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掉30个,还剩下的4人是谁?

司马长史


你好,就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朱元璋杀掉30个”这个说法从根本上说是不正确的。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不止34人,这个“34人”是如何界定是一个问题。

我们以明初加封的第一批功臣的结局来看看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人

明朝建国前后,对功臣大加封爵,前后共确定了开国功臣150人。

下表是明朝建国后封赏的前34位功臣名单,表中包括了他们的爵位及最终结局。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因牵扯胡惟庸案被诛杀的有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费聚、赵庸、黄彬、陆聚8人。

因猜忌被逼自杀的有傅友德,冯胜,耿炳文(永乐二年自杀,非朱元璋的原因),共3人;

因犯罪被杀的有胡美、周德兴、朱亮祖3人;

战死的有曹良臣1人;

善终者有19人。

胡惟庸案的本质是君权与相权之争, 在此案中,朱元璋的杀伐确实是过重了些。但是肯定没有野史上传的那么邪乎。

以这个标准判定的34位功臣,大部分还是得到善终的,根本不是“34个功臣杀了30个”。

我们再以淮西二十四将的各自结局为例,来看一看朱元璋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对功臣滥杀无辜。

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时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个人,是他起家闹革命的最初班底。

下图为淮西二十四将各自的最终结局:

其中善终12人:徐达、汤和、吴良、吴祯、顾时、陈德、华云龙、郭兴、国英、胡海、张龙、张赫,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战死4人:耿再成、耿君用、郑遇霖、花云;

因罪被杀1人:周德兴

被朱元璋诛杀6人:费聚、陆仲亨、郑遇春、陈桓、谢成、唐胜宗,只占了百分之二十五;

还有一人死因不详,大概率是善终。

结论

朱元璋的确是杀了一些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但他并非是滥杀无度。

凡是本本分分的功臣,他基本没杀。杀的多是贪赃枉法、包藏祸心之辈。

很多传说说朱元璋刻薄寡恩,嗜杀无度,将功臣屠戮殆尽,甚至说只有4个人才得到善终,这实在是有点冤枉他了。

朱元璋起于草莽,文人士子出身的官僚们多少有些看不起他,加上他又杀了那么多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不法勋贵,那些书写历史的文人们当然不会让他在史书上留下好名声。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出!


我有观点


死于战争的不算,陪朱元璋打天下的人,一大批人是被朱元璋杀掉的。

朱元璋大肆屠戮文臣武将的有3件大事,就是胡惟庸案、蓝玉案、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一个民间传说,这个故事意在反映朱元璋对功臣心狠手辣,一把大火将他们葬身火海。火烧庆功楼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担心一些开国功臣依仗权势图谋造反,尤其是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决定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的时候,特别害怕孙子驾驭不了一些老臣,从而失去朱家江山。

于是,朱元璋专门建造了一座全木结构的楼房,命名为庆功楼。

庆功楼建好了,朱元璋下旨要求文臣武将第二天到庆功楼参加宴会。

宴席全部摆在庆功楼二楼。

专门负责接待的年轻官员将赴宴的功臣们,引到二楼大厅就坐。

在皇帝安排的豪华宴席上,这些功臣老将大吃大喝,开怀畅饮。酒席场上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眼看大家都喝了七八成酒量,有的甚至已经酩酊大醉了,朱元璋站起身来,悄没声息离开座位,向门外走去。

快下楼梯时,朱元璋回头向宴席看了一眼,发现刘伯温跟在身边。

朱元璋问刘伯温:为什么不去喝酒啊?

刘伯温凑到朱元璋耳边,小声嘀咕一句:皇上难道一臣不留吗?

朱元璋没有说话,走到楼下,刘伯温跟随朱元璋走了出来。禁军将二楼大门关闭。

随着朱元璋一个从上向下猛劈的手势,早已经等在楼下的禁军士兵,将摆放在一楼的干柴与火药、全部点燃。

顷刻之间,熊熊大火直窜天空,整个庆功楼被火焰完全吞没。

赴宴喝酒的功臣以及在二楼从事服务的宫廷佣人,全部活活烧死,没有一人逃出火海。

历经火烧庆功楼、胡惟庸案、蓝玉案,朱元璋杀死了大部分功臣。

当年陪着朱元璋打天下人的人中,只有4位不是朱元璋杀死的。他们是:刘伯温、耿炳文、郭英、汤和。

刘伯温、汤和、耿炳文、郭英分别有什么结局呢?

刘伯温的结局

在朱元璋手下存在两大帮派:淮西派和浙东派。李善长、胡惟庸是淮西派代表人物;刘伯温是浙东派核心人物。

两大派别之间矛盾重重,都想打压对方,尤其是淮西派更是渴望将浙东派的主要人物置于死地。

1375年正月,刘伯温受寒发烧。

朱元璋委派胡惟庸带领御医,去给刘伯温治病。御医对刘伯温进行一番诊断,开了药方。

刘伯温叫自己儿子拿着药方,到药店抓药,煎熬之后服用。

服药三天后,刘伯温虽然不发烧了,但是,出现了更严重的病情。

刘伯温感觉一块大石头在肚子里撑着,而且大石头还很不平整。刘伯温比原来更加痛苦。

刘伯温怀疑胡惟庸暗中指使御医在药方中配了毒药,想尽快毒死自己,便拖着病体去觐见朱元璋。

刘伯温向朱元璋禀报胡惟庸带领御医给自己治病的经过,并且一再说明服药之后、肚子里面好像撑着一块大石头一样,十分难受。

刘伯温希望朱元璋能够重新安排御医给自己治病,没想到,朱元璋不疼不痒地安慰他:不要多想,安心养病。

朱元璋的反应,使得刘伯温非常难过、寒心。

两个月后,刘伯温不能自由活动了。在朱元璋特派禁军护送下,刘伯温与儿子刘琏一起,从南京回到老家青田县南田乡,现在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

几天后,刘伯温估计不久于人世,对两个儿子交代了后事。

刘伯温要求儿子,在自己死后,立即将一本天文书呈现给朱元璋;

又对二儿子刘璟交代一番从政之道;

刘伯温预测,胡惟庸失败后,朱元璋一定会想到他刘伯温。

1375年5月,刘伯温在老家逝世,享年65岁。

汤和的结局

汤和跟随朱元璋很多年,看透了朱元璋的心思。

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恳求:自己岁数大了,不能驰骋沙场,希望回归故乡,找一片容身之处,以作万年之所。

朱元璋非常高兴,收回了汤和的兵权,特地为汤和修建豪宅,地点就在老家凤阳。

第二年,倭寇侵略沿海地区,朱元璋再次委任汤和解除沿海祸患。

汤和领命后,在东南沿海建筑59座城池,用来抵御倭寇。

59座城池建好了,位于凤阳的汤和府邸也已经大功告成。

汤和带领一家老小,与朱元璋告别,打算正式回到凤阳老家颐养天年。

朱元璋赏赐汤和300两黄金、2000两白银、还有其他一些贵重物品。

皇上赏赐汤和夫人胡氏与汤和一样多的金银财宝。

朱元璋特别下诏,褒奖汤和,说其他功臣无人能与汤和相比。

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上京朝见朱元璋一次,君臣之间,没有猜疑,各得其乐。

每年汤和去给朱元璋拜年的时候,朱元璋都会赏赐大量珍贵物品。

朱元璋想念汤和,可是,汤和已经不能行走。朱元璋安排车辆将汤和接到京城皇宫。

朱元璋用手抚摸汤和的手,叙述着年轻时候的往事。汤和不能言语,只是不停地点头。

看着汤和的情形,朱元璋泪流满面,又赠送很多黄金、布帛等珍贵礼品。

1395年8月,汤和在凤阳老家病逝,终年70岁。

耿炳文的结局

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叛乱。

建文帝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那一年耿炳文已经65岁。

耿炳文率领13万军队到达真定。朱棣多次偷袭成功,消灭了耿炳文3万士兵。

耿炳文拥有10万军队,坚守城池而不出战。

朱棣围城3天,主动撤兵,派人到处传播耿炳文大败。

建文帝信以为真,命令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

耿炳文只得返回南京,李景隆统率全军,最终彻底失败。

1403年,也就是燕王朱棣称帝第二年,刑部尚书弹劾耿炳文,说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案。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大臣身上配有龙凤图案,就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

耿炳文知道有人弹劾自己,非常害怕,在家中拔剑自刎,终年69岁。

郭英的结局

郭英与哥哥郭兴一起跟随从朱元璋起兵,负责朱元璋的安全保卫工作。

郭英先后跟随朱元璋,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平定中原、云南等很多地方。

虽然身经大小500多场战斗,伤痕遍布全身,但是,郭英从来没有以生病为借口,辞去战斗,回家休养。

宁妃是郭英的同胞妹妹,所以,朱元璋倍加恩宠郭英。

1397年,郭英跟随耿炳文,平定沔县贼寇高福兴。回到南京后,御史裴承祖弹劾郭英。

朱元璋虽然命令诸戚里大臣议论郭英的罪名,但是,朱元璋最终没有给郭英治罪,赦免了郭英。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当上皇帝,郭英被罢免官职,回到老家。

1403年,郭英在家中去世,享年67岁。

虽然以上4位功臣,不是朱元璋杀死的,但是,除了汤和之外,其他三位的死也是十分凄凉的。

汤和顺应了朱元璋的心思而行事,才能够最终获得朱元璋的关怀,在无法抗拒的疾病中死去。


数学张教员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把天下从蒙古人手中夺了回来,建立了不世之功。说起朱元璋杀人可是出了名的,他想杀的人基本上活不下来,可是有这样一个和尚却是个例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去寺庙,当他来到佛像跟前的时候问主持他用不用跪下。

老和尚连忙说不用,朱元璋又说不跪下不好吧,机智的老和尚赶紧说:现在的佛不用拜以前的佛,现在的佛当然说的是朱元璋,被老和尚称赞成当世的佛朱元璋非常满意。于是他决定不再下跪,老和尚也就逃过了一劫。

被朱元璋杀的最惨的当然是那些开国功臣们了,跟着他打天下的三十多个功臣,最后被他杀的只剩下四个了。这四个人又是谁,能被朱元璋给放过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第一个人是汤和。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跟朱元璋是老乡,还是一条街上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朱元璋在指挥众人作战的时候,其他人都觉得朱元璋跟自己是同辈,不愿意听他的指挥,只有汤和很服从他的命令,虽然汤和比他大三岁。

在作战时汤和英勇异常,即使中箭了还要把箭拔出来接着拼杀。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汤和被加官进爵,成了开国功臣。慢慢的朱元璋不愿意这些功臣们继续带兵了,想要夺走他们的兵权,聪明的汤和早就看透了这一切,他主动去找皇帝说自己不愿意在带兵了,想要回老家安养天年,朱元璋答应了他还给他在家乡建造了府邸,汤和就活到了七十多岁才去世,算是结局很好了。

第二个人是沐英。他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年少时由于战乱父母双亡,被路过的朱元璋发现并收留,当时的朱元璋和他的大老婆没有孩子,就把他手下当了干儿子,对他就像亲生的一样,他十二岁就跟着干爹四处打仗,十八岁就已经是能带兵的将军了,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大功,明朝建立后他被派到云南镇守边关。

后来马皇后去世,他非常悲伤,以至于吐血了,又加上太子朱标去世,再一次打击了他,由于悲伤而死,朱元璋知道了很感动就把他接回来安葬了。

第三个人是郭英。郭英是跟着自己的哥哥参加了朱元璋的义军,一直跟着朱元璋给他当保镖,在攻打陈友谅的时候,朱元璋被陈友谅包围就在即将被杀的时候,郭英赶来救了他,自己也身受重伤,最后大败陈友谅。

渐渐的他也开始带兵打仗成了将军,明朝建立后自己的姐姐又嫁给了朱元璋,就更加有地位了。但是他很聪明,知道皇帝不喜居功自傲的人,所以他就为人低调,让朱元璋很放心。

第四个人是耿炳文。他是继承了他父亲的官职,他以擅长防御出名。他最有名的一战就是抵挡张士诚,在他驻守期间,张士诚多次来攻打都没有成功,反而还损兵折将,他爹也在这一仗中丢了命。为朱元璋打败张士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深受朱元璋的喜爱,明朝建立后他也被封了大官成为开国功臣。被封了大官之后的耿炳文没有骄傲,对朱元璋非常忠心,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

总结这四个人没有被杀的原因基本相同,第一当然是他们的功劳了,第二点才是保命的重要原因,他们知道收敛,知道皇帝最讨厌的就是功臣自大,所以他们尽可能的让自己不那么显眼,低调的活着。


无笔


朱元璋杀功臣的事的确存在,但不至于34个人,最后之剩下4人,题主所言的34个功臣,应该是朱元璋称帝后,封的6位公爵,和28位侯爵,但是仔细翻阅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个说法跟本不成立。

在这34位开国功臣中,的确有人被朱元璋杀害,但有不少人是战死的,或者病死的。

其中,常遇春,李文忠,邓愈,胡大海,冯国用,康茂才,郭英等人都是正常病死或战死的,至于最著名徐达食烧鹅导致背疽复发而死,完全就是胡扯。

再说一下刘伯温的死也不能算到朱元璋头上,大家都知道,刘伯温是吃了丞相胡唯庸送来的药,感觉肚子疼痛难忍,最后坚持了一个月死的,很明显刘伯温是胡唯庸给害死的。

至于“胡唯庸案”的确是牵扯了不少的功臣进去,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胡惟庸的建树非常小,先后担任元帅府奏差、知县、通判等多种低、中级官职,在开国功臣中几乎排不上号,所以把胡唯庸当做开国功臣,实在有点勉强,胡唯庸的上位,有不少运气成分,作为当时朝中势力最大的李善长,胡唯庸就是朱元璋手中的一颗棋子来制衡李善长,然而胡唯庸一方面深得朱元璋宠信,一方面有紧紧的依附李善长,两个人通力合作,居然有架空朱元璋的势头,朱元璋本来看他就不爽了,仔细一查,居然有专权擅决、受贿营私,结党自固、试图谋反以及勾结日本、蒙古等事,这在古代不管是那个朝代,都要一查到底,但凡牵扯进去的人,必死无疑,在胡唯庸的地方搜查到的书信中,只要与谋反有关的,不管是开国功臣,还是皇亲国戚,都会被处死,就算没有参与,知情不报,同样死罪,李善长就是例子,从这一点来说,朱元璋倒没有冤枉他们。

再说一下“蓝玉案”,蓝玉军功确实很大,但他却居功自傲、骄横跋扈,问题多多,如侵占民田,蓄养庄奴假义子达数千人之多,北征时侵占了许多战利品如珍宝之类,还有强奸天元帝皇妃等,就算没有谋反罪,这些也够他死好几次了,但是蓝玉等人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班底,所以看在朱标的面子,朱元璋也仅仅是提醒一下蓝玉,把本该封他的“梁国公”改成“凉国公”,若是蓝玉此时感觉到朱元璋的不快,收敛自己的行为,主动去给朱元璋承认错误,在朱标死后或许能保住性命,但是蓝玉在朱标死后变本加厉了,甚至还要造反,所以牵扯到蓝玉的人,死的也不怨了。

朱元璋想永保自家的江山,想建设一个法制厉行的社会,他绝不允许自己开创的国家混乱污秽,所以他屡出铁碗重拳,而各大功臣呢?都是血火里冲杀出来的好汉,吃过苦,挥过汗,流过血,在天下以统一后都想过得舒服和享受,所以不免有些放纵、恣肆这虽然可以理解,但前提是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

而朱元璋执法的严格又是今天和当时的人们都很知道的,这是一位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六亲不认的严格执法者,朱元璋连至亲戚犯法都绝不宽恕,例如开国功臣、亲侄子朱文正违法乱纪,乃按律囚禁,驸马爷走私捞钱,被发现后,也被按律处死,正是朱元璋的执法严厉,才第一次开创了在立国之初就出现的盛世“洪武之治”,这在以前的朝代是绝对没有的。

所谓明朝开国功臣结局都不好的言论,都是清代才传出来的,尽管朱元璋的大开杀戒很值得怀疑,可是被洗了脑的人们都偏向于这样认为,他们懒得动脑子去质疑,所以他们乐于全盘接受清廷的结论,因为清代修《明史》猫腻多多,首先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还有那所谓的“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居然大多数人都信了。黎民百姓谁不憎恨暴君?文臣武将谁不憎恨屠杀功臣的君主?满清太清楚这一点了,为了让天下所有的汉人都忘怀明朝乃至厌恶明朝,满清的皇帝乃下定决心要把,朱元璋这个千古罕见的君王打造成千古罕见的暴君。显然,要实现这个目的并不难,清廷的统治者们只需把朱元璋屠杀人数的数字改大一些就可以了,只需把一些贪官污吏的死,划分到无过受死的功臣里就行了,只要指使人编造一些所谓的民间传说就行了,显然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满清的计划实施的很成功。


一个老男人历史


题目本身存在争议,笔者所了解的是最初陪朱元璋打天下只有24人。在这些开国功臣里,被他杀掉的只有7人,有4人为国捐躯,而善终的达到13人。能够善终的人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善终者:徐达、汤和、吴良、吴桢、陈德、顾时、华云龙、郭兴、郭英、胡海、李新材、张赫,耿炳文。

若是要找出四个安享晚年的,一定是这四位了:汤和、耿炳文、郭英、沐英。同为开国功臣,凭什么就他们能够安度晚年呢?

汤和:汤和可以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一生战绩显赫,却能够欣然接受朱元璋的封爵。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不争不抢随遇而安。待到年事已高他请求就告老还乡,交出兵权。

告老还乡以后再也没有参加任何政治上有关的事情,安享晚年。对圣上的地位而言,没有任何的威胁。对于这样的人,朱元璋自然没有必要赶尽杀绝,在他死后还给予封赏。

耿炳文:耿炳文与汤和一般,在军事上身经百战,战功显赫。这样一个战功显赫的人,却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朱元璋身上,自己为人非常低调。会拍马屁,哪一个圣上不喜欢这样的人?(朱棣时期被迫自杀)

再者耿炳文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可圈可点。朱元璋还需要他,想把他留着为明朝继续效力。

郭英:郭英平时对待朱元璋就非常的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惹得龙颜不悦。朱元璋在平时相处能够感受到这一点,觉得郭英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因此也就对他放松警惕了。

其次郭英也是宁妃的弟弟,沾了姐姐的荣幸,也得到了不少恩宠。而他也没有侍宠而娇,为人还是十分的低调。一来二去,朱元璋也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沐英: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是和他一起从苦日子熬过来的,有着相似的经历,和他的亲生儿子并无二样。甚至比亲生儿子还多一种亲切感。

沐英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处理事务面面俱到,几乎没有什么错漏的时候,因此他也多次得到马皇后的赞赏。这马皇后可是朱元璋的枕边人,让朱元璋就更加的器重沐英了。

后来沐英被朱元璋指派坐定云南,在小说《鹿鼎记》当中,沐王府说的就是沐英的府邸。也就是说到了清朝的时候,沐英也都还一直为明朝守着江山。


这一番分析下来,读者应该也发现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皇位没有威胁,等到什么时候进退。历朝历代,开国功臣都是君王最后忌惮的人。

譬如,汉代的刘邦先后斩杀了韩信、彭越、英布,均被冠以谋反之罪。建朝之初,开国功臣都被他各种借口斩杀,最后只剩下同姓的诸侯王。

胡惟庸案:而笔者今天所分析的是明朝的朱元璋。 朱元璋诛杀功臣的能力丝毫不弱于刘邦,甚至更甚。朱元璋杀功臣可是创下记录的,这些还需从几件惊天的案件说起。

这其中不得不说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而说起胡惟庸就不得不说起淮西集团的领袖人物李善长。

朱元璋大封功臣时表示李善长并无汗马功劳,只是多年供给军粮,苦劳很大,故而封大国。当时还有一起和他一起被封的人有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邓玉,冯胜。

但是李善长位居首位,诏书中更是将他比作萧何,可见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但是李善长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他非常喜欢嫉妒别人。


以至于后来的李饮冰、杨希圣,他们只是稍微的冒犯了他的权威。就被他禀告给皇上。从而罢免了这两个人。后来李善长权力膨胀到了极点。

他与中丞刘伯温,在一次争论法令的过程中,意见不合,到最后竟然直接谩骂刘伯温。刘伯温顾及到李善长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越发感到不安,告老还乡,可还是没有逃过一劫。

最终被胡惟庸派人给毒死。在封建社会,胡惟庸这样的人一般是活不久的。他行事习惯先斩后奏,擅自做主,风声传到了皇帝耳朵里,又怎么会留他?

而朱元璋本来他的权力欲望就极强,这让朱元璋感到了危机。1380年,胡惟庸被人告发勾结日本,企图谋反。朱元璋终于有了借口让胡惟庸领了盒饭,还乘机株连惩治,以绝后患。

这件事并没有因为胡惟庸之死而结束,还有同党。其实读者也都知道这是朱元璋内心猜忌,想要杀人的而找出的借口。

这一次的搜捕更加可怕,最后就连朱元璋自己最敬重的人,也就是包括李善长,共处决了2万多人,数据十分触目惊心。


蓝玉案:还有一案便是蓝玉案件,当事人蓝玉骄横跋扈。皇帝都是多疑的,而朱元璋又是草根皇帝,他更加不容许人们对他的权威有半点威胁。可是蓝玉功高盖主还不自知,偏偏仗着功劳向皇帝叫板,后果会怎样可想而知。

他还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这绝对是对皇权的挑战。蓝玉正是一路嚣张,一路铺好自己通向死亡的道路,然而此时的他不以为然。

蓝玉入朝上奏,朱元璋控制欲极强,有意不采纳他的意见,他更加不高兴。终于在1393年,朱元璋的第二次屠杀,有人告发蓝玉谋反,随即被逮捕入狱,在狱中蓝玉承认准备谋反。

于是蓝玉也领了盒饭,遭到灭族。野史上说蓝玉死相很惨,遭到扒皮,听来不寒而栗。当时被灭族的有一万五千人,这两场屠杀让这些开国功臣们几乎死伤殆尽,都是他当初起兵时称兄道弟的患难兄弟。

可以共患难,难得同富贵。本以为赢得了天下,就能安居乐业,不料更大的谋杀案却悄然降临。其实朱元璋每天都在屠杀,不单单这两场。


比如太子的老师宋濂因他的孙子牵涉到胡惟庸案件当中被处死,大将傅友德父子同时被处死,朱亮祖父子被鞭打致死等。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我们无法否认朱元璋的功劳。但是它一定在某种程度上,给历史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史之策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共150人,其中最为显赫的为6公爵,28侯爵,而这34位应该就是题主所说的打天下的34人!这34人中确实有一部分为朱元璋所杀,但说朱元璋杀了30个,这是欠妥的!那么这34个人究竟哪些是被朱元璋所杀,又有哪些得以善终呢,今天就让小祁来为您盘点一下!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这34位功臣分别为:

1、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人。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1385年二月病卒,享年54岁。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魏国公徐达画像)

注:徐达最开始是处于第二位的,后来因为李善长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族灭,因此才进位为第一,但徐达作为开国武将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位!另徐达有朱元璋赐蒸鹅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多为野史,并不可信!

2、鄂国公常遇春: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人(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人)。1366年,以功封鄂国公。1369年7月,也就是大封功臣前一年突然病卒,年仅40岁!10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3、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冯胜之女婿。因为大封功臣时,其父已死,因而荫父功,封郑国公!1387年获罪,还是因为父亲常遇春免罪,而安置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

4、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1390年,胡惟庸案爆发10年后受牵连,已经76岁的李善长被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


(李善长影视形象)

5,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1384年病逝,终年46岁,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注:朱元璋怀疑淮安侯华中对其下毒!

6、宋国公冯胜:冯胜,生年不祥,安徽定远人。封宋国公。后来因“胜功最多”,遭朱元璋猜忌,1395年,被赐死!

7、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封卫国公!1377年,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8、中山侯汤和:汤和(1326-1395),字鼎臣,安徽凤阳人,封中山侯,后又于1378年进封信国公。朱元璋还是由汤和写信才加入的起义军,从而建立了大明王朝。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建国后,他选择了激流勇退,主动交出了兵权。而这也正中朱元璋下怀,而最终汤和也得以善终,1395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信国公汤和画像)

9、延安侯唐胜宗:初封为延安侯,后因擅驰驿骑,而被削去爵位,后恢复爵位。1390年,因是胡惟庸同党而被杀。

10、吉安侯陆仲亨:与唐胜宗同削爵,又同复爵,又同样坐胡惟庸案而杀。

11、江夏侯周德兴:因为儿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受株连而被杀。

12、淮安侯华云龙:有人弹劾擅自居住在元朝丞相脱脱的府邸,越级使用元朝宫中的物品,于是朝廷从北平将其召回,死于途中。

13、济宁侯顾时:1379年去世,享年四十六岁,朱元璋甚至因此停朝两日。然胡惟庸案爆发后,顾时位列胡惟庸党朋之首,其子因此被杀,爵位也被削除。

14、长兴侯耿炳文:耿炳文虽然逃脱了朱元璋的魔掌,却没能躲过朱棣。朱棣称帝的第二年,刑部尚书和都御史弹劾耿炳文,说他逾越制度,于是他害怕的自杀了。

(胡惟庸影视形象)

15、临江侯陈德:1378年去世,1390年追坐胡惟庸案,除爵。

16、巩昌侯郭兴:1384年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后因牵扯到胡惟庸案而被削爵。

17、六安侯王志:1386年去世,胡惟庸案事发后,王志也被列为朋党,但因时已死而遂不追究。

18、荥阳侯郑遇春:坐胡惟庸案而被杀,削除爵位。

19、平凉侯费聚:坐胡党被杀,除爵。

20、江阴侯吴良:1381年,吴良在青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朱元璋辍朝三日。

21、靖海侯吴祯:1379年病逝,后因被追认为胡党而被除爵。

22、南雄侯赵庸:坐胡党被杀,除爵。

23、德庆侯廖永忠:僭越使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而被赐死。

24、南安侯俞通源:1389年去世,被追认为胡党,以死而不问责。
(蓝玉影视形象)

25、广德侯华高:1371年死于琼州。

26、营阳侯杨璟:虽被列为胡党,朱元璋命朱棣诛杀杨璟,灭三族,却被朱棣所救,后于1382年挺身护驾而舍命捐身。

27、永嘉侯朱亮祖:违法乱纪,冤杀番禺县令道同,后被朱元璋察觉,从而被鞭死。后被追为胡党,除爵。

28、临川侯胡美:因胡美长女为贵妃,僭同其女婿扰乱宫禁,被赐自尽。

29、颍川侯傅友德:因为跟蓝玉走的近而且战功赫赫,被朱元璋猜忌,后被无罪赐死。

30、东平侯韩政:1378年病逝,得以善终。后其子因为蓝玉案而被牵连,除爵。

31、宜春侯黄彬:坐胡惟庸案死,除爵。

32、宣宁侯曹良臣:1372年,北伐战死。其子牵连蓝玉案,除爵。

33、汝南侯梅思祖:1382年去世,后追坐胡党,全家被杀。

34、河南侯陆聚:坐胡党被杀,除爵。

总的来说,这34人中,在朱元璋时代被朱元璋杀掉的有14人,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一共有20人,而这20人中又有多人是死在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爆发前,由此幸免于难,如果能活到两案爆发时,恐怕也将是难逃老朱的屠刀啊!


小祁说历史


朱元璋确实是一个非常冷酷的人,对于手下的大臣,特别是贪官污吏,剥皮充草等酷刑从不手软,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要说朱元璋杀害杀掉30个功臣,只留下4个,纯属清朝故意妖魔化的。

朱元璋真的曾“炮轰功臣楼”吗?

朱元璋打天下时有很多的开国功臣,但是最后得到封赏的大致有34个,其中有六个人封为国公,其他大将封为侯爵。

后世记载,甚至是小说里,这些功臣被朱元璋杀掉了足足有30个,甚至还出现了“炮轰功臣楼”这样的说法,荒唐可笑。

因为明朝的开国功臣没有一个是被烧死的,大多数都是因为常年征战,伤势过重而死。

朱元璋杀掉的开国功臣都是怎么死的?

明朝牵连开国功臣的两起最大的案件,是“蓝玉案”和“胡惟庸案”。

虽然明朝的很多开国功臣都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赐,家里面有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但是因为这两起案件是谋反案,不在免死之列,很多开国功臣受到牵连而死。

但是要说只剩下四个开国功臣,实在是太夸张了,徐达、刘伯温、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等人都是在明朝建立以后病死的。

朱元璋贫困时在凤阳老家,遭到吝啬对待的地主刘德,都能够得到朱元璋得赏赐,对于没有威胁的、听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实在没有必要一心铲除。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杀害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手下的大臣铁血无情,剥皮充草等酷刑从不手软,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这所谓陪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34个开国功臣,应该是指朱元璋论功行赏的6公爵,28侯爵 。

6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

28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郭子兴

韩国公李善长,在76岁时,因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事后问责,除了两个孙子,全家七十多人,被一并杀害。

魏国公徐达,他的死存在争议,《明史》记载病死,《翦胜野闻》等野史记载是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

郑国公常茂,他的父亲常遇春死的太早,让他得了好处,没什么能力,后来被朱元璋罢黜,让他弟弟做了郑国公,罢黜后四年去世。

曹国公李文忠,1384年,46岁时病死。

宋国公冯胜,功高震主,不知收敛,好几次因为小事违背朱元璋心意,1395年,被朱元璋赐死 。

魏国公邓愈,1377年,40岁时病死。

其他的侯爵不一一列举了。

这34个功臣被杀最多的原因就是1380年胡惟庸案。

唐胜宗、陆仲亨、顾时、郑遇春、费聚、朱亮祖、赵庸、黄彬,这八个人是胡惟庸案牵扯到的,分别在案发时以及追责时被赐死。

胡美的长女是朱元璋的胡贵妃,胡美依仗国丈的身份扰乱宫禁被朱元璋赐死。

傅友德的儿子傅让没有按照规定佩带剑囊,当时朱元璋很生气,但是没有发作。

在大宴文武百官的宴会上,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儿子傅让有些不满,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级,不久傅友德提着两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最后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周德兴的儿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周德兴受株连被杀。

廖永忠被朱元璋以“僭用龙凤”的罪名(就是在家具上使用“龙凤”的图案)赐死。

耿炳文不是朱元璋杀的,是在明成祖朱棣篡位以后遭到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的弹劾,从而畏罪自杀。

34个功臣却只有曹良臣一个战死 所以并不存在朱元璋杀掉30个功臣,加徐达只有16个功臣被杀。

还有著名的刘伯温、胡惟庸、蓝玉等很多遇害的功臣并不在这34个功臣之内。

比如牵连到蓝玉案的一公十三候二伯等功臣也被杀。 一公——开国公常升。 十三候——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永平侯谢成、宜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兴、支平侯韩勋、全宁侯孙恪、沈阳侯察罕。 二伯——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

当然,后期的朱元璋猜疑心比较严重,除了英年早逝的功臣,其他功臣也都战战兢兢,除了汤和活到1395年,其他的大都在1390年之前去世了。


厚德载物49847


34人,杀掉30个,还剩下4个是谁?

题主这34人,应该是指朱元璋论功行赏的6公爵,28侯爵

6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邓愈

28侯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耿炳文、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郭子兴

韩国公李善长,在七十七岁时,因为胡惟庸案被朱元璋事后问责,除了两个孙子,全家七十多人,被一并处死

魏国公徐达,他的死处在争议,《明史》记载病死,《翦胜野闻》记载是徐达病重,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不得不吃,吃完就死了。就算野史说的是真的,个人认为,也不算朱元璋杀的,毕竟那时候的医学,还没有达到特定食物的高度

郑国公常茂,这货就是传说的命好,常遇春死的太早,让他得了好处,没什么能力,后来被朱元璋罢黜,让他弟弟做了郑国公,罢黜后四年去世,估计是被自己傻死的

曹国公李文忠,1384年,46岁时病逝

宋国公冯胜,这货功高震主,不知收敛,好几次因为小事违背朱元璋心意,1395年,被朱元璋赐死

魏国公邓愈,1377年,40岁时病逝

其他的不一一列举了

这34个人,去世,最多的原因就是1380年胡惟庸案发,以及1390年追责

唐胜宗、陆仲亨、顾时、郑遇春、费聚、朱亮祖、赵庸、黄彬,这八个人是胡惟庸案牵扯到的,分别在案发时以及追责时被赐死

胡美、傅友德,两位是随便找理由弄死的

周德兴、廖永忠、耿炳文,三位都是自己作死,僭越礼制死的

其他的大都是病死或寿终正寝

有意思的,34个都是武将,却只有曹良臣一个战死

所以并不存在杀掉30个,加徐达16个,这也不少了

当然,后期的朱元璋猜疑心比较严重,除了英年早逝的,其他人也都战战兢兢,除了汤和活到1395年,其他的都在1390年之前去世了








飞哥讲历史


首先,对于题主的问题比较有争议性,我就只回答一下幸存的4人。

第一位:汤和。汤和和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是发小,朱元璋的参军也是跟着汤和去的,后来也是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汤和也是进行了很多赏赐,汤和也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直到后来朱元璋流露出对于一些掌兵的将军的不满,汤和听了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最后得以安享晚年。


第二位:郭英。朱元璋的近卫保镖,他的妹妹是朱元璋比较受宠爱的宁妃,又因为当初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的时候救过朱元璋的命,后来被封为武定侯,再加上对朱元璋比较了解,尽管战功卓著,一直活的小心翼翼,不好大喜功,尽心侍奉朱元璋,所以得以明哲保身。

第三位: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朱元璋一直把他当亲儿子看待。从很小就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最后镇守云南,多次平定云南叛乱,使大明最不安稳的地方得以安宁,一直对明王朝忠心耿耿,不争权夺利,深得朱元璋信任。所以也没有被朱元璋杀害。



第四位:耿炳文。耿炳文是承袭的父亲的爵位,率领他父亲的军队。征战中也是屡立战功,平定天下后,一直勤勤恳恳为大明守城,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继位后,遭到其他大臣弹劾,畏罪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