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

三郎的Vlog


没有一个人不会喝茶。茶叶的本质是饮品,都会喝,会喝水就会喝茶。如果说看一个人能不能喝懂茶或者说会喝茶的境界,这就要两个方面来说了。

首先是对茶叶的产品本身的属性,就是能够判断一款茶叶的好坏,不能说很准确的给出茶叶的市场价格或者茶叶本身的价值,只要对喝的这款茶叶的理解,对于茶叶色香味形的描述,是否到位,比如一个说红茶要杀青,那一看就是不懂茶,或者说对茶的感官描述,对茶的醇和、顺滑、浓厚等描述的准确 ,那一定就是经常喝茶的人。还有就是形式上的,比如泡茶的方式、行茶的礼仪,品茶的方式都很专业,那一看就是很会喝茶的人。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茶叶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属性,比如感受到喝茶带给身体的反应,或者从与人一起品茶交流,感受到美好的心境。茶是可以让人心静下来的,如果能够从一杯茶中领悟一些东西,是自己有所提升,那就是极大的 收获了。


半闲浮茗


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看几点。一是看他喝茶的外在方式。比如,是用玻璃杯一泡喝一天,还是用紫砂壶泡起了功夫茶,或者玩得更高深,整个宋代点茶法。二是看他对茶的理解,茶行业有一个怪现象,三天为师,好为人师——入茶行业才三天,学了几招,在从不懂茶的人眼里,还是很有杀伤力的,容易被人误以为入行很久;二是茶行业的人,在比较容易得到别人以为高深的眼光中,也更易好为人师。

其实,喝茶的形式并等于会不会喝茶的标准。并不是用紫砂泡的人,就比用碗喝的人懂茶。因为有些人用紫砂也不一定太懂,只是装个样子。而用碗泡茶,也有讲究的,专门就有一种碗泡法的专业喝法。

而对茶的理解,也不是越高深越好,关键在于抓住核心。比如一个重要问题,喝茶究竟主要喝什么,喝外形?喝香味?喝山头?喝年份?——其实,这在茶界早就共论,喝的主要还是口感,无论是陆羽的《茶经》,还是近现代的茶界大师,都认同这一说法。于是,那种在水中开花的茶,那些唯山头论者,其实就是在细节上过度追求,而未抓住问题的本质与核心。

总结一下——

杀猪杀屁股,各有种的杀法。喝茶也一样,方式不论,适合就好。对的人时空里,对的形式下,只要泡的方式合适,就是会喝茶。

而在茶的理解上,也是要去未存骨,去雾存真,抓本质为上者。





茶者刘吉云


什么是会不会喝茶?茶,谁都会喝。茶,有许多人不爱喝。

一个爱喝茶的人,她一定是很喜欢茶的人,因为喜欢,所以会学习和了解有关茶叶的知识。有句话说得好:一入茶行深似海。也许当时她只是想喝一下茶的味道,女人一般就从花茶,花果茶,养生茶,美颜茶开始,然后接触到了红茶,绿茶,白茶,青茶,乌龙茶,普洱茶。渐渐的对茶叶有了兴趣,于是去结交了做茶叶的朋友,从偶尔去喝一次茶到经常去喝一杯茶。然后发现生活已经离不开茶叶了。

经常喝茶的人,由于在品茶的时候,要静静的细品茶叶的韵味和香甜味,时间久了,就发现自己的性格越来越柔和,品味越来越高,心也越来越静,看待事物的眼光也越来越包容宽广。

于是,每次喝茶会习惯性的先看干茶,再闻杯香,然后一口一口品饮茶汤,把每一泡的滋味都细细的珍藏在心里。

后来,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在别人的眼中成为了一个会喝茶的人,身边的人喜欢听你说茶泡茶,也喜欢上了你这不爱微笑的小姑娘


刘铃言


当一个人把喝茶当做一种习惯、一种情怀、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仪式感时,我相信这个人一定会喝茶。

要想把一杯茶喝出滋味,喝出愉悦,是要有一份心情,一种态度的,有了喝茶的态度才能感知茶的温度,也才能喝出情怀,品出茶的真谛。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在杯中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无论曾经怎样的浓烈,终究是要归于平淡,在喝茶中寻找一份安宁与祥和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会喝茶的人有幸得到一份心仪的茶,它一定不会随随便便就把它泡了,他会邀集三五好友谈天说地慢慢的品尝个中滋味,一起享受品茶带来的快乐。

首先,他会根据茶的种类确定泡茶的茶具,是用盖碗还是紫砂,是煮还是泡......爱喝茶的人绝对不会辜负一份好茶,一定会用最好的茶具泡最好的茶。

其次根据茶叶的品质确定茶水的温度和泡茶的时长;“三分茶七分水”这是茶人最讲究的,没有好水绝对泡不出好茶,要不然就是对好茶的亵渎,宁肯不泡。



再次就是品茶了。当一口香茗沁入心脾,那感觉就如同初恋般的际遇,人醉了,醉在心里,醉在情里,醉在时光里......


嘉渔儿的慢生活


看一个会不会喝茶,分别从三方面来体现:

第一,看茶。茶的类型有多种多样的,而从中看出茶的出处、品质好坏、功能功效者,肯定是对茶有着深厚的理解的。

第二,泡茶。泡茶不是简单的倒进开水就可以了,更多的还要对泡茶工具、泡茶时间以及手上敏捷的动作相结合,对该泡茶时一系列动作熟练者,自然对喝茶不会太过于陌生。

第三,品茶。品茶注重的是色香味俱全的最终检验,一个人在品茶时娓娓道来,不断地表述茶的不寻常之处,那这个人必定是会喝茶的。



湘子111


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我个人的判断并不复杂,其实也是自己对茶叶的认识,鲜香甘润,色香味形。这是对茶叶也好,喝茶也好最简单的认识,我是把茶叶归类到食品副食品行列的,所以聊天聊茶的时候也经常用食品安全的基本办法去分辨茶叶的优劣。

我对颜色的要求,色要活,不管是红茶还是绿茶,氧化得灰蒙蒙的是存放时间过长了,有些过度乌黑发亮的有工艺处理等等,汤色呢透亮,浑浊的不是好茶,酱油汤更不是。

香味就简单点舒心的香味,豆花香是上选,其他清香,甜香等不限。但是牛皮哄哄的腐木,发霉,青臭等除外。

味道呢,茶叶喝起来不苦涩,甘润。所以我一般只喝芽级茶叶,吃菜都吃白菜心呢,大叶子茶老梗茶就少点吧。

形状也不复杂,完整,完整,完整。叶子要完整,芽级呢成成朵成形最好。特别指出一点像祁红这样的工艺碎茶例外。

最后最重要一点保质期,茶叶是农产品有机物,容易氧化变质受潮,保质期自然是要的。吹嘘越陈越好,不要保质期,发霉也是山头年份的,对不起我当不是骗子就是傻子,再不济也是装犊子。


龙井茶痴


喝茶?

谁不会喝茶?

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排末尾,是生活最后的必需品,渴了就喝呗,有啥不得了!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不再是仅仅满足一般生理上解渴需求,已上升到一种文化,且愈演愈烈,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划成了茶文盲!


前些日受朋友之邀,去茶楼与一大师谈点事,我汗流浃背赶到时,大大的楠木茶桌边上已座了七八个男女粉丝,大师面色和悦叫一姓何的女士给我们上茶,身着旗袍的何女士起身用茶夹给每个人洗杯烫杯,然后用精致的紫砂壶慢慢给每个小碗杯注入清亮的茶水,气氛庄重肃穆。



刚放上茶船的小杯还没来得及推到身前,口干舌燥的我就抓起微型小杯一饮而尽,端起紫砂壶又欲再倒。猛然间感觉有些不对,抬头观望,发现在大师的的带领下,大家正摇头晃脑深闻茶香,然后右手端茶左手盖住嘴上方轻呷慢咽,突然间感觉有些尴尬,不知是否该继续解渴还是慢慢等待。这时何女士悄悄来到身边,声音温柔,话语分量极重:喝茶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你要慢慢学到!



学?我喝了几十年的茶了,还需要学?她使给我使了一个眼色叫我看她示范,她用兰花指轻轻端起小茶杯 双手搭棚把茶水轻轻送到嘴边优优雅雅的喝了下去。身着旗袍的她侧面看上去身材凸凹有致,双手也正好遮住了她凸起的小龅牙,突然想起王朔那懵逼的眼神:——“看上去很美!”,她若是穿上和服看上去可能会更搭。繁琐的花式一点解不了我近渴,事情没谈成,茶也没喝舒服便早早便告辞了。


其实他们这喝法并非是什么中国茶道,也不代表中国的茶文化,应属日式茶道。中国台湾、潮州的人爱这样折腾,台湾又是受日本茶道的影响,日本人的茶艺也是从中国过去的,只不过他们把茶艺增添了更多规矩改称为茶道。



再多的规矩门道,如果自身没有净心放下,也进不了茶的文化世界。现在很多老板都在办公室或家里置办了功夫茶,一边跟你谈茶的品质,茶的价格,一边在电话里破口大骂下属工作不得力,显然没有品出茶的真正韵味。关于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我很推崇茶学家庄晚芳先生归纳的基本精神:“廉、美、和、敬”。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更随意:“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再看郑板桥如何喝茶: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他们喝茶无不透出至清、至廉来。如果茶为富贵奢华之品,这些傲骨定是不会喜欢的。其实茶文化更多是一种意境,人们说的文人身上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之相配意境内涵更为丰满。关于这方面的深入解读,专家大师有更多专业阐述,可搜查观看。


过于注重花式喝茶也不过是一种茶艺,茶技,甚至会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什么喝茶必备茶器,科学喝出茶的微量元素,更容易让人觉得是商业炒作。


茶!毕竟是个饮料,一种清苦带醇的饮料。先喜欢、先上瘾吧。你完全可以在家里独自泡上一杯自己喜欢的茶,随茶叶的翻滚沉淀,去苦香缭绕的茶雾里寻找仙知仙觉,再去领悟文人们那些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优雅淡然,淡淡的喜欢便开始慢慢升起。如果上是不了瘾,无论茶司仪、茶姑娘、茶教授,茶学院都搞不了多久。反正我是一个有严重茶瘾的人,跟乾隆皇帝一样 ,“君不可一日无茶”。对茶,是一往情深。更希望几千年传下来茶文化不要变了茶的本味!


锦清霖


茶,在中国,是神一般的存在。

它即能接地气的出现在市井贫穷人家,

也会被达官贵人们奉若上品。

而更妙的是,整日珍馐玉食的富贵人家不一定就会喝茶,而贫穷困苦的人家也不一定不会喝茶。

茶,只愿意跟尊重它懂它的人交流、亲近,带给他无限美好的体验。

那么,一个人究竟会不会喝茶要怎么看呢?

窃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一、形

何为形?就是从外在的、表面的一些现象来看。

比如,茶器茶具。器具不在于是否足够名贵精美,而在于喝茶的人是否足够用心养护。

会喝茶的人,他的茶器茶具一定是干干净净、摆放得当的。而一些所谓的老茶客,会特别强调,茶杯茶壶不要洗得太干净,要让茶垢留在杯上壶上,这样即使白开水冲下去也会有茶香,余并不以为然。

再比如,泡茶时的姿态气质。虽说并不是每一个人泡茶时都能动作优雅,但是真正用心喝茶泡茶的人,都会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看他泡茶,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是引领你渐入品茶佳境的前奏。

二、态

态,是指对待茶的态度。

大家都熟知“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东西,口渴了,泡杯茶来喝是最正常不过的了,要什么态度呢?

是的,这是茶的实用性,它能解渴,甚至关键时候还能解毒,有时候还能治病。我们只要了解不同的茶的特性,就能好好的运用茶,让它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你了解茶,所以茶就能帮到你,是茶对你的回报。

但咱们还有一句“琴棋书画诗酒茶”,此时的茶,是极风雅的,而中国茶文化的无穷魅力也正由此而渊源传承,不断升华。

此时的茶,则具有了更多的艺术气质,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此时饮用茶,更多的时候不叫“喝茶”,而叫“品茶”,有时候也叫“喫茶”。“喫茶去”,有一种超然的调皮,透出一种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心态,在这纷繁浮躁的时代,是大多数人的向往。

一个爱喝茶、会喝茶的人,在泡茶的时候,会自然的流露出对茶的尊重,泡茶之前,会认真的温壶洗杯净手,认真的收拾好桌面茶席,同时也收拾好心情,准备进入到享受品茶的状态。

余一直认为,只要你认真的对待茶,那么茶一定会不断的回报你美好和惊喜。

三、意

有言云:禅茶一味。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演进,茶几乎成了禅天然的具像反映,喝茶似乎可以较直观的阐释很多关于禅的道理。

所以,喝茶,很多时候也被赋予了禅意。

一个会喝茶的人,往那儿一坐,就能创造一个安静却又轻松的意境,会让旁人自然而然安定下来,准备好品饮香茗。

四、识

一个会喝茶的人,一定会具备一些基础的茶叶知识,识得茶的种类,辨得茶的优劣,才能懂得什么样的茶该用什么样的器什么样的水如何去泡才能好喝,才能把茶的特性激发出来。

如果一个人以上四点都做得不错,他即使不能对茶说出什么成篇的道理典故出处来,他也是个会喝茶的人;反之,一个人谈到茶的时候,就算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但是以上四点做得不好,余也并不以为他是个会喝茶的人。






好物成悟


要看一个人会不会喝茶,你首先要看他(她)喝茶时的整体外在表现。一个人喝茶时,茶叶知识娓娓道来,哪个山头,形香色叶底如何如何,他就是会喝茶的人吗?

非也——他是个有茶叶品评知识的人,但他却不一定是个喝茶的人!

喝茶是什么?是为了解渴吗?是为了了解茶叶知识吗?前者仅仅是喝茶,后者仅仅是在学习!

一个会喝茶的人,之所以喜欢喝茶,肯定不仅仅是为了解渴,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茶知识!

一个会喝茶的人,喝茶对于他而言,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代表一种文化情怀,代表一种灵魂对话!

他也许静静坐在那里,看似随意却很虔敬地端起手中的茶杯,一言不发,悠闲自在地慢品细尝,如品一杯美酒,完全陶醉于其中。

他也许随意而坐,随着每一口茶汤入口,不急不躁地向你一一道来:这款茶好在哪里?你会跟随着他饱含真情之语,与他同游佳茗妙境,亦步亦趋地体会那美好感觉!

真正会喝茶的人,他静若处子时,是因为他已沉醉其中;他口若悬河时,是因为他己乐在其中。

遇上一杯好茶,再遇到一个会喝茶的人,此时此刻,亦复何求?




珍草养生阁


一杯品尝、二杯解渴、三杯如牛喝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