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道德经》的你有什么想说的?

千泽翎


我看过几遍《道德经》有收获也有很多疑问。我想说的是《道德经》不是老子想要留世的著作,而是函谷关令尹喜强迫老子写的片段文字。老子写的片段文字不是为了留给好好学习而是为了应付,所以一开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让你云里雾里莫名其妙。老子明知言者不知智者不言但为了尽早脱身运用“道”的原理写下片段文字应付关长。老子才学博大精深虽然留下不多的文字但字字珠玑极有哲理以致后世深入研究。老子说的似是而非没有明确的答案以致后人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哈哈,想读《道德经》的,静下心来从中找点人生哲理,千万不要研究“道”是什么,否则你会钻进死胡同!


舞酒绿林


行无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你不问我不说,我说了也不一定是道,至少不是大家理解的道。

西方说民主必须是普选,我们说民主是民主集中,普选适合欧美西方文化,可民主集中才是符合我们的,可见道可道非常道。

我没有读透,所以在这里胡诌几句。真正读懂道德经的人,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会告诉你多看、多悟,追求自然,找到本来的你、自然的你、最后成就快乐的你!


圣哲同学


看过《道德经》后,我想说的是:

一、品德高尚的人,走的是一条正道,是一条前途光明远大的道路。相反,品德低下的人,走的是一条歪道,是一条前途黑暗短小的道路。

二、品德高尚的家庭、家族,走的是一条宽广的、让家庭和家族兴盛的光明大道,这样的家庭、家族,必将有利、有功于社会,家风正道优良的家族,后辈人才兴起,小者贡献于乡邻、社会,大者将立功于国家社稷。相反,品德低下的家庭、家族,走的是一条狭窄的,让家庭、家族走向衰落,甚至灭亡的黑暗绝路。这种家风不正的家庭、家族,必将出现违法犯罪、祸害乡亲,以至国家社会的人和事。

三、品德高尚的国家、民族,是最有前途和未来的国家民族,这样的国家、民族,吃苦耐劳,热爱和平,勇于担当,乐于贡献,这样的国家、民族,富于创造,英雄辈出,和合周边,利益天下,是其它国家、民族的榜样,这样的国家、民族,既便遭遇天灾人祸,因为总是有一大批英雄豪杰战天斗地、视牺牲为光荣,这样的国家、民族,可历经数千年尤可反复强盛。相反,一个品德低下、无视道德的国家、民族,它就不可以长盛而不衰,不可能永远有好的未来。

《道德经》充满朴素的辨证法的思想,因为其朴素,则《道德经》言道、言德才最为真实。《道德经》的核心要义,就是辨证讲清了“崇道而重德”和“贵德而遵道”的辩证关系,即有道必有德,德高必有道。


沃克特尔


炎热的夏天,人的心情也很容易浮躁,趁此机会,我们再学习一下《道德经》里的名言,让我们心也跟着清净一下,心静自然凉嘛。

一,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仁慈的人,在大义面前才会勇敢,小人只是内强中干,色厉内荏;俭朴淡泊,才能心胸广阔;不骄不满,不敢为天下先,将来才会成为大器。

二,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当和事老,用调解的方法来对治很大的怨恨,即使表面解决,必然还会留下残余的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有懂得宽恕之道,才能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悟道的圣人,无私无欲,从不为自己要求什么,他做一切都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反而自己得到更多,变得更富有。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的道理,越想得到的,偏让你失去,越不想得到的,偏偏就给你。

四,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是永远顺应自然的,看似无为,却是无所不为。看看现在的乱采乱伐就知道,这也算作为,不过是妄为,还不如不为。再看看那些原生态的大自然,没有人去管理,环境却好好的,大自然看似无所作为,其实是大有所为。

五,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这句很复杂,释义很有争议。按大流的解释吧,运动能够战胜寒冷,清净能够战胜炎热。因为书中还有一句“静为躁君”,清净还是急躁的主宰,所以只有做到清净,才能真正达到大道无为的境界。

六,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天道的规律,就是只管利益万物,而不会起伤害之心;人道的规律,就是对人民有益的事要有所为,但却不会争名夺利。

七,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德经.第四章》

道是什么样子呢?道就像无底的深渊一样,虽然高山瀑布、小河流水、涓涓细流等等,都在永不停息的流进来,但是这个深渊却永远也装不满。这就是大道,无穷无尽,永无止境。

八,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战争是不详的征兆,大家都很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去用它。所以《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率军攻城硬拼,那是下下策,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的。

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得。——《道德经.第九章》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你看到好吃的东西,就非要吃个没够,到最后给撑死了,还不如适可而止,吃个半饱得了;稍微有点才华,就志得意满,到处显摆卖弄,早晚会有你难堪的。

十,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看起来挺滑头的人,没准却是真正刚正不阿的人;看起来很笨拙的人,没准是天下最灵巧的人,只是平常人看不懂;看起来木讷寡言,没准是最有辩才的人。所以说,物极必反,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最坏的往往是最好的,最好的也往往是最坏的。





解答文化问题


道德经算千古智慧奇书了,值得国人学习领会,对人生,生活,工作,心态调节都有积极意义。

看道德经尽量不去看别人的翻译版注释版,10000个人心中有10000种道。您自己的道要自己看,自己悟,自己领会,别人领悟的道,不一定就比自己领悟的道更高深。

不看别人注解才开始看着很累,但是,道德经和现在普罗大众书籍不同,看的不是字。而是这洋洋洒洒几千字背后蕴藏的无穷信息能量。用什么去接收和融汇贯通

?

用心!用心才能够跨越时空和老子来一次跨越千年的灵魂学习。

理解道德经的时候大道至简,以尽量简单的方式去理解,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尽量不要想得太复杂了把自己套里面转不出来了。真相有时候很简单,想得太复杂的往往离道更远了。

今生能够悟道,明道,证道,行道!没有白来一遭。


一花一世界一景一菩提


很喜欢看道德经的,希望从中能汲取智慧,丰富内心的灵魂,用行动去体证去悟道,明道。依道而行,就是有道德的人!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的秘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悟者自得。


金子林25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吕显紫mm


突出的感觉有如下几点:

1.老子是一位知行同一的人——即他是一个既有真知性又具实能功的人杰。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伟大思想家”这个名号远配不上老子。

2.老子是在行“不言之教”——即他是在用一种无心之心去教化同类。

3.老子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修行之路——从修行之理念到身心修为的次第上都有极精到极简捷的阐述。

4.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于治国、用兵等世俗类应用的论述看似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实则是出于“护法”的需要。这一做派后世庄子之大德亦如此:明面讲故事,实则那仅是个由头、而重在传道理,但至于后人是否有得或错过全在缘分。

5.道德经中最高级的智慧在于无所用心在于不施加念——故老子有言“道法自然”、“唯施是畏”、“不召自来”。

6.道德经其实在对于道的理悟上提出了两个关键点——即一个原则、一个法则。

这个原则是指在对于道之感知上的同一性,即在空间感性上感而有觉,在时间知性上知而有觉;这一法则是指对于道之体用关系理解上的顺逆双趋法则,即由道之体而用之顺化,由道之用而体之逆归。

7.道德经五千言是一气呵成之作。但其中任何一篇都可与其它部互证自圆,无需他解——故后世旁征博引之众解皆为画蛇添足之作。


一曲凌日


(道德经)简单明了,只是我们看的玄之又玄吧了!不管你怎么理解介可归于一“道”这就是对你自己的认知,也就是万“道”的宗旨。(道德经)开续二十四字,写的明白。道可.道非.常道,这是明理。“道”你不明白是什么,只能说,可有.可无.但你就在“道”中。(万事万物介在道中)名可.名非.常名,这是明心。在你认知“道”时首先要有个实物,可有名.可无名.但必须有个名字认知。即“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精神”领会。就是万物没有名字也要开始,有了名字也就有了事物之“母”——“母”事物之大尔敬谓。所以理解万事万物之时必须要有敬谓之心。八十一章介是以“德”禅述“道”之理。包括任何科学道理都可以套用(道德经)这部公式。


生活147125292


《道德经》这部书并不陌生,虽然只有5000字,但它博大精深,言简意赅,玄妙无极,是流传至今不可多得的精品。

它是老子对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华人民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文献。

它一共81章,分为上下两篇,分别是《道经》和《德经》。上篇《道经》37章,讲述的是宇宙之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幻,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下篇《德经》44章,讲述的是为人处世之方,人事进退之道,也包含了长生久世之术。

它让我们感受到2000多年前的圣哲思想,指引我们的心灵走向光明的通道,读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