢測,並具備全自動操作的優勢,通過配套快速核酸提取儀及提取試劑,可2小時內完成96個樣本的全部檢測。

試劑診斷確診難在何處

2月8日,據媒體報道,北京中日醫院醫院出現一名3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

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2月5日也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這個病有個特點,並不是所有患病者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王辰說,“對於真是這個病的病人,也不過只有30%-50%的陽性率。通過(採集疑似病患)咽拭子的辦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的。核酸沒有發現,但是實際上是的。”

作為目前官方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依據,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這一情況危害不言而喻。

楊志軍告訴記者,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的原因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樣本的問題,一方面是試劑的問題。”

記者瞭解到,出現假陰性的情況和本次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研發的緊急性也有關聯。楊志軍表示,“我們的試劑在研發階段的時間相對來說更多,可以進行比較充分的驗證,試劑優化也就做得相對更紮實。在研發過程中我們對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把控非常嚴謹,從原材料檢驗、半成品檢驗、成品檢驗、診斷試劑要求,每一步都沒有省略。”

華大基因方面人士告訴記者,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而言,採樣、樣本運輸、核酸的提取及檢測過程等均可能對結果產生影響。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教授楊蓉西撰文稱,在實際臨床應用的時候,除了高質量的試劑盒以外,樣本的類型,樣品的收集運輸和儲存方法,核酸(RNA)提取方法,檢測設備(PCR儀器或real-time PCR儀)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操作人員的技術,都會影響到實際的檢測效果。

除此以外,因為考慮到檢測的樣品具有高度的傳染性,用於做此檢測的實驗室理論上應是P3實驗室。檢測實驗室內部需要做嚴格的防護,淨化負壓等等都是最基本的,對於操作流程也有嚴格的規範。如果實驗室級別達不到,可能實驗室感染的隱患。

此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等專家曾呼籲,採用CT影像作為此次新冠肺炎主要診斷依據,及時收治、及時隔離高度疑似病患。而在2月5日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將CT影像醫學的臨床表現納入診斷標準(僅限湖北省),這讓一些核酸檢測呈“假陰性”、但是在影像醫學有典型表現的病例能夠及早得到救治。

不過,在部分患者中,亦存在影像醫學表現並不是典型的病例。

鍾南山團隊最新研究論文就指出,據研究樣本統計,入院時接受CT檢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現為肺炎。其最常見的模式是毛玻璃樣混濁(50.0%)和雙側斑片狀陰影(46.0%)。

對於上述病例,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核酸檢測的結果。

新型試劑盒在路上

楊蓉西在文章中指出,從一些報道來看,病人要經常要做上三四次核酸檢測,甚至是四五次的實驗,才知道是陽性還是陰性。而就算這樣,可能還有好多人檢測出來是陰性,但已經出現白肺了。或者有些人核酸檢測陽轉陰了,但其實是假陰性。這就說明,好些試劑盒在早期研發的時候,並未完成試劑的優化,質控,靈敏度特異性測試等等,所以導致靈敏度不夠,檢測的結果不穩定。”

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目前批准上市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已達7個。

華大基因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是首批獲准上市的抗擊疫情的檢測產品。與此同時,華大智造DNBSEQ-T7測序系統也同批通過了應急審批。這是一款高通量測序儀,能在20小時內完成新型冠狀病毒整個檢測流程,每次運行樣本檢測通量可達200個。

華大基因方面告訴記者,公司近日獲得藥監局應急審批的兩款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及分析軟件,可實現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疑似聚集性病例患者、其他需要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斷或鑑別診斷者進行更快、更全面的檢測。

華大基因方面表示,“PCR方法的和測序方法的是一同獲批的,二者技術方法不同,臨床價值有所不同,PCR方法可以實現病毒核酸的快速檢測,基於高通量測序的宏基因組可以提供更多的感染病原信息,並有效監測病毒的變異情況。”

達安基因在互動平臺上透露,目前日均試劑盒標準產能已達到20萬人份,後續根據市場需求,產能可以達到50萬人份以上,核心原料技術均為公司自己所掌握並自主生產。

此外,還有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集團旗下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伯傑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核酸檢測試劑盒通過藥監局審批上市。

此外,記者注意到,復星醫藥團隊已成功研發新型檢測產品。楊志軍告訴記者,“目前限制檢測效率的環節主要是樣本處理環節。和已經報批的產品相比,最主要的區別是配套了快速自動化核酸提取系統,優化了實驗環節,縮短了檢測時間,減少實驗人員的手工勞動和操作感染風險,從而提高檢測通量,提高檢測效率。”

據瞭解,這款產品通過配套的快速核酸提取儀及提取試劑,可以全自動操作,大幅降低實驗人員手工操作時間。一個實驗室三個分區可以連續作業,只需要兩個操作人員。目前記錄是2小時內完成96個樣本的全部檢測。換算下來,採用這樣的模式,一個三甲醫院一天檢測樣本可以超過1000人份,遠超目前每天200份的水平,這也使大規模篩查疑似患者成為可能。當然,也同時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員被感染的風險。

而在假陰性方面,楊志軍表示,“我們的試劑目前為止已做了300多例臨床標本,從目前的臨床數據來看,暫未發現假陰性問題,準確率還是相當高的。”

據瞭解,目前該試劑,復星方面正在,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正積極申請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我們的產能完全可以跟得上。從目前臨床反饋的信息來看,高質量的試劑盒供應是不足的。

同時,我們也正在著手研發更快速更精準的核酸檢測試劑產品。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未來半小時檢測出結果的產品也會很快應用到臨床。”

破局最佳組合

對於一個傳染病的病原學檢測而言,核酸檢測仍然是金標準。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湖北省以外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病率低於流感等其他冬春季常見病原體所致肺炎,病原學檢測仍應是確診唯一的標準。在湖北省,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較多,就診患者量大,疑似病例如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則被列為臨床診斷病例,應單間隔離治療,並進行病原學檢測,臨床診斷病例最終需根據核酸檢測或基因測序手段確診。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健近日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表示,當下,精準的qRT-PCR核酸檢測是臨床診斷,解除隔離、康復出院的重要診斷依據,也是接觸者解除隔離的判斷依據。高通量基因測序,則是讓病毒現出原形最準確可靠的方法,也是動態跟蹤病毒變異的唯一方法。抗體水平檢測是評估人群感染率和康復的必要方法。

“精準的qRT-PCR檢測,配合必要的基因測序複核及抗體水平的評估是紓臨床診斷之困,解社會恐慌之壓、破武漢封城之局的最佳組合。

因此,他倡議,在注重臨床搶救的同時,把精準檢測和診斷視為同等重要:快速建成萬例通量的檢測中心。”

華大基因方面告訴記者,截至2月11日24點,華大基因已經完成了近90萬人份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的生產,極大地緩解了試劑盒供應壓力,同時已儲備超過30萬人份試劑盒的原料,並每日持續生產,日產能已達到10萬人份/天。

此外,記者從華大基因瞭解到,武漢、天津、深圳、廣州、石家莊等華大各地實驗室已經全力開動。作為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抗擊疫情戰役的“前哨”,由華大基因運營的新型冠狀病毒應急檢測實驗室——“火眼”實驗室,2月10日收樣近3000例。

為整體提升“火眼”實驗室大規模樣本檢測速度,“火眼”實驗室裝備了華大智造MGISP-100及MGISP-960兩種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進行核酸提取,兩款設備均已獲得NMPA批准註冊,並配套病毒RNA的提取試劑和耗材。

華大基因方面告訴記者,拿到樣本後約3個小時可以出檢測報告,目前火眼實驗室已配備華大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其中,MGISP-100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可提取8-32樣本/40-80分鐘,每次可減少操作人員約2個小時的手工操作時間,適用於醫院等中小型實驗室;MGISP-960系統每臺可同時提取96樣本,一人可同時操作三臺,上機後完全無人工干預,自動化提取環節僅耗時一小時,可大大加快規模化樣本檢測速度。

(張勁應採訪對象要求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