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卖的是年份还是水分?

感情深,一口闷,十年老酒,二十年陈酿,一百年窖藏,能让你的年份酒品味历史,唇齿留香,这就是近年来,卖到铺天盖地、风生水起的年份酒,十年酒厂,拥有二十年陈酿,三十年酒业,酿出百年老酒,年份酒概念,引起白酒行业集体“穿越”,它究竟有几瓶真?几瓶假?

今天我们一起深度解读,“年份酒”卖的是年份还是水分?

年份酒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个舶来品,也就是说从西洋过来的。我们很多朋友喜欢喝红酒,我们都知道红酒的年份,是非常严格的。比方说这个,你储存了两年以上,你才能叫VO。咱们有的人熟知XO,XO什么概念,你至少要窖藏八年半以上,才能叫XO。你想咱们说的那人头马系列里路易十三,咱们都知道贵得吓人,那一般来说,都得有四十年以上的酒龄。还比方说,现在中国喝拉菲很火,喝拉菲一提1982年的拉菲,你看这都是有严格年份的。

年份酒,卖的是年份还是水分?


它是怎么实现的呢?欧洲的酒窖,哪年的酒,进到这酒窖里,怎么封存的,它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有严格的检验标准,而且都经过相关部门的一些公证,所以西方这个酒,它有严格的年份限制,也根据这种不同的年份,来界定酒的品质。它也允许不同年份的酒混到一块儿,但是你混完了,比方说1982年的酒和1986年的酒混到一块儿,你这酒就得按1986年的年份来标,它非常严格,所以说年份酒的概念,最开始是从葡萄酒、红酒传过来的,因为它有严格的检测标准。

年份酒,卖的是年份还是水分?


可是到了白酒业推广这年份酒,坏了,什么情况呢?

明明这个酒它才藏了三年,它敢说十年,藏了五年它敢说二十年,有的酒厂刚建了两年,两年前这酒厂开的,它就敢推出二十年原浆来,建了三十年酒厂,这就有百年的纯粮食酿酒,所以这个现象非常非常混乱,有的酒厂成立还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公然叫卖三十年、五十年的陈酿,它成立了十一年,但是它已经出了二十年的陈酿。

年份酒上面标注的,是年份酒的真实年龄吗?真的就是酒的真实年龄吗?是白酒的真实年龄吗?

咱们先给大伙说这个年份酒是从哪年开始推出的,在1997年的时候,古井贡酒酒厂推出了一个叫,十年原浆古井贡,那是中国最早的年份酒概念,但古井贡当时并没有从这个概念当中,获得太多好处。

年份酒,卖的是年份还是水分?


后来腕儿大的酒进来了年份酒推起来了,2004年的时候,茅台酒厂推出来十五年、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茅台酒,咱们当时也知道,这个现在这市场上,十五年茅台卖批发价,基本上还得四五千块钱呢,你等要是五十年的茅台,那就得卖三万多。

2005年,五粮液也开始推出年份酒,十年、十五年、三十年、五十年的,它那也是,十年的比方说,这个五粮液卖几千块钱,你等到这个五十年的五粮液,卖到两万五以上,可以跟茅台的价格差不了太多。

那么跟普通的酒一比,这差距就大了,茅台和五粮液,普通酒一千多块钱,可是一沾上年份酒两个字,马上这个价格一下就上去了。

后来像酒鬼酒及时跟进,结果一线品牌这么干,二三线品牌也接着这么干,纷纷都标注,自己这个年份酒,想在高端市场上分一杯羹。

年份酒,卖的是年份还是水分?


那么有人说你这说就不对了,那人家厂里,就没有真存那些酒吗?人拿出来卖不行吗?

它要是把原浆酒,就直接给你装了瓶卖,固然好,但是这个东西太珍贵了,这价格我怎么定,而且也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很难批量生产。咱们不否认,有一些却是历史悠久的厂家,它当年有一部分酒,搁到酒窖里,搁到山洞里流传到现在,可是为什么我说现在市场上见到年份酒,按照真实的标准来讲,几乎都是假的呢?

首先,哪有这么多酒留到现在,留不到?我们大家想一下,八十年代的时候糖业烟酒专卖公司,烟酒都实行专卖,厂家生产多少,都搁到轻工局的烟酒专卖公司,搁这儿存着往外出卖,当时这酒类是社会的稀缺产品,那基本是出一瓶卖一瓶,而且厂家这酒生产完了,赶紧灌瓶,灌瓶进入流通领域。但九十年代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有一段白酒卖疯了,什么孔府家、孔府宴、秦池酒,都那一阵,中央电视台标王,都是卖白酒的,当时都卖疯了,哪个厂家把酒搁到厂里,不灌瓶不往出卖。如果它真肯留下来,将来卖,当时留下来第一个占库房,第二个占流动资金,所以不可能有哪家厂家把这个酒一直留到现在。除非什么原因呢,它本身要留一些基酒,作为就是后来调味,或者展示的这种用处,再不就搁到那儿,阴差阳错的原因忘了,没人想起这事儿。咱们老百姓家自己留的,倒是真的。你比方说当年留瓶茅台,留瓶五粮液舍不得喝,过了这么多年再拿出来,这可倒真是陈酿了。但是这个陈酿呢,它是等于个人行为,不可能存在那种大规模的商业行为。

年份酒,卖的是年份还是水分?


按照这个标准,你现在看任何一种酒的产量,有那么多的年份酒,绝不可能。不可能这酒是它真存了,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现在拿出来卖给你。有人说那白酒企业胆子也太大,就这么明目张胆欺骗消费者吗?它有它说辞,所谓的这些年份酒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比方说酒厂,它真有存了那些年的酒,拿出来之后,和后来产这个酒搁一块儿勾兑。它假如说存了二十年的酒,它把二十年的酒拿出来跟现在这酒勾兑到一块儿,然后卖给你,就是二十年原浆酒。假如20%是二十年老酒,然后再加80%现在的酒,这就是二十年原浆,就是老的基酒加现在酒混一块儿。至于原先那酒有没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谁也保不了准,恐怕厂家自己真要较真儿,它都说不清楚吧?

还有一种方式是什么呢?这酒窖是老的,比方说这酒窖有六十年历史了,我六十年历史的酒窖生产出来的基酒,那就算是六十年份酒。

年份酒,卖的是年份还是水分?


我这酒里滴两滴那原来那酒,我就算年份酒了。原来说存二十年,我滴两滴,好,二十年陈酿,这种情况也相当普遍。所以很多时候,它这个年份酒基本上都是,老的基酒加上新的酒,兑到一块儿勾兑出来。

对于年份酒来说,时间是最大的成本,曾经有某酒厂总工程师在媒体上坦言,就十年陈酿来说,如果酒体全都经过十年时间的酿造,酒厂所要付出的成本,高不可攀。仅以一个酒厂,每年出厂一万吨来计算,那么其静态库存,必须保持5万吨以上,再以生产一吨就平均占用资金一万元计算,花费总资金达五亿元。其次,高品质白酒的酿造,讲究9次蒸煮,8次加曲,8次堆积糖化,8次入池发酵,7次去酒后,入洞三年方能调出,这其中的人工成本,更是难以计数。

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很多酒厂的“10年陈酿”,就是用食用酒精加水,加香精来勾兑,有的甚至只加入了几滴陈酒,也被厂家整瓶当做年份酒出售。那么这一勾兑,引发了一个新问题,勾兑里头必然要有添加剂,你看前一段时间不是有个名酒厂曝出了塑化剂丑闻吗?这塑化剂是干嘛的呢?主要是用来勾酒的,而且它是勾兑年份酒非常重要的添加剂。因为这个酒如果要不是一个年份生产的,勾兑到一块,你往哪儿一放,时间长了,上下容易分层。一喝,上边上跟水一样,但底下一喝呢,挺有味道,所以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得让它勾兑匀乎了,塑化剂就是让它勾兑匀乎了。再一个年份酒,咱们老百姓咋判断呢?只能根据酒这颜色和粘稠度,就说咱倒到这杯里这么看,一看一溜一溜的,这是不是挂杯的,挂杯不就好的年份酒吗,它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塑化剂就是让酒本身,有粘稠感的、能够挂杯的,让你看着好看的,而这塑化剂搁多了,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年份酒,它还会引发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谜一样的年龄,看不懂的价格,年份原浆、肆意勾兑?年份酒营造的辉煌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