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車、三個人、兩個噴霧器的故事

在鹿泉區宜安鎮南鮑莊村,每天都有一輛三輪車在大街小巷噴灑消毒液。也許你不知道,看似普通的一車三人兩個噴霧器,其實背後有好多感人的故事。咱先介紹一下主角,他們分別是楊武生、趙彥偉、楊躍輝。

一輛車、三個人、兩個噴霧器的故事

一車三人兩個噴霧器

“是楊英辰帶的頭,也是他無償提供了兩個噴霧器。”楊武生說。1月26日(大年初二),黨員楊英辰主動背上自家噴霧器,在道口、垃圾點義務噴灑84消毒液。第三天,南鮑莊村委會決定組建消毒小分隊,把全村所有街道消毒。恰好,楊英辰有事參加不了。無奈之餘,他把自家兩個噴霧器無償提供給了村委會使用。

“電動噴霧器就是好使!”楊躍輝說。楊英辰的電動噴霧器的確與眾不同。一般老百姓用的都是手動噴霧器,一邊手動加壓一邊噴霧。楊英辰的電動噴霧器:不用人工加壓,只管噴霧,邊邊角角都可以噴到,壓力大,霧化效果不一般。

一輛車、三個人、兩個噴霧器的故事

一個黨員,一個善舉,帶起了一片

“堅持給村消毒很正常的事,能多為村乾點事就多幹點力所能及的事。老百姓都是這個思想,誰也不計較。”楊武生說。在獲鹿鎮開診所的楊武生,大年初一參加了疫情防控小分隊義務在村口站崗。聽說村委會要組建消毒小分隊,考慮到自己懂醫療方面的知識,他主動報了名,還給村裡捐了一桶5升的消毒液和80個口罩。以前從事養殖業的楊躍輝,有著豐富的消毒經驗,他也同時報了名。在家務農的趙彥偉,想到自家電三輪能派上用場,於是連人帶車都捐了出來,也加入了消毒小分隊。

不是不相信其他人,既然是消毒,首先自己要做好帶頭工作,堅決不串門不聚集。”,趙彥偉說。每天給全村噴藥消毒,用水、用電成了大問題。不過,在他們三個人眼裡這都不是事。趙彥偉和楊武生都有戶外的水龍頭,加水自然定在了他們兩家。晚上,趙彥偉開車回家,順便把電也給衝了。

“噴藥,老百姓挺願意,往這噴,往那噴的。”

楊躍輝說。有的村民主動要求給自家裡消毒的時候,他們仨就全副武裝,拿出專業技術、免費、徹底地給老百姓把事辦好。

一輛車、三個人、兩個噴霧器的故事

他們在老百姓門前消毒。

“天天噴藥是有點不好,多注意一下就行了,沒事。”楊武生說。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遇水可分解產生氯氣。氯氣有毒,有很強的刺激性,吸入後引起頭痛惡心。雖然帶了口罩,但是時間長了,對誰也不好。消毒小分隊制定了半天工作、半天休息的工作方法。8點準時到位,一直忙到十一點半,一天一遍,每天都噴。

“這個,提不提吧,不值當。”,趙彥偉說。南鮑莊村38條街道,每天都要消毒到位也不容易。三個人在車上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還沒幹完活就腰痠腿疼的不舒服。最受罪的是正月初十前後那幾天,寒風刺骨的時候他們一邊工作一邊跺腳。實在不行了,幾個人從車上跳下了在地上蹦躂半天,不太冷了接著上車噴藥。最慘的一次,消毒小分隊還沒走多遠,噴霧器給凍住了,怎麼也噴不出水來。他們在趙彥偉家燒了兩大鍋熱水,為噴霧器解凍鼓搗了半天。

一輛車、三個人、兩個噴霧器的故事

他們在小賣部門前消毒


“村裡挺著急的。為了疫情,成立了三支隊伍,俺們才是一部分”,楊躍輝說。筆者誇獎他們仨人為村裡做了好榜樣。他們說:鎮裡和村裡都非常重視,俺們村黨支部擔心老百姓不會配消毒液、不懂如何噴灑,為了確保全村的安全才成立了消毒小分隊,另外俺村還有宣傳巡邏小分隊、防控點志願者小分隊。

他們仨對疫情防控充滿了期望和希望。 作為普通老百姓,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心願:“這事(疫情)趕緊過去吧。弄得老百姓沒法過,都受影響,孩子上學也成了問題。”;“我覺得(確診疑似病例之和)長得顯慢了,過兩天就好了,新藥也在研製中。”;“(電視上看,)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事非常重視,這段很快會過去。”

一輛車、三個人、兩個噴霧器的故事

他們在大街上消毒


筆者還了解到,楊武生的父親黨員楊艮海,先是主動義務站崗值班,後來因為凍得受不了,接管了南片巡邏隊的工作。現在,他負責500多人的法律宣傳工作,避免他們出門閒逛。

出人、出物的奉獻,他們卻認為 “很正常的事老百姓都是這個思想”;受罪、受凍的辛苦,他們卻認為“提不提吧,不值當”;頭痛、噁心的難受,他們卻認為“多注意一下就行了,沒事”。 面對疫情,在黨的領導下,一線奮鬥的老百姓淳樸而憨厚、熱情而樂觀、微小而偉大!

一輛車、三個人、兩個噴霧器的故事

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