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前文提要:

敵對的父子

阿和是推動[陽光普照]劇情的主要人物。

鋃鐺入獄使他成了家庭和社會的邊緣人,之後又遭遇手足離去、老友勒索、黑道威脅,以及迎接全新的身份——父親。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飾演阿和的巫建和同樣獲得“金馬影帝”提名

同時阿和又是父親的眼中麻煩和災難的製造者,從這個角度來看,[陽光普照]亦是阿和個人的成長故事,電影一步步展現阿文和阿和這對父子間堅冰消融的過程。

從阿和剛出獄後兩人零互動不見面的尷尬場面,再到暖言慰問阿和“打兩份工會不會太累”的隱隱擔憂,直到最後父親發現“父親所給予,永遠比想像的多”。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阿和不但重新迴歸了家庭,還成為凝聚家的力量。

而阿和身上的種種“主動”行為,也折射出整個家庭對父親行為的反噬——雖然父親表面上故作冷漠,佯作敵對狀態,但其實父親的行為始終都是“被動”的,他被阿和帶著往前走。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疏離的兄弟

早幾年前,臺灣的牢裡流行唱《一路順風》《無情》,彰化少年輔育院也會唱《花心》

“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錯過。你的心忘了季節,從不輕易讓人懂。”

前一句說的是阿和,後一句說的是阿豪。

父親阿文自阿和入獄後,對外人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那就是阿豪。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陽光普照]的英文名為[A Sun],“A Sun”與“A Son”同音,父親不認阿和,對外宣稱自己只有一個兒子

阿豪表面上循著父親的意願去補習班重考,其實心中充滿迷惘。片中有一幕,阿豪猛然發現課堂上只剩自己一人的場景,即不明自己身處何方的困境。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哥哥阿豪期盼的,是一隅陰影之地,以躲避持續照射在自己身上的陽光;而弟弟阿和乞求的,是可以在哥哥的光環之下,分得

半縷陽光

敏感善良的阿豪,對家人保持緘默,他的孤單無人發現。相比家人,他更願意將心事告訴初識的小貞——

司馬光與朋友們玩捉迷藏,他找出了所有人,卻堅持還有一個人沒被找到。大家到了一個水缸面前,他們都相信剩下的那個人就躲在裡面。於是司馬光拾起石頭砸碎水缸,卻發現蜷縮於缸裡,瑟瑟發抖的小孩,正是司馬光自己。

司馬光砸缸救了自己,而司馬光,也就是阿豪。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電影在片尾字幕特別感謝了臺灣作家袁哲生,阿豪口中的這個故事,即取材自袁哲生的小說《寂寞的遊戲》,導演鍾孟宏在讀過後說:“我從袁哲生的故事裡找到了阿豪這個角色的靈魂。”

借阿豪的這個故事,電影也揭示了這一出出家庭鬧劇的根源:不是來自外部社會的錯誤或他人的偏見,而是來自內部情感的真空溝通的沉默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陽光普照]用155分鐘,耐心描摹出了一個“家”應有的模樣:有陽光,就必定會有陰影,陰影就是陽光存在的最好證明。沒有人完美,我們都有自己的陰暗面,但正因為如此,才能成為彼此的太陽。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而電影的中這段話,也直接點題了片名,“這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白天與黑暗都各佔一半。但炙熱的太陽其實沒那麼容易擁抱,你會發現所有人都躲在陰影底下”。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導演鍾孟宏談“陽光普照”的含義:“人們會說,父母的愛就像太陽,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但我有時會想,世界上真有什麼東西,是再多也無害的嗎?”

電影的結尾,阿和騎著偷來的自行車載著母親兜風,陽光從樹葉縫隙灑落,薄薄一層,鋪在母子二人身上。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母親滿臉難以置信的表情,彷彿得到救贖,獲得重生,明亮溫暖。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2006年,導演鍾孟宏以首部紀錄長片[醫生]踏上了電影之路。

[醫生]記錄下一位腫瘤科醫生,在治療病童時回望自身的喪子之痛,以冷靜的鏡頭語言,拍出了對生命的熱忱。

但是他之後的四部劇情長片([停車][第四張畫][失魂][一路順風]),卻都與[醫生]截然不同,氣質是冷冽疏離的,充滿了黑色幽默,也絕不刻意煽情,拒絕讓觀眾進入角色的深層情緒。

導演鍾孟宏甚至還說過,“哭戲就像是色情片”。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一路順風]

但是到了[陽光普照],一切又都改變了。

片中使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甚至在某些時刻會讓觀眾覺得正在凝視這些角色,跟著角色同悲喜。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心境和生活的改變,使得[陽光普照]少了荒誕與灰暗,多了溫情和感傷。

“如果我沒有當爸爸,沒有見證或理解到小孩子的成長,我根本拍不出[陽光普照]。”

但不變的是,鍾孟宏的電影仍在探索一種人與人之間的“

異陌感”,那些每天生活在一起,看似親密的人之間,事實上從未真正瞭解過對方。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也有人評價說,“[陽光普照]就是這個時代的[一一]”。但實際上,[一一]是社會性的,而[陽光普照]的視野明顯收窄了,它著迷的是從家庭的失能去窺見一些事。

如果要對比,[陽光普照]或許更像[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除了都有時代的肅殺氣氛以及發生在暴雨夜的復仇事件外,二者都觸及到了同一個話題:在父親期望的重壓之下,孩子會有哪些變化。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雨夜復仇事件:[陽光普照](上)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下)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父親(張國柱 飾)與兒子(張震 飾)牽著自行車回家時,兒子剛因為犯事而被學校處罰,父親便對他說:“你要相信你的未來,是可以由你自己的努力來決定的。”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這句話看似鼓勵的話,實則像一把無形的枷鎖。因為兒子不久前才因為落榜,而不得不轉至建中夜間部學習。

這句話到了[陽光普照]裡,就是“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楊德昌關心的,並不是單一的家庭,而是整個社會的氛圍,都市人群的心病和恐懼,會如何改變一個家庭;但鍾孟宏一直以來聚焦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它更多來自導演對外在世界的抽象認知,而和社會現實沒有太過緊實的纏結。

這種想法還會延續下去。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無陽光

因為鍾孟宏在談下一部作品時是這麼說的:

“事實上,[陽光普照]哪有什麼陽光普照啊?我拍上部作品[一路順風]的時候哪有什麼一路順風?如果我下部片拍個[普天同慶],也不會真的普天同慶。

人生,永遠都是難以預測的。”

如何評價[陽光普照]這部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