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的死,究竟是因为天花还是梅毒呢?

fj时间会记得


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也是咸丰帝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其生母就是那位垂帘听政四十八年的慈禧。同治帝6岁即位,19岁就驾崩了,他的死因一直是清宫疑案,正史说他死于天花,野史说他死于梅毒,还有人说他是被慈禧所害。

患梅毒而死

关于同治帝的死,当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是死于梅毒。说“(慈禧)太后不知恶疾,强以天花治之,愈治愈重”,结果误了时间,送了性命。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之所以会有死于梅毒之说,可能是与同治帝生活放浪,微服纵欲有关。

有野史说同治帝碍于家庭无乐趣,就出去找妓,后来患病找来太医,太医看出是梅毒又不敢说,反而请命慈禧怎么办?慈禧说这是天花啊,治吧!同治帝怒了,朕放浪形骸患了梅毒,你竟然当天花给朕治?太医说太后命也,您就认了吧,于是同治帝就被治死了。

说同治帝家庭无乐趣,出去招妓也不是毫无根据,当时慈禧经常干涉同治帝的夫妻生活,搞得同治帝非常反感,因而就跑出去寻欢作乐。又怕大臣们撞见,专门找那种下三滥的地方。这事不止贴身太监知道,就连恭亲王、帝师翁同龢都知道,翁同龢在日记中就经常提到同治帝懒于读书,经常十天半个月不读书,就是因为晚上出去,白天没精神。

患天花而死

关于同治帝所有的病例和翁同龢的日记,都指向一种可能,那就是天花。在《同治13年10月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中,明确记录了同治帝阴气不足,天花不出,以致发热头眩,身体发出疹子。

根据太医诊断分析,同治帝从发病到死去前后只有36天,是出天花致死。初期像是得了感冒,发烧,之后“头面周身正中央杂痘颗粒”出现,不久后背后出痘,接着引起了腰腹部和口腔感染,因此太医开的药方全都是祛毒的。

虽然按照史书和太医等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但患天花后之所以毒热深陷,没法治好,有可能是因为同治帝纵情声色,导致气虚肾亏,而这一切,虽然不是慈禧刻意造成的,但是她却纵容同治帝外出淫色,不加阻拦,以便大权独揽。


邯郸醉


当然是因重度梅毒而死。同治皇帝性欲很强,在宫内又受到慈禧太后的压制,加上每天翻的那几个牌子都是名门贵女没有技术,床上索然无味,于是经常偷偷出宫嫖妓。当时北京的妓女分为四档,同治皇帝因为怕被大臣撞脸,不敢去高档的妓院,因此只能去比打立柱,打通铺略微强一些的三等妓院,当时没有安全套等安全措施,同治皇帝又很年轻,嫖妓前没有对这些低等妓女检查身体是否有病的经验,造成了他的梅毒感染。发病后慈禧为了顾及颜面强制命令太医按天花治疗,并且医案注明是天花,只是让偷偷给他服用一些解毒汤,结果感染未能控制住,加上同治皇帝纵欲过度身体虚框,很快阴茎溃烂浑身感染病发而亡。同治皇帝死后慈禧严密封锁消息,并且秘密处死了诊病太医和被同治皇帝宠幸后感染梅毒的很多小宫女,很多都是带着身孕被勒死的。至于被同治皇帝感染梅毒的皇后,虽然怀有龙胎,慈禧太后为顾及颜面和自己的地位,也逼她自尽。同治皇帝死前双目失明,阴茎“臭不可闻”,浑身溃烂,完全就是梅毒晚期症状。


超甲巡2


翁同龢在日记中曾经称同治皇帝死于天花,实际上这是其有意做的掩饰,一国之君竟然死于可耻的花柳病,传出去自然有损皇室体面,于是翁同龢在日记中不得不稍加掩饰,说同治皇帝死于花柳病,实际上在清朝现存的史料中也统一了口径说同治的突然离世是因为患上了天花,然而在清宫医案中却详细记载了同治皇帝发兵时的症状,起初同治皇帝有稍微的淋巴结肿大和下体红肿的现象,但是同治皇帝并没当回事,因为羞于启齿就这么拖着。

然而仅仅过了三个周之后,同治皇帝就已经病入膏肓了,病毒已经侵入五脏六腑,御医们已经回天无力了,慈禧太后召集御医全体出动,为同治皇帝会诊,实际上很多太医已经看出端倪,但是却不敢明说,因此各执一词,有人说同治皇帝患了天花,慈禧太后大惊失色,急忙让御医们开药,御医们也只好将错就错,开出了治疗天花的药方,十天之后,同治皇帝病情加重,御医们束手无策, 太医们实际上早就明白同治皇帝患的病是比天花更可怕的病——梅毒。

这种通过性传播的疾病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而且死相凄惨。慈禧或许也明白了真相,但是此时的同治皇帝已经病入膏肓,此事断不可被外人所知,两宫太后对外宣称同治帝得了天花,此时的同治皇帝已经无力处理朝政,十一月初八上午,两宫太后在同治皇帝的病榻前召见了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大臣们瞻仰圣颜发现同治皇帝容颜憔悴,目光微露,身上布满红色斑点,大臣们明白此次召见的弦外之音,心里明白同治皇帝恐怕是再难痊愈了,于是便一起奏请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慈禧心中虽为儿子的重病感到心焦,但是却为大权再度回到自己手中感到无比欣喜。

十一月二十日,同治帝的病情似乎得到了缓解,红疹逐渐消失,溃烂处也开始结痂脱落,但太医称“余毒未尽”,其中的潜台词不言自明。同治帝依然动弹不得,全身剧痛,腰腹部红肿,不久病情来得更加凶猛,肿处溃烂,溃烂处越来越多,脓血流出体外,恶臭渐渐散布整个宫殿。太医们用“外用拔毒膏”反复擦拭,在此期间,同治皇帝的皇后多次前来看望,同治皇帝是很爱这位皇后的,但是慈禧却对她十分厌恶,甚至想废掉她另立一位,同治皇帝万般掩护和哀求才没有废掉皇后。

然而慈禧太后却限制同治皇帝到皇后处休息,同治皇帝心灰意冷,似乎是与母亲赌气,竟然多次拒绝母亲给自己选中的妃子,到外边的花街柳巷去风流,最终染上了花柳病,慈禧平时对同治非常严厉,虽是他的生母,但是同治皇帝每次看到慈禧都战战兢兢,反而跟慈安太后非常亲近,有烦恼事也跟慈安说说,慈禧得知后心中更是不满,与儿子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同治皇帝最终忍受不了压力才做出了极端举动,同治皇帝身患重病时,慈禧太后虽有悔意,但是对权力更有着无限的疯狂追求,最终慈禧虽然获得了权力,但是却失去了儿子,同治皇帝最终因花柳病全身溃烂而死,成为了清宫不敢外传的丑闻。


野史共享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独子,清朝最后一位正统传承的帝王。这个6岁登基,亲政时间仅有一年多的幼年君主,因为其母慈禧太后对晚清政权的绝对把握,而存在感极低。相对于其在位期间的默默无闻、傀儡生活,同治皇帝的死因却成为了至今仍争论不休的晚清谜案。

在比如《清史稿》、《清实录》、《起居注册》等诸多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中,同治皇帝的死因只有一个,就是“天花甫谢”。也就是说,面对清朝入关以后严重威胁满清皇室的大敌——天花,拥有大清王朝最具优势之医疗资源的同治皇帝也未能侥幸逃脱,和其先祖顺治皇帝一样,猝然崩逝。

《清实录·穆宗实录》中,对于同治皇帝的驾崩原因,就有着明确的说明:

本年十一月适出天花。加意调摄。乃迩日以来。元气日亏。以致弥留不起。岂非天乎。

而且,在故宫档案馆中收藏的《万岁爷用药进药底簿》中,明确记载了同治皇帝病情和治疗过程的详细信息。在这份档案中,详细地记录了同治皇帝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发病,召见御医李德立、庄守和入宫请脉,直到十二月初五日同治皇帝驾崩期间整整37天的脉案及所开处方,而且还明确记载了同治皇帝所用106副汤药的情况。

这份档案先后经过医学界专家教授研究论证、北京医院医务处的医学证明等,得到了众多清史学者的认可和信服。

但是,1989年,在《文史哲》杂志中,刊登了一份名为《清御医后代谈同治之死》的文章,作者即为曾经为同治皇帝诊治过天花重疾的御医——李德立的后代。

文中对于同治皇帝的死因,有着如此说明:

曾祖父(御医李德立)奉诏入养心殿请脉之初,已经看出是梅毒之症。为了慎重起见,曾约请当时有名的外科御医张本仁会诊,一致认定是梅毒大疮。

在李德立将同治皇帝并请上报慈禧太后以后,为掩饰这一皇室从未出现之丑闻,慈禧太后竟然下令御医,以病症类同之天花予以治疗,以掩盖同治皇帝身染“难以名状之病”,有损皇家颜面之事实真相。

对于李德立后裔在文中说讲述的历史真相,清代文人梁溪坐观老人所著《清代野记》中,巧合有着相似的记载:

载淳专觅内城之私卖淫者取乐,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传太医院治之。太医院一见大惊,知为淫毒,而不敢言,反请命慈禧是何病症。慈禧传旨曰:“恐天花耳。”遂以治痘药治之,不效。帝躁怒,骂曰:“我非患天花,何得以天花治!”太医奏曰:“太后命也。”

帝乃不言,恨恨而已。将死之前数日,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至洞见腰贤而死。

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帝后宫生活横加干涉后,让“遂于家庭无乐趣”的同治皇帝,随性放弃了整个后宫,在恭亲王之子载澄的带领下,“出而纵淫”,以致身染梅毒。可在得知同治皇帝真实病症以后,慈禧太后为了顾全皇室颜面,掩盖同治皇帝患病事情而下令“以天花治”。药不对症,同治皇帝也只能“恨恨而已”,全身溃烂而亡。

除此之外,在同一时期的诸多民间文学作品中,对于同治皇帝“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等病情真实情况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

那么,同治皇帝到底是驾崩于天花重疾还是梅毒之疮呢?

笔者认为,或许李德立后裔和当时民间诸多文献的记载内容,才是同治皇帝年仅19岁驾崩的真相。

顺治元年,多尔衮率领八旗军队入关,并未经历过天花病毒而丝毫没有免疫抗体的满洲将士乃至满洲皇室成员,就曾领教过天花恶疾的厉害。

一代猛将爱新觉罗·多铎、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就是清朝统治阶层崩逝于天花恶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鉴于此,曾经身染天花而侥幸得以存活的康熙皇帝,对于天花的预防和治疗特别重视,并逐渐建立了一整套大幅度降低天花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皇室子弟种痘预防体系。

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和完善,清朝皇室在天花预防、天花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解决了天花恶疾对皇室成员的巨大生命威胁。也就是说,同治皇帝所在的年代虽然国力贫弱、内外交困,但其身染天花的可能性非常之低。

而且,在诸多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中,并未见同治皇帝身染天花以后,宫廷循例进行的“出宫避痘”安排的记录。

所以,笔者认为同治皇帝就是驾崩于梅毒之疮,而非天花恶疾。也真是因为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帝病情的刻意隐瞒和药不对症,才让这个年仅19岁的帝王不治身亡。

参考文献:《清史稿·穆宗本纪二》、《清实录·穆宗实录》、《清代野记》、《清代野史大观》、《文史哲——清御医后代谈同治之死》、《万岁爷用药进药底簿》


正说清代十二朝


关于同治帝所有的病例和翁同龢的日记,都指向一种可能,那就是天花。在《同治13年10月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中,明确记录了同治帝阴气不足,天花不出,以致发热头眩,身体发出疹子。

根据太医诊断分析,同治帝从发病到死去前后只有36天,是出天花致死。初期像是得了感冒,发烧,之后“头面周身正中央杂痘颗粒”出现,不久后背后出痘,接着引起了腰腹部和口腔感染,因此太医开的药方全都是祛毒的。

虽然按照史书和太医等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但患天花后之所以毒热深陷,没法治好,有可能是因为同治帝纵情声色,导致气虚肾亏,而这一切,虽然不是慈禧刻意造成的,但是她却纵容同治帝外出淫色,不加阻拦,以便大权独揽。


老罗说世界


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清朝的十位皇帝,1856年生于紫禁城储秀宫,1861年登基,1875年去世,终年19岁,在位13年。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历来就有很大的争议,有的说是死于天花,还有的就是死于梅毒。那真相究竟是什莫呢?

根据清廷档案《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记载同治帝连续发了多天的高烧”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以及”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等症状,这些都是出天花的症状,档案同时记载了同治帝的皮疹分布在额头,发际,面颊逐渐延及臂膀,躯干和下肢,多见于身体暴露部位,成离心状分布。后来同治帝的病情有所好转,皮疹逐渐结痂,天花一旦结痂就意味着并几乎就好了,可是后期同治帝又皮肤感染,而且越来越严重,使同治帝逐渐丧失了抵抗能力,最后导致全身衰竭而突然死亡。

里一种说法是死于梅毒,梅毒在清朝时被称作"杨梅大疮”。一国之君得了梅毒绝对是不光彩的事,更何况是处在封建意识非常严重的古代,清廷可能为了掩人耳目捏造了同治皇帝患病的真相,曾担任同治帝御医的李德立的后人李镇也证实了这种猜测,他说他的曾祖父在为同治帝把脉时已经发现是梅毒的症状,为了慎重起见还邀请了另外一个御医一同诊断分析病情,结果两人的诊断分析结果一致,就是梅毒。

同治帝死于梅毒的说法只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没有文字方面的记载,人们普片认为的天花不会轻易丧命,民间常长把出天花叫做“天花之喜”就是这个意思,更何况堂堂一国皇帝,国家医术最为精湛的医生都在皇宫,怎末就那麽容易死呢?


微风书房


同治皇帝6岁当了皇帝,正是应了网络上让人焦虑的那句话,“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当然同治19岁就因病医治无效死了,同样走在大部分同龄人前面了,关于同治之死,有天花和梅毒之争,两个都有道理。只不过天花之说有正史记录,梅毒说法都是野史,史学家们都认同天花之说。

正史记载,皇帝死于天花,证据是当时的御医们的描述,类似于现在的病历记录,包括对症状的描述和用药记录,症状的描述符合天花,用的药物也都是治疗天花的药物,可见当时医生们诊断就是天花,这些都是有确凿证据的。所谓白纸黑字,其他说法都是坊间传说,更像小道消息,而天花之说毕竟是当时正规的文字记载,应该是有比较强的可信度,归根结底,史学家认同同治帝死于天花。尤其是1990年《清宫医案研究》出版,公布同治患病期间的全部医案,最后结论:“历来对其死因传说纷纭,多谓因微服冶游,‘杨梅上天’。现有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初五日脉案表明,当系死于天花。权威的定论平息了学术界和民间的猜测,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同治死于天花”的论断。

当然,民间说法也有民间道理,老百姓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有野史记载皇帝经常出宫到八大胡同,感染梅毒也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以皇家的权威,修改所有的医案,保守秘密也是完全可能的,大家换个角度想,如果皇帝真的是死于梅毒,宫廷医案能如实写吗?恐怕还是会写成天花,要想做出一份完美的医案,销毁所有证据,想来也并非难事。但是梅毒从感染到死亡,往往需要较长的时期,同治皇帝死于19岁,确实发病有点早,也不太符合逻辑,但是如果考虑政治因素,明明患梅毒,而御医因迫于政治压力不敢按照梅毒治疗,故意以天花记载并治疗,导致患者加速死亡,似乎也说得过去,而且清廷皇子自幼都有接种天花疫苗的条件,种痘的预防效果不能和后来的疫苗相比,但是清朝末年皇帝得天花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梅毒和天花这两个传染病在当时都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死于哪种疾病都完全可以理解。


感染科李侗曾


1.

1875年,年仅19岁的同治帝载淳的死了。他的死因,众说纷纭。

官方说,同治死于天花。据御医日志记载,同治“脉息浮洪,头面周身疹中夹杂之痘颗粒透出”,而且病情来势凶猛,很快就让他毙命。

但是,民间更愿意相信同治是死于梅毒。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问题来了,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怎么能这么不检点而做出这种下三赖的丢脸事呢?



2.

同治帝与皇后阿鲁特氏感情很好,相亲相爱。但同治的妈,慈禧很不喜欢阿鲁特氏,经常给她穿小鞋。慈禧希望同治能和自己喜欢惠妃好,可是同治非常讨厌这个惠妃。

慈禧于是限制同治帝宠爱皇后,强令其移情于慧妃。同治非常郁闷,时间久了,好难受,干脆外出微服私访,寻花问柳。

同治怕被觉察,不敢去京中较大的妓院名楼,专门找隐蔽的小妓院、暗娼等。这些野店,阿猫阿狗都做大爷,就是污秽的地方。



3.

造化弄人,让同治真的中招,他很快就从从烟花巷院染上梅毒。

开始时,同治也没当回事,但随后病情恶化,脸面、背部出现疹痘斑点,才害怕起来,召御医诊治。御医诊看后,大惊,情况很严重,不敢瞒着,就向慈禧汇报吧。慈禧获悉,气得要死,大骂这个没出息的儿子,并做了最高指示:一定要封锁消息,只对外宣布说皇上染上天花,很快就能亲政。

4.

于是,活马当成死马来医,同治被当做了天花病来治疗。治错病,吃错药,同治的病一点也不见好转。

同治大怒,责问:“我患的又不是天花,为何以天花 治!”

太医摊手耸肩,回奏:“这都是太后的命令啊。”

同治愤恨不已,但也没法子,只能流泪哭泣。


梅毒在当时是绝症,慈禧以天花治之,明显是为了掩盖丑闻,以免丢皇家的脸面。所以同治后来就日益病重,下部溃烂而死。

5

其实,在晚清那个乱糟糟的时代,同治的死,也算是解脱。同治的一生,就是被这个皇帝的位子给败坏了。

同治的爹是咸丰。咸丰被英法联军赶出北京城,在31岁时也死掉了,留下了6岁的同治和26岁的慈禧这对孤儿寡母。


在母亲慈禧的运作下,6岁的同治被推到了政治舞台中央,做了皇帝。

从此,同治就失去了童年的乐趣,每天都在演戏:上午去养心殿摆摆样子,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下午到弘德殿读书学习。

但是,同治贪玩,不爱读书,“见书即怕”,是个典型的愚钝孩子。同治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折奏未能读”,连“在内背《大学》皆不能熟”。对同治来说,读书,甚至做皇帝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6.

同治是个付不起的阿斗也就算了,可惜连命都活不长,这让慈禧这位当妈的情何以堪啊!

此时的慈禧,40岁,失去了儿子,他在这个世界上又变得一无所有了。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慈禧很明白:要向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拼命抓住权力永不放手!这就意味着,慈禧愿意抛弃慈母爱心,而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冷酷无情让任何对手都惊粟颤栗的人。

一个懦弱的同治死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慈禧诞生了。


历史早知道


公元1875年,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因病去世,同治皇帝也是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去世时最年轻的,根据清朝官方史料记载,同治皇帝是因为患上天花最终不治身亡的。但是与此同时坊间却始终流传着另一个版本,那就是同治帝死于梅毒。一百多年来,关于同治帝的死因,始终有着这两种说法。

一、天花死亡说:

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同治帝确系得了天花之喜。后世历史学者在研究解析同治皇帝当年的脉案后也得出结论:同治帝确实是患有天花而死。天花这种病在当时虽然属于恶疾但是并非不治之症,早在康熙年间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治疗天花的方法,但是慈禧太后和当时的大臣们没有为同治皇帝积极寻医问诊,反而企图靠拜佛求神来治好同治帝的病,最终同治帝因患天花耽搁而死。

二、梅毒死亡说:

同治皇帝大婚后,因皇后不是慈禧太后中意的人选,所以慈禧太后强令帝后分居,而同治帝又不喜欢慈禧太后为她选择的慧妃,于是就经常一个人独宿在乾清宫,后来,血气方刚的同治帝在恭亲王之子载溦的撺掇下开始微服出巡,由于怕撞见大臣,所以同治帝一行都是在暗娼进行的。而后来同治帝染上梅毒后,太医不敢据实禀报,则一直按照天花的方法治疗,同治皇帝最终不治身亡。我们也很难说当时的太医不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去办的。


总之,不管是哪种说法,都与慈禧太后有撇不清楚的关系,晚清宫内的很多悲剧都是慈禧一手造成的,慈安之死、同治帝后之死、珍妃之死、光绪之死的矛头都指向了慈禧。同治帝的短暂一生是不幸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悲剧,作为母亲的慈禧太后该负有多少责任呢。


历史课课代表


估计是天花,因为北京在李闯王进北京时就闹瘟诊,后来清朝的好多皇帝皇族也得过传染病,反正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吧,当然有很多人免疫存活下来。清朝的时候记得好像东北也闹过瘟,不传到北京菜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