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鬆老寨,曾經一把火燒過的貢茶園


曼松老寨,曾經一把火燒過的貢茶園

有一段時間流行“苦味”才是成年人的喜歡。可我就是喜歡花漾水甜的味道,所以在春茶剛長芽的日子我去了曼松。

從普洱市驅車到曼松村,歷經高速路、縣道,再到村路,全程需要7個小時左右,這已經是近兩年的好路況了。

曼松的茶屬於中小葉種,因為一開泡就花香盪漾、湯水甜潤而出名,像喝了蜂蜜水一樣,從嘴巴到喉嚨的甜。

知道曼松,到過曼松的人不多。

到過曼松,知道曼松分為王子山、背陰山,還有極小的一個曼臘旁邊傣族寨子的人就更少。

瞭解曼松的茶有兩座山,知道曼松“可以說有古樹茶,也可以說沒有古樹茶”的人更是愈少。

清楚王子山和背陰山的茶葉有什麼區別,而且茶樹又分小樹和高杆的更是沒多少人了。

這就是山頭普洱茶的微妙所在。

通常喝山頭普洱茶的人有三種。

第一種是喝茶到痴、極度追求細微差別的老茶人。不計所有隻為滿足口腹相思之慾,是真正的茶中饕餮。

第二種是不懂茶,卻喜歡茶需要茶,但求心安的人。

第三種是對普洱茶不怎麼懂,喝上一喝,喜歡了就多藏一些,不喜歡再繼續換茶的人。盛易祥。

這三種喝茶的人都是對的,因為喝茶階段不同,信息獲得不同,這境地當然也不同。但凡事要求個真,既然是喝山頭就要喝個明白。

茶,向陽而生為貴。

從曼松自然村搖搖晃晃一個多小時到老寨貢茶園,王子山位於向陽面,背陰山顧名思議在山的背陰面,所以王子山茶的香氣更為高顯,口感也更為甜潤。

兩者區別,以今年的第一波春茶新茶為樣,先從幹葉外形上來看。

用當地茶農的話說“白白的王子山,墨綠的背陰山”,講的是王子山茶從葉梗到芽頭白毫細密,看起來白花花的一片;背陰山因為陽光照射不足,葉片顏色稍深,白毫短隱。

再從湯色來看。湯色上王子山淺黃而亮,背陰山青黃而亮。

最後從香氣和口感進行區別。王子山青味中花漾蜜韻,弱澀茶湯潤甜;背陰山青味中蜜韻微澀潤甜。區別看似不是很大,但真正的茶的區別就在這細微之中。

當然這只是作者的一口之別,供大家參考。

曼松老寨王子山高杆春茶已開始陸續採摘晾曬,茶香如花似蜜,喝一口剛曬出的春茶,除了新茶特有的青味外,花漾湯甜,從嘴巴到喉嚨的潤甜。

注:

曼松“可以說有古樹茶,也可以說沒有古樹茶”的由來:曼松是清朝雲南貢茶中的珍品,年產100擔而盛名,在清朝末年茶農因為不堪貢茶任務之重把貢茶園的茶樹砍伐焚燒殆盡。現在的曼松茶大多是2005——2006開始種植的小樹茶和高杆茶。而之所以說曼松有古茶樹,是在曼松周邊的倚邦山裡生長一些古茶樹,數量稀少,統稱為曼松古樹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