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父母总是看不见自己在努力?

云起雷鸣0822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到底为什么?如今,这批“被打击”的孩子长大了,为人父母之后,却一个劲儿地表扬孩子。从“表扬缺失”到“过度表扬”,这个弯转得有些急,再慢一些吧。

曾经,有一大批中国式父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甚至无情打击孩子,绝不能让孩子“翘尾巴”。

如今,这批“被打击”的孩子长大了,为人父母之后,却一个劲儿地表扬孩子,绝不能让孩子“没自信”。

从“表扬缺失”到“过度表扬”,这个弯转得有些急,需要踩点儿刹车,再慢一些。

著有《终身成长》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只有适度表扬才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最近,姜文做客《十三邀》,当被问及“你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他竟然说到:“和母亲的关系一直都处不好,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而高兴。”

作为中国最有个性的演员兼导演,即使获得再多的影帝,也无法掩饰内心得不到母亲肯定的遗憾。

即使平时对自己再严厉,他想母亲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应该还是会夸奖他几句吧。

可是,很多美好总是在想象中,现实依旧那么残酷。

那天,他将考上中戏消息,兴奋地告诉母亲,母亲也只是看了看,并没有很开心的样子,甚至“啪”的一声扔在一边,说:“你那衣服还没有洗呢,别给我聊这个。”

后来,给母亲买房子,她也没有表现得多高兴,还不去住。

母亲总是爱说别人拍的电影不错,却不爱看他的电影。

孩子最重要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很多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这是孩子一生温暖的底色,也是行走一世的重要力量。

而持有固定型思维的家长总会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无论孩子做得有多好,获得多少成绩,却总也不得到肯定和赞许,最终在孩子心底留下伤痕。

姜文坦言,自己在生活中其实很不自信,是一个不会生活的人。

他眼神里流露出的茫然和落寞,让人看了有些心疼,再坚硬的盔甲,都有自己的软肋。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最爱你的人每天都在否定你。

有种缺憾是江湖地位,金钱名利都无法弥补的,年纪越大,遗憾越深。

“电影里如鱼得水,不拍电影的时候,回到现实,面对的依然是跟十几岁的时候一样的困境。”

人类深层次的渴望,就是得到表扬,特别是至亲的肯定。

“求求你,表扬我”成为多少孩子心中的呐喊。

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话,“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对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有的表扬模式太单纯、泛化、敷衍了,她没有根据儿童的发展思维和特点进行有效回应。

无论孩子做什么,她都用相同重复的话进行反馈。

夸奖就像是口头禅一样,时间久了,幼小的缺乏辨识力的孩子,就会对“表扬”上瘾,进而主动索取。

稍大些有辨识能力的孩子,自然能察觉出家长的表扬是不真诚的,没有内涵的,进而产生厌烦心理。

所以说,表扬孩子这件事,绝对是件技术活儿,不是每位家长都能游刃有余。

作家毕淑敏曾分享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简直惊为天人。

收下朋友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朋友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走开之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朋友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

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区。”

“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后来,朋友向教授女儿道了歉,表扬了她的礼貌。

或许,有人会认为教授过于大惊小怪,甚至有些苛刻了。

其实,不然。

在《终身成长》一书里,斯坦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表扬孩子,关键点就在于你在给孩子灌输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她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同样是遭受挫折,有些孩子可以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挑战自我,而有些孩子却容易自暴自弃,不断自我否定。

原来,孩子的思维模式起了重要作用。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即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主要由先天决定,后天改变的空间不大。

而使用“聪明”“漂亮”“很棒”“有天赋”等词语夸奖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

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即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等,有先天的部分因素,但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

而用“努力”“坚持 ”“勤奋”“不断练习”等词语来夸孩子,就容易使其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所以说,夸孩子不是简单的事情,使用正确的夸奖方式,能帮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他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而夸奖方式不当,却会让孩子害怕困难,一味退缩并且轻言放弃。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每个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的评价。

为人父母,就是要不断向孩子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

正如《终身成长》中提到的,“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即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成的成就。”从而,不断的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可以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恰如其分的称赞,不匮乏,也不泛滥,不空洞,也不敷衍。

最终,可以将有效的鼓励,转化为坚持不懈的勇气,驰骋于生活的海洋里。


思念先生的信箱


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任何想法的形成和改变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看不见你的努力,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 你不努力的形象,在父母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了。虽说“三日不见,当寡目相看”,但若你之前在生活中是怕吃苦,怕流汗,那么你的父的确很难改变他们的看法。其实人眼看到的景象往往带有主观色彩。就算是他们自己的亲儿子,让他们形成了不好的看法,恐怕也一时难已改变。可能还是因为你之前不努力吧!
  1. 父母的要求高,你所认为的努力在他们的眼中却很平常。
    实际上,我们的父辈都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困苦的经历,他们的生活阅历是很丰富,充满沧桑。一点点生活中的风吹草动,在他们眼中可能就不算什么。或者你的父母比你还忙,你的努力也就不起眼了。
  2. 也许父母不能理解你吧!比如说现在我们好多人都在做网络工作,每天加班加点很是辛苦。可是在父母的眼里,就觉得我们在电脑桌前干坐着,啥也没干。这的确让人很无奈。
  3. 也有可能你的父母看到了你一时的努力,之所以没有说出来,是他们希望你能一直坚持。因为“三分钟热度”的人太多,你的父母不确定你到底能不能一直的努力?
  4. 还有就是好多人会“假装自己很努力”。在我上学的以及教学的生涯中就见过有好多这样的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都表现的很努力,但心思都在别的地方。父母可能也无法确定你是不是这样的人?

若你的确很努力,并想让你的父母认可你。我觉得你可以这样做:

  • 与父母好好沟通,让父母了解你。好多人和父母住在一起,一日三餐也在一起,但实际上他们彼此之间并不了解,沟通也仅仅是日常的交流而已。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几十年,而心灵沟通的次数却寥寥无几,这样的家庭太多了。你要和父母多沟通,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让父母了解到你的努力。
  • 让你的努力结出胜利的果实。人的一生,虽然过程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往往只看结果。因此你要坚持你的努力,不轻易放弃,当你的努力会有回报时,你的父母一定能看到。

总之,任何努力的坚持都是及其困难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认可。但这都是外因,只有专注自己,你的努力才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努力。


套路物理


看不见你努力,应该是没有看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家长想要你科科满分。对于毕业进入社会的来说,家长要有车有房……

或许有的时候他们不是看不见你不努力而是想让你更努力一点。父母应该算是过来人了,怕你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完全照顾好自己,怕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肩膀不够宽阔,不够有力量,怕你撑不起一片天……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快乐,可以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生活。现实不允许家长对孩子放松。

不是看不到你们不努力,而是想让你们更努力一点!

如果真的感觉累了,敞开心扉跟父母沟通吧。



六十八点六九


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的问题,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从不鼓励,肯定自己孩子的点滴进步,其实赞扬比责怪,埋怨更有效,可惜中国式家长觉得骂你说你是为你好!


Heidyw


说明父母接触的范围以及圈子太小,没有共情能力,这个也不能怪父母,毕竟和长年的生活圈子以及生活习惯有关,你也无法通过一两次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因为你所经历的事情,他们并没有经历过,人只有经历过某些事情才会明白一个道理,就像郭德纲说的:活到80岁,他没有经历过这件事,那他也不能明白,那怕他只有几岁,他经历过,他也懂得

所以不要埋怨,做好自己,砥砺前行


王雪龙VIP


您好:

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所以您自己认为已经很努力了,他们还是看不到。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从有了孩子之后,他们便寄寓了全部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当然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学习成绩问题。他们认为学习好,将来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当您真的考上了,他们才会心满意足的露出喜色。一旦没考出去,他们就会极其懊恼的骂您。

另外就是方法问题。有的家长采取鼓励的方法,孩子也能接受而继续努力。有的家长采取否认的方法而激励前进,实际您的努力他们真没看见吗?看见了,只是说出来怕您骄傲、放松。

那就再加把劲吧,人的一生中真正拿来这样系统学习的时间不多。加油!

祝成功!


尤主明


不是看不见,只是沟通太少,你不说父母不问肯定不知道,或许乘年轻抽时间多陪陪父母,泡杯茶可以畅快的聊人生,一杯酒可以聊创业和生活。沟通多了才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时光匆匆而过或许会发现父母真的老了,心系的还是子女。


稻飞虱111


不是看不到,而是结果不满意,或者没有看到结果,很多父母,在他们眼里过程不重要,就想知道结果好不好


娱乐情泪


因为他们比我们更努力


田晟嘉滴宝贝


因为不信任还有传统教育导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