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湖湘文化傳承的聖地

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下,坐落著一座始終讓人魂牽夢繞的嶽麓書院。當代大儒饒宗頤先生曾為嶽麓書院題“斯文在茲”,可謂恰如其分。嶽麓書院得此美譽,其實並不是因為其揹負的秀美靈嶽,也不是因其面朝的碧水湘江,更不是書院建築的古樸和環境的幽靜,而是因為千年以來書院培養的人才影響大,是矢志興學的士紳百姓的頑強毅力令人驚歎,是問道求學的師生們秉持的理念散發的攝人光芒。

岳麓书院:湖湘文化传承的圣地
岳麓书院:湖湘文化传承的圣地

學府宏開,興學不輟

中華文明素以世俗化的文化教育作為立國的基礎乃至根本,這在世界各主要文明形態中堪稱罕見,也是中華文明繁榮發展、綿延不絕的核心要素。我們所說的書院,歷史上主要是作為官學體系之外由地方士紳主持興辦、百姓各界熱心支持的一種民間辦學模式。這一對後世影響巨大的人才培育形式萌芽於唐,崛起於兩宋。在書院創辦、發展和定型的過程中,湖南從未缺席,甚或有開創之功,尤其是嶽麓書院,自宋以來一直名列天下,多數時候被尊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唐末五代,戰亂頻仍,卻有兩位僧人在嶽麓山下購書建屋、初建學校。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應讀書人之請,將唐代二僧草創的學校建成一所正式的學府“嶽麓書院”,初設“講堂五間齋序五十二間”,奠定了講學的基礎。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州守李允則擴建,基本形成書院講學、藏書、供祀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的規制。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山長(即院長)周式,並頒書賜額,“於是,書院之稱聞天下”。

“鑿開泮水通洙泗,養就魚龍化碧湘。”千年以來,風雲時變幻,皇朝肇建又瓦解,豪門興起復沒落,嶽麓書院辦學的環境也時好時壞。然則,只要社會稍稍安定,那些有遠見、敢負責的地方士紳、官宦和百姓們,一定要想方設法有時還要冒著各樣的風險,或修葺、或規復嶽麓書院落敗的院子,更有多次在廢墟上覆建或重建書院的史載。嶽麓書院歷宋、元、明、清各代,基本得以興學不輟。隨著清末改革學制,廢書院,辦學堂,辛亥革命後改高等學校等,直至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因襲增拓”,均依舊址擴建,絃歌得以不絕,氣象更復萬千。

岳麓书院:湖湘文化传承的圣地

“山長以學行淑人,儒吏以循良馭世。”嶽麓山下這座古老的庭院,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湘人為了保護、復興書院而付出的艱辛,也用多種方式表達著她的溫情和敬意。千年以來,諸類豐富的文獻記載著為嶽麓書院的創建、修復、發展和繁榮而奉獻的先賢、先儒、名宦、鄉賢等。祭祀曾是我國書院規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旨在樹立模範以教育、引導生徒,起到見賢思齊、勸誡鼓勵之效。祭祀孔子及其賢弟子是嶽麓書院創辦既有的規制。為了使後人銘記在興學辦院、育人成才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名宦和鄉賢、名師和院生等,書院後來不斷增設祭祀之處,至清末竟有30餘處,受祀者近百人。書院師生定期祭祀先聖先賢,既是為了樹立頑強的意志和強烈的責任感,也是高度認同和立誓銘記歷代先賢先儒、名宦鄉賢創立和發展書院的勞績。

作育人材,濟濟滄滄

作為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的風采,既不僅僅體現在古老的歷史和完備的規制,也不僅僅體現在精神擔當和學術成就,根本上是體現在所培養的人才燦若群星。

“懷古壯士志,憂時君子心。”歷史上,嶽麓諸生“不徒以文章,亦非迂談道學比也”,他們的主要成就還在於經世濟民,這與張栻確定的“傳道以濟斯民”的教育方針密切相關。教學上,嶽麓書院倡導不務記誦、辭章、功名而求審思、明辨、慎思、篤行,旨在造就傳道濟世之人才,堅持教學、研究並重的高等學府氣度,也成為各地書院效法的榜樣。

岳麓书院:湖湘文化传承的圣地

歷朝歷代,嶽麓書院都不缺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碩學鴻儒,他們不僅自己尋夢,也維繫著求學者的夢想,兢兢業業地做著別人的圓夢人。前述宋代著名學者周式因惦記著山間庭院的生徒,婉拒了宋真宗擬授國子監主簿的任命。爾後在他的精心經營下,書院學生大增,湖湘學風亦愈加純厚。南宋時期被稱為“東南三賢”的著名理學家張栻,傾其心血將嶽麓書院打造成聞名全國的理學重鎮、湖湘學派的學術基地。與張栻為道友的文化巨人朱熹,兩度講學嶽麓書院。在湖南任職期間,心念書院學子,竭力將嶽麓書院打造成“道南正脈”。他白天理政,晚上涉江講學,常至夜深。元朝的劉必大、劉安仁、吳澄,明代的陳鋼、楊茂元、王守仁、張元忭、鄒元標、吳道行,清代的車萬育、李文炤、王文清、羅典、歐陽厚均、王先謙,晚清民國時期的楊昌濟、李達等等,諸先賢大儒在此前後主持講席、教授諸生。正是他們孜孜矻矻,一代代地接續經營,才使這所千古常新的書院,不但持續煥發強烈的文化吸引力和思想創造力,而且成就了許許多多志向高遠、才華卓著的求學者。

從宋代的“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興將相,什九湖湘”,可以舉出一大批彪炳史冊的嶽麓書院歷史人物。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時指出:“作為湖南大學前身的嶽麓書院在歷史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之才。”僅以近代中國為例,即先後湧現了以陶澍、魏源、賀長齡等為代表的經世改革派,以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等為代表的洋務運動領導者,以譚嗣同、唐才常、熊希齡等為代表的維新變法志士,以黃興、蔡鍔、陳天華等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以楊昌濟、範源濂等為代表的教育家,以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鄧中夏、李達等為代表的共產主義者。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列舉了從古代的孔子到現代的錢鍾書共39位傑出思想家和學者,湘籍有7位(毛澤東、周敦頤、王夫之、魏源、李達、翦伯贊、呂振羽),多與嶽麓書院及接續的湖南大學有著極其深厚的淵源。

“地以人而勝,人以道而存。”從嶽麓書院到湖南大學,千百年來始終堅持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教育理想,高揚愛國務實、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倡導實事求是、學貴力行的治學精神,秉持開放自由、兼容幷蓄的辦學理念,培養和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之才。歷史已經邁入華夏兒女矢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湖南大學黨委提出了“實現嶽麓書院全面現代復興”的時代新使命,我們期待與社會各界一道,共同擔負起這一重大歷史使命,併為之努力奮鬥。

(選自《新湘評論》)

岳麓书院:湖湘文化传承的圣地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

  • 湖南出臺20條措施支持市場主體促生產穩發展

  • 口罩能重複使用嗎?能用酒精消毒嗎?

  • 寧心丨勇做合格答卷人

  • H5 | 致敬英雄 抗疫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