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岁的生命留在了胶东大地,只留下一个化名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岁的生命留在了胶东大地,只留下一个化名

威海是红色胶东的源头,先后发生过“一一·四”暴动、天福山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涌现出理琪、于得水等众多英模人物。为深入挖掘红色胶东革命历史资源,让革命先烈精神和红色故事代代相传,去年以来威海市启动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已梳理红色印迹500多处,正在分类分批进行抢救保护利用。

为便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开设“红色胶东·红色故事”专栏,陆续推出胶东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系列文章,通过传承先烈先辈优良传统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天福英雄理琪

他为了革命不远千里来到陌生的胶东大地,他是牺牲在胶东革命战场上的最高将领,他留下的只有一个化名和一副画像,但他的事迹和英名却被胶东人民永远铭记、广为传颂。

他就是第四届胶东特委书记——天福英雄理琪。

今天,是理琪同志牺牲82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英雄事迹,献上我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岁的生命留在了胶东大地,只留下一个化名

理琪,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游庄村一个地主家庭,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被派往上海做地下工作。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岁的生命留在了胶东大地,只留下一个化名

理琪来到文登后居住的沟于家村

1936年1月,在胶东革命处于最黑暗、最迷茫的时候,理琪从上海辗转来到文登,他与张修己等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寻找失掉联系的党员,发展新党员,重新聚集革命力量,并起草了《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正确分析中国和胶东地区的政治形势,总结“一一·四”暴动经验教训,使各级党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1936年4月,理琪组织成立中共胶东临时特委,理琪任书记。期间,针对胶东的革命斗争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措施,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1936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理琪被捕。被捕期间,理琪受尽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对党的机密未吐半字。

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理琪被保释出狱。出狱后,理琪很快回到胶东。根据省委的指示,特委决定以“一一·四”暴动保存下来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并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岁的生命留在了胶东大地,只留下一个化名

第四届胶东特委临时会址遗址

1937年12月24日,理琪领导了著名的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揭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为了加强对抗日武装和地方工作的领导,1938年1月19日,中共胶东特委决定成立胶东军政委员会,同时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第三军)司令部,理琪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任第三军司令员。

1938年初,日军占领了烟台等地。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2月13日,理琪率队成功袭击牟平城,在雷神庙与增援的日军进行激战时,身负重伤,转移途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

理琪的牺牲是胶东革命的重大损失,但他为胶东抗战英勇捐躯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岁的生命留在了胶东大地,只留下一个化名

百姓迎送理琪的灵柩

理琪牺牲后,党组织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文登崔家口。1945年,党组织决定把理琪的遗体移葬到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从崔家口到英灵山几百里路途中,沿途村民自发跪在村头,迎送理琪的灵柩。他们用接力的方式,轮换着将灵柩抬到英灵山上,始终没让灵柩落地,用这种最虔诚的方式送英雄走完最后一程。

天福英雄理琪 ,82年前的今天,他把30岁的生命留在了胶东大地,只留下一个化名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内的理琪雕塑

1962年,郭沫若先生为理琪赋诗一首。

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

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

百代东风吹海陆,一方化雨仰宗师。

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

2014年9月1日,理琪同志被列入全国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