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2月10日,國家衛健委正式頒發了《外省對口支援湖北16市對照表》,同之前流傳的一省援一市不同,有部分城市是多省援助,也有一省援助多個城市。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這個一省援多市,就是山西省,在表單上,分外顯眼。山西省挑起重擔,確實令人意外。


2003年非典,山西是疫情大省,肆虐的病魔,屬實把山西人摧殘怕了。但怕歸怕,山西依然鼓足勁、加起油,補足短板,在此次新冠肺炎爆發前,山西建成了一棟專門用於傳染病治療的負壓樓,未雨綢繆,正好派上了用場。肺炎擴散後,山西省無論是響應速度、重視程度、資源調配,都做到了快和準。


山西不是醫療大省,全省的醫院在全國也排不上什麼號,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的“中國醫院排行榜”中,無論是醫院還是科室,山西都無一上榜。


山西也不是經濟強省,2018年山西省人均GDP 45328元,遠低於64644元的全國平均水平,在所有省級行政區中排名倒數第七,後面只剩下一些西部省區。2019年全力促轉型促升級,雖然增速亮眼,但依然排名倒數。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這樣的醫療條件,這樣的經濟水平,扛下湖北三市的對口援助,才更顯得彌足珍貴。


有人說,山西對口援助的三個城市,不是地級市,城市並不大,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截止2020年2月11日,仙桃市確診438例,天門市確診261例,潛江市確診90例,共計確診789例,遠超荊門市的656例,而荊門市,是由經濟大省浙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同援助。


山西面臨的挑戰,很難!


但山西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不可不說不出彩。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截止2020年2月11日,山西省共有122人患新冠病毒,治癒28人,無一人死亡。治癒率高達22.95%,居全國前列,遠超湖北省的7%和北京的14.03%。


我想,正是因為山西省如此的成績,才讓國家放心的把重擔交給山西。


山西不強,輿論的聲浪自然比不過其他省份,山西也不爭,平時在全國也沒什麼存在感。


這次,我想用我的聲音,來記錄山西一省的堅強之聲,來為山西抗疫一線的醫療工作者,搖旗吶喊。


山西之內,奮勇救援;山西之外,精誠奉獻。


截至今天,山西已然派出四批援鄂醫療隊,對於山西來說,這幾乎抽光了山西醫療力量的精兵強將。


我做了一張表格,統計了山西援鄂醫療隊的出征情況。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山西已經派出了600多人的醫療隊援助新冠肺炎,最早一批在大年初二就馳援湖北。數字冰冷,卻全是白衣戰士的勇猛,他們毅然逆行,背影偉岸,但他們也是丈夫、妻子、父母和子女。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每一支醫療隊都只用了半天左右的時間就集結完畢,集結之時,很多人還穿著工作服,他們是直接從崗位前往集結地。


36歲的王婷是山西省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的一名呼吸內科主治醫師,17年前,70多歲的奶奶坐著輪椅把身為醫生的爸爸送上支援太原抗擊非典的戰場,17年後,66歲的爸爸把作為醫生的王婷送上前往武漢的飛機。


早早就報名參加第二批馳援的王婷,在請願書中寫道:“當年,爸爸參加了抗擊非典,現在輪到我了。”


王婷的行李箱是個舊箱子,這是臨行前爸爸拿給她的。當年父親去支援抗擊非典,用的就是這個箱子。


王俊平,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但他更大的頭銜,是省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中,年紀最大的醫生。2003年,山西省人民醫院接診全省首例非典患者,王俊平就是參與救治的專家組成員之一。


說起在湖北的工作,王俊平對來自老家的記者說:“從早晨7點半開始工作,到下午5點半,中間吃飯,吃完飯後繼續工作,基本上不喝水,完全防護了,然後上廁所什麼的,我們就帶尿不溼。”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他們只是幾百名隊員的縮影,山西醫療隊每一名隊員,都身負重大的責任,他們的使命和擔當,支撐起他們,成為最偉大的人。


從前用煤炭照暖中國,如今在能源轉型形勢下,山西依然甘願奉獻。


建國初期,東南沿海快速發展,缺煤缺電,好,山西把煤燒成電,用特高壓送往東南,繁榮送給祖國海岸,汙染留給自己。


山西人從不小氣,而且,還很敞亮。


外界對山西人有很多很多誤解,山西並非人人都是煤老闆,相反,

山西人並不富裕。早些年真正在山西採礦的,多是來自南方的商人,而這幾年伴隨著山西省煤礦整合,全部煤礦已經收歸國有。煤炭的豐饒讓人們只知山西的資源,反而忽略了,山西自古以來,就是鍾靈毓秀之地。


李唐龍興之地,論景,五千年地上文明看山西;論人,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秀水青山,逸康樂才情;奇棟文傳,樹皇廷風景。


說武功,春秋戰國有李牧、廉頗,大漢徵北是衛青、霍去病,關二爺來自山西運城,尉遲恭、薛仁貴大唐名將,楊家將滿門忠烈名滿華夏,輝煌大唐由此出發。


看文人,更是浩如星海。荀子、霍光、狄仁傑、“初唐四傑”王勃、“詩佛”王維、王之渙、王昌齡、王翰、盧綸、溫庭筠、司馬光、柳宗元、白居易、元好問、白樸、鄭光祖、羅貫中……哪一個不是聲名赫赫,如雷貫耳?


山西也出美女,衛子夫、貂蟬、隋文帝的獨孤後、楊貴妃、石評梅。


這些名字,都不用介紹,幾乎婦孺皆知。


過去終歸是過去,但先賢也能代表一個地方的文化、性格和潛質。


如今的山西,狠抓能源轉型,天漸漸變藍,街道寬敞潔淨,經濟正在蓄力,太原地鐵也快修好了。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一省挑起三個市的山西,有什麼本事?


山西人就像拓荒牛一樣,悶聲努力,踏實,奉獻。


山西有信心,在全國抗疫一盤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山西也有信心,快速發展,後來居上。


山西並不強大,但山西正在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