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降将都当了炮灰?

宋江领大军征剿王庆,暑热难进。公孙胜大施法术,弄来凉风爽气,祛除军中暑热,大败刘智伯兵马。吴用建议趁军威大振之际,攻取山水盘纡的宛州。河北降将孙安等一十七员将官愿意为先锋,攻打宛州。那一十七员降将是:孙安、马灵、卞祥、山士奇、唐斌、文仲容 、崔埜、金鼎、黄钺、梅玉、金祯、毕胜、潘迅、杨芳、冯升、胡避、叶清。宋江派张清、琼英夫妇统领十七员降将,往宛州城征进。宋江到底不放心征田虎时投降过来的将官,所以要让自己人张清夫妇统领他们,以防不测。宋江的意思是,既然你们被形势所迫,能够投降宋江,也就会在形势危急的时候投降王庆,还是防着点比较好。事实上,这些人很多都当了炮灰,而那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却一个都没死,岂不怪哉?

是不是降将都当了炮灰?

孙安等一十七员降将要报团取暖,也要建立功勋。是他们看到水泊梁山的好汉们建立功勋以后,眼馋了吗?还是要出人投地,给宋江和朝廷一个好印象?他们要当先锋是不是被水泊梁山的好汉们排挤所致,亦或是被宋江、吴用等人长期忽视有关?他们要当先锋是自愿的还是被逼迫的?一时说不不清楚,或者多种情况兼而有之。他们是原来跟随田虎作乱的乱党,投降宋江之后,就是大宋的人了。但他们一起抱成团,要做攻城的先锋,就很让宋江放心不下。但宋江有自己的心思的,他正是要让这些人前去送死,充当炮灰,以此保全梁山好汉的弟兄们。投降过来的将官属于道德上的变节,被提倡“忠义”的梁山好汉们所不齿,遭受冷落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当然要出人头地,要给梁山好汉们看看,他们是如何立下战功的,他们要证明自己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汉。况且,征战王庆以来,屡战屡胜,王庆兵马似乎不堪一击,这正好是个立功的机会。他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不料,他们想错了,直接当了炮灰。

是不是降将都当了炮灰?

王庆队伍里也有猛将,也有会用兵的人。宋江等人打下宛州城以后,功劳簿上记的是关胜、林冲、张清,并孙安等众将功次,十七员降将并没起主要作用,或者起了主要作用而被梁山好汉们记成他们自己人了。到隆中山北麓的时候,王庆手下猛将縻胜出马,把十七员降将里面的降将文仲容、崔埜斩于马下。文仲容立功心切,不顾了性命;崔埜要为文仲容报仇,却敌不过縻胜。二人双双阵亡,紧接着就是攻打纪山时阵亡的河北降将金鼎、黄钺。金鼎和黄钺要抢头功,双双出阵,会战王庆手下的猛将袁朗。金鼎被袁朗用钢挝打碎了脑袋,黄钺被活捉,可能也被斩杀了。两军再次对阵的时候,王庆大将滕戡让军士挑着黄钺的首级押着五千铁骑冲锋陷阵,看来,黄钺确实是死了。卢俊义带兵攻打西京的时候,山士奇被王庆大将酆泰一铁简打死,不幸阵亡;卞祥被毒火鬼王寇灭用火烧死,替卢俊义争取了逃跑的时间;唐斌带一千兵马护送前来看望宋江的萧让、金大坚和裴宣,路上遇到伏兵,被縻胜杀死。至此,十七员降将死了七个,而梁山一百单八将却一个也没事。事实摆在那里,不由得让人费尽琢磨。

是不是降将都当了炮灰?

死了的七员降将大多是立功心切,低估了对手的实力,才命丧当场。他们为什么要立功心切?因为他们是降将,长期以来被梁山一百单八将排挤在圈子外,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而且不重用他们。自从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后,就确立了以宋江为首的牢不可破的一百零八人统治集团,他们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有的比亲兄弟还亲,他们是过命的好朋友。虽然一百零八人当中也有亲疏远近,有各种利益小团体,但在“忠义”思想感召下,大家都紧密团结在以宋江为核心的领导周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对于那些后来投降过来的将领,他们就要分别对待了,毕竟他们不属于一百单八将领导集团内部的人,而且还要时时防备他们叛逃。于是,那些降将就备受冷遇,阵前被梁山好汉抢去头功,即使立了一等功也被记录的人记成二等获三等功,把一八零八人中的梁山好汉记成一等功。他们要想翻身,就要豁出性命抢头功,结果将军难免阵前亡。他们要用立功来洗刷投降变节的耻辱,却没成想当了梁山泊大军的炮灰。这正是宋江所希望的,排挤他们就是要他们愤而冲锋在前,战死沙场,免除他们再次叛乱的后顾之忧,一举两得,一石二鸟,堪称心机重重,谋杀人命。

是不是降将都当了炮灰?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前,对于投降过来的朝廷武将,诸如花荣、秦明、呼延灼、徐宁、董平等人,都是厚待有加,信任有加。说实话,人家是朝廷命官,能到水洼落草为寇就是看得起宋江等人,宋江诚惶诚恐还来不及呢,一见人家被擒,就要假意让位,以此收服人心。依照招安大计,宋江对那些朝廷降将非常重视,甚至想通过其中一两位引荐,接受朝廷招安。他才不肯排挤人家呢,更不肯让人家当炮灰,而是把军功都让给这些有征战经验的武将,让他们成为部队的主力,他们早晚要回朝廷,封妻荫子,为以后招安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这些人带兵,军队可以朝正规方向发展,一步一步靠近朝廷。等到真的招安的时候,即使那些杀人放火的强盗反对也无济于事,因为那些投降过来的朝廷武将已经掌握了军队的领导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宋江能直接指挥他们。英雄排座次之后,无论是原来的朝廷将官还是杀人放火的强盗,都成了一家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尤其是招安之后,宋江摇身一变成了大宋征讨逆贼的先锋官,手下的弟兄们都成了大宋的兵将,对待那些从叛军投降过来的将官当然要区别对待了。此所谓“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悲哀的是,宋江刚刚被招安马上就以朝廷先锋的身份征讨叛军,却忘了他以前也是叛军领袖。他把梁山一百单八将弄成一个集团,把那些后来加入的降将排斥在领导集团边缘,直到他们自己前去送死……

是不是降将都当了炮灰?

可能编故事的人、说书人、写书人都故意那样说、那样写,让那些从叛军投降过来的将官前去送死,以此显示梁山好汉的骁勇善战。但又分明露了马脚,打纪山的时候,宋江对弟兄们说:“俺闻李懹手下,都是勇猛的将士。纪山乃荆南之重镇。我这里将士兵马,虽倍于贼,贼人据险,我处山之阴下,为敌所囚。那李懹狡猾诡谲,众兄弟厮杀,须看个头势,不得寻常看视。”什么叫做“须看个头势,不得寻常看视”?就是说,我们一百零八将弟兄都是立了战功的人,不必要去冲锋在前,要打头阵还是让那些降将们去吧,他们当了炮灰,战功还不是你们的?不要去送死……

是不是降将都当了炮灰?

另外,河北降将的阵亡为后面梁山兵马征方腊损兵折将埋下伏笔,起了铺垫作用。先是降将阵亡,接着就是梁山好汉接连死去,预示着宋江招安路线的巨大隐患以及付出的巨大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